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神话中“桃”与“苹果”的对比研究

2015-03-21郑保玉

文教资料 2015年2期
关键词:金苹果赫拉神话

郑保玉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一、桃与苹果相似的象征意义

欧秋耘和李枫桥在《东方的桃子与西方的苹果——文化意象对比及翻译》一文中提出:“对比学习中西文化,可以发现两种富含内涵的象征物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就是东方的桃子和西方的苹果”,“可以说中国文化用桃来标识,西方文化就是用苹果来代表。”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了“桃”和“苹果”具有文化互渗性,它们在东西方文化中,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同的地位和意义。

桃和苹果本身都具有诱人的外形、色泽和香味,它们红润鲜艳,令人想起美丽的脸庞,而丰润圆满的体态也令人感到丰盈和健康,其芬芳的香味更是被赋予了涤除邪祟、令人心神焕发的神奇功效。尤其是它们香甜可口、口齿生津的口感更让它们具有无与伦比的诱惑力。这是它们能够在历史中积淀下来成为一种文化特质的前提,而让它们从众多水果中脱颖而出,或许可以从它们的生长习性及分布上得到论证。由于桃和苹果具有如此完美的特性,因而无可置疑地被赋予美好的象征和期许。

首先,它们均被视为具有令人青春永驻和长生不老的神奇作用。《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一九引《庆元县志》曰:“黄十公,下管黄幻人。宋时樵于仙桃山,见二叟对弈,取其余桃啖之,遂不知饥渴。叟语曰:‘此后勿食烟火物’。及归,已春秋三度矣,始知所遇者,仙也。”更有“刘晨、阮肇入天台取谷皮,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实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瞰数枚,饥止体充。”并遇仙女而稽留于此,第二年春天回家时“乡邑零落,已十世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人们对桃的感情历程的三个阶段:最先是发现桃“食之不劳”、“饥止体充”亦即解饿提神;继而是长时间“不饥不渴”,再发展就认为是“长生不死”的仙家食品了”[1]。 桃的功能越来越神奇,在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则将这些不同时期的功能分成不同的仙桃品种。“王母娘的蟠桃园有三千六百株桃树。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间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细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而在北欧神话中,有一位名叫伊登的青春女神,她是布拉基的妻子、阿斯嘉特的万年花园的主人,掌管恢复青春的苹果。伊登是地下城魔法最强大的黑侏儒伊瓦尔德的女儿。皮肤白皙,美貌如花。父亲施法让其永葆青春。而命运女神则将生命之树顶枝所结的青春之果交给伊登保管。青春之果必须由伊登亲自采摘并放在金丝篮中,然后再服用才有效果。北欧的众神没有长生的能力,只有靠食用青春之果来获得生命的延续,而邪恶的夏基为获得青春之果,甚至设下计谋拐走伊登,最终被众神烧死。对这则神话的理解,郎樱认为“‘伊登’的名字即包含着‘再生’、‘返老还童’之意”、“我们把苹果所具有的‘使人青春永驻’的功能视为苹果生命功能的延伸,苹果生命涵义的扩展”[2],我认为是比较恰当的。

其次,在东西方的神话中,桃和苹果都被严加保管起来,生长周期的漫长、数量的稀少和获得的不易都使它们更加珍贵。而同时,失窃情节也同样出现在中西神话中。在中国,顺悟空偷桃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此外,《古小说钩沈》辑《汉武故事》记载了东方朔偷桃的故事:“东郡送一短人,……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

在西方神话中,除了夏基为得苹果拐走伊登外,还有赫拉施展计谋迫使宙斯与阿尔克墨涅的儿子赫拉克勒斯去摘取拉冬看守的金苹果的故事。赫拉克勒斯听从普罗米修斯的建议,请求阿特拉斯去偷取金苹果。阿特拉斯肩扛天空的重担交给了赫拉克勒斯,然后朝圣园走去。他想法引诱巨龙昏昏入睡,并挥刀杀死了它,又骗过看守的仙女们,摘了三个金苹果,高高兴兴地回到赫拉克勒斯的面前[3]。在这个故事中,虽然赫拉的本意是为了除掉赫拉克勒斯,但金苹果失窃和蟠桃失窃一样表达了人们渴望获得青春和长生的愿望。

人们赋予桃和苹果神奇的功效,又设置种种障碍保护它们,却因为自身生命的短暂而设想出种种偷窃仙果的故事。这种发展模式里矛盾复杂的思想其实都是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因此,桃和苹果代表着人们珍视生命、热爱生活、渴望永久的青春和生命的强烈愿望。

再次,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不论是北欧的青春之果还是金苹果,其守护者、拥有者都是女性。而在中西方民间文化中,桃子和苹果都与生命繁衍、婚姻息息相关。我没有在中西方神话中找到直接体现这两种水果生育和繁衍的故事,但是,它们都属于女性所有这一点本身就将它们与女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它们都和生命息息相关[4]。其中,希腊神话中第一次出现苹果,是在宙斯与赫拉的婚礼上。大地之母该亚送给他们的礼物是一棵结满金苹果的枝叶茂盛的大树。夜神的女儿们和拉冬(百头巨龙)一起日夜守卫着它。赫拉是司管婚姻与生育的女神,故此,她在婚礼上获得的金苹果应该视为是婚姻美满和子孙昌盛的代表。

二、桃文化和苹果文化的差异性

尽管桃和苹果在中西方神话中有诸多相似的文化内涵,但它们之间依然存在着差异性。

一方面,桃在中国神话中,几乎都是正面意义。但苹果却不尽然,《圣经》中著名的伊甸园禁果在经文中代表智慧的“善恶果”,并没有明确说明是哪种水果,但到15、16世纪,几乎所有“表现人类堕落”的画作都以苹果来呈现,据说这种想法源于圣奥古斯丁。其初源难以详细辨证,而事实上就是将苹果当做导致亚当、夏娃被逐的“原罪”。而Adam’s apple一词正源于此。根据《圣经·创世纪》,夏娃、亚当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了禁果(苹果)。由于害怕被上帝发现,亚当吃得很匆忙,于是有一块果肉卡在咽喉,留下结块,成为偷吃“禁果”的“罪证”,就是“喉结”——Adam’s apple。此外,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索多玛是古代死海附近一座富饶的城市,盛产一种味道极美的苹果。后来此城的后代因恶行昭著而招致上帝的惩罚,上帝降天火毁灭此城。此地的苹果看上去挺好,但是只要一摘下来,就马上化为灰烬。故而Apple of Sodom(索多玛的苹果)被用来比喻“华而不实的东西。”

在希腊神话中,“不和的金苹果”广为流传,在珀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上,众神中只有不和女神厄里斯未被邀请参加婚礼。厄里斯不请自来,寻衅将一个写着“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掷予宾客。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芙洛狄忒都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最美的女神,金苹果应当属于自己,因而争执不休。苹果之争引发女神间的不和,成为特洛伊战争的祸端。在这里,苹果又同时成为“最美”和“祸端”的代名词。

另一方面,桃发展到最后的终极功能是食之则得道成仙。据《搜神记》记载:“前周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旦,乘木羊入蜀中。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绥山多桃,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能,,亦足以豪。”而《福建通》载:“仙姑父太郎,居武平南岩,货饼自治。吕纯阳见其有仙质,日过索饼咦,辄与感,赠以一桃,云食尽则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此外,《白玉蟾集》载:“宁都金精山系三十五福地,汉初,张芝女丽英入山获二桃得道,长沙王吴苟聘焉。”这些传说都体现了食用仙桃可以立刻脱胎换骨、飞升成仙。

相比之下,苹果的内涵相对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发展趋势;相反的,苹果的作用更具有象征性。在“不和的金苹果”中,苹果就仅仅成为一种象征,而没有使用效果。

三、桃和苹果对中西文化的折射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桃和苹果作为两种文化的代表,它们共同反映出先民们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同时,它们又各自折射出本区域文化的特性[5]。桃的神话传说渐渐被道教吸收,演化成仙话,并被民众普遍接受,融入民俗,成为民族文化的鲜明符号之一。桃的渡人成仙功能具有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文化基因,成仙是对生命形式的超越和蜕变,是一种生命形式演化为另一种生命形式。它以道教仙话的形式呈现,既体现了佛教的来世观,又体现了儒教的脱凡入圣思想。桃的实用意义则体现了中国文化里重实用、重格物致知的特性。 而集“智慧”和“原罪”、“最美”和“祸端”于一体的苹果则明显地体现了思辨色彩,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思辨的智慧越来越璀璨,聚众辩论与交流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希腊由来已久的思辨精神反映在神话中,同时也深深地烙印在西方文化中,成为它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而神话中,苹果的抽象的象征意义渐渐超过实用意义则体现了西方民族重理性、重视人本身价值的文化特征。同时苹果也成为神发泄情感、证明自身能力与价值的媒介,这是西方神话迥异于其他神话的特性之一——神具有极强烈的人性,神即是人的高级形式。

另外,桃的难得之处主要表现在于它生长的周期极其漫长,而对于它的守卫却相对疏松,东方塑偷桃故事中,他凭借白猿的帮助得以登天,登天后便轻松地摘得仙桃。这和重经验积累的古代文化是相呼应的,中国各领域的集大成者都是广博地积累经验,从而总结出丰富的智慧结晶,这样一个过程和仙桃漫长的生长、吸收天地精华的本质几乎可以对等。而赫拉克勒斯偷金苹果的主要障碍却在于金苹果的看守者“夜神的女儿们和拉冬(百头巨龙)”,这是一场需要智慧与力量、勇敢并存的争斗,胜利者获得金苹果,这和西方进取的文化精神是分不开的。西方文化中曾一度崇拜骑士精神,英雄主义在他们的文化中比比皆是,捍卫尊严和荣誉成为至高无上的使命。就连神都具有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许多神话故事都是起源于神对自身所受的待遇不满而执意报复和泄恨。另外,苹果作为原罪与智慧的统一体,它本身又体现了西方文化中注重理性、强调思辨的特色,因此,与中国集大成式的文化成果相对的,是西方完整而严密的、极具逻辑性的理论创造。

早在30年代,钟敬文先生就指出,神话中包含着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文化科学。“神话被称为原始社会的百科全书,不仅仅因为它包含多学科的内容,而且还在于神话是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者,原始文化的缩影”。中西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各自生长繁荣,它们既具有文化本身所共有的本性,又滋养出各自迥异的文化特色,是地球家园中两朵各具风情却同样引人注目的仙葩。正如,两棵不同的大树的每一片叶子也各具本质的差异一样,中西方文化各自的特色和精髓也必然蕴涵在它们文化所派生出来的每一个细小的枝叶之中,而“桃”和“苹果”正是这样的两片文化之叶,它们虽然微小,却足以折射出深奥而博大的文化内涵。

结语

作为两种文化代表的桃和苹果,在各自的神话中都集中体现了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同时又体现了人类共同的追求和愿望。它们不仅是神话中的一种意象,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文化沉淀和积累的硕果。

[1]罗漫.桃、桃花与中国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1989.(4).

[2]郎樱.东西方民间文学中的苹果母题及其象征意义[J].西域研究,1992,(12).

[3][德] 古斯塔夫·施瓦布.Sagen des klassischen Altertums[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119.

[4]张绪焰.中国桃文化的神话解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2-05.

[5]涂元济,涂石.汉族上古神话的及对后代文化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

猜你喜欢

金苹果赫拉神话
东方神话
探索不凡,引领可持续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适沙耐盐南瓜新品种比较试验
金苹果的故事
“神话”再现
谈赫拉巴尔“河畔小城”三部曲的诗化叙事艺术
教育梦,建平行——《跨世纪教育工程》发表20周年纪念·建平中学探索“教育家办学”再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