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困难分析及对策
2015-03-21郭亚红马少玲
郭亚红 马少玲 彭 璟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9)
独立学院的性质介于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之间,是公办高校结合社会优势资源的产物,不但满足了社会的需求,而且缓解了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1]。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激增,加之独立学院与“母体”院校相比,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社会认同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致使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而今在我国,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正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独立学院如何做好就业工作,是关系高校招生、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分析独立学院就业困难原因,制定相应对策,进一步合理安置独立学院毕业生,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的一项重要事务。
1.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1.1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社会对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增长速度落后于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据教育部统计数字,2007年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2014年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达727万人,据统计有60至70万人的就业缺口。虽然3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持续高速增长,但仍不能满足数量庞大的毕业生就业需求。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开展起来难度更大,独立学院毕业生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困难与问题。
1.2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面单一,择业取向脱离社会现实。
根据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统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独立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只有少数考上研究生、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极少数人选择创业或出国,而大部分都是面向一线就业。然而,这些面向一线就业的毕业生在学校教育阶段缺乏对社会的足够认识,自身定位不准确,往往眼高手低或是自信心不足。例如,一部分独立学院毕业生缺乏自信,自身条件完全能够胜任高端就业机会,但缺乏主动性,不善于展示自我,导致与一些好的就业机会失之交臂。另外,以江苏独立学院毕业生为例,大部分江苏籍的毕业生追求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导致这些区域出现严重的人才饱和现象,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虽然工作岗位数量较多也不做考虑,间接地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不利于独立学院就业质量的提升,更制约苏北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建设。
1.3 独立学院毕业生创业难度大,创业形式单一。
近年来,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观,多数学生对创业持积极态度,创业意识强。尽管如此,独立学院毕业生普遍反映,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毕业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理财技能、推销意识和沟通技巧,大大影响毕业生创业的成功率。另外,缺少创业资金、创业相关经验和好的创业项目是制约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关键因素。据调查,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很少人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服务。而大量创业的事实证明,能否得到创业资金和创业政策的扶持,是影响独立学院毕业创业成效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分析表明,目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创业形式上比较单一,仍以个人自主创业 (64.6%)为主,合伙创业(29.3%)为辅,不易形成规模。调查表明,独立学院学生毕业后立即创业的不足4%,多于96%的学生考虑在毕业后先锻炼三到五年,进行知识、能力和经验的储备,再进行创业。这一方面表明独立学院毕业生虽然对创业有很高的热情,但头脑比较清醒,能正确分析现状,并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毕业生由于缺乏经验,意志力不强,能力不足,加之资金缺乏,创业风险大,在层层压力下,若有较好的工作单位时,大多数毕业生还是选择工作单位而不是选择创业。因此,多数大学生的第一选择是先就业后创业。
1.4 独立学院发展地域性明显,用人单位乃至社会认可度不高。
据统计,湖北、江苏、浙江和辽宁的独立学院数量较多,这是因为这些省份高等教育发达、经济较好,尤其是民营企业众多,它赋予独立学院毕业生广阔的就业范围。而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独立学院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虽然独立学院在一些地区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从全国高校就业的大趋势看,独立学院是新兴的高校,尚未建立社会品牌,导致用人单位认同感不强[2]。客观上,这是因为独立学院发展时间尚短,社会声誉不如母体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还未形成或不够鲜明,生源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使得某些用人单位不看好独立学院毕业生;主观上,某些用人单位过于重视学历、追求名校效应,忽视应聘者自身的素质条件和业务水平,致使三本的尖子生也竞争不过一本、二本的劣等生。比如有些省份的选调生招考、事业单位考试,甚至一些用人单位招聘,都直接表明不要三本学生,把三本的学生全部拒之门外,而事实上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因为其应用性强,在很多岗位上表现得比一本二本学生更出色。
2.应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基本对策
2.1 改变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能力。
首先,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结合专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与课程,把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到更重要的位置,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提升就业质量,实现用人单位、高校和学生三方共赢。
其次,为调动学生的就业积极性,推动就业工作的进程,独立学院应当为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划分阶段,分步逐渐实施,比如对于新生开展入学时的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等,对于毕业班学生开展政策指导、信息服务、应聘指导等内容。
再次,独立学院需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2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应在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将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打下基础。为此,独立学院要主动适应市场,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
同时,独立学院还应积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扩大自有教师队伍数量,加大自有师资队伍培训力度,提高自有教师的师德和修养,以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因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具有社会实用性强的特点,故独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时,还应积极聘请具有双师素质的兼职教师任教,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又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更好地从专业培养的角度设置课程,安排教学,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因此,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以自有专职教师为主体的,具有双师素质、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十分重要,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突破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困难做好准备。
2.3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更好地鼓励独立学院毕业生创业,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独立学院首先应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面向全体在校生,开设各类创业指导类课程,建构合理、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为学生创业储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其次,独立学院可以利用校内优势资源,建立创业实践平台和实训基地,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在创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突出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感受创业过程,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再次,独立学院应发挥社会力量,向银行、社会和政府争取政策性扶持资金,帮助大学生筹集首次创业的启动资金。最后,独立学院可以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发布好的创业项目,为学生创业提供信息导向,同时对于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生,独立学院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扶持和定期辅导,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2.4 创建产学研平台,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学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它整合了学校资源、行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促进了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生产发展,实现了教育与行业发展的融合,包括科学研究、教育,产业发展、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结合[4]。
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为例,该专业与南京药石药物研发有限公司合作,创建产学研平台。一方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该专业可根据行业和岗位的发展需要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另一方面,企业利用学校的教育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进行项目研发工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革。
产学研结合,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意义重大。根据自身特点,独立学院要找准定位,面向社会、依托行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突破独立学院就业难题。
综上所述,本文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相信通过学生的准确定位、积极努力,校方的专业引导、平台搭建,社会的全力支持,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问题必将得到妥善的处理。
[1]王兆吉.独立学院办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0.(29):88-92.
[2]何会.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2.(33):86-88.
[3]张立忠,李辰亮.独立学院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探析究[J].人民论坛,2011:213-215.
[4]池小萍.湖北独立院校产学研结合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0):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