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尝试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2015-03-21孟学奇
孟学奇
(高台县城关初中,甘肃 高台 734300)
“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尝试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孟学奇
(高台县城关初中,甘肃 高台 734300)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使不同层次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施展才能和智慧,释放自身创造能量,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 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
我校“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的。三年多来,课题组的老师们在“充分自主、有效合作、有益探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中学生把课外较多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试题训练上,课外阅读面比较狭窄,学生的文学素养普遍降低,对语文学习普遍不感兴趣。传统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多以自己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即使采用讨论的形式,也往往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转,学生的学习方式受到局限,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不容易实施。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个人兴趣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学习被动,学习兴趣不高,激发不出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难以实现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要,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亦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信息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语文课本,而向生活延伸,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探究性学习符合人本主义理念。人本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具有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人的主动性和独特性,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丰满的人性。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探究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施展各自才能和智慧,释放自身创造能量,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探究性学习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探究性学习促使教师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
(三)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增强学生开展语文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材料,养成主动探索的语文能力。
四、课题实施情况
(一)围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这一论题展开探究,课题组教师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活动。如端午节,侯庭民老师安排学生收集有关端午的音像资料,开展“走进端午”的语文实践活动。李翠珍老师在上《晏子使楚》时,把课文编排成小型课本剧,让学生表演,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有所转变。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解人以困,虚心求教,平等对话。阅读时,教师能指导学生围绕课文核心声情并茂地读,情真意切地说,设身处地地想,身体力行地做。教师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并积极尝试小组学习的途径,在重难点处、语言实践中、反馈评价中合作。教师能精心组织探究性学习,合理安排探究内容,给予充分探究空间,在探究过程中落实语文实践,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升。(1)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加强。在学习中已不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而是先想办法自己解决。(2)合作学习已养成习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学生在教室里能尽情表现自己,情趣盎然,学生学习激情、活力得到迸发。(3)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4)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写作活动参与度较高。学生在“作文竞赛”、“报刊投稿”、“发表小论文”等方面积极参加,成效显著。学生的作文水平呈稳步提高的势头。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通过几年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功的经验。
(一)教育科研做到“四个一”。(1)一周一小研。每周星期四下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或研讨活动。(2)一课一反馈。每节完整课结束,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在教案后做好教学反思。(3)一期一回顾。每个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份工作总结。(4)一阶段一小结。在课题研究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每个课题组成员写出自己本阶段的收获。
(二)教学中,师生关系实现“八个转变”。(1)教师角色由“一言堂”变对话讨论。(2)师生对话由居高临下变平等互动。(3)对话语气由命令口吻变商量语气。(4)课堂表情由板着脸孔变微笑面对。(5)处理学生事件由简单粗暴变心灵沟通。(6)对待学生错误由斥责轻视变包容尊重。(7)表扬语言由吝啬变大方。(8)考虑问题由教师角色变学生角色。
(三)教学中,坚持“九个要”。(1)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愉悦、开放。(2)课堂方式要自主、合作、探究。(3)课堂评价要民主、客观、公正、及时、激励。(4)学生之间要有交流、讨论。(5)知识掌握要有质疑、反思。(6)能力形成要有练习、反馈。(7)课堂学习要有争论、笑声。(8)媒体辅助要适度、得力。(9)教学思路要清晰、新颖。
(四)科研效果逐步显现。经过课题组教师的艰辛努力,学生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与以往相比,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度明显改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试能力有所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在朗诵会、演讲会、文学社团活动中,学生的自我展示意识明显增强,一些文学报刊已成为他们成长、成功的平台。三年多来,我校学生在《廉洁的种子》、《大湖湾》等杂志上已发表了多篇优秀作文。
六、探索与反思
三年多来的教研实践,此项课题研究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
(一)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学校缺乏在市、县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师;青年教师队伍成长参差不齐;学校管理人员对教师缺少有力指导与引领,领导方法和管理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结果轻过程方法、重投入轻科研反思的现象,都需要在今后课题深入过程中不断完善。
(二)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组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措施不力,有的教师不敢放开胆子尝试,生怕影响当年学生考试成绩。
(三)有的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上只重形式,不讲实效,课堂教学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付出不少,收效甚微。
(四)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老师们的知识面有待拓展。
(五)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家境差距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何帮助学习能力较低、学习资料相对匮乏的学生适应探究性学习还有待继续探索。
总之,通过探究性学习实验,课题组的教师和实验班的学生都有很大收获。大家共同增长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方法,也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力争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把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2]刘明起.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谈新课程结构的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