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2015-03-20庄锡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心理大学生

庄锡清,余 旋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科学、合理、规范的学生管理.新形势下,大学生管理面临很多的挑战,加上长期以来大学生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大学生管理工作急需注入新鲜活力.研究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校的教育除了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在多样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存在很多如诚信、心理问题等缺陷,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不配套的,这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

1 大学生管理工作简介

学生管理就是学校对学生在校活动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从而完成学校培养目标,实现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学生管理工作需要考虑教育领导部门的制度,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和学生自己.

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从广义上说就是学生工作,包括学生学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的事务,学业的考核和长远的发展指导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狭义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侧重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分别是思想道德的教育,为大学生创造适合学习的校园环境,通过高雅的校园文化熏陶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健康的道德行为;依法治校,在学生的管理上,要按制度管理学生,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学习和学业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性选择学习,为学生在学习的疑问提供指导,为学生的学业构建提供建议;就业服务,尽力提供学生的实习机会,为学生的就业和择业提供建议,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勤工助学帮助,明确学生贷款的途径和制度,开辟专项贫困贷款通道,尽量设置勤工助学的职位,要及时给予特殊帮助对于发生大变故的学生;心理指导,设立定期的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有序的校园环境,高校要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秩序,开展一些校园活动,使学生在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上得到提高.

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教育性,学校一切活动的主旨都是为了教育,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未来接班人,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理念,因此,大学生管理工作也具有教育性;开放性,这是由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决定的,大学生已经一只脚走进社会,需要知道的、了解的很多,这些都是开放的,因此,大学生的管理也要是开放的,除了教室和公寓的管理,更多的是社会的教育,让学生可以更多的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持续性,大学生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长期的、有计划的开展才能达到效果,而且学校的管理还要和家庭和社会结合,三者互相促进;实践性,大学生的管理方法不能是空想的,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的模式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才能真正的实现培养学生综合水平的目标,学生管理模式的选择也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哲学原理.

2 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内容

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主要包括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内容创新、管理手段创新.

2.1 管理理念创新

首先,在管理理念上要民主,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已经基本形成,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而且大学生已经接受过高素质的教育,需要民主的管理,不接受命令式的上下级模式,独裁的管理不仅达不到管理的效果,还可能遭到大学生的反抗.因此,大学生的管理要民主要人文化,在实际的管理中要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合理意愿,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构建和谐的管理范围.其次,要树立法制观念,对学生的管理要按法律和学校的管理规章进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单方面的损害学生的利益.再次,要坚持服务的意识,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是服务工作,是为了大学生更好的发展而服务,管理者不能把自己摆在统治的位置上,事事居高临下,而应该把自己摆在服务者的位置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才能处在学生的位置上为学生着想.最后,还要坚持创新的理念,这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管理工作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才能解决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遇到的问题.

2.2 管理内容创新

在管理内容上首先完善心理咨询,使得心理咨询中心不仅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还要制定严格的心理咨询制度,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测试,把学生的心理情况放进档案中,定期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开解,心理咨询中心要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知识宣传,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目前,基本所有的高校都有心理咨询中心,但是这些中心基本就是形式,没有具体的制度和专业的老师,因此,这是需要改进和创新的.管理内容的创新上还包括让学生参加管理,这是践行以人为本的最好实践,也是民主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参与管理也可以很好的反映学生的需要,学生与学生的沟通的也更容易,更能反映学生的心声,提高学生的满足感和归属感,也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管理内容的创新还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思政的教育内容不能单纯的是原来传统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的添加新的教育内容,尤其是国家大的思想动态和适合当下形势的积极的思想内容.

2.3 管理手段创新

管理手段的创新首先是思政教育的载体和机制的创新,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管理,也为了使管理更具有感染力,学生思政教育的载体需要多样化,例如,利用互联网来加强宣传性,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扩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机制的创新就是建立完善的运行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机制.其次,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高校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的手段,学生的自我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有效的自我管理需要高校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在日常的管理中,高校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制定自我管理规划,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负责人队伍,及时帮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各种关系和矛盾,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学习相关的管理理论和经验.

3 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完善管理工作体制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设置管理机构,使其达到管理、教育和服务为一体,更好的展示以人为本.机构要包括学生资助专项部门、心理咨询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资助专项部门负责收集和发布学校的资助信息,管理学生的贷款、助学金等,还要具体的调查学生的经济情况,保证各项资金真正发挥作用,构建全套的资助体系,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心理咨询中心要做好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工作,制定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预案.其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再次还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要严格实行债权一致,避免出现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清,出现错位、越位或职位空缺的现象.还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利用评价体系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自觉性,锻炼学生的品质.

3.2 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首先构建安全平台,安全的环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障,学生的管理人员要通过宣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还要有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遇到安全问题时可以及时的处理,避免危险扩大,定期进行一些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反映能力.其次构建服务平台,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水平,更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3 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介

学校自身的很多媒介都是进行学生管理的很好的地方,这些媒介也是常被忽视的,充分利用这些媒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地方,是除了教室以外学生待的时间最常的地方,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学生宿舍为基点,把工作融入到宿舍,如管理人员去学生宿舍为学生提高一些生活、学习的建议,宿舍轻松的氛围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把宿舍作为管理的第一站,把宿舍营造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场所.学生管理以社团文化建设为渠道,社团是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主要场所,但是社团的自身实力基本都不强,没有典型的活动,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社团文化的层次,使其更符合大学生的审美,也使社团成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场所.信息化时代,任何工作的开展都不能离开网络的力量,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应该以网络信息化为手段.

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的继续完善.

〔1〕漆勇.90后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4.

〔2〕郝志楠.浅析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意义[J].现代交际,2015(01).

〔3〕赵一蓉.试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如何创新[J].求知导刊,2015(01).

〔4〕诸云,李涛,关翔中.MOOCS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3).

〔5〕邝兆明.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09).

〔6〕朱建良.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D].宁波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