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建构模式与语义跳跃
——新义的在线意义建构研究
2015-03-20马秀兰
马秀兰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揭阳 522000)
空间建构模式与语义跳跃
——新义的在线意义建构研究
马秀兰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揭阳 522000)
空间构建模式是认知语言学发展的成果之一。随着人们对语言研究从形式到意义的转变,意义在线构建成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新义的出现和流行丰富了词汇意义和表达的多样性。它的出现依赖背景知识,语境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以及概念整合,三者联系和作用,化解语义跳跃,产生首创层次,新义出现。
空间构建模式;新义;在线意义建构;整合;语义跳跃
0.引言
Coulson(2010)在《语义跳跃——意义建构的框架转换与概念整合》(Semantic Leaps: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中提出了空间建构模式。这一理论是在框架理论、心里空间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大脑会激活关于人、事物和事件的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知识框架,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Fauconnier(1985/1994)把这些储存在思维中暂时的、在线的话语信息的集合称之为心理空间(张辉,杨波2008)。Fauconnier在《思维与语言中的映射》(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1997)中正式提出,概念整合是四个心智空间通过投射、映射和动态的模拟彼此连接起来,产生新的关系和构造,最终形成新意义和新概念的动态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Fauconnier(1997)、Fauconnier&Sweetser(1996)和Coulson(2001)把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发展成了话语理解和话语管理(discourse management)的一个综合性的认知理论(张辉,杨波2008)。Fauconnier及其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心的同事们大大发展和完善了他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将心理空间理论发展成了概念整合理论(王正元2006)。Coulson曾经跟随Fauconnier教授学习,进一步发展了概念整合理论,提出了空间构建模式。
1.空间建构模式
1.1 空间构建模式与语义跳跃
Coulson用空间构建模式解释语义跳跃(semantic leaps)。语义跳跃不是一个术语,而是一组有趣的自然语言现象。它包括各种不能从字典里找到的非标准意义,尤其是不能用传统分析计算出的意义(如隐喻、转喻、夸张、暗讽等)……由于我们在意义建构中使用了背景知识,许多语义跳跃是必须的(Coulson 2010)。空间建构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说明和解释说话人在某一具体的语境下获得一定的语言输入,并利用意义建构的创造性过程,最终形成语境中被充实的意义(enriched meaning)。空间建构模式有三个重要的意义建构过程:把信息切分为心里空间,建立在不同心里空间中框架之间的映现,整合来自不同认知域的信息(Coulson 2010)。Coulson强调在线意义建构中背景知识、语言和语境三者的立体整合,而不是单纯的聚焦语言本身。背景知识参与了构建心里空间,连接心里空间以及在整合心里空间过程中对意义创造性的贡献,背景知识虽重要但不能完全决定意义构建。语境是另外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可以解释为什么相同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语境和背景知识为意义的在线构建提供了两维空间,他们和语言一起构成了立体的三维空间,为意义构建奠定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动态模式框架。
1.2 新义产生
语言符号随着认知范畴和语义范畴而变化,是动态的(赵艳芳2001)。新范畴的产生需要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相应的概念。新词的出现是人们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它以现有词汇中的概念原型为起点,或构造新词或赋予旧词以新义(杨彬2007)。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因素推动下,很多词汇出现了表达新范畴的新义。传统词汇学认为,新义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引申、转换、隐喻等方式获得新的词义范畴,却并未详细阐释这些方式为何会促使旧词产生新义及具体的产生机制。空间构建模式下新义的产生机制会详细地阐释新义的产生过程、产生方式、产生的动因等。本研究只限于旧词新义,即在原有词语词义的基础上产生被人们普通接受的新的意义,而这些新义在字典里是找不到的或后来增加到义项里面,有些是根本不会出现在字典里的,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计算解析,即语义跳跃,例如,土豪——富有但品味低的人;临时工——替罪羊;expects——潜在的客户等。
2.空间建构模式对语义跳跃的意义构建阐释
2.1 新义与信息切分和心里空间构建
意义是说话人在语言和非语言的提示的基础上所积极构建的产物……人们不是在编码意义,而是使用信息去帮助他们组合话语事件的认知模式。心里空间构建模式认为,意义建构中首先要将消息层面(messagelevel)的信息划分成不同的心里空间,这是源于在理解消息时必需要建立不同知识的信息子集(Coulson 2010)。理解不同话语中的词汇必须要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子集的背景知识,构建心里空间。
“土豪”一词源起于2013年8月初流传的一则青年和禅师的问答笑话……(土豪.360百科.http://baike.SO. com/doc/299254.htm1)。“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土豪开始出现并流行。2013年11月,土豪大妈背旅行袋装金条买宾利豪车(http://baike.baidu.com/subview/ 1147101/11850306.htm fr=aladdin),“土豪大妈”出现。
“土豪”在这里具有形容词性,修饰名词“大妈”。我们无法从字典里找到例子里解释“土豪”的义项,或用传统的方法计算出它的意义,需要借助空间构建模式来阐释它的意义构建,首先切分信息并构建心里空间。理解“土豪”需要将整个句子的信息进行切分,构建多个心里空间,分别是“买”、“时间”、“大妈”、“旅行袋”、“金条”、“豪车”,其中后五个心里空间嵌入“买”这一事件心理空间,是包含在“买”这个大心里空间里的小心里空间,关于这些空间因素的知识是必须的,如“时间”心里空间,“2013年11月”中国经济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发展,许多中国人已经比较富裕;网络非常繁荣;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再如“买”这一事件心里空间,谁买、买什么、用什么买、什么时间、地点等。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每个心里空间填充有不同的成分,具体分析如下:
图表1 心里空间构建与填充
2.2 新义与心里空间映射投射连接
Fauconnier(1994)把话语的意义构建看作是通过激活两个或多个空间并对其进行合成(blending)以产生新空间,及形成新概念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到跨空间映射(cross-space mapping)。心里空间构建模式认为信息的出现,会填充相应的心里空间,理解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心里空间里激活的成分之间的联系,以及心里空间之间的结构映射。进一步确定了信息的填充功能和空间映射联系的重要性。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转换连接是通过语言激发话语结构,借助空间映射通过连接关系完成实现。Coulson认为概念整合映射机理:映射是人的心智空间内部与外部、表征与实质、具体与抽象的诸多信息和概念特征的连通纽带,映射连接是一个心智目标成员对另一个心智目标成员的呼应……人的心智关系是通过映射连接起来的(Coulson,S.&T 2005)。
尽管与前几年相比,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足以满足ESP课程的要求。如果学习者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ESP教学因增加了专业内容,且教学目标并不仅仅是对语言技能的训练,从而将加重这些学生的学习负担,他们会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因而,现阶段在我国高校大面积推广ESP取代EGP显然过于冒进。一个普遍接受的做法是在学习者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后再开展ESP教学,这样教学效果将大大提高。目前,可以在学生入学英语水平普遍较高的院校进行试点ESP取代EGP,以为下一步改革积累经验。
例如:2013年11月,土豪大妈背旅行袋装金条买宾利豪车。
当读到“2013年11月”时,建立“时间”心里空间,读到“土豪大妈”马上切换到“买”这一事件心里空间。随着话语的进行,“旅行袋”、“金条”、“豪车”心里空间之间相继进行切换,并填充信息。空间之间的切换是源于语言激发了话语不同的信息结构,如“土豪大妈”、“金条”、“豪车”、“旅行袋”心里空间填充了“买”这一事件成分,而他们本身也包含固有的信息结构。作为输入空间,他们彼此之间的跨空间投射联系为以后的空间整合提供基本成分,为类属空间提供依据,也为理解“土豪”建立了基础和前提,具体“买”这一事件跨空间投射关系分析如下图:
图表2 输入心里空间联结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买”这一大的空间下,5个输入空间之间的相互投射关系,根据每个输入空间里不同的成分,形成不同关系进行连接。如输入空间“2013年11月”对“土豪大妈”的投射关系,在“买”这一事件大的空间下,“2013年11月”是“买”发生的时间,“土豪大妈”是“买”动作的执行者也就是施事者,时间对施事者,关系为时间。反过来,“2013年11月”对“土豪大妈”投射为施事者。其他心里空间投射也是如此互相投射。
2.3 新义与心里空间整合
空间构建模式认为,语言虽然促发话语心里空间构建和转换,却远远不能决定它话语的意义。意义建构是语言、语境和背景知识的整合才创建话语使用者的认知模式(Coulson 2010)。调用语境和背景知识参与确定语言中的各种词义的不确定性。整合过程中,输入空间相互跨空间映射,并产生类属空间和整合空间。输入空间提供基本元素,类属空间提供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的信息,合成空间的部分意义元素来自输入空间,同时提供不存在于输入空间的、新颖的结构(Coulson,S.&T 2005)。输入空间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会创造出突生结构,突生结构是在整合过程中产生的,在整个整合网络中,最后产生层创结构,也就是新义。整合是个立体网络,新义的捕获来至这个网络动态对突生结构整合的过程。Faneonnier and Turner认为,从输入空间到整合空间的整合过程是通过关键关系实现的(张辉杨波,2008)。例如:2013年11月,土豪大妈背旅行袋装金条买宾利豪车。在这一句子语境背景和各个心里空间构建成分的作用下,整合“土豪”一词的意义。
图表3 心里空间整合
从图中可以发现,整合空间从输入空间通过不同的关键关系有选择地继承了一些成分。描述为在某一时间,施事者角色土豪大妈通过旅行袋方式表征金条财富实现昂贵的价值目标豪车。
根据汉典,土豪词性是名词,意义是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或地方上的恶霸豪绅(http://www. zdic.net/c/f/15/31070.htm)。词性方面,“土豪大妈”里“土豪”一词具有形容词的修饰性,“土豪”词性发生转变。意义方面,依据土豪的意义组合“土豪大妈”可知其意义是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大妈或地方上的恶霸豪绅大妈,发现此意义在这一具体句子语境的制约下逻辑矛盾,旧社会与事件发生的时间2013年11月之间的矛盾,地主豪绅与大妈称呼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产生突生结构,语义跳跃,“土豪”意义发生颤变。新义是在旧义基础上产生的义项(张梅2006),旧义通过和语境、背景知识等整合产生首创层次,即在句子整合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整合产生新义。组合——“土豪大妈”发现“土豪”具有身份价值成分和土豪里含有共同成分——有钱和金条——富有的,相似对比成分农村地主、豪绅和旅行袋——品味低的。在旧社会,农村地主豪绅欺压百姓、为富不仁、作恶多端、品质低劣。“大妈”用粗,低廉的“旅行袋”装精、贵的“金条”说明“大妈”品味低、不搭调,“旅行袋”是用来装旅行用品,“金条”要用高档的箱子装。完善——在“时间”、“大妈”制约下“土豪”表达角色具有的特征,通过关键关系从输入空间继承该有的词义特征:公共成分富的和品味低的。拓展——推理大妈富有但品位低。首创层次出现“土豪”表示富有的、品位低的,即新义。由此发现新义的产生是在句子层面通过两次整合、对比等关系心里模式下产生的。
3.新义的在线意义建构机制的解读
同以往的新义认知模式相比,空间建构模式从下面几个方面更能揭示新义的本质。
(1)层创结构说明了新义创造性的存在,为新义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依据。新义部分继承了旧义成分,部分通过语境、背景知识的整合创造新成分。整合产生层创结构,层创结构不同于输入空间的组织创新成分,它解释了新义的新,即创造性。正是这种创造性解释了新义不断出现的理论原因。
(2)语境的动态性及背景知识历时性说明了新义出现的社会根源,也说明了新义对语境、背景知识的依赖性。语境信息依赖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这些因素的变革发展,导致语境的动态变化,导致词汇语用信息的临时性。就词汇或词汇组合而言,临时性指它们在特定语境制约下交际信息的暂存性、可变性、动态性(冉永平2008)。临时性体现了词汇语用信息对语境的依赖性,新义对语境的依赖性。百科全书等背景知识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增加填充新概念、新知识、新技术等。历时性从另一侧面体现了新义产生的社会性。
(3)新义的产生不仅仅是发生在整合空间,而是在整个网络空间整合中,贯穿整个整合过程——信息分切、心里空间构建填充、心里空间投射连接、心里空间整合、组合、完善、发展。层创结构是新义的出生地,整合网络是其孕育的地方。
(4)突生结构、语义跳跃解释了新义出现的可能性。旧义和语境、背景知识之间的矛盾,催生了突生结构,语义跳跃,这是新义出现的前提。新义是在旧义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产生的,是依据他们之间的价值、角色、具体与抽象、部分与整体、功能等关联通过对比、类比、范畴化、范畴延伸、隐喻、转喻、框架、违实性和语法结构等心理模式进行整合、化解矛盾的结果。新义是一个产生矛盾——化解矛盾——产生矛盾,无限循环发展的过程。
4.结束语
本文研究基于句子层面依据空间建构模式对新义产生机制进行了解读。空间构建模式是立体多维可多次整合的全方位的理论。空间建构模式对新义的解释力,一方面说明了这种模式的运作机制在线意义构建的强大的解释力。它不同其他理论的独特之处,能从很多方面揭示新义的本质。空间构建模式为研究在线意义建构提供了一个新视角(Coulson 2010),它丰富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推动了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新义强大的能产性。空间构建模式的动态性,语境的动态性,信息的临时性意味着新义动态的发展,会不断地有新义的产生,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越人的控制,具有不可预知性。这里只是从句子层面对新义产生机制的解读,没有涉及语篇的研究,有关研究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分析多样化的语料。
[1]Coulson,S.SemanticLeaps:Frame-ShiftingandConceptual BlendinginMeaningConstr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10.
[2]Coulson,S.&T.Oakley.Blending and Code Meaning:Literal and Figurative Meaning in Cognitive Semantic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5:403-404.
[3]Fauconnier,G.MappingsinThoughtandLanguage[M].Cambridge:Camb 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Fauconnier,G.Mental:AspectsofMeaningConstruction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 UK:CUP.1994.
[5]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147101/11850306.htm fr=aladdin.
[6]http://www.zdic.net/c/f/15/31070.htm.
[7]土豪.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299254.htm1.
[8]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与理论前沿[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6).
[9]杨彬.从英语新词看原型范畴的动态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2):52-56.
[10]冉永平.词汇语用信息的临时性及语境构建[J].外语教学,2008,29(6).
[11]张梅.旧词新义的常见特征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6,(3).
[1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3]张辉,杨波.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发展及其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l(1):7.
(责任编辑 孔占奎)
H030
A
1008-7257(2015)02-0022-03
2014-11-10
马秀兰(1976-),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商务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