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肝癌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多层螺旋CT表现

2015-03-20张俊卢杨柳周品全

右江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原发性肝癌

张俊 卢杨柳 周品全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PLC继发CTPV患者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肿块、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25例患者中,弥漫性肝细胞癌9例(合并肝硬化5例),巨块型肝细胞癌9例,结节型肝细胞癌4例(合并肝硬化1例),胆管细胞癌3例。门静脉增宽伴癌栓形成18例,门静脉受压变窄5例,门静脉显示不清2例。22例肝细胞癌增强均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改变;3例胆管细胞癌表现为动脉期呈轻度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1例,延时扫描呈中等强化,其中2例伴有肝内胆管扩张。所有病例均显示门静脉区迂曲扩张的门-门侧支血管影。14例并发门静脉高压、门-体侧支循环形成。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PLC的形态、部位及继发CTPV侧支循环血管的走向及形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35.704.45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1.020

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是指门静脉完全或部分阻塞后,门静脉压力增高,侧支静脉形成,迂曲扩张的血管呈现海绵样改变,是机体为保护肝脏正常血流量灌注的一种代偿性病变[1,2]。肝细胞癌易伴发门静脉癌栓,导致门静脉海绵样变[3]。本文就收集的25例PLC继发CTPV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CT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9月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出现PLC并发CTPV的25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25~73岁,平均(45.0±1.2)岁。25例患者中,弥漫性肝细胞癌9例(合并肝硬化5例),巨块型肝细胞癌9例,结节性肝细胞癌4例(合并肝硬化1例),胆管细胞癌3例。

1.2检查方法采用Siemens Emotion16层螺旋CT,检查前口服温水600~800 ml,检查范围自膈顶至髂骨上缘。技术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20 mA,探测器宽度16 mm×1.2 mm,层厚5 mm,层间距5 mm,螺距0.8。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以3.5~4.0 ml/s的速率注射100 ml的碘佛醇后于25~30 s、60~70 s、100~120 s分别采集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图像。重建采用软组织函数重建法,层厚1.5 mm,重建增量1 mm,所有图像传送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等图像后处理。所有图像经过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进行诊断,如有分歧经过协商得出一致的诊断结果。2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显示肝脏原发肿瘤及继发CTPV侧支血管形成。

2.1原发性肝癌的表现9例弥漫性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5例),肝右叶5例,肝左右叶4例,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肿块影,边界欠清晰。巨块型肝细胞癌9例,肝右叶6例,肝左叶3例,边界清晰,有假包膜形成。结节性肝细胞癌4例(合并肝硬化1例),肝右叶3例,位于肝左叶1例,边界尚清;胆管细胞癌3例,其中病灶位于肝左叶2例,位于肝左右叶1例,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规则扩张并肝门肿块形成,边界不清。25例患者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影,22例肝细胞癌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均表现为较明显强化,可见幼稚血管形成,门静脉期强化减退,低于正常肝脏的强化程度,呈“快进快出”改变。3例胆管细胞癌动脉期呈轻度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1例,延时期呈中度强化。伴肺转移5例。

2.2继发CTPV的表现所有病例均显示门静脉区迂曲扩张的门-门侧支血管影。平扫表现为肝门区、胆管周围及胆囊窝线状、蚯蚓状、结节状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其强化程度与门静脉一致(图1B、1C、2B、2C)。显示门静脉胆支25例,同时显示门静脉胆支及胃支9例。门静脉增宽伴癌栓形成15例(图1C、2C),伴血栓形成3例。门静脉受压变窄5例,门静脉显示不清2例。并发门静脉高压、食道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14例。动脉期门静脉提早显示4例(图1A)。动脉期出现肝脏异常灌注5例(图1A)。3讨论3.1CTPV病因与形成机制CTPV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的病因主要有门静脉栓塞、血管瘤及先天性发育异常三种[4]。成人多继发门静脉闭塞和/或狭窄,癌栓是最常见的原因。据文献报道CTPV中54%由门静脉栓塞所致,栓塞患者中约57%为癌栓[5,6]。肝细胞癌恶性度高,极易侵犯门静脉系统形成门静脉癌栓而阻塞门静脉,继发CTPV。主要病理过程为门静脉或其分支完全或部分堵塞后,门静脉压力增高,正常关闭的门静脉旁小静脉或毛细血管丛压力增高,一方面促成其向肝性静脉形成侧支通路,以补偿门静脉供血不足,即其内血流为向肝性;另一方面,为缓解门静脉高压,降低门静脉系统压力,侧支循环也可分流一些门静脉血流至体循环,即形成门-体侧支循环,其内血流方向为离肝性[7]。

3.2多层螺旋CT对PLC并发CTPV的诊断价值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日趋成熟,影像表现也较典型,特别是肝细胞癌,大多数表现为肿瘤增强后呈“快进快出”的改变。除了对原发性病灶的诊断外,我们也要注重对PLC继发CTPV征象的分析。PLC继发CTPV的多层螺旋CT直接征象表现为肝脏的原发病灶并门静脉系统的阻塞、受压变窄,肝门区迂曲、扩张的侧支血管形成[8,9]。门静脉系统阻塞的CT平扫表现为门静脉系统增宽,增强扫描癌栓表现为动脉期较明显不均匀强化,内可见细小的肿瘤血管,门脉期强化减退,如并发肝动脉-门静脉瘘,动脉期可显示门静脉提早显影;血栓表现为门静脉内无强化低密度影。本组病例伴癌栓形成15例,伴血栓形成3例。印隆林等[10]把CTPV侧支血管分为门静脉胆支、门静脉胃支、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及脐旁静脉。本组病例显示胆支25例(25/25),显示胃支9例(9/25),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及脐旁静脉未见显示,考虑为收集病例过少所致。PLC并发CTPV的间接CT征象主要有动脉期肝实质异常灌注,表现为动脉期肝脏边缘肝实质较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消失。其机制与CTPV形成有密切关系。肝门区肝组织可通过CTPV结构供血,以弥补因门静脉栓塞造成的缺血,而CTPV对肝脏边缘区供血较少,作为一种补偿,肝动脉供血相应增加,故动脉期于肝脏周边出现异常灌注区[11,12]。本组病例显示4例(4/25),均出现于门静脉癌栓患者。endprint

图1病例1典型影像学表现。1A:动脉期肝左叶显示肝癌肿块,门静脉右支增粗,内可见不均匀强化癌栓(细箭),

门静脉提前显影,肝右叶外带可见异常灌注改变;1B:门脉期肝门区可见扭曲的侧支血管(细箭);1C:冠状位

MPR示门静脉右支及主干明显增粗,内可见癌栓影(粗箭),胆管周围静脉丛及胆囊静脉增粗、扭曲(细箭)。

图2病例2典型影像学表现。 2A:动脉期门静脉右支增粗,内可见较明显强化癌栓(细箭),周围可见小点状滋养

血管;2B:门脉期肝门区可见扭曲的侧支血管(细箭);2C:冠状位MPR示门静脉主干明显增粗,内可见癌栓

影(粗箭),胆管周围静脉丛、胆囊静脉及胃底静脉增粗、扭曲(细箭)。

3.3多层螺旋CT诊断PLC并发CTPV的临床意义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16层及以上CT的广泛应用,其快速的成像功能及强大的后处理软件,可清晰显示PLC并发CTPV梗阻部位、程度及侧支血管构成和扩张程度。正确诊断CTPV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估等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肝癌并发CTPV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适应证,否则只能行动脉灌注化疗和/或阶段性栓塞治疗[13]。因此,我们在诊断PLC的同时,更要对其并发的CTPV进行详细分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参考文献[1] 乔晓春,刘金有.64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1):62-64.

[2] 杨齐,詹雅诗,柯比伦,等.门静脉海绵样变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3,3(3):119-121.

[3] 朱永东,王清廉,刘于宝,等.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多层螺旋CT表现[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7(1):31-34.

[4] Chang CY,Yang PM,Hung SP,et al.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Etiology Determines the outcome[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6,53(72):892-897.

[5] Gallego C,Velasco M,Marcuello P,et al.Congenital and acquired anomalies of the portal venous system[J].Radiographics,2002,22(1):141-159.

[6] 殷小平,李彩英,封海龙,等.多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8,23(2):175-178.

[7] 杨大为,周诚,杨正汉,等.多层螺旋CT评价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血流动力改变[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9):1282-1285.

[8] 李康,吕富荣,马千红,等.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6):1050-1052.

[9] 邓军,李晓,黄小宁,等.门静脉海绵样变的64层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10):1549-1552.

[10] 印隆林,宋彬,徐卫霞,等.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侧支血管的显示[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11(6):547-550.

[11] 王俊波,肖文莲,罗明贤.螺旋CT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意义[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7(2):189-192.

[12] 赵大兵,单鸿,孟晓春,等.门静脉海绵样变的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2005,21(9):1407-1409.

[13] 王炳良,乔乃春,陈来荣,等.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5):540-542.

(收稿日期:2014-12-19修回日期:2015-02-03)

(编辑:潘明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三维适形半野轮照放疗技术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贝伐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3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
TACE序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探析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性观察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不同血流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