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的途径与机制
——以江西省化工类中职学校同省内工业园区对接为例

2015-03-20方晓春周国保饶健民应火仁

江西化工 2015年6期
关键词:化工类工业园区化工企业

方晓春 周国保 饶健民 应火仁

(1.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江西 南昌 330012;2.江西蓝恒达化工有限公司,江西 樟树 331200)

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的途径与机制
——以江西省化工类中职学校同省内工业园区对接为例

方晓春1周国保1饶健民1应火仁2

(1.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江西 南昌 330012;2.江西蓝恒达化工有限公司,江西 樟树 331200)

以引导中职入校生选择化工类专业、推动化工毕业生入职化工类岗位、提高化工企业对中职化工毕业生用工满意率为目标,基于探索与实践,总结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中,搭建学生入职和企业用工的双向透明通道及学生入学选择专业与预订用工合同同步的就业保障平台是主要拓展途径;构建第三方参与用工环境鉴定机制、完善“化工有毒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制”、创新现代企业文化,有助于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持续深入进行。

化工类 中职学校地方 工业园区 对接 途径 机制

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目的在于促使中职化工类专业学生与企业提前实现双向介入与融合,促进中职化工类专业学生养成化工企业合格员工需要的技能与素质并顺利入职,协助化工类企业选择、聘用满意的毕业生以满足用工需要。做好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是化工类中职学校着手推进的方向。结合对接的实践与案例,在探索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拓宽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途径的思路以及完善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机制的看法。

一、宏观背景

1.政策导向

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提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同年底,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工作会议,鲁昕副部长对“五个对接”进行过进一步阐述。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决定》及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均强调职业教育“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指出职业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论职业教育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的目标,还是职业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其着眼点都是努力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经济背景

职业教育离不开地方经济,地方经济的主角是地方工业园区或其他经济产业园区。比如,江西省工业园区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现已成为江西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根据文献[1],到2013年底,江西现有国家级工业园区20个、省级工业园区84个,基本达到每个县有一个工业园区。全省园区入驻企业8217家,2013年园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503亿元,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中占79.0%,实现工业增加值4479亿元,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增加值中占77.8%;吸纳从业人员188万人,在全省制造业从业人数中占66.4%。随着地方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为工业园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主要服务目标,也是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遇到问题

1.对接的实践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作为江西省以化工类专业为特色的中职学校,许多年前就开始寻求与省内地方工业园区中化工企业的合作。2006年起,学校就同化工类企业合办命名班,如“蓝恒达化学工艺班”、“江西碱业班”、“金龙化工班”、“昌宁化工班”等。2008年起,学校开始与工业园区中主要化工企业签约、建立稳定化工顶岗实习基地。据统计,企业命名班的学生80%以上去了命名企业顶岗实习,学校每年有200多名的化工类专业学生到省内工业园区中化工企业顶岗实习。近些年,应企业需要,学校为省内工业园区化工企业广泛开展化工岗位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化工企业的对接全面加强。

2.对接中问题

随着化工职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的推进,问题也逐渐显现。突出问题为化工职校中选择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呈下降趋势,化工类专业毕业学生留在本省工业园区企业就业的意愿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第一,媒体传播后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对化工事件报道中,有的涉嫌过度渲染、甚至夹杂“仇视”化工行业的情绪;在日常广告中,部分商家哗众取宠,攻击“化学”和化工行业。第二,学生学习中形成的反面作用。随着学生对化工行业认识增多,化工行业涉及的易燃易爆、有毒有腐等危险品,以及高温高压生产条件逐渐进入学生意识中,尽管化工行业或全石化行业属于高度自动化的行业,优秀的石化企业在安全、环保、健康保障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学习阶段的化工学生仍往往把化工岗位的危害性、风险性在意识中放大,将化学品危害当作岗位危害,将部分岗位的危害当作对全行业危害。第三,企业用工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文献[2]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企业“招工难”有待遇、观念、环境、体制等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待遇问题。第四,薪酬中未体现岗位有害性质。2013年对在省内地方工业园区化工企业就业一年后的化工类专业毕业生调查,毕业后第一年的薪酬平均可达到36000元(与同年在省内地方工业园区就业的其他类专业毕业生的薪酬比,处于上游水平);学生对薪酬很满意的百分比为47%,对薪酬的不满意的百分比也高达29%,而不满意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一线存在危害性、风险性岗位,这29%的毕业生尽管拿着较高薪酬,但仍认为薪酬与岗位有害性质不匹配。

由表2可知:基于UIF-IMM 2的均方根位置误差和角度误差均最小,分别为0.047和0.9.而UIF-IMM 1的均方根误差与集中式融合系统的均方根误差几乎是重叠的,表明除了状态和状态协方差外,还应该采用模型似然函数的融合,以防止在分布式系统融合过程中的信息丢失.

三、完善措施

1.“建”学生入职和企业用工透明通道

学生入职信息可通过学校把关以及企业测评实现透明。而企业用工信息实现透明是国家法律[3]的要求,也是一种对等与公平的体现,需要推进。化工企业的用工信息中工作内容信息应指明接触物、职业性接触毒物等;工作条件信息应明确劳动时间、劳动方式等;工作地点信息应告知化工岗位名称、上下游岗位名称、周边安全性风险点等;劳动报酬信息应确定顶岗实习阶段总体报酬、进入预订岗位后初期的总体报酬等;福利待遇信息应明确企业福利、食宿条件及待遇等,上述提到的信息可以直接由用工企业提供、并经学校核实。化工企业用工信息中职业危害信息,应指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该信息需要第三方评价,评价依据可参考相关文献[4-9];安全生产状况信息,需提供企业近年安全事故发生统计表(初创企业提供试车期间安全事故统计表)。职业危害信息包括化工岗位(作业)涉及接触物危害程度和作业现场实际危害程度两个指标,其中接触物危害程度信息可参照标准[4]确定提供,而作业现场实际危害程度在国家标准[7-9]中有规定限额,只允许限额内的程度差别,该指标需要第三方随机现场取样测定,再参考标准进行定级[5-9]。企业用工信息一旦透明,化工类专业学生就能在评价利弊后选择化工类专业、化工岗位,甚至在正式就业后成为从事有毒有害化工类岗位的员工。

2.“搭”选择专业与预订岗位保障平台

针对学生选化工专业意愿下降、化工类专业学生选化工岗位意愿下降,学校尝试过“学生入学选择专业与预订用工合同同步”实践,但做法不够完善。一个好的“学生入学选择专业与预订用工合同同步”就业保障平台,需要学校在招生阶段拥有准备充足的岗位资源与操作方便的运作机制。一方面企业愿意为化工类专业学生提供两年后的预期岗位及保证对应待遇;另一方面化工类中职学校应该完善“学生入学选择专业与预订用工合同同步”的机制,在招生时能为学生提供化工岗位用工透明信息,当学生报名确定专业时能为学生提供预订用工合同的方便,在学生学习阶段能定期为没有预订用工合同的学生继续寻找企业补签预订合同,为预订用工合同的学生提供与企业沟通的渠道、与岗位接触的机会。预订的用工合同,不仅明确学生修完专业课程后应达到标准及其对应的就业岗位,而且明确所到化工岗位的工作环境及对应待遇,明确化工企业失约应负责任。一个好的“学生入学选择专业与预订用工合同同步”的就业保障平台,是学生选择专业时的“定心丸”。

3.“促”对接化工企业建特殊津贴机制

化工企业中岗位有很多、性质也不尽相同。有些岗位属于艰苦性质,有些岗位存在安全风险性,有些岗位属于特殊岗位。特殊岗位中,有些危害性稍大(危害物含量绝不允许高过国家标准),有些危害性偏小。在建立学生入职和企业用工透明通道后,学生对化工岗位的性质已经清清楚楚,凭什么非要把艰苦的、风险性大的、危害性大的岗位及对应专业作为自己的选择?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从人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需求出发,可以通过调节不同岗位员工的需求杠杆来实现。对一线员工,最直接有效方式当属经济杠杆,首推化工企业中建立特殊岗位津贴制,如“化工有毒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制”。该制度实质是员工在工作岗位受到生理和安全危害时,通过经济补贴来弥补缺失、平衡权益。这一制度及其操作办法早在1993年就由当时的化工部设计提出[10],之后化工部对这制度实施还框定了适应范围[11,12]。该制度的执行也不会影响到企业原有工资体系。然而根据调查,江西非国有化工企业中,采用这一制度的企业并不多。从长远发展看,企业尽早建立并实施类似“化工有毒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制”特殊岗位津贴制度,非常必要。

4.“助”对接化工企业创现代企业文化

江西省地方工业园区不能留住人才,重要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13]。其一,企业看重短期利益、不愿承担培养人才的义务和责任;其二,企业人才成长机机制不活,社保机制不健全;其三,工资福利待遇不高;其四,企业管理不够规范、技能人才发展机遇小;其五,社会对技术人才不够重视,人文关怀不到位。进一步探究,这些因素中多般与企业文化有关,可以通过创新企业文化、从三方面入手化解。第一,博采“他山之石”。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倡导的“化学改变生活,化学让生活更美好”新理念、新行动,苏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推行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和人情关怀的企业文化,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晋升培训关联制度,广州市皓雨化妆品有限公司承诺的“安全第一、收入上游”的企业目标,都值得内地化工企业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借鉴。第二,固化“立企根本”。在化工企业中,现有好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标准是“立企根本”,必须传承并加以固化,如“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车间岗位安全风险点监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车间岗位安全风险点监控规程”等,都经过几十年时间检验,被认定为化工企业安全、健康、文明生产的重要保证。第三,完善晋升机制。化工企业应该对现有的工资制度加以完善,创新人事晋升机制,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制、职工考核增资制,对留住化工技能、技术人才都有很好作用。内地化工类中职学校可以把合作过的外省好的化工企业先进经验,介绍给内地化工企业,实现校企双赢。

四、实施效果

1.创新模式

在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的探索中,一种创新模式得到完善,如图1所示。在图中,化工类中职学校是所培养学生的载体(学校与学生关系是培养与纪律关系),地方工业园区是辖区企业的载体(园区与企业关系是培植与法律关系);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的主体是学生与企业,纽带是学生入职与企业用工。在“学生”与“入职”之间,企业提供需要的专业人才信息,学生向企业索取用工岗位信息,学校帮助学生与企业架构“入学时学生选择专业与预订企业用工合同同步平台”。在“企业”与“用工”之间,企业提出岗位入职要求,学生希望了解企业中岗位环境信息、企业文化及相关制度(如化工有毒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制),化工岗位环境需要第三方进行鉴定(鉴定证书)。有了这些平台、机制后,学生与企业对接就能畅通。在学生入学时,企业向学生阐述需要的岗位人员、提出岗位要求和对应的专业水平;学生根据专业兴趣、岗位工作环境及薪酬选择自己专业;学生、企业双方预订岗位就业合同。在学生学习阶段,企业按岗位要求和对应的专业水平,与学校一起督促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则为了实现在预订的岗位上就业,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对应的专业标准,在学校培养和引导下掌握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最终实现在预订的岗位就业。

图1 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中创新模式

2.验证案例

江西蓝恒达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樟树工业园区,主要产生离子膜烧碱和AC发泡剂等化工产品,是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在省内工业园区中对接企业之一,与学校开展“学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联合招生、合作育人、定向就业的三位合一”模式合作,已培养多批化工类专业技能人才。招生企业命名班学生2008年111人、2102年85人、2103年130人、2104年78人;合作育人内容包括双方合办开学典礼、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共同参与学生管理、企业设立奖学金校企共同颁奖。该公司也是学校着力推行“对接创新模式”的合作企业。在合作中,学校以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为基础搭建了“入学时学生选择专业与预订企业用工合同同步平台”,入学学生能获得企业化工岗位透明的用工信息。该企业则自费请第三方定期鉴定作业现场危害程度,建立了“化工有毒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制”(日补助津贴按[上年度全省社会年平均工资×有害级别系数/24]计算,有害级别系数有1%、1.3%、1.7%、2.2%四种,分别对应一级轻度危害、二级中度危害、三级高度危害、四级极度危害——该级岗位现场空气中有毒物含量也不允许超工业卫生标准上限,2014年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岗位日津贴分别为13元、17元、23元、29元),完善了“尊重所有员工、培训引领晋升”的企业文化。

3.推进效果

学校与江西蓝恒达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几年来取得联合招生有生源、合作育人对口好、定向就业比例高、双方共盈持续久的良好效果。既得益于“学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联合招生、合作育人、定向就业的三位合一”的办学模式实施,也得益于“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中创新模式”探索实践,得益于校企合作推动、企业不断创新的“尊重所有员工、培训引领晋升”企业文化。另外,在学校与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合作中,企业同样采用了“化工有毒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制”,结果佐证了特殊岗位津贴制在促进学生入职与企业用工方面的积极作用。当然,特殊岗位津贴制大面积推广,还需要企业属地的政府或地方工业园区管委参与,发挥引导与推动作用,并形成定期检查机制。对化工企业的岗位进行有毒作业定级是一项基础性监管工作,企业属地的政府部门应承担相应费用,并有责任促成第三方参与用工环境鉴定机制的形成。

通过探索实践,总结认为中职学生对化工类专业和化工类岗位的选择是对接的关键,化工类学生入职和化工类企业用工是对接中抓手;搭建学生入职和企业用工的双向透明通道及学生入学选择专业与预订用工合同同时的就业保障平台是对接重要途径;构建第三方参与用工环境鉴定机制、完善“化工有毒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制”、创新现代企业文化,有利于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长期稳定进行下去。

[1]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编.江西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肖洪寿.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对接机制的构建[J].教育学术月刊,200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3年07月1日实施)[EB/OL]./http://news.china.com.cn/txt/2014-05/07/content_32317182.htm.2014-05-07/2015-10-07.

[4]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S].

[5]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S].

[6]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S].

[7]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8]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9]GBZ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S].

[10]化工部化劳发(1993)第150号.化工有毒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实施意见[EB/OL]./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oetfdwgA2-KIhb7TdYWPDW

w86DDFpePjyw8w3r0CDX3902digz03DIMRfMTn1ZV

p5adpphwt7AOBqM-zicVlwK.2008-10-07/2015-10-07.

[11]化工部.化学工业有毒有害作业工种范围表[EB/OL]./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43848.1978-11-18/2015-10-07.

[12]化工部.化学工业有毒有害作业工种范围补充表[EB/OL]./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47756.1986-10-18/2015-10-07.

[13]胡淑坤.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人才对接:问题、原因、路径——以抚州市为例[J].老区建设,2013(06).

猜你喜欢

化工类工业园区化工企业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磐安工业园区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养成教育的探讨
产教融合下高校化工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
化工企业中的工作票制度
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工业园区环境治理之法律思考——以新疆阿克苏市工业园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