APP下载

营造氛围,多途径、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2015-03-21周萍

文教资料 2015年2期
关键词:读书课文作业

周萍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华园小学,江苏 昆山 215300)

营造氛围,多途径、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周萍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华园小学,江苏 昆山 215300)

培养学习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重视预习,提高自学能力;二是注重导入,提高学习兴趣;三是优化评价,提高作业实效;四是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应把以上方法落实到各个学习环节中,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受益终身。

小学生 自主学习 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现象:(1)当老师问一个问题时,只有几只手是举着的;(2)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常把课文中的句子原封不动地读一遍,不知道如何化为自己的理解;(3)当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只有几个孩子知道做笔记;(4)老师布置作业时,一些孩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考虑正确率,不考虑字迹美观、作业整洁;(5)教完一篇课文后,只有几个孩子知道预习下一篇课文……我觉得,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孩子对语文不够感兴趣,学习缺少主动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中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发展。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一、重视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我认为,主动学习,要从预习开始,因为一节语文课,既要讲又要练,就意味着要把练习放在课堂中完成。那么第一课时的时间,如果让学生进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分段、掌握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又要完成课堂作业,这些内容在40分钟的时间里是没办法完成到位的。所以,必须让学生提前学习课文。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时,就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刚开始,布置得比较简单,让学生有个适应过程。如:

1.读课文3遍,把生字表中的生字在文中找出来,并且找到相应的词语划下来。(读文3遍,找生字,划词语)

2.标自然段序号。(标序号)

3.圈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或者课后以绿线标注掌握读音。(查字读音)

4.课后生字描红。(描生字)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会增加一些要求:

5.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把意思写在书本上。(查意思)

6.分段,简单写段意。

7.归纳全文内容,写在课题边。

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汉语词典》必不可少,等孩子们的词典到位后,我就开始教学生查词典,教会他们查找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在学生基本学会查找方法以后,我会在班级里开展一次查字典比赛,看谁能先帮助老师解决字词问题。经过这样的训练,在开学一个月内,孩子们使用词典就很熟练了。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同时重视预习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尝试学习,自读自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增强。

二、注重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讲述故事,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营造积极的、自主的课堂氛围。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一开始就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情感、认知等方面的铺垫。

例如在教《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蜡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普通的东西,半截蜡烛就更微不足道了。但是在二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桌子上,放着半截蜡烛。这外表看似普通的半截蜡烛里却隐藏着一个重大的秘密……”学生当时听得非常认真,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到我的话题上,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再如《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我是这样过渡的:“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在德国军官顺手点燃了桌子上的半截蜡烛时,危险就一步步向母子逼近。而诺德夫人的努力又失败了。在这危难的关头,两个幼小的孩子有什么反应呢?他们俩又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这样的导入既小结了上一课的学习,又抛引出即将要学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新旧过渡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瑞士作家温克勒曾经说过,开场白有两种作用:“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之间的共鸣,二是顾名思义,打开场面,引入正题。”导入语就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起着联系师生情感,打开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重要作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这座桥架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可见,精彩又有效的课堂导入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三、优化评价,提高作业实效

学生作业完成后,作业回归到老师手中,在合上和掀开之间,对学生的影响却不一样。所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十分重要,要将两人一线的作业现象扩展到由点到面的作业情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体现作业评价的合理化、多样化、深层化、人性化。

如:对字迹工整、准确无误的作业,打上几颗五角星或者盖个小印章;默写、补充习题都正确的作业,则在本子上盖个大拇指,积满大拇指可换取小奖品;每周进行“佳作欣赏”,哪位学生的习作被老师选上了,就得到一个小奖品;优秀作业、进步大的作业,就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成为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另外,还准备了很多表扬信,针对孩子的课堂内外表现给予鼓励,把表扬信发给他们的爸爸妈妈(背书小达人、进步奖、诵读小明星、作业工整、书香少年、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优秀组长)……通过这样的方法,促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教师的工作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面对的是有差异的学生,要关注每个学生已有的发展及发展中的个别差异,要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的成绩,以鼓励为主,从而调动和保护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快乐的作业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文沉淀。许多名人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时,无不提到得益于课外阅读。

主要采用两种途径:一是课内延伸;二是组织课外活动。

(一)课内延伸,推荐阅读名篇。

学习《三顾茅庐》这一课时,我带着学生重点学习第四段,抓住对刘备的细节描写,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特点。但仅凭这样的语言还不能让学生信服,于是便讲述了曹操三请诸葛亮的故事。为什么曹操未能请到诸葛先生,而刘备却能做到,学生通过对曹操言行的解读,认识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更能打动人心。通过这样的故事,顺理成章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原著,并让他们认真阅读。

(二)举办课外活动,营造读书氛围。

1.设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购买一至两本有意义的书籍,带入学校和同学交换阅读。

2.每周用固定的一节课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做到师生共读。

3.利用早读课时间,开展“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 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

4.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如:“采蜜本展”、读书卡片展、读书心得交流、读书小制作等活动,营造读书氛围。

5.学期末评选读书积极分子。

通过这样的方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唤醒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变“学会”为“会学”。

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营造氛围,通过多途径、多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被语文吸引。总之,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实际上,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各个学习环节中渗透和培养。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将会受益终身。

猜你喜欢

读书课文作业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