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赫教授针灸治疗双侧面瘫经验撷要

2015-03-20王紫玄

环球中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颊车口角面瘫

王紫玄

双侧周围性面瘫是指在四周内相继出现的双侧面瘫,患者无口角㖞斜,而见双口角下垂、不能鼓腮,双眼闭合不全、露睛流泪,双侧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双额纹消失、不能蹙额、皱眉,双耳乳突后或压痛等症状。布赫教授是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内蒙古名中医,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第二层次人才,包头市蒙中医重点学科带头人,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治疗面瘫,对双侧面瘫的认识也颇有独到之处,笔者跟师随诊,受益匪浅。现总结其治疗经验进行介绍,愿同道借鉴斧正。

1 整体论治,通督调神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内外紧密联系的整体,局部病变大都是整体生理机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此病虽发生在头面局部,但却是整体气血阴阳失衡的表现,并关乎于脑,其病机在标为头面部太阳、阳明脉络经气阻滞、经筋失养,在本则为脉络空虚、元神失和,故布赫教授认为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以协调其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为总的治疗原则;再者,遵“百病始生皆本于神、凡刺之法必先调神”[1]之道,在总治疗原则的指导下,应不忘调神治神。

临证中,布赫主任主要通过针刺督脉腧穴来实现对本病的整体论治,穴取大椎、风府、百会、人中,大椎为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有扶阳益气之功;风府可散风熄风、通关开窍;百会与太阳交会,可熄风醒脑、调神祛邪;人中与阳明交会,可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数穴合用,共奏补虚抗邪、调和元神及平衡阴阳的作用。其中,大椎、风府向下斜刺,不可过深,百会向后平刺,人中向上斜刺,当初期单侧发病或后期一侧痊愈时,应向患侧斜刺,诸穴浅刺至局部有酸胀感,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天1次。

2 分期论治,依症施法

2.1 各期病因病机及症状的认识

布赫教授认为,双侧面瘫发病两周之内为急性发展期,此时,风寒之邪侵袭太阳、阳明浅表脉络,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致面部不荣不通而发病,症见双耳后乳突部压痛,甚者伴头痛,双眼闭合不全,额纹变浅,口角力量不足,而不见口角歪斜等;两周之后至两个月之内为平稳恢复期,此时,邪气转弱,以气滞血瘀为主,面瘫症状趋于好转,是治疗的最佳时期;发病两个月以后仍不见好转则进入后遗症期,此时,病邪已入里,且“病久必虚”,正邪交争,耗气伤阴,致机体气血两亏,除面部症状外,多见神疲乏力、胃纳不佳、自汗等症。

2.2 因期因症施治

急性进展期取穴宜精、针刺宜浅,留针时间宜短,局部取双侧阳白、地仓、颊车、迎香、远端取双侧合谷,按症加穴,受风寒者,加双侧凤池,流泪者加太阳、太冲,双耳乳突后有压痛者加翳风,伴头痛者加头维、率谷、阿是穴等,诸穴浅刺,留针30分钟,每天1次。

平稳恢复期,因患者无口角㖞斜,只见双口角下垂,故初期不使用电针而多用透穴疗法,来扩大针刺的作用,如双患侧阳白四透交替选用,迎香透四白,地仓、颊车相互透刺,加牵正穴直刺,诸穴刺至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留针40分钟,每天1次,随症配穴如急性期所述,治疗过程中,往往是先患病一侧先愈,此时针刺另一患侧可加用电针,两个电极分别置于颊车、地仓穴,连续波、频率6 Hz,输出电流以患者耐受为度。

后遗症期,以补为主,加用双侧足三里穴,直刺至局部有酸胀感,行捻转补法,同时,患部可加大刺激、加重针刺手法、增加留针时间,若双侧均未治愈者,仍使用透穴疗法(阳白四透,地仓、颊车相互透刺,迎香、四白相互透刺);若一侧康复一侧未愈,患侧可于颊车、地仓穴加用电针,连续波、频率9 Hz,输出电流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40分钟,每天1次。

2.3 适度治疗,忌矫枉过正

在疾病的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应严格观察患者的反应及面部症状的恢复程度,随时调整针刺强度及辅助疗法的使用,中病即止,以免引发面肌痉挛等并发症。

3 辅助多种疗法,多管齐下

3.1 隔蒜灸

急性进展期,若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耳后乳突压痛并伴头痛的症状,布赫教授常常加用隔蒜灸,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3~0.5 cm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刺数孔,置于患侧耳屏前及耳后穴区各一片,上置艾柱施灸,每次灸1~2壮,隔天一次,施灸过程中注意防止灼伤皮肤,使大蒜在艾灸的温热刺激下能更好的发挥其拔毒、消肿、定痛的作用,以消除或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3.2 眼针疗法

眼针疗法是针灸名家之一的彭静山教授于1970年创始的一种微针疗法,布赫老师曾师从彭老,得到其嫡传亲授,针对双侧面瘫患者双眼闭合不全、眼裂增宽、露睛流泪的症状,隔日针刺治疗后采用眼眶边缘点刺法,嘱患者闭眼,局部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轻压眼角外侧,并使眼眶内皮肤绷紧,右手持针,避开眼球,沿眼眶边缘轻轻点刺,以不出血为度,操作结束后,嘱患者反复睁眼闭眼数回,此疗法属于局部取穴点刺法[2],可改善眼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肌肉调节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双侧面瘫患者眼部症状的恢复。

3.3 超短波电疗机

在本病的急性发展期,会有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配合超短波,将其两个圆电极板分别置于耳垂前与后下方穴区,输出时间20分钟、输出调节1或2档,双患侧交替进行,每天1次,利用电极板形式引出的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使被治疗的部位温度升高,以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促进炎症和水肿的吸收,加快损伤部位的恢复。

3.4 自我康复锻炼

布赫教授认为,指导患者加强患病期的护理和自我锻炼也很关键,在平稳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应积极鼓励患者自身参与到治疗中,进行面部热敷、按摩、闭眼、皱眉、鼓气等自我锻炼,直至痊愈为止,若患肌不能完成上述动作,可用手辅助完成,使其被动运动,以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改善面部肌肉的力量,减轻面瘫症状。

4 注重医患双方守神,并结合心理疏导

《灵枢·本神》记载:“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官能》也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守神,不仅要求医者全神贯注、集中意念对患者进行精神调摄及施以一定的针刺手法,以促使针下得气,气至病所;也要求患者本人心情平静、身体放松,聚精会神地配合针刺,才能使全身气机调和,利于针下经气传导,疾病恢复。布赫教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会认真审察患者的气血阴阳盛衰,敏锐观察病人的精神及神态变化,并通过语言暗示积极开导和努力消除患者的紧张及疑虑情绪,令其心定神凝,方才全心全意、持针进针,并认真体会针下的感觉,以达“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医患双方守神,能够更大地激发机体发挥自我调节作用的能力,使针刺取得更好疗效[3]。

5 结语

双侧面瘫临床中很少见,其病因病机及治则可参照单侧周围性面瘫诊治,布赫老师临证中整体与局部兼顾、现象与本质结合,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为指导,重视督脉腧穴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分期依症施法,并多管齐下,协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以使患者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并缩短疗程。

[1] 刘涛,韩景献.“醒脑开窍”针法特色刍议[J].中医药学报,2003,31(4):7.

[2] 任伟,布赫,岳在文.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3,19(4):316-317.

[3] 陈安亮.浅论“治神”在针刺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05,46(9):668-669.

猜你喜欢

颊车口角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常按5穴护牙齿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常按7穴不掉牙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小穴位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