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风家教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
2015-03-20张静
张 静
(四川外国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00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家风家教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
张 静
(四川外国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0012)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家庭是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渠道。因此,家风家教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良好的家风家教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起促进作用;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近年来,在家风家教方面仍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如何正确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已成为当务之急。
家庭;家风;家教;青少年;价值观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人类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的重要“链接”点。人们接受良好教育最直接和便利的渠道就是家庭,因此,家风家教不仅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家风正则党风、政风、民风、社风正。若“家风”这一小细胞出现“变异”,整个社会有机体最终也必将受损。本文拟就家风家教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良好的家风家教对青少年 价值观的培养起促进作用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主要包括夫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1]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风貌与风尚就是家风。家风是在家庭生产、生活中长期积淀下的一种满足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求,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引领这种需求的精神存在。每个家庭的家庭成员都能从本家族的家风中深切感受到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精神归属感,正因为如此,家庭文化才得以一代代传承下去,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才得以发扬光大。家教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代际之间传播家风的行为。[2] 102-104“家教”是所有民族拥有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对子孙后代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尤其是我们中国,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从古至今,老祖宗都非常重视“家风家教”。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组织被分割为一个个小的家庭单元,家庭由此产生了新型的精神风貌和伦理道德关系。家庭的职能已经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生育、建设和消费,时代已经赋予它新的职能,即教育子女的特殊功能。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场所。子女的启蒙老师,长期的、甚至终身的老师就是父母。父母的教育如影随形,从有形到无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子女从小到大都在接受着来自家庭和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家风家教,尤其是家长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1.家长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青少年心目中最早的偶像是父母,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因此,子女都或多或少受到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甚至生活习惯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天性是善于模仿。子女与父母朝夕相处,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父母以身作则、品行端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作风正派,子女就容易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反之,父母思想品德败坏、价值观错位、碌碌无为,孩子则会受到恶劣的影响。诸多事实证明,不少青少年打架斗殴、抽烟酗酒、赌博吸毒、夜不归宿,追根究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父母和家庭的影响。
2.家庭关系的和谐,对青少年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
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是家庭。家庭中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家庭成员的心灵则可以得以涤荡。耳闻目染,不学已成。在和谐家庭关系的熏陶下,青少年会形成乐观向上的态度、优良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否则,青少年的心理极易产生压抑、阴暗、悲观厌世情绪,同时对家庭失去信赖,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例如,一对美国夫妇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将500名非犯罪青少年与500名犯罪青少年进行了详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有一半非犯罪青少年的家庭生活和谐。[3]由此可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受家庭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的影响非常大。
3.家风家教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制约引导作用
家风是无言的教育,“润物细无声”但又无时不在。家庭成员在优良家风的影响下,会自觉地扬善抑恶,“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家教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子女的言行举止无不受父母家教的影响。正人先正己,因此,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家庭中充分发扬民主,遇到事情让子女参与商量,认真听取子女的意见,尊重子女。只有这样,孩子们的个性和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们也才能在锻炼中得以成长;反之,父母在家庭中专制独裁,不管对错,都要求孩子言听计从、不能反抗,久而久之,子女就会产生压抑的情绪,形成孤独忧郁的不健康心理,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良好的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灵魂起着净化陶冶作用
青少年的可塑性和模仿性都很强。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但由于其心理不成熟,还未完全脱离家庭、踏入社会,所以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还很有限,思考问题比较简单。孩子最早的偶像是父母,因此父母的价值观,为人处世之道,甚至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易引起孩子的模仿,与此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产生了暗示和示范的作用。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不善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4] 401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二、当前家风家教存在的弊端及影响
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也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自由、民主、平等的家庭意识逐步增强,绝大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他们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视,家庭人际关系逐步趋于和谐。虽然在家风家教方面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种种迹象表明,近年来,在家庭思想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不利的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1.家长文化水平有限,但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里,他们对子女期望过高,管得过多过严
相当数量的家长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的现象,即重教而不会教。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们误认为“棍棒之下出人才”,一旦孩子不服从,不是打,就是骂。像这种暴虐的教育方法只会使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适得其反。例如,加拿大学者曾作过一个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即体罚对孩子未来身心健康产生何种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被体罚的儿童在成年后酗酒和吸毒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正常儿童,而且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等的概率也大大提高。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同样,经过长期研究,美国心理学家也发现,体罚对孩子可能产生10种不良行为,如反社会、易进攻和成年后对子女及配偶滥用暴力等不良行为。正是由于父母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教育方法不当,而造成了大量悲剧。[5]
2.限制性信息太多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往往自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对孩子用得最多的字是“不”字。例如:不行、不应该等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命令语言。这些“命令”好似枷锁牢牢地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做皇帝,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喜欢任人摆布,他们要求被理解、被尊重。可有时,我们大人自以为是,对孩子很不讲道理,平时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一旦遇到事情临头的时候不知所措。实事求是来讲,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有锻炼机会。失败是成功之母,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尝试犯错误的机会,也给孩子尝试成功带来的体验和喜悦。而不是过分的限制、约束和否定他们。
3.家庭关系不和谐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裂变。家庭结构发生裂变主要表现之一是离婚率的大幅度上升,原有家庭被打破,新家庭重新组合。家庭裂变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创伤。大量青少年因为父母离异,没有人管教而误入歧途。由于家庭不和谐,孩子缺失家庭的温暖,没有安全感,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变态,情感脆弱。大量事实证明,单亲或者重新组合的家庭极易使孩子形成惧怕、孤僻的心理,甚至产生悲观厌世、自暴自弃的人生态度。
4.家庭道德教育缺失
目前,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里,智力因素最受重视,情商的培养可有可无。甚至有些家长片面认为,教育子女就是开发智力,提高分数,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为了保证子女集中精力搞好学习,父母越俎代庖、包办一切。从三四岁甚至还在十月怀胎中,便开始教育孩子学汉字、背唐诗宋词,期望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根本不考虑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让孩子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填鸭式教育,丝毫不重视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思想道德以及技能的培养。对孩子的不良思想品德问题,放任自流,致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散习惯,不懂得感恩。结果分数提高了,名牌大学考上了却染上很多不良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显然,这和我们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和谐社会”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更是不可取的。
5.“关心过度”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独生子女的数量显著增加。由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了“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现象。子女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欠妥,使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在这种家风家教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必然会存在诸多的弱点和不足,如意志薄弱,贪图享受,畏缩不前;自理能力差、挥霍浪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不良现象。
6.物质刺激,其实质是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各种思想观念并存,金钱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和出于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这种金钱关系也辐射到家庭中,孩子做作业,考试得高分父母要给钱,父母让小孩帮忙干家务劳动要给钱等等。不仅如此,部分孩子还把钱看成是劳动、学习的唯一动力,殊不知,劳动是青少年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除此之外,父母对子女的不合理物质刺激和过分溺爱,也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些家长为了攀比,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有求必应。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家庭也是如此。近乎泛滥的物质刺激,极易养成孩子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恶习。它使孩子形成为所欲为、有求必应、人人为我的思想;它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思想负担,甚至有的因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或许正是从这一刻起,腐败的大幕已悄悄地被拉开了。
曾经把儿童教育比作一块天然的大理石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儿童教育这块大理石塑造成千姿百态的塑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即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6]56如果单从排列顺序上来讲,家庭无可争议地被列在首位,足见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教育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命运。
三、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方法
无论是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是七八十年代,多数人认为,虽然现在社会发达了,但孩子倒不如自己小的时候过得开心,为什么呢?原因很复杂,其中,家风家教特别重要。
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西方人通常把孩子看成普通人,然后按照普通人的方法来培养,培养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学会一些特长,然后再逐步教育培养,使其将来成长为社会精英。相反,中国的绝大部分家长认为,不管怎样自己的孩子都是精英,即使上不了世界名牌,也得进入清华北大,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只是普通人,再过段时间培养,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了。还有一部分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常年不在家,只负责挣钱,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压根就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几乎所有家长都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你打算让孩子往哪儿跑?目的是什么?绝大部分家长所谓的成功都是世俗的成功,即是社会的世俗标准,要么有权,要么有钱,这就是所谓的终点,而家长们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在家风家教中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作为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孩子的健康发展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包含生理、情感、认知、精神、社会等多个方面,当前许多家长只关心考分排名,听不听话,在学校老师是否批评过,对于生理、认知、青春期、情感、社会等的发展,知之甚少或者压根不懂也不管。因此造成一些孩子高分低能,无法融入社会。有些人考上了名牌大学,但却沦为阶下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相关的例子举不胜举。再比如说吧,两个小学同学,长大后,一个当了大老板,一个当了人力车夫,按照一般人的观点,老板肯定是成功者,住豪宅,开名车,无论官场还是商场都游刃有余,过着人上人的生活,而人力车夫却上不了台面。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老板真得幸福么?他资金链断裂,到处找钱,到处请客、求人,身体不健康、生活腐化,虽然并非所有的老板都如此,但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再看看北京胡同的人力车夫吧,每天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际关系融洽,夫妻和睦,家庭幸福,与工作之间的切合度好,每天活得开开心心,虽说并非所有的车夫都这样,但确实有不少车夫是这样的。这样的人同样是成功的,值得令人尊重的。
因此,作为家长,不要一心总想朝着老板的目标培养孩子,事实上,快乐的车夫甚至比所谓的老板更幸福。孩子身心健康、凭自己的本事吃饭,生活得快快乐乐,无论能力大小都是成功的。
2.家长务必确立进步的价值观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偶像,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最深,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来讲,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五个价值观。
首先,国家利益至上。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抽象的、虚拟的,也不是空喊号子,而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行为,这种行为就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祖国的一草一木,爱父母家人,爱周围的人,爱中国人。同时,爱国主义也是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凝结,我们接触的传统文化,相当一部分有爱国主义内容。国家是现实的,我们爱的不是虚拟的国家,而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爱社会主义和爱祖国是统一的。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意识,而且还是行为,应当落实到行动上来。
其次,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家长从小就应该教育孩子,除了自己获得成功,还要有一种把自己、他人和国家连接在一起的意识。世界上任何人的成功都是通过社会肯定来实现的,离开他人和社会谈个人价值,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
再次,崇尚科学,热爱劳动,诚实守信。个人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遵从社会道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会主流价值也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教会孩子要有一技之长,勤奋、爱岗敬业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也是孩子成功的重要基石。
最后,和谐与包容。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生存,更重要的是生活。就生存而言,吃饱穿暖就已经足够,但生活就不一样,除了吃好穿暖之外,还要活得多姿多彩。这就需要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成就需要包容与和谐。所以,家长自己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包容、善待他人,与周围的人、事、物和谐相处,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个人幸福的一个因素之一。
3.家长应鼓励青少年自由发展
在我国,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家长与教师往往高高在上,把自己看成权威,认为自己说了算,对青少年不但不鼓励自由选择,而且可能会给予批评,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支持并鼓励青少年根据自己的志趣大胆地探索世界,帮助他们去发现并欣赏自己的个性,对他们更健康的发展大有裨益。在现代社会,最后取得成功(这里的成功是长期的成功,他包括诸多方面)的一般不是最聪明的人。因为成功依靠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智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理解以及对待困难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态度。人都是社会的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所以,家长应正确引导并鼓励孩子大胆地去探索,让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社会的洪流中去。
总之,青少年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自然会具备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征:主流适应及与外部的和谐关系。这将为他们日后快乐幸福的生活垫下坚实的基础。
[1] 束有鹏.家庭道德建设与青少年品性养成[J].江苏社会科学,1997,(2):98-99.
[2] 王东华.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1.
[3] 李钰清.论家庭礼仪教育与青少年道德修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1):45-46.
[4] 魏征.群书治要考译[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
[5] 梅苏芹.农村家庭教育之我见[J].中国素质教育研究,2013,(5):35-36.
[6] 熊良智,庄剑.礼记与中国人的生存和理想[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贺 晴】
On the Tutor and Youth Culture Values Family Fradition
ZHANG Jing
(Chongqing Nanfang Translators Colleg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2, China)
Young people are the focu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education, the family is the important place for young people values education, and the family tradition of a family tutoring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form the youth’s values. Therefore, the family tradition is crucial to nurture the youth’s values. Better family tutoring play a catalytic role for nurturing the youth’s values. However, there are indications that, in recent years, at home, there are many deficiencies and shortcomings about family tutoring, which have seriously hindered the health of young people. How to avoid disadvantages and correct values of the youth’s values has become imperative.
family; family traditions; family tutoring; youth; values
G641
A
1009-5128(2015)04-0085-05
2014-06-18
张静(1979—),女,河南周口人,四川外国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