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乡土资源于历史课堂教学
2015-03-20郑月娥
郑月娥
(宁德二中,福建 宁德352112)
融乡土资源于历史课堂教学
郑月娥
(宁德二中,福建 宁德352112)
摘要: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及国内社会改革纵深发展期,培养新一代具备有参与全球竞争的思维和创新力的中国梦接班人,坚定不移地发扬和保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必要的。乡土资源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乡土资源要依据当地和学校优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是很关键的。融乡土资源于历史课堂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
关键词:融;乡土资源;历史课堂教学
跨入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关键发展期,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的复杂环境(如日本右翼分子的嚣张等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内部社会改革的纵深发展期,发扬和保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家爱国之热情是必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2]历史教师应该要找出乡土资源与历史知识的关联点,以关联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归纳、综合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达到培养学生爱家爱国之热情。
虽然教育界认可融乡土资源于历史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陶冶学生人文素养等,但是在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却未能真正地被广泛利用。现谨从融乡土资源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主要方法方面展开论述。
一、乡土资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直观教材之一
所谓乡土资源即在“人”和“地方”之间还涵盖着人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的故事以及为人为事所遗留下来的情和理。[3]可谓是当地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它比其他课程资源更具有直观性。现例举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来论述。
案例一,在讲授“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知识点时,我通过以下三步骤引导学生探究。
首先,通过创设一系列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民族资本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通过小组探讨,归纳了许多点原因。利用其中一个小组从洋务运动影响方面切入的这一角度,联系当时社会的状况分析: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在清朝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先后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目的是实现“师夷长技以自强”。此举可谓是清朝统治者“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真实写照。在洋务运动的诱导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下,于19世纪60、70年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学习能力,我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又创设另一个情境问题:“洋务运动期间,地方代表左宗棠在福建福州马尾开办的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而且是当时远东第一造船厂的厂名是什么呢?”学生们立即回答:“福州船政局”。教师进而补充,它是清政府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接着,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注意力引到蕉城。用媒体展示情境思考题:(1)蕉城区在古代就有很出名的造船厂是在哪里呢?在此遗址处当前发展成什么样?(2)此地目前在建大型钢铁厂,它将会给蕉城带来怎样的影响?同学可以通过网上收集资料(漳湾本地的同学利用周末去实地探访、录像或拍照),然后写成小论文或体会。
最后,从学生的习作中,看到学生通过调查、上网收集等多种途径得到漳湾遗址在古代和当前发展状况的资料。他们在整理资料过程中了解到的知识有:漳湾镇的“福船”是世界四大古船之一,其制造技术在古代就处于世界前列。时至今日,依然传承着迄今有650多年的“福船”首创水密隔仓之古老技术,这在当今是十分罕见的。2008年这项技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11月入选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学生从负责人那儿了解到蕉城漳湾造船厂现要重振旗鼓,再现曾经辉煌,有到过遗址参观的学生,增强了他们直观的历史感受,写出来的体会也特别深刻。
通过“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知识点为引子,把课堂知识与直观的乡土资源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对蕉城历史探究的兴趣,也提升了他们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明确从古至今蕉城制造业变化的历程。学生既了解了蕉城的历史,又陶冶了学生爱家、爱国的高尚情操。其实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长期坚持有意识地渗透乡土资源于历史课堂教学,是有利于提高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有利于从历史信息的分析、综合、归纳等认知活动中培养其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在讲授中国共产党诞生等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先理清教材基本知识(大会时间、主要纲领的内容、重要意义等)。梳理好知识点后,以在宁德(蕉城)第一个创建共产党队伍的郑长璋、蔡泽瑺作为连接点把教材知识与乡土知识融会贯通。[5]教师介绍:1926年12月,宁德(蕉城)县级两个共产党员郑长璋、蔡泽瑺(上海念书)受北京党组织的派遣,回福建工作。1927 年1月,郑长璋成立了国民党宁德(蕉城)县党部筹备处并担任筹备处主任。随后,郑长璋以国民党县党部筹备处的名义开展工作。宁德共产党员或国民党左派积极宣传三民主义,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打倒帝国主义、土豪劣绅、贪官酷吏、封建军阀,废除苛捐杂税,提倡婚姻自由等革命内容,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后来福州“四二”反革命事变,闽东国民党右派上台,郑长璋被捕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被迫离开。1930年,中共党的工作被迫向宁德(蕉城)县发展。1931年3月25日,宁德(蕉城)县建立了团委,并对蕉城早期对党有贡献的共产党员进行介绍(如叶飞、颜阿兰、蔡威、范式人等)。此时,我在展示台上布置了一个课后任务:请同学通过多种途径获取颜阿兰的参考资料,用自己的语言介绍革命烈士颜阿兰。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的乡土资源地穿插讲述,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我区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染先辈爱家爱国之热情。借助乡土资源的学习,既了解家乡的历史,还运用以小见大地分析方法和从局部历史放大到整体历史的方法来学习历史,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激发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乡土资源是历史课堂课内外知识联系的焦点,更是实践的教材
“历史”既是过去的,又是现在的,更是将来的。古代书生基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在素质教育的今日,学生应该要“声声入耳,事事关心”。充分利用当地的有效乡土资源,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学好历史,以史为鉴。
案例三:我设置情境问题——收集古代蕉城值得我们自豪的事例有哪些?我把学生收集的资料大体归纳成如下几个方面:(1)特产方面:介绍“天山绿茶”。“天山绿茶”(前身是支提茶)蜚声海内外。据《唐书地理》称:公元940-945年,中天山(今蕉城区)已是“蜡面”贡茶的产地。那时天山产团茶、饼茶、乳茶、龙团茶。元明生产的茶叶,主要用途是供作礼品和祭祀品。清后期由于三都海上交通发达,天山茶区采制的大量绿茶和以天山绿茶为原料窨制的茉莉花茶输出国内外,供不应求。(2)商业方面:霍童商业交流在古代就相当发达。早在宋代,“霍童津”就曾设有官市,市中设巡栏一名,报货物税。清代县志载:“十二都街市在霍童司署前(旧志《津梁》所载霍童津是也),列肆二百余耳。”元废,明朝洪武年间复设税课务所。清代乾隆年间,增设霍童司署,衙役12名。(在今海滨路66号,有一方刻着“霍童埠头”字的古碑。)还介绍蕉城人曾“贸易江浙”,商人们在江浙广泛建立会馆,嘉庆二年,鸿成大商号为同乡做生意的需要,在浙江筹建三山会馆。(3)主要港口和对外贸易方面。境外贸易更多依托优良港口,尤其是三都澳。到明代前期,宁德县(蕉城)三都是重要商港财货,1452年(明景泰三年),在三都港设河泊所。1522年-1566年(明嘉靖年间)在这里开辟了漕运航线。到清代,区域市场逐渐形成,各地区商品交换更加活跃。[6]1684年,在此设立了税务总口,辖9个口岸,闽东一带货物常在这个港口集结运往日本等国。1899年,设立福海关,三都澳正式设立为商埠。英、美、日、德、俄等13个国家的21家公司在这里有洋行,清政府也开设了多家轮船公司、银行分行、保险公司和钱庄的办事机构。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商人在三都澳先后开办了36家工商企业。三都澳成为福建除福州、厦门之外的第三大港。通过以上资料地了解,学生认识了蕉城和霍童的古代商业以及古代蕉城人民为家乡人的生存和进步所做贡献的史实,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后来补充介绍了蕉城的由来,据99年版《宁德志》介绍蕉城名称由来是明朝嘉庆年间倭寇两次攻破蕉城(宁德)县城,人口所剩无几。[4]戚继光平定横屿倭寇后,新县令林芳重修城墙,与众人登鹤岭,观城池状是芭蕉叶,故名蕉城。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日本就一直注视着中国的领土,对当前日本右翼崛起的野心应该保持警惕,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他们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贡献的崇高理想。
以上所介绍的地名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学生的居住地;还有许多人和事及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也是学生大体熟悉的,它们是蕴含在学生的心中。
三、乡土资源的科学利用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乡土资源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其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历史教师应该要科学地利用乡土资源。例如霍童是有许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霍童文昌阁、支提山革命教育基地、霍童坑头村等)、家乡历史名人之非凡经历、生动感人之事迹以及其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无不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霍童名人有政治家黄鞠、民间教育家黄以褒、画家潘珂、革命家颜阿兰等人)。[7]乡土资源有直观性、地域性优势,不仅为学生实践能力与科学精神地养成创设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习惯地养成。因此,乡土资源既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间的相互渗透与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历史的学习,从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开始,是最为具体和实在的。爱国教育仅凭教材中现有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太疏远了,而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资源着手培养学生之爱国情感地升华会显得更真实、更具体,因为乡土资源构成的家乡史是祖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热爱自己的家乡必能热爱自己的祖国。从第一、第二大点的案例分析中可知,通过对乡土资源地调查、访问、归纳、整理,学生的综合素质必能逐步提高。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项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让学生在全面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情感地体验和升华。如在“霍童的开发大家谈”探究课中,学生对于“霍童文物的抢救及保护”、“环境问题的治理”、“公民道德意识的养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社会问题都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见历史教学并不只是单纯地探究课本知识,它可以依托乡土资源,把现实与课堂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全面落实历史课程目标,尽力发挥历史课程独到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熏陶,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格。
四、融乡土资源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
前面重点论述了融乡土资源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必要性,现我依据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归纳总结利用乡土资源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融乡土资源于历史教材
教师应先领会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例如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教师要海量选择本地乡土资源与历史教材有交叉的知识点,深刻解读领会乡土资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利用乡土资源浓厚地方文化情愫所具有的亲切感和认同感,让学生产生对地方文化遗产的自豪感,以达到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地实现。
(二)乡土资源与历史课外实践结合
教师制定课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域景点实地实践。首先教师要先多走访、了解当地乡土资源的实践基地,制定好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内容计划,在相应的时间段带领学生到当地历史遗址走访、实践,让学生在探索实践中获得亲身体验。并用历史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达到历史理解力地培养。
(三)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
有条件的学校,直接利用校本课程在相应的课程中完成相关教学。例如历史教学涵盖面比较广,可以是地方发展的历史,家乡的风俗习惯,家乡的历史名人,家乡的旅游资源,家乡的大事件等等。
(四)乡土资源与历史学习网站等相结合
例如教师制定历史相关主题,引导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组合,可以由教师,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建立关于家乡历史的学习网站。或者可以定期制定相关课题,通过小论文、宣传文章、摄影等比赛方式完成,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可见融乡土资源于历史课堂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第四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阮建东.民国宁德[M].宁德:政协宁德市蕉城区委员会,2011.
[4]宁德市志·宁德地区志[M].宁德:福建省宁德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1998.
[5]叶明祥,阮大伦.颜阿兰烈士传略[J].宁德文史资料,1984 (6):49-58.
[6]倪国振.闽东革命根据地史大事年表[M].宁德:中共福建省宁德地委党史办公室,1984.
[7]颜永崇.洞天遗事捃摭[J].宁德文史资料,1984(9):85-98.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04-0102-04
收稿日期:2014-11-24
作者简介:郑月娥(1973-),女,汉族,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Resources in the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ZHENG Yue’e
(No.2 Middle School of Ningde,Ningde,Fujian 352112)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China is in a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in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social reforms.In order to cultivate a new qualified gener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successors with thought and creativity of participating in global competitions,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unswervingly keep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Local resources are the self-confident source of Chinese people,so it is very critical for us to develop and use them based on the local tradi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our school.Local resources in history teaching,on the one hand,can let th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history class and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exploring historical problems.On the other hand,they can cultivate students’family-loving and patriotic emotions.
Key words:integration;local resources;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