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2015-03-20许爱琼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许爱琼

(广东培正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界教育界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我国教育部1999年颁布实施的《高等教育法》中就已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其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紧迫任务.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研究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无论是对提高大学生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是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个比较系统的思维方法,它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创新的核心和关键;是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开发大脑的一种解决新问题的发散思维过程,是创新或创造的思想基础,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而掌握的,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以及直觉和灵感等.

余华东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中的提出,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非智力因素、创新实践能力[1];张爽等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可划分为课外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而大学生自身的个人态度、兴趣与动机、思维方式等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因素[2].

2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在我国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中,仍然存在思维老化、观念落后、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现象.狭窄的课程知识结构,制约着学生潜能的开发;案例教学滞后、实践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等,对企业环境和活动要素的全面教学力度明显不足.

2.1 培养目标定位过高

我国许多高校关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定位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应用型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但随着大众教育的普及,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生更多流向了公司的中层或基层而非高层部门,对于定位于高级管理人才的本科生培养目标,明显偏高且定位缺少个性和特色,这种定位方式明显制约着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难以有效满足多样化人才的社会需求.

2.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和课时量偏高、课程结构不合理.首先,在课程和课时设置上,我国明显高于国外.部分高校光必修课程就已接近50门,学时则达3000以上.而从国外来看,美国、日本一般设置30门左右的课程、2000左右的学时,英国、意大利甚至更少.其次,在通识教育的全校公共课模块,国家规定的思政类、外语、计算机等必修课程所占学分、学时较多,学生选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课程的自由度较小.另外,很多高校设置的选修课程,在真正开课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教师与设备资源,而不是以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为主来确定.有限的选修课程,使其对于学生,几乎等同于必修课程.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从而导致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知识面狭窄,限制着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2.3 实践性教学不足

实践教学不足,主要表现在实验实训学时不足或者表面数字足但实际依然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社会实践环节形同虚设、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等.我国大多数高校应国家对高等实践教学的要求,在培养方案上都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训教学学时,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设备或实践教师资源的不足,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以理论讲授代替实训课程的现象;开设的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训环节,大都是由学生自行到企业进行分散实习,其实践过程难以监控,实践结果也难以达到学校的初衷.另外,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普遍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教学上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与实践严重脱节,实训教师的缺乏以及有限的实验设备,又限制着实践教学,进一步降低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可能性,从而制约着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培养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根据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内容,结合应用型普通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特点,通过在实践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广阔性思维品质、逆向性思维品质和变通性等思维品质,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与实践训练等方面入手,提高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1 立足应用型,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提高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就业率,就必须以当前社会需要为基础,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的培养目标定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并拓展素质教育体系,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注意收集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对人才需求信息和人才需求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首先,正确定位培养目标.要实现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由培养面向行业、部门经济发展的窄专业口径高级人才向培养面向社会各行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转变,锻炼学生的整合性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社会需求,以体现自己学校有关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其次,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加强理论课程的整合、拓展综合课程设置、构建素质拓展体系等.根据社会需求精选专业方向课程,形成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间的相互衔接.在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强化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必修课程的比例,增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选修课程的比例,形成完整的专业与技能、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课程体系,锻炼学生广阔性、发散性与整合性的思维品质;再次,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但要加强实验实训课程、学时的比例,更要让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综合实践环节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最后,改革现有的理论课程授课方式,鼓励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最后,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各种与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模拟沙盘比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专业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整合性与变通性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3.2 注重思维诱导,培养学生探索性的创新思维品质

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的思维品质.因此,在工商管理的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为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首先,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把掌握知识作为一个过程,注重对结论的探求过程和方法,以及思考过程的研究,主动寻求结果,为学生的主动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其次,教师必须在专业教学中,要关注并认真对待课堂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近感,陶冶学生的基本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再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逐步消化和理解现有的知识,以期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中去,并通过应用研究、练习,思维有深度、见解深邃透彻,使学生的变通性、整合性、深刻性的思维品质得到较好的提升,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创新思维品质打下基础.

3.3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广博、爱好广泛,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联想力,是创新能力人才的共同特点.对于工商管理类大学生而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联想力,就必须在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锻炼广阔性和发散性的思维品质,在实践中把思考的空间放大,从一个更大的范围来思考,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属性,更要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全方位、立体化地认清问题,在实践中认识到不被人轻易注意的隐藏属性,开阔思维,找到创新的途径.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是提升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教学安排上,应增加有利于相关专业知识融合的综合性实验,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并鼓励老师对实验实训课程,多采用考查的考核方式,多角度多方位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对于综合实践课程,要加强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监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思维敏捷性,积极克服思维的惰性,把创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对实践中的问题充满好奇心,能面对问题进行紧急运作,迅速做出反映;再次,要加强专业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实践机会,同时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并安排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承担实践课程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培养,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实地参观考察、问题调研、撰写课程论文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教学方式组合.在这些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团队中的集体创新作用.

总之,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以新旧知识作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外界的引导与启发下进行.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实施主动教育和强调个性教育,通过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课程的合理设置、教材的正确选用以及课堂与实践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的调整,贯穿强能力与高素质的“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理念,真正实现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成就感,实现学生由掌握知识向学会方法、内化能力、获得思维的训练和拓展,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具备胜任某种职务所必要的能力.

〔1〕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6-121.

〔2〕张爽,沙飞.高校老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教学研究,2013(3):15-18.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培养思维能力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