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记》:国产奇幻电影新篇章
2015-03-21董志远
董志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捉妖记》:国产奇幻电影新篇章
董志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2015年暑期档上映的《捉妖记》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既有突出的票房,又收获好的口碑。作为一部奇幻类型的电影,《捉妖记》类型意识明确,采用戏剧化的讲述方式,喜剧效果突出,歌舞场景融洽,致力于打造一部合家欢式的电影,影片成功地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奇幻之旅。《捉妖记》是一部真人动画的电影,特效成熟,与真人表演结合得毫无违和感,对电影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捉妖记奇幻真人动画虚拟明星合家欢
《捉妖记》《大圣归来》和《煎饼侠》号称2015年的“暑期三强”,共同助燃了今年的暑期档,三部电影,三种类型,在拥挤的暑期档里各自拥有一片天地以及各自忠实的拥趸。其中又以《捉妖记》带来的观影狂潮最盛,成为第一部破24亿元的国产电影。
作为一部典型的类型电影,《捉妖记》类型定位明确,是一部融合了喜剧风格的奇幻电影。这里提到了“奇幻电影”这个概念,很多场合下奇幻和魔幻的概念混用,即便在一些学术刊物上分得也不是很清。魔幻来自于文学上的魔幻现实主义,有其特定的含义,主要描绘和反映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现象。作为一种电影类型的奇幻电影来自好莱坞。21世纪初,奇幻类型的《指环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纳尼亚传奇》系列等风靡全球。“就类型片的角度而言,‘FantasyFilm’应译为‘奇幻电影’,即依赖于前沿视听技术的制作手段,在架空世界里建立一套独立的叙事逻辑和世界观,讲述关于本土文化的前现代、超自然故事的影片”(陈亦水,2013)。因而把《捉妖记》界定为一部奇幻类型电影。
奇幻电影从《无极》到《捉妖记》的发展变化
2005年陈凯歌的奇幻大片《无极》出现,获得了2亿多的票房,同时引来骂声一片。其后有陈嘉上导演的《画皮》和《画壁》两部奇幻电影,以及《新倩女幽魂》和《白蛇传说》,因《画皮》成功后拍摄的续集《画皮2》更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延续了大话西游的话题性,2015年初上映的《钟馗伏魔之雪妖魔灵》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影片大多获得了很高的票房成绩,然而口碑不一,大多数时候评价很差。中国电影人一方面在学习好莱坞式奇幻电影的制作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进行着本土化的改造与类型创新,创作出观赏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国产奇幻大片。
《捉妖记》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其作为奇幻类型片的定位是吸引观众走近影院的重要因素。它的票房成绩突出,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相比于《无极》《画皮》等奇幻电影,有着自己的创新,叙事上从奇观化叙事向戏剧化叙事转变。以往奇幻电影突出表现的爱情,比如《画皮》里的几段爱情纠葛和《西游降魔篇》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爱情表达,到了《捉妖记》里变成以天荫和小妖王胡巴的“父子情”为核心。
在《无极》《画皮》《西游降魔篇》等影片里,可以看到强烈的菲勒斯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女性/女妖对爱情充满向往,对男主角一往而深,最后的结局往往并不好,要么死掉,要么被驱逐人间,即便最后和男主角走在一起,社会地位也没有达到和男性平等。《捉妖记》从一开始就把男主角天荫表现为一个善做家务、性格友善的形象,没有一点儿大男子主义。自怀上到生小妖王,一直到和小岚去往顺天府的路上,天荫一直是跟随者,跟随着小岚的领导。《捉妖记》中男性话语权旁落,取而代之是女性话语地位的提升。
《捉妖记》一改之前妖犯禁人间必然造成祸害,人到达异域必然遭遇不测的套路,在影片的架空世界里,“山雄伟,海辽阔,经奇幻。自古以来人妖共存于世”。本来妖与人和平相处,因为人想独霸天下,妖因而被赶进深山,偶尔有犯禁的妖,会被捉妖师秘密处理。老妖王逝世后,妖界大乱,众妖流窜到人间,于是人妖难辨。总体上,妖披上人皮不是为了吃人,而是要小心翼翼地生活,怕被人吃掉,大多数的妖被处理成人畜无害的模样,它们不像是妖魔,而像是宠物和仆人。小妖王胡巴作为妖没有负面处理,反倒占据了中心地位,萝卜模样、小孩心态的胡巴惹人喜爱,男女主角皆围着它转。
真人动画与虚拟明星
《捉妖记》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是中国第一部制作完善的真人+动画的奇幻类型电影,是以前国产片从没有过的电影类型。此前国产电影也有过真人动画的尝试,多因为粗糙的特效和烂俗的剧本而宣告失败,被市场淘汰。随着《捉妖记》的火热以及将来的续集开发,接下来会形成一段时间的真人动画热。
在国外比较出名的真人动画电影有《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宇宙大灌篮》《精灵鼠小弟》《加菲猫》《泰迪熊》《蓝精灵》《变形金刚》等等。《捉妖记》的成功离不开电脑特效的成熟,其水平并不亚于好莱坞的真人动画电影。随着电影特技的成熟,真人动画电影将成为影视创作的一个新类型,并与现有的电影类型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捉妖记》是一部融合了奇幻、喜剧、真人动画的电影。“由于动画是通过技术制作产生的二次表演,它比真人表演更加夸张多变。相对于单纯真人演员写实性的表演,这种动画角色表演和真人表演的结合带来一虚一实、亦真亦幻的对比,可以带给观众更多奇幻的视听感受”(徐旸,2013)。从中可以看出《捉妖记》受欢迎的原因以及真人动画的魅力所在。
电脑特效制作出的栩栩如生的妖,除了个别地方有些衔接不流畅之外(这也部分缘于本片的重拍),和真人表演结合在一起并没有违和感。这些妖怪提供了本片的一大特色:萌。无论是丑萌的巨型血妖,还是作为“夫妻”逗趣时萌感十足的竹高和胖莹,抑或那两只在登仙楼将要被吃依然卖萌的小萌妖,仅仅靠萌,这些妖就能吸引人心,获得观众的认可,从而进入影片实现的“第二世界”。影片里最萌最讨人喜爱的妖当然是小妖王胡巴。胡巴长得像一个萝卜,笑起来能把人萌化了,它虽是一代小妖王,但是却和一个两三岁的小孩没什么区别,开心时会笑会跑会闹,它也会生病发烧,被“父母”抛弃时会哇哇大哭。因为捉小妖王男女主角第一次遇见,因为它的胡闹催化了“父母”两人的爱情,最终走在一起。
影片名为《捉妖记》,要捉的那只妖是小妖王胡巴,电影真正的主角不是男女主角天荫和小岚,而是胡巴。男女主角的人物造型粗粝,服装破旧,胡巴的角色造型要比他们耀眼得多,使得它成为一个“虚拟明星”。“‘虚拟明星’,是一个与‘真人明星’相对应的概念,尤指电影中那些通过动画或电脑技术生产的虚拟人物,因为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像真人明星一样,成了广大观众的偶像”(王玉良,2015)。
相比于表演中规中矩的天荫和小岚,胡巴的“隐藏性”表演十分出彩,这主要得益于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无与伦比。于是观众都能感受到胡巴的魅力,小朋友可以把它当做伙伴和它一起玩耍,大人们则待胡巴像个孩子一样。正如“保罗·麦克唐纳认为,‘明星’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所谓的明星不只是一个表演者,而是魅力的化身,形象的代表’”(王玉良,2015)。电影对于小妖王胡巴角色的设计很成功,可以带来数不清的衍生品,同时也使得《捉妖记》成为一个强大的原创IP(知识产权)。
好莱坞合家欢式的故事模式
《捉妖记》是一部有着好莱坞式的故事模式、香港班底制作、大陆演员参与表演最终面向大陆市场的电影。导演许诚毅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曾在好莱坞梦工厂工作。制片人是备受赞誉的江志强。编剧是导演过《风暴》的袁锦鳞。影片的目标观众定位是6岁到60岁,其剧作扎实,剧情层层推进,笑点密集,歌舞场景安排恰当,真正做成了一部合家欢电影。合家欢的电影在以前的国产电影里面几乎不存在,《捉妖记》主打合家欢冒了很大风险,但是它成功了。电影不足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宏大的场景,影片的架空世界表现不够完整,结尾比较仓促,也可以说为续集埋下了伏笔。
影片采用了公路冒险的故事结构,天荫、小岚和小妖王一同从永宁村前往顺天府,既要躲避巨型血妖的追杀,也要避免罗刚和其他的捉妖师将小妖王捉走。虽是公路冒险的基本架构,但对他们冒险旅程的表现多局限在客栈、村舍、山谷以及最后的登仙楼,旅途的艰难表现不够。几段打斗戏并不足够出彩,最后的登仙楼大战动作设计也很一般。真正出彩的是影片的喜剧元素,比如妖和主角的卖萌,配角的喜剧化表演。穿插在影片中的三段歌舞场景尤其是第一场特别出彩,歌词动作刻意营造出妖的特点,比如“米古吧,奴古吧他古吧,突古吧卡古吧,依雅古巴”,“为了得到一个小笼包,情愿眼皮都不要,生存绝不逍遥”,“人间复杂,为妖辛辣”。群妖和捉妖师一起载歌载舞,欢快活泼,十分和谐。歌词反映的则是底层妖类的生存之艰。
合家欢式的电影必须具备各种情感元素,更注重家庭、亲情。《捉妖记》的情感主线是“父子情”,影片着重表现天荫对于自己怀胎后生下来的小妖王的“父子情”,对于离开自己的父亲的感情,同时也提到了小岚对于死去的父亲的想念。观众看到天荫生孩子以及照顾胡巴的场景,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现实里真实的生活情景,会想要和家人一起创造美好的家庭环境。天荫通过和胡巴相处,获得了做“父亲”的体会,从而理解了自己的父亲,最后同样“狠心”地把胡巴送走,给它更好的生活。当然,影片里爱情也始终存在,从一开始天荫和小岚偶然相会,经过一路的冒险,一起被做了“夫妻”,最后很自然地收获了爱情。许多评论指责《捉妖记》情节低幼、简单,但作为一部定位为合家欢式的影片,喜剧元素充足、故事编排完整、视觉效果突出,已经足够好了。好莱坞的《狮子王》系列风靡全球,故事同样是特别简单的。
电影中的深层内涵
在《捉妖记》里,妖最初与人共存于世,直到有一天被赶进了山里,成为了异类。这些妖食素,人畜无害,萌得惹人喜爱,像宠物一般。然而人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捉妖、卖妖、养妖、吃妖。在《画皮》《倩女幽魂》《白蛇传说》《西游降魔篇》等以往的因袭了传统神话故事的奇幻电影中,妖总是要吃人的,它们披着人皮也是为了更好地接近人。在《捉妖记》喜气洋洋合家欢的气氛中,实则遮掩了人一直吃妖的事实。电影说到平民百姓是不知道妖的存在的,上层社会的人则常常和妖打交道,妖是被压榨的对象,用来作凳子作门环,最主要的还是被各种烹饪了吃掉——延年益寿,滋阴补阳。在登仙楼里,妖一团和气地被做成一道漂亮的拼盘,两只小萌妖则喊着“死不脱皮、煮一下不要生吃、大师傅煮熟一点儿”,似乎并不怕被吃掉,难道是见惯了人类的残酷吗?小妖王胡巴在经过蒸煮炸都做不熟之后,直接夹住脑袋盛放在桌上,宛如某些地方的生吃猴脑,残忍之极。《捉妖记》表面的奇幻故事下隐藏着一个暗黑童话,弱肉强食,有极强的现实隐喻意义。
人和妖能平等吗?国产的奇幻电影并没能给出肯定的回答。不知何时,人和妖,除了吃与被吃的宿命外,才能有其他的共存方式。影片的一个回答是,当人和妖一起载歌载舞时才会其乐融融。吃与被吃的命运抉择,只能说国产奇幻电影的格局和气魄仍不够大,远不及《指环王》系列的中土之战。《捉妖记》没有做成史诗片,也是出于市场考虑,相信到了续集,《捉妖记》的故事会更加恢弘,妖和人会有新的冲突出现。《捉妖记》主题上还有拓展的空间,比如生存,还可以刻画得更深。小妖王胡巴的出世,妖界想杀它灭口,人间的捉妖师也想捉了它换钱,富贵人家则想吃了它进补身体,生存环境特别艰险,幸好在天荫和小岚的帮助下活了下来——然而小岚最初也是要卖了它的,天荫并没有反对。
结语
作为一部奇幻类型的电影,《捉妖记》一方面延续了国产奇幻电影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它有自己的创新和独特之处。影片采用了国际化的语言表达,戏剧化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东方式的奇幻故事。《捉妖记》的成功并不能完全代表国产电影的真实制作水平,尤其是电脑特效的制作大多出自国外的特效公司,但也可以看到在合拍片的制作模式和国际化的交互合作下是可以产生本土色彩浓郁的故事片的。国产奇幻类型电影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优秀民族文化的表达和弘扬,本土特色的妖怪形象设计,宏大而完整的世界观架构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进一步完善的。《捉妖记》走出的一大步,国产奇幻电影发展的一小步,相信国产电影的类型会更加完善和丰富。
[1]陈亦水.地缘奇观中的文化想象——比较好莱坞与华语电影的奇幻类型片[J].当代电影,2013(8).
[2]徐旸.真人动画电影的发展分析[J].美术大观,2013(11).
[3]王玉良.虚拟明星:建构电影明星研究新视角——以动画明星Baymax为例[J].当代电影,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