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

2015-03-20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育人

包 家 官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69)

【高等教育研究】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

包 家 官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69)

“发展型”资助已成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必然趋势。在“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具体实践中应坚持差异化、个性化的以人为本原则,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多元资助原则,权利义务对等的双向付出原则,同时注重过程管理、知识管理、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

发展型资助;科学发展观;资助育人;高校

党的十八大关于“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新论点,为以 “不让学生因经济困难辍学”为出发点的“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混合资助制度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把“育人”贯穿于资助工作的全过程,由“救济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是对教育大众化、规模化及其加剧的就业压力不断扩大化所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的积极应对。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在资助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资助工作与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成长相结合,积极构建“发展型”多维资助育人新模式成为新时期资助工作的新课题和着力点。

一、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内涵

在我国,发展型资助作为一个新课题,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关于其内涵,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资助育人是指高校根据教育规律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规律,以资金、项目、物品、人力、时间等多种更加贴近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求的方式,帮助贫困学生在提高自身实践技能,更好地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功能性”资助、“造血型”资助。[1]很显然,这是对现有资助政策的完善、加强、落实和发展,也是对资助工作和资助水平的创新、提高。

笔者认为,发展型资助育人是科学发展观在资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首先,人文关怀视角下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以贫困生为主体,根据其自身特点和需要实施资助,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其次,多维度贫困理论视角下将学校、政府、社会及学生互动与物质资助、励志教育、学业帮扶、心理辅导联动相结合,体现统筹兼顾。最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改“输血”为“造血”、变被动为主动,体系化引导学子从单纯的受益者升级为助学理念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发展,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应然性

(一)重索取轻感恩

中国自古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数千年华夏主流文化儒、道、佛三教思想中,道德仁义、知恩图报、善恶因果的感恩理念备受推崇。而现行资助政策多为无偿资助,这种单方给予和付出,滋生受助群体“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的同时,极大地淡化了他们的感恩意识。由于资助方为国家和政府而非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不拿白不拿”的消极心态愈发强烈。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和定型的大学生而言,道德感的偏差与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与成才。

(二)重投机轻诚信

“不劳而获”的无偿资助形式带来资助目标上的两极分化。一方面,一些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因自卑感表现出过度自尊而放弃申请;另一方面,贫困认定过程中出现的基础信息可靠性较低,认定程序可操作性较差等客观原因让“投机分子”有机可乘。受利益驱使,一些并不贫困的学生也来争当贫困生,这既造成了社会资助资源的浪费和流失,也降低了资助工作的价值和实际效能。[2]诚信意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资助工作的实效。

(三)重受助轻自助

“单向输血”的资助模式,将资助和育人相分离,无法达到“在经济上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教育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3]的效果。其结果往往是,受助学生无法体会“来之不易”,不思敦品励志、自强自立,更无法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发展。高校的资助工作实践证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加强资助后管理,让受资助学生实现自助,是高校和资助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上述“三重三轻”的受助观恰恰反映出现行资助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资助认识不全面、资助制度不健全、资助与育人相分离、社会参与度不高、手段和维度单一等问题,而这些恰恰是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的出发点。高校资困助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体现“帮困扶志、助学立人”的价值旨归。[2]而发展型资助由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在资助育人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适应了高校资助工作发展的趋势。

三、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

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过程支持、项目制为运作方式,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大局,按照分级设置的总体思路,统筹规划,系统构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4]

(一)理论基础

1.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这一理论更加丰富了资助工作的视角,它要求资助工作应跳出单纯的经济资助而解决现实社会中贫困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多维度贫困”问题。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构建经济、心理、励志、学业、就业、成长多维度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

2.过程思想

过程思想认为,教育活动中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活动阶段、活动环节,而且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围绕一定的活动主题,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互动式交往进行的建构性实践活动,是教育要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变化和发展过程。[5]按照这一理论视角,资助工作不应只以让资助客体受到公平奖励和资助为目的,而应实现主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便让资助客体完成主体教育目标的内化。这为资助工作提出了发展性、情境性、系统性的要求。

(二)构建原则与主要内容

1.差异化、个性化的以人为本原则

发展型资助育人是资助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原则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6]在实施过程中,应将团体教育和个体关怀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心理发展需求,体现差异化的同时突出个性化。有针对性地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资助体系。

在资助过程中突出“过程管理”理念。让受助学生参与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发挥其主体性,让资助的资金产生必要的效益,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5]一方面,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尝试“点单式”“双向选择式”的勤工助学和公益劳动岗位选择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双向互动、反馈机制,考核督促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个体需求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一方面,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生成长成才项目,全面提升贫困生综合素质与“脱贫”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贫困生互助机制,如建立贫困生网上交流群、微信平台等实现助学、兼职政策和信息共享的同时,增强贫困生之间的互帮互助,通过学生个人校外兼职资源共享,实现毕业生离校前兼职岗位“接力”。

2.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多元资助原则

发展型资助的重点在于将“育人是资助工作的灵魂”[7]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坚持育人为本的同时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努力做到“育助并重”,根据贫困生所面临的多重问题及其自身发展需要实施多元化资助,注重资助工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三观”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爱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在资助理念上突出“知识管理”思想。首先,使资助工作者树立广义资助、多元资助思想理念,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和学业指导、职业指导等相关理论应用到资助育人日常工作和实践中,拓深资助内涵,增强育人实效。其次,结合贫困生的基本需求,开展贫困生思想教育、人格教育主题活动,举办贫困生技能培训班,建立贫困生心理辅导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以促进资助模式由给予型向励志型、强能型转变。最后,将群体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运用到贫困生帮扶和互助中,通过团体辅导、青春励志报告会等方式实现自助和助人。

3.权利义务对等的双向付出原则

发展型资助的重要原则在于改变“等、靠、要”的受助现状,通过双向付出的有偿资助,让学生明白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获得资助的同时通过实际付出来感恩祖国、回报社会,并在受助的同时学会自助和助人,以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助方式上运用“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目标管理要求高校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受助额度确定最低公益劳动时限和劳动目标要求,实现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同时增强受助学生的感恩、诚信和自助意识。项目管理则主要通过建立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勤工助学、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提升贫困生自助能力的同时,改变以往思想偏差,将感恩回报社会内化为自身需求,外化为实际行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四、结语

高校发展型资助体系付诸实践的关键在于学校自身理念转变与资助自主权的取得,其重点在于坚持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较为合理的制度与评估体系,并充分发挥资助育人本身的育人、导向、激励、约束功能。其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应根据现实需求不断完善和创新,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

[1] 马彦周,高复阳.高校构建发展型资助的必要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80-182.

[2] 杜坤林.从保障型资助到发展型资助:高校助学工作范式转换及其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5):85-88.

[3] 邹放鸣.成就鹰的飞翔——学生资助政策从确保不辍学走向资助育人[N].光明日报,2011-03-04(13).

[4] 马彦周.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 李玉翠.高校发展型资助工作模式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3,(24):104-105.

[6] 杨琪源.人学视野下的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5-107.

[7] 王芝眉.基于过程思想的高校资助育人机制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2,(23):87-89.

【责任编辑 马小侠】

Constr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oriented Aid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BAO Jia-guan

(Donggang College,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anyungang 222069, China)

The development-oriented aid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university fund and educating work. It i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aid policy in practice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 Education as the soul of the aid, and the “relief type” aid is changed to the “development-oriented” aid, which reflects the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concept, more in line with the realistic ne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oriented” aid system should adhere to the practice of the “Four Principles” and highlight the “Four Managements”, which is, adhering to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of differentiation, personalization, multi-funded aid principl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id and education, and the two-way pay principle sharing equa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Process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target managemen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hould be paid much attention.

development-oriented aid;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id and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641

A

1009-5128(2015)04-0023-03

2014-11-15

淮海工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资助育人专项一般项目: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多维体系构建研究(DS2014059)

包家官(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教师,工商管理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