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左心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分析

2015-03-20李守萍胡晓梅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阵发性瑞舒伐内径

李守萍 胡晓梅

摘要: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左心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确诊收治的8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6w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及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RP、IL-6、TNF-α水平及左房内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房颤复发控制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左心房内径水平,降低房颤复发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瑞舒伐他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房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中阵发性房颤(PAF)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房颤,是指发病在数分钟至数天内可以转复的房颤,患者若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易发展为永久性心房纤颤[1],因此临床应予以重视。临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方法较多,但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综合治疗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不同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存在差异,本文将对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左心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做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阵发性房颤诊断标准,经心电图或者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确诊,房颤发作周期<1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48h,左心房内径<45mm。同时排除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药物过敏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7~84岁,平均年龄(64.3±1.8)岁;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3.8±2.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治疗,同时给予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口服瑞舒伐他汀(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69)20mg/d,治疗4w后调整剂量到10mg/d,共治疗6w。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其中血清CRP测定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IL-6及TNF-α均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通过复查心脏超声,测量患者的左房内径,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房颤复发情况。

1.4房颤复发判定标准 房颤复发控制有效率参照如下标准[2]:①患者治疗后1年内房颤未发作为显效;②患者治疗后尽管房颤有发作,但持续时间短或者房颤再发作的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减少50%为有效;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房颤转变为持续性房颤。房颤复发控制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清炎症因子及左房内径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RP、IL-6、TNF-α水平及左房内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房颤复发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房颤复发控制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多数学者认为房颤的维持和产生必须有其形成的解剖和电生理条件,包括传导速度减慢、不应期缩短和各向异性结构以及心房增大等,此外折返、触发和自主神经机制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均有重要作用[3]。临床用于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抗心律失常常用药物,如胺碘酮、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较好,但连续用药不良反应多,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一旦停药极易复发[4],因此临床一直在寻找安全有效的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

C反应蛋白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炎症可导致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从而启动和维持房颤,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低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5],本研究结果表明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CRP水平,此外还能够改善患者的IL-6和TNF-α水平,这与刘斌[6]报道一致。他汀类药物能够阻止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因此能够降低IL-6和TNF-α水平[7]。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内径,降低房颤的复发率,这与徐承华[8]的报道一致。瑞舒伐他汀是一种新型的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心房肌纤维细胞的增生,有抗氧化功能、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炎症反应过程,改善内皮功能[9],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抑制了左心房的扩大,从而达到改善心房的组织重构和电重构,减少房颤发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左心房内径水平,降低房颤复发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许贤利,季明,饶大勇,等.胺碘酮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5):519-520.

[2]周建岭,李志改,马亭.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冠心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144-146.

[3]邹有华,陈有志.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1):116-118.

[4]李铁军,孙英贤.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选择[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6(28):419-422.

[5]王海珠,王珂,王保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3):148-149.

[6]刘斌.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5):73-75.

[7]Lee TM,Lin MS,Chang NC. Usefulness of C-reactive proteion and interleukin-6 as predictors of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ceiving pravastatin[J].Am J Cardiol,2008,101(4):530-535.

[8]徐承华,郑梅生,周明林.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炎症因子及左房内径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6):819-821.

[9]梁海雁,骈晶,姚传臣.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左心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19):2907-2908.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阵发性瑞舒伐内径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