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
——以渭南师范学院2011级各本科专业学生为例

2015-03-20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渭南人文素养

杜 振 虎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高等教育研究】

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
——以渭南师范学院2011级各本科专业学生为例

杜 振 虎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提高素质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人文精神植入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探析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是时势所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2+2”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其不甚了解,只是停留在“知道”或“听说过”的层面上,需要保证信息传播渠道更加畅通;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对于营建“人文校园”“科技校园”具有促进作用,可以通过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生阅读中国经典和专业经典大有不足,学习中的迷茫状态常见,需要加强学习引导和专业教育,从而为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基础。

人才培养;人文素养;创新实践能力;经典阅读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2+2”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2013年17号文件《渭南师范学院关于修订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所述,是指原则上前两年按照学科类别进行通识培养,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以加强基础,提高素质,培养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乃至终身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后两年按照学科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培养,主要学习专业课程、综合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师范专业),让学生深入某个学科领域进行专业学习,具备培养目标中要求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就业和创业打好基础。因为开展调查的背景正是“2+2”人才培养模式的施行期间,所以调查组进行了“学生对其了解程度”的调查(见表1)。

从表1中看到,约70%的学生知道“2+2”人才培养模式,但也只是“知道”或大部分只是“听说过”,对其内容却不能确知;约25%的学生想了解却不知从何处去了解;剩下约4%的学生不关心。停留在“知道”或“听说过”这一层面,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它会使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宣传渠道不够畅通,信息公开不够。因此,需要开通让将要报考的学生和已在校学生及学生家长了解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渠道,以便全校师生今后能更有效地贯彻学校的整体教学精神。

素质提高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人文精神植入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建树思想观念是通达终极目标的根本。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渗透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掌握年轻人的心理脉搏,把人文思想作为排解困惑与迷茫的切入点,在完善人格塑造的过程中树立纵横联接、上下贯通的立体“网络”构架,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之亮点。以下仅就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人文知识基础等现状来探析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路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社团活动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实践能力训练、社团活动是建设“人文校园”“科技校园”的重要切入口。通过调查,了解了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身依据、毕业设想、社团活动和恋爱观等方面的认识现状(见表2)。

就表2分析,第一,职业生涯规划预示着大学生的职业愿景,关联着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约44%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意识,但不会规划,约26%的大学生一直在按照规划完成自己的事情,另有约30%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规划意识或认为规划中的理想成分太多,这就需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规划的意义并顺利完成规划。在职业前景规划方面,打算考研的学生约占44%,考公务员的约占8%,而打算先就业,挣钱后视工作情况再考研的约占59%,其他未考虑此问题或直接就业的则约占21%。据此,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好引导工作。问及将来的立身依据时,约88%的学生选了“才能”,其中有部分学生只选了“才能”;各选项的选择排序为才能、道德(66%)、机遇(63%)、学历(57%)、学问(54%)、金钱(19%)、其他(12%),反映出50%以上的学生对将来立身的关键因素如才能、道德、机遇、学历、学问等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也有个别学生仅选了“金钱”一项。季羡林先生总结出了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1]373,认为天资和机遇可遇不可求,唯有勤奋是每个人只能做的,才能、道德、学问、学历皆必须通过勤奋努力而得,高校教育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第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社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平台。2012年初,教育部联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团中央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明确本科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4周。根据调查发现,有想法参加,但又有些胆怯,或很想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约占61%,而对此项目不甚了解的约占36%,剩余的学生则认为参加这个项目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而学生对参加社团活动的看法中,认为大学校园生活很精彩,很想参加或已参加而且对自己帮助很大的学生约占86%,约22%的学生则认为社团活动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或参加后又陷入了矛盾状态。高校教育教学需要将社会实践提上日程,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社团活动只是提供给了大学生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机会,在此之外还需要开拓更多的实践平台。

第三,恋爱问题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一大难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第三个心理断乳期——青年成熟期,感情问题恰是这个阶段的新问题。在对恋爱问题的看法中,约54%的学生不提倡也不反对,约27%的学生不反对,约12%的学生没看法,约5%的学生认为应大力提倡,而没有一个学生反对。这一结果则反映出了大学生的心声。从2005年9月1日开始,教育部正式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款已被取消,结婚禁令解除了,体现了人文精神和法制观念的进步,但也给高校的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也正是目前高等教育中需要认真应对的。

二、大学生阅读中国经典和专业经典现状

国学素养和专业素养是营建“人文校园”“科技校园”的人文基础,开展大学生阅读中国经典和专业经典现状调查,可以帮助高校教育教学明确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中的问题和基本方向,并科学地处理两类课程的关系,师生共同努力方可形成良性的教风学风(见表3)。

从表3可知,大学生的读书习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笔者认为,阅读中国经典特别是繁体竖排的典籍应该是当今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生的基本阅读习惯,而大学生没有这种阅读习惯,或者是想读但读不懂,这两种情况约占94%;其次,就专业学习来说,对自己所学专业很喜欢或父母选的,开始无所谓,现在慢慢喜欢上了的学生约占57%,剩余的均有不喜欢的意思,近半数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一开始就不喜欢,或者是父母强加的,这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自然形成障碍,这也应该是今后开展专业教育的首要内容;再次,专业学习中能够找出一部分本专业的经典书籍和已经阅读了很少一部分的学生约为76%,说明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学习还是良性的,剩余大约24%的学生则找不出专业经典书籍或者根本就没有阅读,这种现状不容忽视;最后,关于整体学习状况的调查,约61%的学生有过迷茫但能够自我调适,高校教育教学中应该关注如何扭转迷茫状态的问题。至于对学习历史喜欢度的调查应顺势而为,学校并不强求所有学生都喜欢学习历史,只是想得到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态度。历史修养是国学修养、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涵养的影响很大,大约97%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认可历史学习,这是一种令人乐观的现象。

三、结语

调查结果显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中首要的问题是必须理清主打方向,必须建设成一个“人文校园”“科技校园”,帮助大学生实现他们心存的大学理想。

第一,大学生活需要人文思想和科学思想的适时植入。什么是思想?有人曾作过形象比喻,思想就是在湍急的生活之流中,碰撞在问题礁石上激起的智慧水花。[2]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作过即时调查,大部分学生并未感觉到生活的“湍急”,平时遇到的问题也没有多少,自然也就没有碰“礁石”的机会了,大学生活可以说是在“平平淡淡”中度过的。因此,渭南师范学院教师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与学生共享了一种思想:人生四十以前万不可将“平平淡淡才是真”奉为生活信条!每个人还是需要在多碰几次“问题的礁石”中形成智慧,塑造新型的大学思想,完成人生的智慧积累。人文思想、科技思想是大学思想中的核心内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更能体现大学精神,高校教育教学中,应多采取措施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锻炼,正确引领学生社团开展更多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科学实践活动,加强社交礼仪文化教育,正视并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新时期的恋爱观,使学生成长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生。

第二,高校教育教学中需要高度关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问题。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对大学学习充满了渴望,这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绝好契机,高校教育教学需要从大学生的读书习惯和专业思想教育,从引领学生阅读中国经典和专业经典入手,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大学学习理念,为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严复在一百年前曾说过,中国之所以没有如“罗马、希腊、波斯各天下之云散烟消,泯然俱亡者”,靠的就是“国性”,[3]330而中国人的“国性”正体现在中国经典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亲近历史,亲近中国经典,提升国学素养。季羡林先生说,“国学就是中国文化,这是可以划等号的。”“年轻人还得认识繁体字。……马克思主义是要讲,和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开中国的国学。不管哪个系,一年级,没有这个,不能毕业。”“弘扬国学绝不是复古。任何事情都是要向前进的。国学也要前进……向后看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前看。”[4]195-229这正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亲近专业经典更重要,这是专业学习中最起码的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大学生将来就业的必要条件,这则是专业教育课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之下,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迫在眉睫。在高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对文科学生而言,对理工科学生更具有特别意义。

[1] 季羡林.季羡林随想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2] 萧功秦.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J].领导者,2009,(8):22-28.

[3] 严复.严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季羡林.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M].蔡德贵,整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马小侠】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umanities Qualities Based on the New Mode of Talent Cultivation——Taking WNU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Grade 2011 as an Example

DU Zhen-hu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humanistic spirit implant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quality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need of the time. The new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ers to “2+2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the survey finds that college students don’t know much about it, just staying in the “knowing” or “hearing” level, which needs to ensure that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hannel is more unimpeded; college stu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ject and community activ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stic Campu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mpus” function too much, which can rely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The survey finds that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Chinese classics and professional classics are high inadequate, the learning is in a confused state, which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guidance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o a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humanistic quality;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reading classics

G641

A

1009-5128(2015)08-0026-05

2014-10-15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2+2”人才培养模式下提升本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探索与实践(JG201120)

杜振虎(1966—),男,陕西澄城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和秦东历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渭南人文素养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三国渭南之战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