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校硕士研究生质量培养现状的几点思考
2015-03-21宋贵宝赵泰清
宋贵宝 赵泰清
(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飞行器工程系;2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山东 烟台 264001)
关于军校硕士研究生质量培养现状的几点思考
宋贵宝1赵泰清2
(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飞行器工程系;2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山东 烟台 264001)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军队院校硕士研究生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军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入手,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优化军队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促进我国军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军队院校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当前军队积极倡导信息化建设,完善军事训练模式,转变军事院校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出一批批专业性强、综合素养高的复合型军事人才。管理学学科作为军校中的一级学科,在学科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需要对军校所设研究生的课程、授课方式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完善。在此对当前军校中硕士研究生所实施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此了解并提高学员的协调能力、适应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以此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养,使学员以最短的时间适应部队需求,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军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1]。
1.军校硕士研究生质量培养的特点
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军校硕士研究生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军校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军事人才,它对促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军事现代化的科技水平,提高我军的战斗力,以及提升我军的整体思想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它是提高我国军事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环节与基础的工程,直接影响着我国军事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1.1 培养目标针对性。
在军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研究生学员素质培养的针对性。要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具体化,由粗到细,由细到精,根据专业性质及学院的自身素质,确定合理的培养方式;本着学院的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2]。
1.2 培养模式特色性。
军队院校应注重特色建校,特色建校的根本特征就是培养具有军校自身特色的人才。军校的特殊性要求学员不仅要具有驾驭专业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我国军队院校的学科人才培养也应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军队实际情况相联系,培养具有专业特色、专业技能、领域特色的人才,满足基层部队需求。
1.3 培养内容综合性。
我国军队院校在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时,应以政治合格为前提,使研究生学员具备知识性、专业性、复合性及创新性等特点[3];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等;要“政治合格、军事过硬、品德兼优、作风正派、知识专精、身心健康”。
1.4 培养范畴国际性。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军队人才培养必须具有国际性这一特点。因此,军校的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比例的具备国际教育背景、国际军校工作阅历、与国外军校有密切联系的教员及教授专家;要有国际军队院校管理及教学的资料、案例[4];还要有一定的国际文化培养理念与成长氛围。这样,可以使培养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国际经验。
2.军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军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的军校教育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就目前来看,我国军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分别为传统的文化与理念、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导师的素质及能力、研究生自身问题及与国内外其他军校之间的联系。
2.1 传统的文化与理念。
受中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人逐步养成了崇尚权威、安定求稳、为人中庸的思维模式,十分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传承,在授课中将理论知识传承视为教学核心,对学员的自学、研究、创新等能力重视程度一般。此教学模式培养出的研究生,普遍存在不敢质疑、崇尚权威、独立分析能力差、缺乏自信等现实问题,这与当前我国国防事业、部队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求不一致。纵观我国军校硕士研究生发展现状,一些研究生学员习惯顺从教科书中的已有知识,基本上不会对教员所授内容及教科书所涉及的内容产生质疑,很少提出学术上的不同观点。这些固定的思维教学模式,约束了研究生学员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使学员难以做出超越前人的创新成果。
2.2 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
军校硕士研究生在受过教育之后能否具有非凡的综合能力主要取决于学校的培养管理体系。一套完善而合理的培养管理体系,不仅能够为提升研究生素养水平提供良好的环境,还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体现在招生机制,它是学生质量的有效保障,而学生自身质量则会对其素养能力的培养结果带来重要的影响。其次,院校在制定并实施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这样有助于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形成与提高[5]。
2.3 导师的素质及能力。
在培养军校硕士研究生方面,首先要拥有专业性强、教学水平高、综合素养高的教师团队,这是教学的首要保障。若是整个教学团队,对当前发展势态不了解,并且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模式固定,势必不会培养出能够高瞻远瞩、独立创新的高素养人才。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作用与引导作用,而在培养高素养复合型人才方面,教师自身魅力、思维模式、教学方式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导师的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次科学而合理的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紧迫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有效的管理体系更加有利于组建一个专业水平高、自身素养高、创新意识强的教师团队。所以在培养和提升军校研究生综合素养方面,教师自身素养与专业水平及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4 研究生自身问题。
军校研究生是素质能力培养的主体,虽然客观条件是影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因素。军校管理学科研究生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一些研究生缺乏创新意识及高瞻远瞩的思想,表示只要按照教科书掌握理论知识就是一名合格的军人,没有考虑到当前部队的发展需求。
第二,一些研究生未养成梳理知识结构的良好习惯,只关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其他学科知识涉及的比较少。
第三,一些研究生不善于交流。部分研究生不喜欢与其他人沟通,只跟自己比较熟的人保持沟通联系,无法及时获取相关知识,许多军校的教育中不够重视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作用,缺少良好的研究生交流平台。
第四,一些研究生存在比较严重的思维定势,不善于打破常规。受中国传统文化及教育模式的影响,诸多研究生唯书至上、崇尚权威,缺乏质疑的勇气,墨守成规,不善于换个角度分析问题。
2.5 与国内外其他军校之间的交流较少。
加强校内外及其他军校之间的联系,既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军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文化知识,又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与时俱进,实时掌握国内和世界军校的发展动态。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军校仅注重学员校内或者当地兄弟院校之间的联系,与全国其他军校甚至世界先进军校之间的交流较少。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校对研究生的交流实践不够重视,有的学校虽然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但是往往沿用以前的陈旧经验,并没有做到与世界接轨。
3.对军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
军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国防事业和部队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硕士研究生在军队院校的学术发展、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军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优化我国军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3.1 强化管理队伍素质,明确管理职责。
加强新时期军校硕士研究生管理工作,需要参与其中的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军队院校、各部门要根据基层部队建设实际情况及军队人才培养的任务,建立健全新形势下我国军校硕士研究生的管理规则体系;处理好学习、科研以及军事素质培养与管理工作之间的矛盾[6];根据不同学科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及管理细则,合理科学地进行学科定位,细化管理内容,使各学科的管理制度客观真实有效。军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学科交叉多,需要多方力量共同配合,才能使研究生学员成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当前,军校硕士研究生队伍由军校直通车学员、国防生、地方大学生及在职干部组成,面临社会、家庭、生活、工作和学业等压力。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军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必须及时调整思路并创新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强学院、研究生大队及学员队的联系,针对研究生的问题及时沟通,增加研究生学员与各部门的座谈会议;其次,要加强队干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实时掌握本队学员近期的思想动态、学术科研情况,更好地监督学员的学习进度;最后,学院、各部门及各学科要建立健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对硕士学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3.2 不断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
考核与激励机制是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反馈环节,对于深化创新实践、提升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学院许多训练内容、教育成果等都需要通过导师实施,导师本身对自己的工作、研究生培养成果也应有可量化、可实施的评价标准和机制;队干部应在深入了解及准确认知研究生价值观后才能进行科学引导。
以研究生兴趣爱好为导向,创建科学的激励方案,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好以下四个方面[7]的工作。
第一,对考核内容的侧重点进行科学调整,将能力测试作为考试内容重点,将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应用纳入考核体系,从而对研究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进行科学考核。
第二,丰富考核方法,与当前研究生学习状况相结合,对研究生进行多方面、全方位考核,比如体能素质、军事素质、创新能力等多个层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更灵活而贴近实际的方式进行考核。
第三,考核机制由最初的集中模式过渡为分散模式,将研究讨论、作业、论文等日常训练科目纳入考核体系,研究生的考核结果不再由教员单独评测,而是研究生与教员对考核结果进行共同评测,研究生之间可相互评价,从而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及客观性。
第四,基于准确及转向角度对评价尺度的价值、意义进行客观考核。考核的形式与内容,以及评价的各项标准关键要注重研究生创造力的发挥。另外,激励机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队干部只有深入了解及准确认知研究生价值观后才能进行科学引导,应以研究生兴趣爱好为导向,创建一套科学的激励方案,充分激发研究生学习的动力。
3.3 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建立沟通交流机制。
在军校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导师作为研究生学员的学术的带领者与参与者,对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后,随着高等教育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对导师的能力水平及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标准要求。就目前而言,军校多种学科交叉,导师与学员的比例不均,有些导师名下学生名额超标,因受到时间精力、知识层面、学术领域方面的局限,导师无法真正做到从根本上启发与指导学生。针对此问题,军队院校应创建以导师为核心的指导小组,确保导师在培育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能将个人优势发挥到极致。研究生导师在具备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同时,“以学员为中心”,教书育人。导师要密切关注研究生学员的专业课学习情况、相关课题研究进展和论文写作发表等,同时也要与学员及时沟通交流,随时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做好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对军校硕士研究生进行指导小组集中培养,不仅有助于激发研究生学习的兴趣,健全知识架构,提升整体学术研究水平,还能从根本上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力,做出具有超前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指导小组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与沟通,不仅能使研究生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学科知识,提高学习进度及保证学习质量,还能使导师组在第一时间了解与掌握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进度,做好监督与指导工作。
3.4 加强与国际军校之间的联系,建立研究生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3.4.1 “请进来”策略。
军校在突出优势学科及本院特色之上,多参加与本校学科专业相关的活动,同时将学术研究活动推广至全国范围内开展,从而为军校硕士研究生创建更专业、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基于此之上,军校可自主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专业渠道与全球高等院校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从而彰显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
3.4.2 “走出去”策略。
军校可根据实际状况适当降低门槛,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全球性学术研究会议、课题研究等多项学术活动,根据专业学科需求创建针对性研究生培养基地,为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及项目研究提供政策性支持与鼓励,为研究生开阔眼界、提高整体学术水平创造条件,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水平[7]。
3.4.3 开展实践性活动。院校根据本院自身学科的特点,定期开展实践性活动,丰富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内容,其活动内容主要以创新竞赛为主。例如多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既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又有利于激励研究生学员在专业实用性方面有新的突破与进步。
4.结语
在军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只有重视军校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和奖惩激励机制,同时,导师从业务上精心指导,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才能搞好军校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工作,提高军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1]邵新杰,田广,刘金华,曹立军.军校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2]尹伟.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09(8).
[3]李友峰.新时期军校研究生教育特色发展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13.
[4]苗海,李魁彬.浅谈军校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五位一体”[J].高教论坛,2013(8).
[5]房立,军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学员队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
[6]宋宇鸣,贾涛.关于新形势下军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
[7]关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