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与学术生态环境
2015-03-20朱祥海
朱 祥 海
(石家庄学院 政法学院,石家庄 050035)
【高等教育研究】
大学精神与学术生态环境
朱 祥 海
(石家庄学院 政法学院,石家庄 050035)
大学是现代社会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基地,大学精神是社会的灵魂,表征着时代的精神状况。学术生态环境是大学精神的风向标,直接决定着大学目的和功能的顺利实现。学术生态环境的异化源于行政权力的过度压制和社会功利思维的宰制。尊奉大学的精神和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重建合理的学术生态环境,走出功利、浮躁和虚夸的必由之路。
大学精神;生态环境;学术自由;学术评价
大学是知识集中生产场所,是传播思想、培育优秀人才的基地。大学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整体精神风貌。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所承载的三大功能。大学目的和功能的实现,以高水准的学术研究为前提。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独立的学术自由和合理的学术规范与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学术活动的质量,对大学的功能能否顺利实现至为关键。
一、什么是大学精神?
与希腊的学园和中国古代的书院不同,现代大学是更为组织化、专业化和常规化的“知识生产场所”。学园和书院制度无论在学术体制、知识分化、学制和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都明显逊于现代大学制度。自西方首创现代大学以来,大学就被赋予了重要的功能,以培育各类专门人才、传播思想和为社会服务为价值目标。良好的教学(包括教育理念、内容体系和知识的递进式累积)和积极的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均以学术研究的整体质量为前提。如果没有高水准的学术研究,就不可能顺利地达到培育人才和服务社会的目标。
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创立伯林大学,奠定了“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的三项原则,成为现代大学普遍尊奉的基本准则。其中,自由的学术研究活动构成了现代大学的精神特质,其要义是学术自由(academic freedom)、学术自治(academic autonomy)与学术中立(academic neutrality)。大学精神主要由这三个方面构筑,现代大学制度致力于弘扬以人为本位与中心的人文精神、执着于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以真理为唯一追求目标的学术评价体系和以推进整个社会理性发展为目标的公共服务精神。自现代大学在西方普及以来,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飞跃式发展。西方之所以能够在近现代以来同其他文明竞争中取得绝对性优势,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以大学为思想和知识之源而激发出来的社会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教育的主导力量,大学只有在一种特定的精神理念的引领下才能发挥巨大的社会功能。大学精神代表着一种超越性的气质、高举远慕的品格和执着于真理的求索精神。首先,大学精神是科学理性的探索精神。在理性精神的指引下,追求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和解释体系,明显地区别于神话式、常识主义和宗教的知识系统。以科学主义和理性逻辑为基石,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可验证的、可靠的理论学说,并以真理为指向,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其次,大学精神是弘扬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精神。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大大提升了人的地位,修正了旧有的宇宙观和宗教观,把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作为中心。人本身得到了尊重和崇敬。在这种人文主义精神的支配下,知识和教育的方向都发生了重大转向。现代大学更加注重对人的生活世界的研究、创造,致力于建构生活的意义世界。再次,大学精神是一种批判的超越精神。这种批判精神有两个维度:第一个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批判。运用知识和理论的武器,致力于批判反科学主义的迷信观念、假恶丑的道德堕落。第二个是对大学自身的知识生产和理论学说的学术批判。没有批判就没有知识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在学术批判中,对既有的各种理论学说进行理性验证、批驳,从而推动知识创新能力。“严肃的学术批判,也就是对知识增量具有重要意义的从知识角度的批评。正是通过这种有助于知识增量的学术批评,我们能够进一步洞见到此前我们认识不到、或不意识、或忽视的许多问题。”[1]36科学的理性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实质,由此,现代大学才能在推进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二、异化了的学术生态环境
大学精神的实现,有赖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时代价值观念。纵观人类历史,在巨大的社会变迁时期,往往能够带动文化的重大创新和转向,促进思想范式的更新。但同时,也会出现异质因素而导致文明发展的迟滞,造成文化精神的衰退。受这种文化变迁内在逻辑的制约,大学精神也始终受到多种有利或不利因素的牵制、影响和挑战。
20世纪初期的德国,处于重大转折时期的大学里弥漫着抑郁、悲观的气息。围绕着学术与政治、知识与权力、学术管理体制、“去学术”的专业化和纯粹学术等问题聚讼纷纭。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斯·韦伯在对青年教师的讲演中指出,学术应当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志业。但是,“今天,学术已经作为一种职业的经营,以学术为志业受到了限制,就是学问已进入一个空前专业化的时代,并且这种局面将一直持续下去”[2]96。韦伯所批评的是大学中的堕落现象,即严肃的学术活动、以教育为志向的大学,已经被逐渐功利化的职业谋生所取代。认为这是大学精神衰落的征兆,将危及大学独立自治的理想。概言之,大学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导致大学创造力的衰减,最终造成文化发展失去根本动力。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当代中国的大学教育同样面对着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学术的生态环境尤为严峻。学术研究中普遍存在着功利化、学术失范、学术操守和道德严重堕落、浮躁与虚夸的现象。韦伯所批判和警告的危险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的写照,这种现状“正如我们在败坏着精神一样,我们也在败坏着情感”[3]2。
学术创造原本尊奉的价值和理想不再神圣,而处于利益和权力的围城之中。在大学中存在着数量与质量、功利与学术、敬业与浮夸等多种矛盾。大学的学术管理体制严重背离了学术的精神实质和发展逻辑。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普遍规则,评判大学的等级、学术声誉以及教师的学术水准皆以此为标准。研究基地和博士硕士点的数量、科研经费的引进数额、论文发表的数量和刊物级别以EI、SCI区分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管理体制便于进行直观的评判,简化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简便易行。但是,这恰恰伤害了学术本身的严肃与尊严。在这种学术管理体制下,严肃的学术研究演化成了商业性的数量竞赛。“一旦这些商业性的外部标准代替学术的内在尺度,成为评判和衡量所有学者的统一尺度,就使得知识的生产,就像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一样,在不断追求效率的形式合理性背后,是失去了其本身意义的实质不合理。”[4]58于是,在这种环境里,粗制滥造、抄袭、炒作、自我复制等反学术的现象不断滋生。“对那些一旦进入这一赛跑并决心参与竞争的人来说,这场竞赛激励他们参与了一场每个人要对抗所有人、人人相互利用又相互对抗的斗争。这一斗争决不包含带来学术革命的危险,相反,它以自己的逻辑促进这一包含时间性距离的体制和秩序的延续和继承。一方面,这是因为参与竞争就意味着承认竞争有着共同的目的,而另一方面又因为竞争在任何时刻都局限于大约位于同一起跑线的竞争者,还因为仲裁者是那些占有更高位置的人。”[5]118缺少了学术敬畏之心的所谓“创新”究竟能有多大的新意和贡献呢?人类的知识由此而得到了多大增长呢?是否推进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呢?另一方面,在教育行政化的体制下,与学术卑微相对照的是权力的傲慢。学术自治和学术权利始终依附于权力的支配,学术自由因此得不到制度化的保障。异化的学术生态环境,既无法传承大学的精神和理想,又使得学术创新能力低下、教育教学质量降低。“学术‘成果’在大量涌现,学术真金却在不断萎缩;学术市场热闹非凡,学术空气却异常浮躁。”[6]在表面光鲜浮华的背后,难以掩盖的却是学术精神和大学理想的衰落。
三、健康学术生态环境的重建
作为制度化、组织化的大学,首先是一个秉承共同学术理想的知识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尊奉着特定的理念、共享着一整套价值认同和学术话语。学术思想“只能于产生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只有当它发现它自己时,它才存在并且才是真实的”[7]10。学术研究活动遵循着自身的特定逻辑,过度的逐利思维必然使得学术创造发生异化。作为相对自治和自主的知识共同体,大学社会功能的实现,是在秉承其自身理想的前提下完成的。如果没有了学术共同体的相对自治,大学就无法持续地成为思想文化的中心和培育优秀人才的基地。
制度正义是首要的正义,矫正异化的学术生态环境,应当从制度建设着手。建立真正的现代大学制度和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是保障大学精神和文化持续发展的根本。学术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涉及学术研究与学术管理体制的关系。大学的行政化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尽管“去行政化”的呼声在近年颇为响亮,但却困难重重,行政化的管理仍将是大学制度的主流格局。在这种现状之下,学术活动缺乏独立性,严重地依附于行政权力。比如,学术资源的行政控制,行政权力支配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对评奖、职称晋升的全面管制等等。由此,学术研究并未遵循自身的逻辑而展开,学术的内在规定性时时处于行政的权力逻辑规训和支配下。缺乏学术独立和自由,必然导致学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圈定在权力的逻辑中,也就无法真正地推进学术发展。在本真意义上,学术研究工作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活动,其特质表现为思维活动、观念更新与知识生产。它构成了人类文明熠熠生辉的精神基础和必要前提。学术研究和思考的领域“无穷大”,从浩瀚的星空到不可见的微观世界,从形而上的思维世界到现实具体的生活世界。既包含对可见物理世界的研究,也涵括形而上的纯思维活动。作为思维活动的学术,并没有不可思的领域,但却有边界,即受限于人类自身的理性——人的边界构成了思维的边界。打开人类知识的演进史,就可知学术本身并不以明确的功利为首要目的,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单纯的思想上的愉悦,之后才被人们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真正的思想者,“他们的活动本质上不是追求实用的目的,而是在艺术、科学或形而上的思索寻求乐趣,简言之,就是乐于寻求拥有非物质方面的利益”[8]12。当然,这并非表明学术活动缺乏现实关注的情怀。在思想本身的“原初状态”里,它就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思考。行政权力对学术活动的过度压制和宰制,既违背了学术的逻辑,也背离了大学的独立自治精神。行政话语主宰、压制着学术话语和民主话语,学术资源的分配更多地受制于行政权力,造成了学术自由的匮乏和学术自治的虚无,最终必然导致学术创新精神、积极性和能力的衰减。其次,学术的承认和学术荣誉感对社会总体价值观的臣服。这主要表现为在物欲主义和逐利主义对大学的影响。学术研究不再遵循学术生长的逻辑,反而,学术本身异化成了谋求经济利益的工具。失去了神圣光环的学术,就必然演化为追求物质利益、谋求课题经费、各种头衔和名望的手段。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看法,除魅之后的社会神圣结构被打破,逐步演化为一个形而下的“逐利的世界”,侵入到社会的所有领域而成为一个时代性的表征。学术研究同样无法免于被侵蚀而独保清纯,功利主义成了学术的评判标尺和至上追求。再次,身处行政权力支配和物质利益诱惑双重挤压之下的知识分子,其价值的承认与最优化往往不是学术创造本身决定的。所以,也难以认真对待学术、虔信知识即力量、敬畏学术的尊严与高贵。学术与权力和功利缠绕一处,学术逐步功利化、趋利性和平庸化,催生出了另一种“时代的喧嚣”——有理论而无思想、刊物大于观点、课题经费至上、普遍的学术堕落、抄袭成风。虚假繁荣的局面,既无法传承或创造出一种学术传统,更无法创造出世界性的知识贡献。
真正弘扬大学的精神和理念,救治异常浮躁的学术气息,建构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性课题。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制定完备的大学章程来依法治校,才能使学术环境逐步好转。具体而言,“法律是远离激情的理性力量”,理性的制度是矫正激情、欲望、人情和恣意权力的最佳手段。通过共同制定作为“公意”契约的大学章程,明确划分、规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是保障学术独立和自由、防止行政权力过度干预的前提。如果知识分子的一切荣誉和利益,只能从学术创造中产生而没有其他渠道,那么,学术将能够重新获得神圣、尊重与尊严。“知识分子式一小群才智出众、道德高超的哲学家——国王(philosopher-kings),他们构成人类的良心。”[8]13只有独立才是保有尊严与良知的基础。同时,维护大学作为知识共同体的自治地位和学术尊严,就必须同步变革数字化管理的学术体制。从统计学式的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转换为由学术共同体基于特定的学术传统,按照学术评价的内在逻辑评判“学术产品”的质量和贡献,给予学术活动制度化的保障,减少行政权力的不当干涉与非理性压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合理规范行政权力与学术研究的关系,确立学术活动相对自治与独立的地位,改变通行的学术管理体制,是建设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的根本。只有尊重学术自身的逻辑和规律,才能矫治学界的浮夸、腐败和浮躁,也由此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精神的弘扬与理性发展。
[1] 邓正来.反思与批判:体制中的体制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 [德]韦伯.韦伯论大学[M].孙传钊,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 [法]帕斯卡尔.思想录[M].何兆武,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4] 许纪霖.回归公共空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5] [法]波丢.人:学术者[M].王作虹,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6] 应星.且看今日学界新父之朽败[J].文化纵横,2009,(4):45-46.
[7]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8] [美]赛义德.知识分子论[M].单德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责任编辑 马小侠】
University Spirit and the Academ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ZHU Xiang-hai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35, China)
University is a bas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odern society, while the university spirit is the soul of society and represents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he academ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indicator of university spirit, which directly decides the university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purpose and function. Academ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liena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excessive suppression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social domination of utilitarian thinking. The gist of the university spirit and concept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is the only way to reconstruct the reasonable academ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break away from the utilitarian, impetuous and grandiose aura.
university spiri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cademic freedom; academic evaluation
G644
A
1009-5128(2015)04-0015-04
2014-03-12
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结构的法治化研究(GH144018);河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学术的生态环境研究(1412088)
朱祥海(1971—),男,辽宁抚顺人,石家庄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法理学、比较法律文化、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