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医学生军训中心理适应不良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2015-03-20谢芳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军训心理健康教育

谢芳

摘要:军训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多年的军训实践证明,军训能够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90后"医学生在军训中会出现一些心理适应不良,本文剖析了其在军训中的心理问题及成因,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以便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迎接和适应军训。

关键词:军训;心理适应不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

1 军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的军事训练教育源于1915年蔡元培就任教育部长时提出的军国民教育的思想,之后军事教育逐渐在全国普及。目前,高校大学生军训主要采取集中训练与军事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已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兵役法》、《教育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对此都有相关的规定。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军训的内在要求,由于军事训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随着军训的展开,大学生也往往会在军训的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少部分学生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心理特点是急速变化且丰富的,因此军训期间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军训的效果,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2 医学生军训中心理适应不良症的产生原因

"90后"医学新生呈现出了与以往医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认识这些新特征是军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问题。

2.1医学学习压力大 医学学习相对其它专业的学习具有极大的艰苦性,课程设置比较单调,忽视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且我国社会医疗环境变化巨大,医务工作压力大,这些导致部分医学生性格孤僻和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容易走极端,医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高。

2.2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一方面"9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强,不喜欢被干涉,思想更为早熟,喜欢独立地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而严格要求的军事化管理使"90后"产生焦虑、抵触情绪。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4+2+1"式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经历简单,缺少磨练,适应环境和生活自理能力差,个人日常事务严重依赖父母。

2.3畏难、逃避心理严重 军训期间正值天气炎热季节,军训带有强制性、训练强度大、时间长,对大学生的体能是个挑战;训练动作刻板、单调,军训生活枯燥、艰苦,不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同学会感到自卑,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就会出现畏难、逃避心理,这种心理往往发生在军训中期,容易在同学间互相传染并取得共鸣。极个别的"90后"大学生由于对艰苦的军训有一种极大的恐惧感,在军训开始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手段骗取请假条来逃避军训[1]。

2.4个性张扬但心理脆弱 "90后"大学生是张扬个性的一代,但又是脆弱的一代,经历单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忍让,合作能力欠佳、集体意识淡薄。这些都将影响到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反映在学生整体的参训情绪与意愿上[2]。

2.5学生身体素质较弱,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较差 "90后"大学生普遍缺少运动,身体素质差,抗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军训对他们而言是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磨炼,遇到困难容易放弃,使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往往使用回避、退缩等防御机制进行对抗,灰心丧气。

2.6过于注重军事技能训练,较少关注学生心理状态 当前大学生军训多以军事技能训练为主,军事理论教学为辅。目前各高校军训组织者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没有建立学生军训心理干预机制,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3 心理适应不良的对策

3.1大统筹各学段军训工作,做好军训课程设置 我国十分重视学生军训,应统筹初中、高中、大学的三次军训工作。大学生作为国家青年一代中的精英,对其在国防建设方面的要求主要是意识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不需要达到像野战部队一样的体能要求。大学生的军训应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辅以必要的军事体能训练,培养思想政治合格的社会主义青年。因此课程设置方面重点加强野外拓展训练,使新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提高"90后"新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综合素质[3]。

3.2军训前的宣传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准备工作 学校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出版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宣扬军训的正确导向意义.让学生思想上做好吃苦的准备,以积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军训中,同时通过发放军训通知、温馨提示等告知学生整个军训的具体安排以及在军训的注意事项,减少学生对军训的担忧[4]。

学校应高度重视军训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分析医学生在军训中常见的共性心理问题和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特点,策划应对方案等。学校与承训部队进行深度沟通,减少因军训教官在管理中引发的心理问题。同时安排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参与到军训中来。

3.3做好军训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军训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重在医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着力于改善医学生的人际关系。消除医学生的压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抵抗挫折能力。

时刻关注学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正确分析并加以引导,使他们正确对待出现的各种不适应的心理状态,调整不良的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心理承受能力低,产生对立反感情绪的学生.要充分动员班主任、班干部及舍友等共同做好其思想工作,尽快投入到正常的训练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良好风气的形成,消除在学生群体中的不良情绪。

3.4巩固和深化军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军训对大学生军训后的学习、人际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迁移作用。做好军训结束后的总结,可以通过量表、座谈、调查等多种科学的手段来评估军训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下一步开展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徐九春,顾艳霞,杨小燕.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

[2]付晓琳,郭威.浅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J].中外教育研究,2010(2):80-81.

[3]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

[4]何世平.关于大学生军训快报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0(14).

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军训心理健康教育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一锤子买卖”式军训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