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频眼震视图在周围性眩晕中的诊断价值

2015-03-20魏娟张慧慧冯艳蓉蔡兴秋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眩晕诊断

魏娟 张慧慧 冯艳蓉 蔡兴秋

摘要:目的 探讨视频眼震视图(VNG)在周围性眩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CHARTR VNG仪对165例眩晕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124例(75.2%)发现异常,其中变位性眼震52例,位置性眼震15例;视动试验异常5例,扫视试验异常6例,平稳跟踪试验异常7例;自发性眼震10例,温度试验异常29例。BPPV81例中,VNG检查结果有67例(83%)与临床符合,其中后半规管51例,水平半规管15例,上半规管1例;单个半规管43例,多个半规管(指2个半规管以上)10例。前庭神经元炎29例中,VNG表现为前庭功能减退(单侧或双侧)28例;梅尼埃病者10例中,VNG均表现为自发性眼震和/或前庭功能减退(单侧或双侧);突发性耳聋1例,VNG结果表现为前庭功能减退(单侧或双侧)。结论 VNG在周围性眩晕中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且操作简便。

关键词:眩晕;眼震视图;诊断

眩晕是神经科门诊的常见症状之一,是一种运动性幻觉或错觉,是机体对空间定位或重力关系体察能力障碍的表现。眩晕病因复杂、容易误诊,本研究应用进口的CHARTR眼震电图(VNG)仪对眩晕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测,以探讨其对病因诊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7月本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165例,男60例,女105例;年龄20~86岁,平均51.6岁;病程1h~30年。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81例,前庭神经元炎29例,梅尼埃病10例,突发性耳聋1例,双侧前庭病变6例。本组患者就诊时均以眩晕为主诉,间歇期伴头昏者47例,伴走路不稳者34例,伴耳鸣或耳聋或耳闷者18例,头位转动或体位变化诱发或加重者90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45例,糖尿病史者12例,肠炎史1例,上呼吸道感染史19例。

1.2方法 采用丹麦进口CHARTR VNG(视频眼震视图仪)。检查前患者在暗室内适应15~30min。同时记录水平及垂直方向眼动情况。依次进行扫视试验、凝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试验、自发性眼震试验、静态位置性试验、变位试验、温度试验及固视抑制试验。变温试验采用HallpiRe方法。于反应高潮期做固视抑制试验,取最大眼震反应期10s内的平均值计算。慢相角速率=总振幅二时间×Vent,按JonRee公试计算出左右前庭反应不对称百分比(CP)及左右眼震优势偏向百分比(DP);CP<22%,DP<11%属正常,CP>22%为前庭反应弱的一侧为异常;如冷气试验一侧或双侧慢相角速度(SPV)>60°/S,或热气试验SPV>80°/S提示中枢性前庭病变或鼓膜穿孔。双温诱发眼震慢相角速度一侧SPV<6°/s时或一侧冷、热气相加SPV<12°/s为前庭反应减退,DP>11%时为较强侧有眼震优势。

2 结果

本组共有124例(75.2%)发现异常,41例(24.8%)正常。异常者中见变位性眼震52例,位置性眼震15例;视动试验异常者5例,扫视试验异常者6例,平稳跟踪试验异常者7例,自发性眼震者10例,温度试验异常29例。BPPV81例中,VNG结果67例(83%)与临床符合,VNG表现为静态位置性试验及变位试验阳性(一个半规管或多个半规管病变时出现向地性或离地性眼震),其中后半规管51例,水平半规管15例,上半规管1例;单个半规管43例,多个半规管(指2个半规管以上)10例。前庭神经元炎29例中,VNG表现为自发性眼震(自发性眼震未经任何诱发试验出现的持续向一侧眼震)或(和)前庭功能减退(单侧或双侧)28例,1例结果正常;梅尼埃病者10例,VNG均表现为自发性眼震和/或前庭功能减退(单侧或双侧);突发性耳聋1例,VNG结果表现为前庭功能减退(单侧或双侧)。

3 讨论

眩晕的发病主要是由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皮质的神经系统不同部位,遭受人为(转体和半规管功能检查)或病变损伤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兴奋性增高(刺激病变)、降低(毁坏病变)或(和)双侧功能的严重失对称,前庭系统向大脑皮质不断发出机体在转动或翻滚等的"虚假"信息,诱使大脑皮质作出错误的判断和调控所致[1]。VNG检查是对前庭功能检查具有重要价值的一种方法[2],尤其对前庭系统周围性病变[3]。周围性前庭病变VNG主要表现为持续向一侧出现的自发性眼震,一侧或两侧的前庭温度试验反应低下。其中静态位置性试验及变位试验对诊断BBPV及半规管的定位非常有价值。

BBPV是由头位或体位变化引起椭圆囊中的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后所引起的一种良性头晕。病变主要累及各半规管,其中后半规管常见,本组病例中后半规管病变51例,VNG检查主要表现为向地性眼震(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小于1min)或离地性眼震(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大于1min),一般为水平扭转向上性眼震。本组水平半规管15例,VNG主要表现为向地性或离地性眼震,一般为水平眼震。本组前半规管1例,VNG表现为向地性或离地性眼震,一般为水平扭转向下性眼震,垂直向较明显,水平向多不明显。单半规管病变容易诊断,对于多个半规管(指2个半规管以上)病变,检查时主要观察静态位置性试验及变位试验出现眼震表现(如左右翻身试验出现一侧或双侧向地性或离地性水平眼震,左、右后变位试验一侧或双侧向地性或离地性旋转眼震;眼震持续时间小于1min或大于等于1min)。通过本组病例分析,提示半规管结石有如下特点:①患者激发头位后眩晕与眼震出现有1~40s的潜伏期;②眼震与眩晕的潜伏期相同;③眩晕和眼震的强度波动,先重后轻,时程不超过60s。另外发现嵴顶结石患者处于激发体位时眩晕立即出现。眼震与眩晕潜伏期相同,激发体位不改变,症状持续时间大于1min。

另外,本组中前庭神经元炎29例,VNG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眼震或(和)前庭功能减退(一侧或双侧);提示该检查对前庭神经元炎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明确诊断的梅尼埃病10例中,VNG表现为自发性眼震或(和)前庭功能减退。至于突发性耳聋等其他病因的病例因例数过少,经验有待进一步积累。

总之,VNG检查其操作简便,为周围性眩晕的诊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粟秀初,孔繁元,黄如训.进一步提升眩晕、头晕和头昏诊疗工作中的理性共识[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1.

[2]郭英,周慧芳.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7(21):639.

[3]单希征,陈东兰,汪磊,等.眼震电图临床诊断1500例及其评价[J].海军总医院学报,1988,11(2):139-14.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眩晕诊断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