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5-03-20石晨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价值激素

石晨

摘要:目的 探析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2个小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和血中雌二醇(E2)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并且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几率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激素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临床治疗,不仅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临床价值

围绝经期主要指的是从绝经过渡期到绝经后1年的时间段,对于妇女而言,绝经则意味着卵巢功能出现衰竭,卵巢缺乏雌激素,靶器官在雌激素减弱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一定的退行性变化,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绝经期比较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心悸、潮热、失眠、盗汗以及抑郁等,远期影响则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骨折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病率,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妇女出现老年痴呆症状[1]。当前临床上在对症状比较严重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治疗时,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为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建议早期进行治疗。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两个小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和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43~57岁,平均年龄为(55.3±5.8)岁,而观察组患者的年龄42~56岁,平均年龄为(54.2±4.7)岁,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其体征和临床症状,与全面检查结果相结合,满足WHO的相关诊断标准,均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上主要给予常规治疗,即口服给药;而观察组的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上主要给予激素替代治疗。激素替代疗法:对于有子宫的患者,临床上主要给予雌激素片治疗,服用剂量为0.625mg/次,1次/d,口服10d后,给予安宫黄体酮联合治疗,服用剂量为8mg/次,1次/d,1个疗程为7d,连续治疗3个疗程;而对于没有子宫的患者,临床上主要给予雌激素片治疗,服用剂量为0.625mg/次,1次/d,1个疗程为7d,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于已经绝经2年以上的患者,临床上主要给予安宫黄体酮和雌激素片联合治疗,安宫黄体酮的服用剂量为2mg/次,雌激素片的服用剂量为0.625mg/次,1次/d,1个疗程为7d,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临床上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进行治疗时,主要运用跟踪随访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进行统计记录,以改良后的Kuppem an评分标准作为基本依据,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两组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卵泡雌激素(FSH)以及血中雌二醇(E2)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观察组的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24例痊愈,5例显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1%,而对照组的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4例痊愈,10例显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1.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卵泡刺激素(FSH)和血中雌二醇(E2)水平对比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相比较治疗前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中雌二醇(E2)水平上升明显,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和血中雌二醇(E2)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女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雌激素分泌不足、内分泌失调以及卵巢功能减退等都是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因素。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在临床上比较典型的一种症状就是潮热,这是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特异性的一种临床表现,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围绝经期妇女中,大约有75%会出现潮热现象,由于患者病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潮热症状的具体表现也存在着区别,尤其是一些潮热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往往会对其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2]。由于雌激素治疗具有起效快、特效性的特点,临床上运用雌激素代替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而言,激素替代疗法虽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也存在相应地风险。比如,长期运用单一雌激素进行临床治疗,可能会使子宫内膜出现异常增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几率[3]。所以,临床上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且定期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本研究发现,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中,虽然年龄较轻患者的卵巢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衰退,但是并没有完全绝经,所以,短期运用剂量较小的雌激素对其进行治疗,待症状完全消失后,应该立即停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出现几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观察组的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24例痊愈,5例显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1%,而对照组的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4例痊愈,10例显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1.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偶有少数患者出现阴道少量流血、乳房胀痛以及恶心等临床症状,发现后,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均自行缓解。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激素代替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时,只要以患者基本病情为依据,用药合理,并定期对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卢伟红.维尼安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雌孕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36-37.

[2]辜卫红.短期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5):490-491.

[3]李风云,李立凤,朱秀琼.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与治疗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967-3969.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价值激素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