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5-03-20张爱军汤美霞

河北林业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重点保护管护保护区

张爱军,杜 娟,汤美霞,孙 磊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 蔚县075600)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蔚县、涿鹿县两县境内,区域坐标分布为东经 114°47′~115°30′,北纬 39°50′~40°07′。东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及保定市涞水县接壤,东西长60km,南北宽28km,总面积22573.3hm2。小五台山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山势险峻,沟深坡陡,相对高差在2000m以上。保护区内有东、西、南、北、中5个突出的山峰,以东台最高,海拔2882m,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为区别于山西省的五台山,故称小五台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因此有“华北物种基因库”之称。

1983年1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建为小五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3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世界珍禽褐马鸡。对物种基因库的保存、社会经济繁荣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1 资源现状

保护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丰水季节常常形成急流、瀑布,5座主峰成为天然的分水岭,是壶流河、拒马河、安定河的主要源头,对保护区动植物和水流沿线人民生产生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五台山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海拔高差大,气候、土壤、植被呈梯度规律性变化,决定了植被群落的丰富多样性和明显的植被类型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在华北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经整理统计,现知小五台山保护区分布有维管束植物118科,527属,1387种。根据国家2005年公布的试行条例,保护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胡桃楸、野大豆、膜荚黄芪等33种,2010年河北省公布的《河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其中96种植物在保护区有分布。

小五台山山高林密,深壑交叉,灌草丰茂,溪水淙淙,特殊的自然环境,较少的人为干扰,使小五台山孕育了丰富的动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有陆生脊椎动物137种,隶属4纲18目49科。其中褐马鸡为我国濒危特有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对象。同时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还有金雕、金钱豹、大鸨、白肩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象有15种,省重点保护对象有41种。保护区昆虫资源也十分丰富,已知有昆虫1500余种,隶属16目130科。菌物468种。

2 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2.1 保护区辖区的客观因素

保护区批建于1983年,成型于1985年,在接管原有的地方林场基础上组建而成。绝大部分林区界限与地方林界犬牙交错,位于地方林界的上部,有的是以半沟为界,有的是以半山腰的羊肠道为界,多数关键入山口留在了地方的林界范围内,真正的界限分割处多位于不适宜建设管护站的位置(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均很难满足)。也就是说在原林场时期,凡是村里认为便于管理、有利用价值的林区都留在了村集体,无利用价值的山场给了林场,这样就造成了现在保护区的辖区范围多位于半山腰、半沟之上,辖区分散,区界线漫长,难以管控的客观因素。

2.2 保护区周边旅游开发的威胁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旅游业的逐渐兴起,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步伐,小五台山保护区内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及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保护区周边的历代古寺院、道观遗迹等历史人文景观,引起了地方政府的极大重视,多方引资、融资,在保护区周边陆续开发建设生态旅游景区,观光游客日趋增多,加之景区开发运营多为私营企业。利益的趋使及景区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游客越界进入保护区活动的现象频繁发生,践踏、垃圾丢弃、采摘、骚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破坏行为,给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存带来了极大威胁。

2.3 周边社区的人畜影响

保护区横跨蔚县、涿鹿2县,周边有10个乡镇52个行政村,居住入口近30000人,这些村落多分布于高寒气候的深山区,耕地少且土壤瘠薄,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经济收入极为低下,传统的生存观念根深蒂固,抵触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管理。他们祖辈生活在保护区周边,对保护区内的资源情况、入山道路等非常熟悉,利用互相临界的便利条件,他们采取游击行为,入区采摘、挖药、盗伐、打猎、放牧、开垦等违法行为屡有发生,给保护区的森林防火、资源保护、科研监测等带来了严重隐患,甚或破坏。

2.4“驴友”入山的影响

“驴友”是对户外运动,自助自主旅行爱好者的称呼。就是那种背着背包,带着帐篷、睡袋、穿越、宿营的户外爱好者,他们大多来自于城市,以拥抱自然、挑战自我、探险、极限运动为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运动越来越受欢迎,进入保护区的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四季均有活动,他们寻求刺激性和自由主义,无视保护区的规章制度,为逃避保护区工作人员管理,与当地村民秘密联系,给与小恩小惠,获得进入保护区的偏僻路线,私闯保护区的核心区活动,一些人对野外困难估计不足,出现迷路、摔伤、冻死等,深夜救援、雪山救援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在保护区的高火险区点火做饭、取暖、篝火晚会等,惊扰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破坏了部分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了防火隐患。

2.5 管护队伍力量不足与老龄化问题

保护区内山高坡陡,深壑众多,现有管护力量不足,平均每人管护面积在290hm2左右,加之交通不便,必然会出现管护漏洞。另外一线的管护员有近50%的面临退休,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素质低,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点保护区域巡逻管护不到位。

3 对策

3.1 加强资源保护宣传教育

在周边城镇、村落和进入保护区的关键位置,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保护区资源保护重要意义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区管理条例的认识,达到社区与保护区和谐共建的目的。

3.2 加大保护区科研监测投入和进程

加强保护区科研力量的配备和经费投入,对重点保护对象、自然资源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建立健全科学研究项目,掌握资源的生态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更有效的开展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保护措施。

3.3 加强景区管理,规划游人活动范围

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周边旅游景区的交流磋商,避免矛盾冲突,争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在保护区的实验区申请批建旅游开发区,与周边景区合建大景区,实现互利共赢。

3.4 强化管护队伍建设,提高管护能力

一是招聘有文化、体力强的管护人员,满足新时期保护区发展的需要;二是加强管护队伍资源保护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素质水平。三是明确管护职责,强化队伍监管体制,推进规范管理。

3.5 打击违规违法行为

加大资源破坏案件查处和资源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保护区的违规违法行为,开创资源保护法治的新局面。

[1]赵建成,郭书彬,李盼威.小五台山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重点保护管护保护区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连城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重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