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西方思维方式对中英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影响

2015-03-21崔晓卉

文教资料 2015年18期
关键词:跨文化汉语交际

崔晓卉

(菏泽学院 外国语系,山东 菏泽 274015)

东西方思维方式对中英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影响

崔晓卉

(菏泽学院 外国语系,山东 菏泽 274015)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时空的活动,涉及的主体属于不同文化传统,对不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会有一种不自觉的曲解。所以翻译中,熟悉目标语和源语的词义与相关文化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交流不仅涉及语言,还涉及文化的因素。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翻译意味着不仅是文字,还是文化的翻译。不同文化影响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不相同,以此为依据,翻译时注意对语句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目标语的文化习惯。

跨文化交际 翻译 思维方式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文化的变化必然体现在语言的变化上,反之,语言的融合变化必然反映和记录着文化的演变过程。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思想启蒙的先导、科学技术进步的中介,在沟通交流、丰富人类文化、促进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同国家、民族之间不同文化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在人类文明历史上,有不少进展都是源于外来知识的冲击,令社会、文化和知识系统产生巨大的变化,终于使整个文化系统面貌一新。由于知识的传递主要依赖语言为工具,外来的知识明显牵涉到外语,因此翻译一直是传播外来知识的重要渠道。甚至可以说,世界上各主要文化系统的发展都和翻译活动脱离不了关系”(孔慧怡,1999)。

二、跨文化交际翻译

人类本身的共性,包括不同语言的共相存在性、地区文化的相识性和人类共有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可理解性及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可行性,但是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个性和特殊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又构成了沟通的障碍。在翻译研究中普遍认为,语言的翻译不仅指语义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翻译既涉及两种语言,又涉及两种文化,因此翻译中一般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语言不可译和文化不可译。“前者指目标语没有与原语文本相对应的语言形式,后者指与原语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金惠康,2004)。不同的文化观念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碰撞和冲突,这就给跨文化交际翻译带来了种种障碍和困难。

在实际操作中,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可行性已经被翻译实践活动证实,不同语言、文化的经典作品已经被翻译、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为属于其他文化的人们熟知。而且,随着文化全球化的继续发展,不同文化中相同成分增多,很多过去沟通不了或者无法翻译的东西现在都可以被翻译而且理解。从翻译技巧角度看,译者如果着重表现原语的含义而不是字对字的翻译,至少能将原语作者的意思进行诠释或者引申,由此实现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可行性。

三、东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与翻译

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翻译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翻译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的共性是翻译的基础。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客体(原作及其作者)和翻译主体(译者)之间的沟通是依靠共同思维内容和思维规律的,这种共同的思维规律是人类思维的共性。但是人类思维不仅有共性,还有个性,即民族性,这种个性突出反映在人类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差异,由此构成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人民之间交际的障碍。东西方民族在思维上有很大差异,由此在东西方文化交际及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

(一)东西方民族思维差异

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一直被描述为“整体的”、“辩证的”、“具象的”、“主观的”和“模糊的”,而西方民族的思维被描述为“具体的”、“分析的”、“抽象的”、“客观的”和“精确的”。“西方人见长于分析和逻辑推理,因此思维模式呈线式,而东方人长于整体式,他们富于想象和依靠直觉,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圆式思维模式”(贾玉新,1997)。

(二)根据思维方式变换的翻译手段

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调整语句结构,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英汉互译中,常见的调整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包惠南,2001):

(1)调整句子长度。西方民族的分析型思维方式,使得西方人重视分析方法,句子结构以主语和谓语为核心,统领各种短语和从句,由主到次,依次递加,结构复杂,形散而意合,形成“树杈式”句式结构。东方民族的综合型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主要注重整体和谐,强调“从多归一”思维方式,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顺序为逻辑语序,层层推进,形成“流水型”句式结构。因此,英语的一个长句往往转译成汉语的几个短句,而汉语的一个意群中的几个分句可以合译为英语的一个长句。英汉互译中的分译和合译是调整句子长度的常用办法。如Springhassomuchmorethanspeech initsunfoldingflowersandleaves,andthecoursingofits streams,andinitssweetrestlessseeking!(JohnGalsworthy,TheAppleTree)春花含苞待放,绿叶缓缓舒展,溪水潺潺流淌,欢乐的春天涌动着无限的追求和希望,这一切难以用语言倾诉表达(包惠南,2001)。

(2)调整句子结构。东西方语言的不同句子结构“树杈型”和“流水型”,不仅表现在句子的表面长度上,还表现在句子内部组词造句的规律上。英语句子依靠短语和关联词修饰中心词语,一个中心词可以由多个短语或者从句解释说明。汉语是以分析为主的语言,句子的组成主要依靠词序和虚词,大大限制中心词语的修饰词数量,因此汉语总是采用分别叙述的方法,以体现其层次分明和条理清晰的逻辑结构。另外,经常使用动词是汉语句子的一大特点,相对而言,英语中则经常使用有动词性含义的名词。如Anotherissue thatmightberesolvedduringMr.Deng’svisittoWashington involvedaU.S.claimof196milliondollarsforassetsseizedby thecommunistsaftertheytookpowerin1949andaChinese counter-claimfor80milliondollarsfrozenintheUnitedStates sincetheKoreanWar.邓先生这次访问华盛顿期间可能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涉及美国提出索赔和中国提出反索赔的问题:美国要求中国赔偿共产党人在1949年夺取政权后没收的价值一亿九千六百万美元的财产;中国反过来也要求,美国偿还朝鲜战争以后冻结在美国的八千万美元的存款(包惠南,2001)。

(3)调整句子重心。英语和汉语的句子重心基本相同,在表示条件、假设、让步或者原因的复合句中,语义重心都落在结果或者结论上。但是英汉句子语义重心的位置不同,英语句子一般是前重心位置,将重要部分放在开头,然后将不重要的进一步解释说明。汉语句子一般是后重心位置,从一而归的思维方式往往将句子的次要部分放在句首,最后讲重要部分。这是英汉句子结构的又一个明显差异,如Itis trueuniversallyacknowledgedthatasinglemaninpossession ofagoodfortunemustbeinwantawife.(J.Austen,Prideand Prejudice)译文一:有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那就是凡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译文二: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冯庆华,1997)。英语原句中以“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为重心,将其置于句首。从语义上看,两种译法都符合原句意思,但是从汉语句子结构来说,第二种译法更符合汉语习惯,将句子重心放在句子的末尾,以示强调。

(4)变换句子视点。习惯于本体思维方式的中国人,在描述或记录动作或事件发生、演变的过程中,观察和叙述的视点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使用以动作的发出者为主语的主动句较多。而习惯于客体思维的西方人却常常把观察和叙述的视点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身上,并以此作为整个句子的主语,所以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相当广泛。翻译时必须根据语义逻辑变换或增减句子的主语,相应调整句子的语态,以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如1.Aftersix yearsofmarriedchildlessness,thefatherwassuddenlypresentedbyhiswifewithapairoftwins.(他们)结婚六年都没有子女,然而妻子却出人意料地给丈夫生了一对双胞胎。2.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贾琏方进京的。LinRuhai hadbeenburiedintheancestralgraveyard,andhisobsequies completed,JiaLianwasabletostartforthecapital.

四、结语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各种文化的传统和历史积淀都不相同,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也都不相同,在交际过程中会出现障碍和困难。要想有效完成跨文化交际翻译,需要对源语和译入语两种文化都有所了解。在中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根据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特点,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不仅要注意语义的正确性,还要注意不能简单生硬地翻译,将其转换成符合译入语文化的语句,才能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际翻译,达到传播信息、互通信息的目的。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跨文化汉语交际
情景交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