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年总目录
2015-03-20
第一期
名家访谈
01 比较艺术学的建立与发展问题探讨——李倍雷教授访谈 陈小琴,李倍雷
影视艺术研究
·电影理论研究专题·
07 故事的意义——艺术、文化与传播视野下的电影叙事理论思考王志敏
14 作为叙事的当代电影理论(上)赵 斌
22 演进与重构——关于历史与文化视野中的观众主体性问题研究刘永孜,王雪娟
34 《白雪公主》叙事的时代伦理转换 陆兴忍
40 开放式的叙事结构——浅议费里尼电影的叙事特征 杨清健
艺术学理论研究
·比较艺术学研究专题·
45 有比较才能鉴别 张道一
47 跨视域比较的艺术学理论——评李倍雷和赫云的著作《比较艺术学》龙 红
49 跨视域与艺术学科建设的独立自足——评李倍雷和赫云的著作《比较艺术学》章旭清
美术研究51 侗族居所建筑的行为文化想象张泽忠,温 婷
59 四川甲居藏寨建筑的环境调查与对策分析刘 伟,麦贤敏
66 3D高清摄影在馆藏文物立体化数据建设中的运用官 彬
71 贵阳当代艺术的本土性 王艺霏
音乐艺术研究
74 论梁陈歌舞诗的审美取向 王健红,李方黎
79 唐代太乐丞和太乐博士问题辨析 任 飞,杨 迎
84 论交响乐与诗歌——析瓦格纳音乐理论中“音乐达意”的重要性赵 青
戏剧艺术研究
88 新世纪中国先锋戏剧的底层叙事 陈吉德
96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人公形象 洪忠煌
103 管窥庐剧形成期的音乐特征 余亚飞
本土艺术研究
·影戏研究专题·
109 滦州影戏剧本《红梅阁》初探 张 军
116 湖南影戏剧本的教育、教化功能 李跃忠
120 探析影戏的发展进程 卜亚丽
第二期
名家访谈
01 血性、痛感与柔情熔铸的戏剧艺术世界——罗怀臻教授访谈 黄桂娥,罗怀臻
影视艺术研究
·东亚电影研究专题·
10 穿过身份与国族的迷障——新世纪以来韩国战争片透视 林 琳
16 《郊游》:作为叙事者的空间 郭晓清,龚 艳
21 卜万苍上海时期电影刍议 彭静宜
27 作为叙事的当代电影理论(下)赵 斌
35 论库弗《公众的怒火》中的“拟像”主题和电影技巧郑 静
艺术学理论研究
·艺术美学研究专题·
40 德勒兹身体美学与艺术叙事范式 李 坤
46 西方艺术“生命形式”论的理论价值 洪永稳
54 音乐本体与理想人格的合一——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王 菊
美术研究
59 试析书法的情感表现机制 李海亭
64 从文学到图像:论塞尚的绘画创作 张高元
70 企业艺术创意的价值范畴 王 伟
75 论中国古代蛇图腾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张 静,肖 玮
81 地方·诗象——曹琼德绘画艺术的人类学解读洪秋子,王良范
戏剧艺术研究
84 抗战时期华北解放区戏曲剧种流布研究 智联忠
89 1980年代上海青年话剧团外国经典剧目演出情况——表演艺术家娄际成先生访谈杨 光,苏 杭,娄际成
93 新时期实验话剧现代性的理论建构 姜 南
本土艺术研究
97 时空转换中的碎片记忆——江苏兴化六书婚礼仪式调查 马韵斐
106 “非遗”传承人认定与集体性乡民艺术的保护——以冀南GY村“捉黄鬼”活动为个案 李向振
114 文化生态视域下湘西苗族鼓舞的变迁与调适罗婉红
120 水族马尾绣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转变张 超,朱晓君,果 霖,徐人平
第三期
名家访谈
01 台湾“国家电影中心”与台湾电影发展状况——林文淇先生访谈录 龚 艳,林文淇
影视艺术研究
·台湾电影研究专题·
05 后工业哥特/诗意与“慢电影”——蔡明亮电影《郊游》中的废墟意象[美]张 泠
13 阴柔气象:胡金铨电影再读 [韩]文知爱
18 2014年世界电影内容生产策略与中国电影海外市场定位 储双月
27 姜文电影中先锋精神与启蒙意识的融合策略陈 维
艺术学理论研究
32 傅雷与《艺术旬刊》 胡 荣
38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论丹纳实证主义的文艺批评方法张今杰,刘小飞
43 当代中国音乐编辑学研究概览 陈宗花
美术研究
·刘知白绘画研究专题·
47 从刘知白的画看中国画的传统 倪建林
51 山水精神的物化——刘知白泼墨山水画的文化意义 王 惠
56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刘知白的人生与他的泼墨山水 骆丽君
59 信息时代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 田少煦
64 从村上隆的ART策略反思中国艺术形象的正确表达罗晓欢,汪晓玲
71 论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缺乏创造力的根源尹宣胜
戏剧艺术研究
77 戏曲“现代”化的零思碎想 张立环
82 从“文以载道”到“文以自娱”——论晚明戏剧艺术功用观念之嬗变 吴衍发
音乐艺术研究
89 互为源流的音乐文化生活 任也韵
97 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智障儿童音乐教育研究述评蒋玲玲
本土艺术研究
·苗族舞蹈研究专题·
103 为何而舞:中国苗族舞蹈艺术的展演与族群认同曹端波,王唯惟
114 族群叙事中的核心诉求——苗族大迁徙舞的“返乡情结”解读王声珅,刘远林
118 祖先的路:大花苗“大迁徙舞”与族群记忆曾雪飞,王唯惟
第四期
名家访谈
01 青春的“围城”——台湾导演易智言专访 刘 莉,易智言
影视艺术研究
·台湾青春电影研究专题·
05 台湾电影与大陆电影现状随谈 黄茂昌
09 传统与情结:浅谈台湾青春题材影片 孔苗苗
13 思维重生 时间影像——再读《千禧曼波》 潘 汝
19 童年、故乡和春节:民俗纪录片《中国年俗》的“三重想象” 宋 颖
28 “传统”的复归与守望“现代”的焦虑与突进——试论中国1980年代戏剧影视中女性主体性的嬗变 王 琴
艺术学理论研究
34 罗莎琳德·克劳斯与当代艺术的媒介批评 徐进毅
41 论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在艺术学学理研究中的应用荣树云
46 身体美育与审美教育 方英敏
54 汉魏辞赋与传统艺术精神 周惠萍
美术研究
58 现代性与中国画的写生观念 李倍雷
64 中国美学精神对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邵志华,杨 菊
70 宋代画家李唐研究综述 冯鸣阳,华 雯
76 “仇英戏作”的矛盾与其二重诠释 施 錡
舞蹈艺术研究
82 北京舞蹈群落的舞蹈戏剧性创作结构及其变革史 红
89 论马家钦的“昆舞”和她的当代艺术贡献王海涛
戏剧艺术研究
94 阁楼上的假男人——评《黑镜·马上回来》 周夏奏
99 为试论阳戏曲牌的词式、乐式与腔式 符 伟
本土艺术研究
104 云南大理南涧“跳菜”舞蹈的田野探研 李 华
110 芒宽乡大鼓舞的本体特征及形成原因庞迪蓉,周 梅
115 论贵州“花溪式”苗族服饰特征 韩佳格
121 南京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析 陶亚萍
第五期
名家访谈
01 城市中的艺术田野与音乐上海学的生发与实践——洛秦教授访谈 王永健,洛 秦
影视艺术研究
·独立电影研究专题·(学术主持人:龚艳)
09 独立电影随谈 李铁成,应 亮,龚 艳
15 精神是我面对的第一现实——独立电影创作谈 甘小二
19 《唐皇游地府》:不见唐皇,空留地府 王培雷
24 从艺术本体论《狼图腾》的成功之道 吴玉霞
30 精神救赎的困顿与迷茫——对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价值传播的思考杨晓燕
戏剧艺术研究
·“前海学派”研究专题·(学术主持人:邹元江)
35 中国戏曲:怎样本体?如何生态?——答“前海学派”诸批评者 施旭升
43 “前海学派”是个什么样的学派?——兼与陈恬博士商榷 吴 民
52 孰是孰非:第三只眼看“前海学派”之学术贡献黄李娜
艺术学理论研究
·中国艺术学研究专题·(学术主持人:李松)
60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中国艺术精神》研究述评熊 均
65 《中国艺术学》:“天人合一”的焦点透视 张嘉薇
72 中国形式批评的形成、特征及其现状 李朝龙
80 中国审美文化史书写的问题与方法 韩智浅
美术研究
85 民居类“非遗”数字化构建的学理依据与技术反思——以徽州民居数字化建设为例 程波涛
92 马蹄寺石窟群最早开凿时期考 刘文荣
98 张掖大佛寺西游取经图壁画内容考辨 李慧国
104 “神”之“在”:论蒲国昌的水墨艺术精神 骆丽君
本土艺术研究
108 “黔中山水画派”何以可能?——论刘知白山水画的开创意义 刘 剑
116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与“漓江画派” 滕志朋
121 新国家建设中地戏的文化身份建构 雷 勇
第六期
名家访谈
01 第五代导演四人谈倪 震,龚 艳,周冬莹,余 韬
影视艺术研究
·第五代导演研究专题·(学术主持人:龚艳)
08 “第五代”与中国电影理论“现代化” 余 韬
13 个人化叙事是否完成——张艺谋“文革”电影的叙事变化 万 萍
17 回归人性原旨:中外电影的反教育情结及其对艺术真谛的探询 杨新磊
24 赵宝刚“青春三部曲”的爱情抒写 魏家文
艺术学理论研究
·艺术人类学研究专题·(学术主持人:王永健)
28 基于“艺术学立场”的艺术人类学寻问与探究董 波
33 隆林彝族服饰艺术的当代重构 许 艳,廖明君
43 跨文化比较视野下的壮族“末伦”艺术 陆晓芹
戏剧艺术研究
50 “样板戏”研究:缘起与思路 [法]王 曌,李 松
56 黄梅戏“十腔九不同”探微 李 峰
61 布莱希特“辩证戏剧”的“批判性”主题——兼谈“为‘辩证戏剧’正名” 秦 刚
美术研究
66 当代西方博物馆的资本与权力更新 刘永孜
75 现代设计中科技、艺术与禅宗思想的互构王 伟,蔡昕宏
80 重构当代美术史:基于艺术中“底层叙事”模块的思考袁 荷
音乐艺术研究
86 再议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 赵书峰
91 “宇宙之乐”再探——兼释“大音希声”的含义 胡 健
98 欧洲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演唱的情感表现成 莉
本土艺术研究
103 三维虚拟技术在稀有剧种保护中的应用——以安顺地戏为例 陈忠松
108 贵州傩面具吉祥艺术元素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朱晓君,刘思瑾,张 超
114 刘三姐歌谣中的生态美学意蕴 蓝利萍
121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