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文明模式下的古代官商形象
2015-03-21喻述君
喻述君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论农业文明模式下的古代官商形象
喻述君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官商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亦商亦官,自我国农业文明模式下的封建社会就已出现。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会直接决定社会精神文化。官商这一群体在我国古代文学论著中屡屡出现,其形象特征尤其鲜明。
官商 农业文明 城市文学
一、官商结合的原因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史就是一部农业社会史。我国封建社会统治政策中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重农抑商”,并且规定人们从事职业尊卑次序,即“士农工商”,商人则是排在末位的。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官和商逐渐结合。汉代文献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汉书·食货志上》)商人靠手中积聚的钱财可以过着富比王侯的生活,尤其当西汉中期政府发布“入粟拜爵”令以后,商人买官买爵已成合法,商人头上开始罩上官爵的光环。因此,大大小小的汉代官员们都把追商求富看做致富发家的捷径。《后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记载:西汉元帝时“诸曹侍中以上”往往“私贩”,即官员们大都做起了生意。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本人就是南阳的豪强商人地主出身,以商人地主为骨干的东汉政权对官员经商采取了一种放任和保护政策。商人和官僚集于一身,使商人获利的同时具有前代商人在政治上没有的荣显地位。此后,官商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发展,到清朝达到高峰期。
二、文学作品中的官商形象分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生活的改变决定社会的精神文化。自官商出现以后,直接或间接反映其形象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古代作品中出现的官商形象。
(一)从职业主辅区分。
1.以商为主,以官为辅。
明代小说 《金瓶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以商为主、以官为辅的官商形象:西门庆。据作品介绍:“家中方官吏债,开四五处当面:缎子铺、生药铺、绢绸铺、绒线铺,外面江湖又走标船,扬州兴贩盐引,东平府上纳香腊,伙计主管有数十。”从《金瓶梅》中可以看出,西门庆是一个经商比较早的人,从一个小药铺起家,短短几年时间,变成巨富。西门庆作为商人,熟悉市场运作规律,懂得了解商品流通的价值理论。如他反对积压物资占有资本,主张以资金适时周转来获利,精于人事管理等。作品中西门庆曾这样自诩:“你不知蛮奴才行市,连货没处发脱,才来上门脱于人,迟半年三个月找银子,若快时,他就张致了满清河县。除了我家铺子大,发货多,随问多少时,不怕他不来找我。”《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同时又是一个官员,他在官场的身份是山东的千户刑提,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官员。他将手中的权力充分运用到商业经营上,首先,他凭借手中权力,独揽内庭进奉,牟取大量金银;其次,在经营上他搞垄断,强行占有东平府古器生意,垄断食盐销售,因为他有官方通行证。在明清时代,盐都是官府统购统销,有公子权贵们经营,获利巨大,平常人根本难以触及这种生意。西门庆因为是蔡京太师的干儿子,所以做上了这个无本万利的买卖,可谓官商两兴旺。
2.以官为主,以商为辅。
清代的著名小说《红楼梦》为我们塑造了另一类官商形象,他们以官为主、以商为辅。《红楼梦》里的薛家就是这样一个家族。脂砚斋加上了如下说明:薛家“紫微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交代了薛家的身份,即薛家是专门给皇帝采购物品的皇商,书中描述薛家“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红楼梦》交代薛家“本是书香继世之家”,“家中有百万之富”,薛蟠“幼年丧父”,继承了父亲的“皇商”之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在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从以上可以看出,薛家虽然也经商,但那是为皇家采办物品,自己的收入来源于朝廷的俸禄及地租等,经商并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文中的薛蟠更不是一个经商的料,终日唯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全然不知经纪世事。
他的舅舅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姨夫是荣国府的贾政。因此,在薛蟠为了抢夺“英莲”,打死冯渊后,新任顺天府尹贾雨村不敢得罪,只好卖放了他的人命官司,并写信向给他的母舅王子腾邀功买好。因此,薛蟠能骄横跋扈,倚财仗势,没有谁看不起。
(二)从对官商的情感倾向上看,具有双重色彩,既肯定其发展的合理性,又对其丑恶行为持有批评态度。
我国封建社会历来将从商视为四业之末,但是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平时的日常生活用度又离不开商业的发展。
商人想要发财致富,离不开官府的支持。因此,富商巨贾们为了获得更大发展,纷纷动起了“政治头脑”。我国的《三言》和《二拍》中明确描述了商人们的这种“政治热情”。如《三言》中大名鼎鼎的徽商,其癖好就是“乌纱帽”与“红绣鞋”。这种“政治情结”的背后不仅是一种“官本位”思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商人地位的先天性不足。在强大封建统治机制下,商人拥有的财富如果没有政治上的力量作为后盾,那么即使富如沈万三者,也可能一夜间变为赤贫。商人们发现,对待官府,光害怕是没有用的,必须在官府中寻找自己的代言人,或者自己及自己的子弟亲属们直接做官。
一方面,商人们追求商业上的利润,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培养家庭中的子弟们成才。如《三言》中李秀卿、黄善聪夫妇,就“连育二子,后来读书显达”;而秦重与莘氏“生下两个孩儿,俱读书成名”;事实上,在明代中后叶,商人们是可以用金钱买来官职的,但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选拔官员的正途依然是“科举取士”,同时,这也是传统和整个现实社会最认可的一种方式。飞黄腾达如《金瓶梅》中的西门庆者,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考上科举,从而得到社会真正的承认。现实中,明代商人子弟汪道昆、张瀚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汪道昆被任命为兵部侍郎,而出身织户的张瀚当上了吏部尚书。另外,与官僚们联姻的政治婚姻,也在商人家庭中大量出现。如《二拍》中徽商买来美女江爱娘,认之为义女,进献给韩侍郎为妾;而《喻世明言》中的富家才郎阮三更是直接参加驸马候选,想一步与皇家联姻。精明的商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涉足官场,从而在政治上寻求到一把长期又可靠的保护伞。攀上官府,商人不仅应得的利润可以保住,还可以捞到不少特权,这后面的丰厚利润商人们是不可能不算的。这个在封建统治阶级夹缝中艰难成长的群体,表现出不一般的毅力和生存能力。《三言二拍》中客观描述了这些商人的奋斗历程,实际上肯定了这些商人迫不得已向官场发展的合理性。
不可否认的是,作者在肯定商人发展需要合理性的同时,对其身上种种丑恶行为进行了批判。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具体描写了官商的丑恶行为。他们有的依仗财富,勾结官府,残害百姓,如方家的仁昌、仁大典铺,身为盐典,专营官盐,趁机大肆盘剥百姓,“戥子太重,剥削小民”,但因为他们“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不仅平常小民受其压榨,甚至一些有功名的士人也受其欺压,常州贡生沈大年不满女儿给盐商宋为富做小妾,去江都知县告状,却被盐商宋为富打通知县关节,被咬定是一个“刁健讼棍”,被差人押解还乡。
有的官商生活奢侈,极力挥霍。如仕宦家族赵雪斋家财万贯,但生活却是穷奢极欲,他以名贵草药冬虫夏草当菜吃,其第七小妾生病,他花三百两银子买中药“雪虾蟆”;盐典宋为富自己一年娶七八个小妾;作者借鲍廷玺口说出“盐务里这些有钱的,到面店里,八分钱一碗面,只呷一口汤,就拿下去赏与轿夫吃”。
有的官商破坏礼义规范,恶化社会风气。如五河县盐典方六笑容可掬地同权卖婆站在尊经阁上说说笑笑,“权卖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对于这一丑态,余大先生骂道:“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绝了!”其对商贾卑鄙丑陋品格的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三、结语
官商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文学作品中客观描写了官商的形象及时代特征。官商群体的出现既有其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又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从文学角度看,文学形象的成功塑造与客观描写是我国文学艺术长廊中的又一杰出贡献。
[1]王朝阳.宋代士人经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胡金望,张则桐.从西门庆形象看晚明官商文化的特征[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