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门穴之助阳作用刍议

2015-03-20范郁山,叶子维,汤昌华

河北中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命门灸法补阳

命门穴之助阳作用刍议

范郁山叶子维1汤昌华2苗芙蕊3

(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关键词】穴,命门;补阳;针刺;灸法;穴位贴敷法;综述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3.055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03-0469-04

作者简介:范郁山(1967—),男,教授,博士。从事针灸治疗痛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3-11-28)

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1

2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广西防城港538021

3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广西南宁530011

阳气乃人生命活动的动力源,各世医家都对阳气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扶助阳气逐渐成为中医临床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而督脉上的命门穴乃一身阳气之根本。在命门穴上采用针刺、艾灸、隔药灸及贴敷的治疗方法,充分发挥其补益肾阳、固本培元之功效,调节人体的阳气。兹将命门穴的归经、定位、历代医家的描述及近年来应用命门穴治疗诸证综述如下。

1命门穴的归经、定位及历代医家的描述

1.1定位命门穴位于第2腰椎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属督脉,正如《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命门穴在督脉循行的后正中线上,且在两肾俞穴之间的中点。从解剖位置上看,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1.2命门穴属督脉命门穴属督脉,是督脉第4个穴位。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源于胞中,下出于会阴部,向后循行于脊里,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行一身之阳,且藉其分支两络于肾,肾为元阳,内寓命门之火。督脉乃“阳脉之海”,统领一身之阳气,调节阳经的经气。如《难经本义》所言:“督之为言都也,为阳脉之海,所以都纲乎阳脉也。”而命门穴属于督脉上的穴位,对督脉阳气的调节,乃至全身阳气的统摄,有着必然的关系。

1.3命门穴与命门学说

1.3.1命门学说的发展命门一词最早见于《灵枢·根结》:“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但与后世所称命门意义悬殊。自《难经·三十六难》最早提出左肾右命门之说,后世对命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赵献可《医贯》:“命门即在两肾之间各一寸五分处。”认为人身之主非心而为命门,命门之火为无形之火。明代《医旨绪余》提到“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认为命门没有形质可指,是两肾之间的原气,惟其动而不已,才能生化无穷,为性命之根源。张景岳《类经附翼》:“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一者,坎中之奇也。以一统两,两而包一,是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李时珍认为:“命门为藏精系胞之物,其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脊骨第七节,两肾中央,系着于脊,下通二肾,上通心肺贯脑。”关于命门位置的争论目前有4点:①命门指的是目内眦;②左肾右命门;③两肾之间有命门;④两肾均有命门。其中将命门作为内脏提出始于《难经》,后世医家多在其基础上发展。但都认为,命门与肾的关系密切。正如《难经·三十九难》:“命门者……其气与肾通。”《内经》体现了肾气在人生命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位置。《素问·上古天真论》即讲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人一生的生长发育都要靠肾气的推动。而从《内经》中的“命门”到《难经》中的“命门”,命门从“目也”发展为“左肾右命门”,不难看出其对于命门认识的加深,以及对于命门的重视程度已同于肾。从命门学说的发展来看,命门之火基本同于肾阳;从临床上看,一些补命门之火的药物,又多具有补肾阳之功效,所以,所谓补命门之火亦同于补一身之阳。

1.3.2命门穴通于命门命门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命门,一名属累,在第十四椎节下间,皆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命门又名“累”,有绳索的意思。《说文解字》:“累,缀得理也。一曰大索也。”命门是维系人体督脉、一身之阳气的“大索”。从命门穴的命名上看,“命”指生命,“门”是根本的意思,“命门”即为人之生命的根本。第十四椎下间,指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之下,两肾俞穴中间,与“两肾之间有命门”之说不谋而合。临床也多用命门穴来治疗寒湿腰痛、命门火衰之阳萎等阳虚或外感寒湿的疾病。命门穴是命门之气输注、聚集于体表的一个区域,是反映和调节命门之火盛衰的一个反应点。对于命门之火的调节,命门穴无疑是首选。《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全赖乎阳气。阳气运行于身,如太阳一样,温煦身体每个角落,从而发挥护卫机体的功能。人体通过中枢调控,维持组织器官的兴奋、抑制等一系列生理平衡。其中,阳气的正常运转对于这种平衡得以维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就像太阳对地球的生命给予能量。彭宗禹等[1]认为,中医表现人体功能的所谓阳气,其实质是以新陈代谢为根本,以钠泵活性和静息电位为基础,以大自然电磁场力为条件,以动作电位为指标的细胞兴奋性。由此可知,阳气是确实存在的,其表现为细胞动作电位的兴奋性。孙广仁[2]检出《内经》160篇中所有“阳气”二字连读者138处,分为102条分析了它们的涵义,归纳出《内经》中阳气的基本涵义。认为阳气是人体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热、兴奋特性的部分,是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和趋向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所以,阳气对于人的生命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现代物理技术对命门穴助阳作用的研究

潘晓华等[3]用红外热像技术检测督脉线上的命门、脊中、至阳、神柱及左右两侧旁开1 cm的深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的血流灌注量较高,且命门穴与其他穴位比较,其血流灌注量最高。故认为命门穴处肤温较高,乃一身之阳气之根,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命门之火就是人体的阳气,且其反应点在命门穴。郑建[4]应用经穴电学测试装置,测定30名19~21岁健康女青年月经周期中关元、命门的电学变化规律。结果:命门穴有2次电位升高,第1次是排卵前或排卵中,第2次是在黄体末期。这2次电学变化均是在机体性激素水平剧烈波动的时期。排卵前或排卵时,以及黄体末期,正是阳气当用之时,机体需要阳气的推动作用作为动力来进行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包括对机体性激素的释放。而此时命门穴电位升高,反映了督脉,特别是命门穴与阳气的鼓动或消长有密切关系,是孕育的动力,对于月经的周期变化具有生物调控作用。因此,命门穴与阳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针灸命门穴对人体阳气的调节作用

3.1针刺命门穴的作用针刺命门穴可通调督脉之经气,促进腰部及督脉气血流畅,起止痛之功效,可治疗急性腰扭伤[5]。何天有[6]针刺命门肾俞穴透夹脊治疗非洲人足跟痛45例。结果:总有效率97.8%。何劲等[7]采用针刺命门及双侧肾俞、悬钟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96例。结果:脱落3例,显效39例,有效46例,无效8例,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此法不仅可以改善骨质疏松骨痛症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骨密度。肾主骨,命门通于肾气。针刺命门穴能有效治疗调节肾主骨的作用,治疗某些骨伤科病。齐昌菊[8]以命门等督脉上经穴为主,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督脉对于调节阳气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命门穴为督脉上阳气较为聚集的地方,同时也是激发阳气的一个扳机点。所以,命门穴能调节督脉,乃至全身的阳气。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盛,通过针刺命门穴能调节阳气,因此,对于某些儿科疾病能有较好的疗效。翟伟等[9]用聪脑通络法针刺治疗小儿脑瘫,选取命门等穴针刺,疗效显著。马凤友[10]以命门穴为主穴,配关元、中极、三阴交治疗小儿遗尿75例。结果:总有效率86%。王慧等[11]研究针刺神门穴及命门穴对大鼠中缝背核5-羟色胺(5-HT)及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采用立体定位法将微透析探针植入大鼠中缝背核,运用微透析法收集大鼠针刺前40 min及针刺后20、40、60、80、100、120 min中缝背核细胞外液,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D)检测5-HT和5-HIAA含量的变化。结果:针刺命门穴能降低大鼠中缝背核组织中5-HT和5-HIAA含量,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总之,针刺命门穴主要是通过疏通局部经脉来调节督脉经气,从而达到扶助阳气、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对于各科病症都有一定疗效。

3.2灸疗命门穴的作用

3.2.1艾灸灸法具有散寒通络、回阳固脱、行气活血、防病保健的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12]。《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在临床上可以补充针药的不足。许金森等[13]对督脉循行线上及其左右两侧旁开对照点进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结果发现命门穴上,深度达2 cm时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1.5、1.0、2.5 cm高,所以要想更好地发挥命门相火之力,需达到一定深度。命门灸能够借助艾叶透热的特性,将热量渗透至命门穴深部,从而更好的发挥其补益肾阳、固本培元之力,从而延缓衰老。谢感共等[14]选取命门穴对“阳虚”模型小鼠进行施灸,观察施灸前后小鼠体质量、免疫器官的体质量指数及内脏器官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命门灸可以加速“阳虚”小鼠体质量的增长,并减轻激素对模型小鼠某些重要器官如心、肝、脾、肺、肾及胸腺的损害。张燕等[15]用全基因组芯片研究艾灸命门穴延缓衰老的分子机制。结果:灸命门穴通过良性调节19条炎性反应基因从而延缓老年大鼠衰老。此外,通过艾叶的温热,还能更好地激发发挥阳气的卫外、散寒的功能。朱志强等[16]用温灸命门穴治疗风寒感冒,疗效确切。

3.2.2隔药灸隔药灸为间接灸的一种,是指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托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火力温和,患者易于接受。隔(物)药灸最早记载于《肘后备急方》,该书对隔蒜、隔盐、隔椒等均有记载。后世灸法慢慢发展起来,出现了根据不同病证,选取不同药物。所隔物品大多为中药,有单方也有复方。言芳等[17]对近5年来隔药(物)灸的临床报道进行搜索并整理表明,隔药(物)灸对各种系统多种疾病疗效确切,尤以隔姜灸、复方隔物灸应用更为多见。隔药灸不仅能发挥艾绒的温热作用,而且能发挥药饼本身的药物作用。赵荣红等[18]以通阳蠲痹、益肾调元为原则,穴取命门等督脉经穴,以杜仲、桂枝、威灵仙等药物制成药饼,采用隔药灸配合药物治疗纤维肌痛综合症30例。结果:总有效率93.3%。吴晓龙等[19]采用隔姜灸命门穴治疗变应性鼻炎32例。结果:总有效率93.8%。一方面借助艾火燃烧时温和的热力,穿透皮肤,直达体表深部;另一方面生姜味辛性温,有温中、解表、祛寒的作用。所以,隔药灸是一种适应证广、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的一种疗法。

4穴位贴敷命门穴的助阳作用

中药外敷命门穴,同样能够提振阳气,助火生发。赵明[20]用蛇床子、肉苁蓉、淫羊藿等制成膏药外敷命门穴治疗阳萎80例,疗效满意。梅应兵等[21]观察肾病Ⅰ号膏(药物组成:肉桂、丁香、淫羊藿、肉苁蓉、乌梅、花椒、生姜汁、蜂蜜等,按一定比例调制成膏剂)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炎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免疫功能、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穴位选取命门等7个穴位。结果: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肾病Ⅰ号膏穴位贴敷可有效减少慢性肾炎阳虚证患者的血尿、蛋白尿,降低血脂,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肾功能,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穴位敷贴能通过穴位刺激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局部感受器产生影响,从而调整大脑皮质及自主神经功能。穴位经络给药可以同时发挥药物及穴位的双重作用,药物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可以激发全身经气,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并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作用[22]。

5结语

阳气对于人体生命的维持和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扶助阳气,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更应是一种行为法则。命门穴之气通于一身阳之根本命门,且属督脉,能调动“阳脉之海”之经气。通过针刺、艾灸、中药外敷等方法刺激命门穴,能发挥其补益肾阳、固本培元之效。在今后的临床及科研中,命门穴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彭宗禹,王敬兰.天人相应机理及阳气实质探讨[J].河北中医,1988,10(4):31-32.

[2]孙广仁.《内经》中阳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2):140-142.

[3]潘晓华,许金森,胡翔龙.人体命门穴红外辐射强度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338-1339.

[4]郑建.妇女月经周期中任、督脉经穴的电学特性[J].中国针灸,1998,18(7):401-402.

[5]黄志军,殷立忠.针刺命门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86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6,15(S1):237.

[6]何天有.针刺命门、肾俞透夹脊治疗非洲人足跟痛45例[J].中国针灸,2003,23(10):592.

[7]何劲,宋道飞,向楠.针刺悬钟、肾俞、命门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及疗效[J].中医杂志,2009,50(2):147-149.

[8]齐昌菊.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9):541-542.

[9]翟伟,陈俊军,熊健,等.聪脑通络法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11):838-872.

[10]马凤友.针刺命门穴治疗小儿遗尿75例[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10(1):43.

[11]王慧,王旭,唐卉凌,等.针刺神门穴及命门穴对大鼠中缝背核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1,52(12):1038-1040

[12]裴丽洁,杨文超,商建婷.艾灸联合行气散足底热疗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观察研究[J].河北中医,2014,36(3):403-405.

[13]许金森,潘晓华,胡翔龙,等.督脉循行线上及其左右两侧旁开对照点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J].针刺研究,2008,33(5):321-325.

[14]谢感共,蒙珊,赵彩娇,等.命门灸对“阳虚”小鼠体重及内脏器官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2,25(1):57-59.

[15]张燕,罗炳德.全基因组芯片研究艾灸命门穴延缓衰老的分子机制[J].陕西中医,2009,30(3):361-363.

[16]朱志强,吕春燕.外用温灸命门穴治疗风寒感冒[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5):152.

[17]言芳,阳仁达,谭静,等.隔物灸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89-1991.

[18]赵荣红,朱钰宝.隔药灸加药物治疗纤维肌痛综合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3):200-202.

[19]吴晓龙,刘钧天,侯书伟.命门穴隔姜灸治疗过敏性鼻炎3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394.

[20]赵明.中药外敷命门穴治疗阳痿8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4):53.

[21]梅应兵,聂卫群,卢祖礼,等.肾病Ⅰ号方膏外敷治疗慢性肾炎阳虚证40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4):15-18.

[22]王华,钱志云.当代中医外治精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3-15.

(本文编辑:李珊珊)

猜你喜欢

命门灸法补阳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说说脱证的中医急救
中医命门学说在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抓住“命门”练太极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内经》《难经》命门概念源流之文献考辨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