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审思

2015-03-20张格日乐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价值儿童游戏

张格日乐吐

(赤峰学院 教师发展与培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传统游戏,又称作民间游戏,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活动,凝聚着人们的智慧,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内容上,它具有具体性、生动性、丰富性;在形式上,它灵活多样、轻松活波,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趣味性、娱乐性、合作性;在性质上,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没有老师、父母的干预和控制,具有自发性;在取材上,主要源于随地可取的自然和生活中的实物,如石头、泥土、绳子等,具有廉价性;在功能上,“游戏的直接用处,虽只是寻求快乐,然而间接的用处则甚大,因为它可以发展儿童的身心,敏捷儿童的感受,于儿童的生活有莫大功益”.[1]本研究对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进行了审思,揭示了传统游戏对儿童体、德、智、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希望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1 人们对传统游戏价值的否定

传统游戏作为一种文化正在逐渐消退,有些传统游戏甚至处在濒临失传的险境.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传统游戏价值的否定.

1.1 把游戏逐步异化为对儿童学习目标的追求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也是儿童发现自我的桥梁.然而,中国的父母、教师大多都在简单地、直观地、功利地“计算”着游戏的价值.在游戏的世界里,没有一加一等于二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父母、教师们把游戏逐步异化为对儿童学习目标的追求.家长们将游戏等同于画画、唱歌、跳舞、弹琴、学外语等,给孩子盲目地报各种学习班,教师们则将作业与功课放到了压倒一切的地位,给儿童布置大量的作业.在人们的观念里,游戏意味着不学、误学、弃学,游戏的越凶、越猛,跟学习活动离得就越远.因此,游戏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总体而言是被忽视甚至是被否定的.即便是有“游戏”,也是经成人人工雕琢的、一厢情愿的,更多地被贴上功利的标签.

1.2 以智能化游戏取代传统游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子游戏、电子玩具越来越智能化和私人化.电子游戏、电子玩具以其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呈现方式趣味、功能较多,冲击着传统游戏.家长们看到了电子游戏、电子玩具的学习与娱乐功能,便偏爱智能化游戏,致使目前商店里的传统玩具,如空竹和沙包等无人问津,而高科技的电子玩具、电子游戏逐渐成为儿童游戏的主流.《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三件事为: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三成.[2]这使儿童的注意力从借助玩具发起的游戏过程,转移到了自身之外物化的“实物”身上,虽刺激了儿童的视觉、听觉,却放弃了对触觉、运动觉的锻炼.这对儿童未来的发展并非福音.可以说,“我们的电子信息环境正在让儿童‘消逝’.”[3]

人们对传统游戏的这种否定态度,使教育者们选择把儿童放在钢筋混泥土的高楼群里,使儿童失去了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失去了与同龄伙伴游戏的欢乐,失去了自己的世界,也失去了锻炼培育社会人际情感的机会.这致使很多儿童患上了“网络综合症”、“自然缺失综合症”,表现为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和缺乏好奇心,社会交往能力、生存能力也大大下降.

2 重新审视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

陈鹤琴曾说:“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也有学者认为,对婴幼儿来说,游戏的重要性仅次于母乳喂养和母爱.[4]正因如此,游戏被科学家作为揭示儿童心理奥秘的一把“钥匙”,而被教育家作为制定儿童发展计划常用的“法宝”.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对传统游戏进行一个“革命性”的认识.

2.1 传统游戏的体育价值

传统游戏的体育价值主要是指传统游戏在增强学生的体质、组织身体活动方面的价值,主要属于机体锻炼领域.1994年3月,两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在八届二次会议上呼吁: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令人担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据1991年的调查材料表明,反映耐力素质的千米跑的速度不及1985年的情况,“豆芽”体型无明显改善,近视眼发病率高达43%,三次青少年体质抽样调查结果,中国均低于日本同龄组.1993年,北京、辽宁、河南、广东、四川等地高考体检,体质没有障碍的考生仅有15%.从1990年至今的20年,儿童体质一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最典型的就是肥胖和近视.与2000年相比,少儿肥胖率增长近50%,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2]可见,传统的“文弱之风”盛行于中国儿童的生活,我国儿童的体质问题已敲响警钟.

体育的核心是人格塑造,其要素是团队合作,是顽强拼搏,是忠于职守,是崇尚荣誉,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社会化指标.所以,要改变社会上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儿童大多在户外进行的传统游戏,如攀爬、跳皮筋、追逐、打沙包、滑滑梯、荡秋千、跳格子、拍皮球等运动性游戏,可以锻炼儿童大肌肉群的运动能力、控制能力,并能够增强儿童的协调性与灵活性等;踢毽子可以锻炼儿童脚跟和眼睛的协调性;丢沙包和贴膏药游戏可以使儿童在奔跑中提高身体素质,锻炼人的反应能力;跳绳可以锻炼人的协调性.这些传统游戏都有利于促进儿童的新陈代谢,益于增强儿童的体质,具有重要的体育价值.

2.2 传统游戏的德育价值

传统游戏的德育价值主要是指传统游戏在培养儿童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方面的价值,主要属于伦理领域.“群体社会化理论”指出儿童同伴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塑造儿童人格特点的动因,同伴群体对儿童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传统游戏是一定时代、地区、文化、习俗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民族性,为儿童社会化提供了高度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比较重视游戏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价值,认为“假装游戏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活动”,“游戏是在真实的实践以外,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凭借语言,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可见,“社会性游戏通过模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来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和交际能力”.[5]

儿童道德信念、人生观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一般从遵守游戏场上的两点最基本规则做起:一是遵守次序,二是互相分享.传统游戏需要多人的参与、合作才能赢得游戏的胜利.如老鹰抓小鸡、跳皮筋、丢沙包、跳方格、瓷硫球、踢毽子、猜字、捉迷藏等传统游戏,都需要多人的参与才能进行.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必须遵守次序,学会互相分享,进行自我监控、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和与人协商,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这就需要儿童必须摆脱自我中心,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由此,儿童的角色意识、纪律约束力、责任意识便建立起来.同时,传统游戏中儿童之间又有竞争关系,这就需要儿童必须独立、自强.由此,儿童的胆量、独立意识、自主精神、自强自尊、竞争态度,也会在群体的娱乐中通过各种游戏规则建立起来.由此可见,儿童在传统游戏中,通过与同伴们的共处,欢乐得以产生出来,人际情感、人生观、道德行为习惯得以和谐发展.

2.3 传统游戏的智育价值

传统游戏的智育价值主要是指传统游戏在儿童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认识能力方面的价值,主要属于认知领域.认知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传统游戏对儿童的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传统游戏内容广泛、材料多种、场地多变,使儿童能直接接触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多种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在游戏过程中,儿童通过摆弄和操作游戏材料,视觉、听觉、触觉等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并且能够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和规律,使现象中包含的较粗浅的规律和经验内化成自己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为儿童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基点和体会.[6](p146)同时,有趣的现象能够触动儿童去思考,又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在游戏中,儿童知道泥不是面,但可以当作面,以物代物使思维脱离真实情景和物体的直接信号刺激,进入假想中的世界,又促进了抽象表征思维的发展.[6](p146)在角色游戏中,儿童还需不断地转换角色,明确人物的身份、行为.如玩过家家,要想着如何做爸爸,如何做妈妈等等.这就需要把内容和情节不断地联系起来,使思维活跃起来,促进了儿童思维的发展.

由此可见,传统游戏是儿童感知觉、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过程参与的产物.它包含了模式或潜在关系的知觉,原有信息的重组与改造、意义的转换、操作等因素,而这些正是智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尤其在那些相对复杂的传统游戏中,儿童能感知与操作物质世界,积累大量经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7]

2.4 传统游戏的美育价值

传统游戏的美育价值主要是指传统游戏对儿童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培养的价值,主要属于艺术和情感领域.“美就是生活.”[8]奇妙的自然界、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儿童产生审美的基础和源泉.正如俄国美学家别林斯基所说:“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9]大自然是美育的泉源,也是美育的课堂和教科书.自然界的艳丽色彩、规则的形体、和谐的声音,都发挥着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传统游戏贴近自然环境,便于儿童直接感知蓝天白云、皓月繁星、翠林秀木、奇花异卉、叮咚泉水,逐步理解自然的整齐有序、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法则,让儿童认识到自然美的外部特征,逐步过渡到认识内部结构美的规律.传统游戏又贴近现实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审美因素,如生活环境、饮食起居、衣着打扮、待人接物、娱乐休闲等,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人们审美的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可见,传统游戏能够引导儿童步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感受力、审美趣味、鉴赏能力以及创造力.

3 发挥传统游戏价值的对策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10]符合年龄特征的教育,应该是带着儿童进入自然、社会去游戏.作为教育者应该更新观念,认识到传统游戏的价值,将其作为新的健康焦点,拿出一点时间,花一点力气,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主、有序的传统游戏活动空间,给儿童充分的传统游戏活动的时间,为儿童营造一个集体活动的氛围.

3.1 给儿童创设传统游戏活动的空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新教育时就曾指出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11]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社区化,儿童们逐渐失去了传统游戏的空间,由原来的室外驱赶到了室内,由运动性游戏变成了动作性游戏.游戏空间的转变,将儿童孤立在家里,很少或很难与同龄孩子、与大自然接触,便没有了与同伴的交往,没有了与树木花草朝夕相处的经历与饲养鸡鸭牛羊的体验.那么,儿童对生命、自然、社会交往的理解就十分有限,体、德、智、美的发展自然受到影响.

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通过运动进行的,即便是成人,“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有10%是通过‘阅读’得来的,有15%是‘听’来的,有80%是亲身经历获得来的”.[12]爱因斯坦就曾说:“我并非在书桌上,而是在夏日里躺在山丘的时候才发现相对论的.”所以,我们应该立足于儿童感知觉的训练、社会交往的锻炼,创设传统游戏活动的空间,让儿童去感受属于自然环境的颜色、气味和味道,去体验社会交往的乐趣.比如,我们可以在学校校园、主题公园、游乐场、社区内建立适和传统游戏的场所,并让运动、艺术、音乐、动物、植物、大自然等充满这些场所,以便让儿童领略到大自然的无限风光、自然界的多样和谐,领略到与同伴嬉戏打闹的快乐,并由此产生惊异感,从而增进儿童与自然界、同伴的亲切交融,并在接触自然以及运动的实践体验中获得发展.

3.2 给儿童创设传统游戏活动的时间

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性活动.马卡连柯曾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与活动、工作、服务对于成年人的意义相同.儿童在游戏中是怎样的,当他长大后在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样的.所以,对未来活动家的教育首先在游戏中进行.”[13]儿童教育学家克莱珀在《在游戏中成长》一书中也说到:“游戏是儿童长期的工作,是儿童发展自己的头脑和肌肉,发现自我和自己能力的方法.”可见,儿童自由地游戏和玩耍,是儿童在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发展自己,探索这个世界,其实就是在进行智力开发.

在传统游戏中,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信息、研究线索,进一步思考问题、寻求答案.这样的学习,能够激发出儿童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使儿童进入感兴趣的空间领域,迸发出最奇妙的智力能量.只有这有这样的学习,才充分尊重了儿童的天性、快乐,才是“潜能教育”、“快乐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和谐教育.所以,教育者应该给儿童创设传统游戏活动的时间,把儿童从作业、补习班中解放出来,让儿童有一段梦想的时光,有一个自由发展的阶段.保证儿童游戏的时间,就是保护儿童的生命,保护儿童的精神家园.可以说,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也是现代儿童评判标准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14]

3.3 为儿童营造一个传统游戏活动的氛围

随着人们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儿童很少或很难与同龄孩子接触,游戏由群体游戏变成了个体游戏,由对话游戏变成了沉默或独白游戏,由人对人的游戏变成了人对物的游戏,这给儿童的身体、情感、社会、语言、个性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15]《中国青年报》曾刊载了一个《今日青少年》的系列报告,在问到“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时,近六成(51.9%)的孩子把“与朋友在一起”排在了第一位.传统游戏大都为集体项目,正好满足了儿童“与朋友在一起”的社会交往需要.所以,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引领儿童去交一些朋友,并给儿童们营造集体活动的氛围.比如,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游戏的竞技比赛,组建一些传统游戏与体育竞技项目相结合的项目,以竞赛的形式吸引儿童的参与.另外,教育者如果能够参与到儿童游戏的活动中,也会增强儿童参与游戏的热情度.

〔1〕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121.

〔2〕我国少儿体质持续下降:现在的孩子不爱动.www.peopie.com.cn.2011-7-7.

〔3〕[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0.

〔4〕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

〔5〕张文兰,刘俊生.教育游戏的本质与价值反思—以游戏视角看教育与游戏的结合[J].开放教育研究,2007(10):66.

〔6〕李勇,王勇峰.游戏的认知价值体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7〕庞桂美.论游戏及其教育价值[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6):12.

〔8〕[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9〕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20.

〔10〕鲁迅.鲁迅诗歌散文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114.

〔1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59.

〔12〕孙云晓.培养一个真正的人[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130.

〔13〕马卡连柯.家庭和儿童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5-46.

〔14〕孙云晓.教育从尊重开始[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15.

〔15〕王海燕.民间传统游戏的失落与回归[J].基础教育研究,2013(1 下半月):10.

猜你喜欢

价值儿童游戏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