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比研究

2015-03-2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专业性心理健康思政

李 中

(浙江大学 城市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1 心理健康与思想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想的支配过程往往就是一种心理过程,很多心理现象就是在个人思想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心理与思想有时候很难辨别.有时候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源于思想认识方面,长期不健康的思想观念会改变正常的心理机能.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看待自身和外在,进而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多数情况下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混合在一起并相互影响.无论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思想认识问题,最终都会影响人的外在行为.心理与思想是人的内在控制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的密切关系,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也往往拔出萝卜带出泥地出现思想认识问题[1].

虽然思想认识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两者毕竟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自我控制机能上出了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往往是认识角度和结论的问题,就好比开车,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手脚,因此不能驾车正常前行,而思想认识有问题的同学往往对自己的驾车技能、车辆性质、道路情况、交通规则等不能正确的认识;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思考、判断上有问题,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伴随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等生理方面上的变异,而思想认识问题一般不会产生生理上的变异,更多的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观和审美情趣上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出了问题,而思想认识问题则是思想材料的问题,这些材料不能正确的指导一个人的言行.有时候思想认识问题根本谈不上是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缺乏集体观念、不讲卫生、不尊重师长等.有些人思想不端正但心理素质却很好,有些人虽然思想品质高尚但心理素质却不佳.

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心理健康工作和思政工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关系.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甚至具体内容上都有重合,因此两者可以相互借鉴,且两者必须相互借鉴,不仅要借鉴,更要在具体工作中有更多的合作.我们在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时要考虑到思想认识问题,同样在做思政工作时也不能忽视心理问题.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有利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防范乃至解决.

2 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政工作应加强合作

要进一步改善心理健康工作和思政工作之间的关系,就要认识到心理与思想、心理健康问题与思想认识问题、心理工作与思政工作的密切关系.首先思政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都要具备分辨心理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的能力.心理工作者和思政工作者应多交流以提高工作能力并分享有关的信息,学校也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相关人员的技能.其次,心理工作需要思政工作的配合,防止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心理排查、心理辅导,还要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消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工作和思想工作缺一不可且不能相互替代,必须相互配合和补充才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当前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科学和高效在专业性上不断纵深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排查、诊断、辅导体系和专业的心理工作队伍.但这个体系过于注重专业性而趋于独立和封闭,缺乏与思政工作的互动.相对而言我们的思政教育的涵盖面比较广,部分环节中涉及到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内容,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索,细化和丰富与心理健康工作的互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置一个类似心理咨询中心(室)的思政工作室,并与心理咨询机构相互沟通配合,为学生提供思想认识方面的帮助,指导学校思政建设.学校的心理健康机构也可以邀请专业的思政老师加入.再次,应探索心理工作和思政工作的联动合作机制,以确保心理工作和思政工作的密切结合[2].实际工作中我们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机制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判断一个学生究竟是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思想认识问题,如果学生被心理健康工作者判断为只是思想认识问题而非心理健康问题,那么接下来怎么办?心理老师继续做思想工作还是交给更专业的思政老师?现实工作中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思政老师只是认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只是思想认识或态度问题,仅仅通过思政工作方式去教育学生,这样的效果当然不会太好.如果有成熟健全的工作机制和手段我们将会更加准确全面地判断学生的状况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3 心理健康工作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启示

3.1 进一步提高思政工作的专业性

心理科学的独立和发展促进了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以心理科学为指导,在科学性和专业性上取得了巨大发展.这种专业性的发展趋势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鉴.现代心理学能够广泛应用是因为将心理活动分门别类,心理活动类别化、案例化后大大降低了心理工作的难度,即便一个没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根据心理学常识和学生的表现也可以大概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比如心理健康工作中的评估环节可以通过一些调查问卷、测试转件等来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而言,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和案例作为参考,我们只能根据学生的较为明显的行为来判断一些比较外显的思想,对于那些隐藏比较深的,或者稍微复杂的思想就难以应对了,更重要的是这种个人标准的科学性、正确性难以保证.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认识到思政工作的专业性,有了专业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规范化和更具有可操作性.思政工作的专业化,首先是思政教育的标准化,案例化,这里面包括思想的分类、判断依据、判断方法以及引导和解决方法等.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我们应该以此为指导,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中形成行之有效的思政参照和指导标准.除了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标准外,思政工作者也要专业化[3].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来确保其专业性,比如必须是心理学相关学科毕业,或者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等.而当前我们的思政工作者专业背景多元化,入职客观要求要较为宽泛,不如心理工作者专业性要求那么高,这不利于思政工作专业性的提升.思想工作者的专业化要求一批具有高度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的老师在教学、学工一线工作,做好学生个人引导和群体教育.思政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其不可替代性,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胜任这一工作.这些人最好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伦理学等专业知识,尤其要对当前的社会思潮和青少年思想状况有一定的研究.教学一线最重要的是思政理论课老师,《意见》指出“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对于辅导员、班主任我们要通过考核、培训确保其具备一定的思政专业素养和技能.除了加强思想教育专业化外,还要重视思想教育所授内容的科学性和精致性.思想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精致性也是思想教育专业化的内在要求.思想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思想教育的内容符合思想生成、发展、变化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解释和涵盖各种思想现象及思潮,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自我管理和提升,如何处理各种关系,如何看待和评价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只需识记的文本.思想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思辨性、哲学性,而不仅仅是对知识和结论的陈述.

3.2 注重对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要像重视心理健康问题那样重视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的个案,重视对学生的个体教育.只有具体的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才能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了解.也只有注重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才能更好地做好思政工作.此外,从对接心理健康工作角度而言,也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情况.正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学生具有的思想认识问题也各有各样;正如每个人所需补充的营养和药品不一样,学生对思想教育也各有所需.因此对待思想认识问题要尽可能进行个案处理,要对症下药.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工作要顾及到具体的每一个人,而不能仅仅大批量、规模化、阶段性地开展群体教育.现在看来大规模的、统一的课堂授课模式效果不是很好,思想教育课应该小班化,并以轻松自由的氛围开展.师生在课堂上应多加讨论,理越辩越明,学生在辩论和互动的同时往往会灵感泉涌.课堂上的议题最好能覆盖到所有的人,应尽可能针对每个人开展分析、思辨或批判.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侧重于思辨和启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反思、思辨等方式提高思维水平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不是简单的讲与听.除了课堂上注重学生个体外,在课外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思政老师应该经常性的约谈学生,约谈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并向学生表达老师的思想观念,另一个就是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爱.约谈要常态化,而不是仅仅学生异常了或者除了什么问题才约谈学生.思政老师也要深入班级、寝室了解每一位同学,要对学生的日常言行等做好相应的档案,并定期分析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那些思想认识出现波动或者有消极倾向的要及时干预.思政老师也要在日常的党团活动中注意对个体的培养,并通过校园文化活动、集体活动等有针对性地锻炼某些学生.

4 结语

在当前新形势之下,无论心理健康工作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要战胜这些挑战,我们必须在重视心理工作和思政工作,用更科学、专业的态度看待两者本身以及两者的关系.思政工作和心理工作在各自的发展中形成自身的体系和特点,对比两者有利于提高我们对两者本身以及两者的关系的认识,比如心理工作要借鉴思政工作的人文关怀和大局意识,思政工作要借鉴心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尤其思政工作要进一步专业化.无论是思政工作还是心理工作,都要坚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学生为根本,以科学为指导,提升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道德素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建设.

〔1〕张旭东,张雅旭.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2〕那日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3〕倪正华.基于心理健康角度的学生管理工作[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猜你喜欢

专业性心理健康思政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