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谜语: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享受智力体操

2015-03-20张英

文教资料 2015年9期
关键词:谜面灯谜谜语

张英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江苏 江阴214400)

巧用谜语: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享受智力体操

张英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江苏 江阴214400)

谜语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一种智力游戏,可以把猜谜活动比做“头脑体操”和“智力健美”。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中,引进谜语活动,既让教师教有乐,又让学生学有趣,使学生体验猜谜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情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谜语 乐教 乐学 兴趣 情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古时称廋词或“隐语”。宋时周密在《齐东野语·隐语》中说:“古之所谓廋词,即今之隐语,而俗所谓谜。”它独立于诗、词、曲、散文、杂剧、对联之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谜语语言平实精炼,有浓郁的文学气息,短句中深藏人生的哲理。知识性很强,构筑新颖,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谜语与语文相结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一、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谜语,传统文化中的一颗宝石;谜语,语文教学中的一朵奇葩。谜语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一种智力游戏,可以把猜谜活动比做“头脑体操”和“智力健美”。在语文教学中,在课外阅读中,引进谜语活动,既使学生体验猜谜的乐趣,又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情趣与魅力。

从一年级开始,每学期语文书上,谜语踪影就无处不在了,谜语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练习一”,第一题就是猜谜、制谜。虽然有的学生不知道加什么偏旁做谜,有的谜语句子不会组织,但一个个兴致很高。其中“丁”字的谜面制作比较困难,如何添加合适的偏旁组合(灯谜术语称之增损离合)及谜面的语言如何合理组织,一时间难住了大家。经过全班努力,一则简单的字谜做出来了:有口能咬,有目能看,有火能亮,有金能钻。

这一节课启发了我,“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之中。遵照上述“课程标准”精神,我思考谜语与语文关系如何,能否将灯谜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如何采用灯谜这种特殊文字运用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搭设语文实践平台,使谜语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服务的目的……在这些方面,是否可以探索一番呢?

二、激发学生研究汉字的兴趣

习字、词汇积累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通常生字教学就从字音、字形、字义上教,抽象,不易记牢。

谜语中的字谜一般都是从字的结构入手,在字形上面做文章,对字的直义、反义、一字多义的领会,以及字音异读、象声等,不管是制谜还是猜谜,都可以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进谜语,很显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在谜趣中加深对汉字的印象,加之谜语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学生自然能在活动中成为主人,在字的音、形、义上区分清楚,有利于记牢丰富的字、词。

苏教版第十册第三课《早》一文中,有个生字“憩”,学生总写错。我就找了个字谜:自古有聚必有别。这里用上了猜谜中的 “增损离合法”,谜面不但巧妙且寓意深长。“自”与“古”相聚,“必”却要饱尝离别之苦,成为“心”和“丿”,将“自”、“古”、“心”、“丿”四部分重新组织新家庭成“憩”字。这一个谜语既让学生牢牢地记住字,又懂得对字形复杂的生字分拆组合的方法,同时掌握一定的语言韵律技巧,从而更好地学习难记的字。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字谜教学法,学生兴趣盎然,记忆深刻,极大地鼓舞了我。我把一些生字、难写的字找出来,寻找谜面,随课文学习使用,效果颇佳。

1.一江清水逐明月(字) 旺

2.十月又相逢(字) 肢

3.好酒不掺水 (字) 酿

4.多少心血得一言(字) 谧

学生对字谜的兴趣很浓,他们不满足于猜谜,开始自己制谜了。虽然错误百出,有的谜面上个别字眼与谜底重复(专业术语称之为“露面”),有的谜面里有多余的字(专业术语称之为“闲字”),但是,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

实践证明,字、词教学与学生字、词积累,在使用其他教学手段的同时辅以有趣的谜语活动,不仅是学生学好字、词的良好途径,而且能激发学生研究汉字的兴趣。

三、增加语文课堂情趣

感受艺术美、创造美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谜语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谜语本身就是一句或一首诗,猜谜让学生感受到谜语特有的艺术美并乐在其中。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可以猜文章题目、作者、文中的成语、人物等,因为范围小,学生容易猜到,兴趣较浓,课堂氛围也好;因为与课文内容有关,比较新鲜有趣,记忆较为深刻。

下面是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谜语:

1.步骑军队如水涌来 (考古学词语) 兵马俑 《秦兵马俑》

2.钟情只为君直率 (外国科学家)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喝冷饮 (现代作家名一) 冰心 《只拣儿童多处行》

4.大于号,小于号,全靠小心别去掉 (字)水 《水》

5.任你方圆变不穷,冷则静止热迷蒙。刀枪砍斫无伤口,白发老翁咬得动。 (打一自然事物) 水 《水》

6.洪灾前头一战士 (字) 滨 《大江保卫战》

猜谜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锻炼对事物的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形象思维能力,启迪人的智慧。

把猜谜活动精心纳入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环节,那么,学生积极思维、挖掘智慧潜能,不仅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而且思维受到训练,语言学习、思维训练双丰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把谜语引进语文教学,可以得到有思考的课堂、有情趣的课堂。

四、提高课外阅读兴趣

谜语不止与语文有关,还和历史、政治有关,与山川名胜、戏曲艺术有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要猜得出,需要博古通今,熟悉现实生活的百科百业。用谜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多看书,提高课外阅读兴趣。

阅读《水浒传》时,我根据有关人物情节,不断出一些谜语,引着学生一页页看下去。这样的谜语有:

1.久不练功 (水浒人名) 武松

2.古往今来 (水浒人名) 史进

3.山东人聪明得很 (水浒人名) 鲁智深

4.八十万禁军谁掌管? (成语) 首当其冲

学习刘禹锡的《望洞庭》时,我故意抛砖引玉,用“风平浪静”猜一地名,同学们很快答出谜底“宁波”,我再反过来让学生以“宁波”做谜面,个别脑子特别灵活的同学马上想到“潭面无风镜未磨”,甚至还有同学想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理解、记忆、积累诗句有莫大帮助。

对学生来说,语文知识与自身联系起来更有趣,印象更深。我用学生的名字做谜底,学生猜得最积极,每每欲罢不能。对他们来说,可以与名人、城市、历史等产生联系,并且不断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情。

这样的谜语有:

1.吴下江边诗圣居 (同学名一)浦天

(诗圣杜甫,扣“甫”,“吴下”为“天”,江边取“氵”,组合成“浦天”,并结合《绝句》之“两个黄鹂鸣翠柳”复习。)

2.“白日放歌须纵酒”(同学名一)杜庆圆

(谜面出自语文书中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谜底别解为“杜甫庆贺祖国山河团圆。”圆:圆满;完整。另有意:团圆。)

3.广州寸金易寸土 (同学名一) 花铖

(广州别名“花城”,谜面提示+“寸金(钅)”—(易)“寸土”。)

4.伟人虽逝,天日长存 (同学名一) 韦昊

5.河边往来人,但见春草色 (同学名一) 何靓

开始时,学生并不熟练,随着老师的讲解,学生不再是随便猜猜了,而是学着自己分析理解。

随着学生谜艺水平逐渐提高,已经不满足于课本题材的灯谜。为进一步提高灯谜水平,诱导学生深入了解灯谜奥秘,特别邀请灯谜协会的会员不定期讲课,又给学生带来一份惊喜。如讲课过程中穿插《西游记》、《三国演义》,甚至《红楼梦》等名著的相关谜作。不管学生是否读过这些书籍,灯谜的趣味性都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与灯谜的“别解”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学习课文《卢沟桥烽火》之后,便结合字谜“长刀破日还——归”(注解:以长刀象形“丿”,破开“日”字,“还”字提意“归来”)讲述抗日英雄群体大刀队夜袭喜峰口的故事,使学生学习灯谜技巧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一举数得,收获颇丰……

谜语像一扇崭新的窗,吸引着学生,带领他们走进文学这个无垠的原野。

谜语像一条无形的线,牵引着学生,指引他们步入艺术这个广阔的殿堂。

谜语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的文学艺术,实践证明,把它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知识面,尤其对学习语文和历史等学科知识极有裨益。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谜语这一诙谐奇趣的形式,启智陶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教师教有乐,学生学有趣,从谜语这一“雕虫小技”中汲取精华,找到学习语文的趣味,增加语文学习的情趣。

猜你喜欢

谜面灯谜谜语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猜灯谜,过新年
元宵猜灯谜
热闹的“非遗”年货集市
数字迷,猜成语
猜灯谜
谜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