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肝内胆管残石64例临床体会

2015-03-20李敏朋潘孟赫军俞渊许斌

右江医学 2015年1期

李敏朋 潘孟 赫军 俞渊 许斌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纤维胆道镜;残留结石

中图分类号:R575.7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1.035

外科手术是肝内胆管多发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往往无法一次性完全取尽结石,术后残石较常见,以往多需再次手术治疗,自纤维胆道镜问世以来,胆道镜取石已成为治疗胆道术后肝内胆管残石的理想办法。我科2012~2014年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残石64例, 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31~76岁,平均46岁。48例为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肝部分切除术后,16例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所有病例均经T管造影及CT或MRI检查证实为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其中左肝管结石16例,右肝管结石36例,左右肝管结石12例。

1.2方法使用OlympusCHF-T 20纤维胆道镜、取石网篮、活检钳、冲洗管、胆道球囊扩张器及等离子液电碎石机。所有病例均在胆道手术后至少4~8周进行,取石时先拔出T管, 常规消毒、铺巾后通过T管窦道置入胆道镜,操作过程中持续滴入温生理盐水以保持胆道扩张、术野清晰,参照术前T管造影及CT或MRI检查了解结石分布情况对各胆道进行探查,采取网、套、钳、冲、推等方法取出残留结石。重点注意狭窄胆管的开口,尤其是合并“慧星征”时,可改静脉麻醉下使用取石网蓝和球囊扩张器进行扩张,再行取石。对于较大的质硬或铸状结石,采用等离子液电碎石机碎石后再取石。根据结石情况一次或分次取石,每次取石时间一般不超过2 h。取石操作完成后,重新经T管窦道放置引流管,两次取石间隔时间一般为7 d 。 2结果本组病例2次取石12例,3次取石17例,4次取石12例,5次取石10例,6次取石8例,7次取石4例,1例因拔除T管时窦道断裂无法取石,需择期二次开腹手术取石。61例取净结石,2例取出大部分结石,取石成功率为98. 4%。术后发热8例,腹泻5例,无腹痛、胆管出血及胆道穿孔等并发症。3讨论肝内胆管结石指分布于左右肝管汇合处以上各级胆管内的结石,其病因较复杂,与胆管解剖、胆管狭窄等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变异的肝内胆管引流系统较正常者更容易发生肝内胆管结石[1],而胆管狭窄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病理改变,也是导致结石复发和外科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2]。基于其特殊的病理特征导致外科手术后残石率较高,治疗效果不满意。本组病例亦有此特点,胆道镜探查后发现大部分患者均合并有胆管狭窄,外科常规手术中单纯的取石和冲洗不可能完全取尽结石。

以往胆道术后主要依赖T管造影判断胆道内有无残石,但因为胆管开口狭窄的原因,对于肝内胆管残石者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许兆龙等[3]报道,术后常规行T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阴性时,经胆道镜探查发现57例患者中有49例存在肝内胆管残石。因此,胆道术后拔除T管的依据不能单纯依赖T管造影,我们认为,拔管前应结合临床体征,并至少行B超或CT、MRI平扫等检查证实无结石残留,如果不能完全排除者,予带管满4周后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探查,最大限度避免肝内胆管结石残留。

纤维胆道镜可直视、能弯曲,对全面了解肝内胆管结石分布及胆管狭窄程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大丰富了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尤其对外科手术后发现残石者,经T管窦道取石,可避免二次开腹手术,大大弥补了外科手术的缺陷。本组64例患者中61例取净结石,2例取出大部分结石,取石成功率达98.4%。取石过程中,重点注意狭窄胆管的开口,尤其是合并“慧星征”时,应在静脉麻醉下进行狭窄胆管扩张,扩张方法可通过活检钳、取石网篮、胆道镜扩张,如胆管开口过小,可先进斑马导丝后应用球囊扩张器进行扩张。对于较大质硬或铸状结石无法套取时,可先应用等离子液电碎石机碎石后再取出。如果结石位于第Ⅳ级胆管,胆道镜无法通过,取石网篮盲套或冲水管冲水都无法取出结石,而患者又无明显临床症状时,可考虑定期随访观察。本组即有2例患者取出大部分结石后,发现第Ⅳ级胆管仍存在少量结石无法取尽。胆道镜取石单次时间不宜过长,以1~2小时为宜,不强求一次取尽结石,以免引起胆道感染、出血及T管窦道水肿塌陷等[4],我们有4例患者经7次取石后才取尽结石。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以1周为佳。

胆道镜取石常见并发症包括发热、腹泻、胆道出血、腹痛等,少见的有窦道壁穿孔、断裂。本组病例出现发热8例,多数为低热,但有1例高热达40℃,考虑与术中操作时间过长、冲水压力过高导致胆道壁损伤、感染有关,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腹泻5例,程度均不重,术后一般可自行缓解,考虑与术中过多滴入冷生理盐水有关,故术中应注意使用温生理盐水,且操作过程中控制进水量。胆道出血一般与患者肝功能差、凝血功能异常或取石操作有关,本组病例无明显胆道出血患者,我们的经验是针对凝血功能异常者术前常规应用止血药,操作过程避免粗暴拉扯。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T管窦道断裂,但无胆漏表现,经原窦道留置一根引流管后结束操作,择期二次开腹手术。分析原因主要为T管放置欠佳有关,重新阅读术前CT发现T管周围全部为肠管,T管呈水平引出体外,导致网膜无法形成窦道,拔除T管后邻近肠壁相互挤压闭锁窦道断端,故无胆漏表现。因此,T管的放置关系到能否进行胆道镜取石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应把握好粗、短、直原则,如术前怀疑T管窦道形成不可靠时,可先经T管进入斑马导丝至胆总管内,再行拔除T管,一旦出现窦道断裂,仍可通过导丝引导重新置入引流管。

综上所述,采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石症术后肝内胆管残石创伤小,可反复操作直至结石取净,且并发症少,费用低,安全有效,最大限度降低了病人再次开腹手术的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参考文献[1] 王润榕,杨毅,雷海燕,等.MRCP在评价肝内胆管变异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1):58-61.

[2] Tsui WM,Chan YK,Wong CT,et al.Hepatolithiasis and the syndrome of recur-rent pyogenic cholangitis:clinical,radiologic,and pathologic features[J].Semin Liver Dis,2011,31(1): 33-48.

[3] 许兆龙,田兴梦,陈庆杰,等.胆管结石术后T管造影阴性的胆道镜检查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4):522-523.

[4] 杜锐锋,张冰,和红春,等.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残石[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8):830-832,835.

(收稿日期:2014-12-02修回日期:2015-01-23)

(编辑:潘明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