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教育教学中的跨界思维

2015-03-20王玉平蒿丽萍

关键词:跨界教学资源思维

王玉平 蒿丽萍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所谓跨界思维,就是大世界大眼光,用多角度,多视野的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1]跨界思维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跨越行业领域界限,创造性的提出新的观点、方法和创意,甚至重新审视自我,完成自我颠覆和重塑。[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界限日渐模糊,越来越倾向于跨学科研究以及多群体合作,这种态势影响着远程开放教育改革与实践[3]。跨界是理性与感性的跨越,是思想与行动的跨越,在远程教育教学中实践跨越最难的不是技能,而是观念的转变。教育与广播电视相结合产生了早期的远程教育,当前将教育与网络技术相融合诞生了现代远程教育,在远程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依然期待教育与新技术的融合、跨越新的领域,为远程教育带来更多创新性的发展。自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创办开放教育以来,远程教育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无不体现跨界思维在远程教育教学改革、突破、创新中的具体应用。目前远程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远程教育何去何从?在哪些领域可能具有跨越式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跨越传统思维模式去探索和解决。

一、“跨界思维”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影响

(一)跨界思维在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的可行性

跨界思维主要特征:1.多视角性,持不同立场观察和思考问题;2.多关联性,多领域知识相融合;3.多样性,多种思维方式的整合。[4]由于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教学平台部署着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并提供多种终端高速访问,远程学习具有教学内容多元化、学习资源多媒体化、教学方式网络化、教学资源共享化和网上互动实时和非实时等特征。因此,跨界思维在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具有可行性,它作为一种创意思维融入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教师及学生以更加多元化的视角审视专业知识的“教”与“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锻炼灵敏的思维模式。随着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电大教育教学质量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使广播电视大学认识到,在关注“量的扩张”的同时,必须将注意力聚焦在“质的提升”上,必须对远程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进行深层研究,拘泥于传统思维方式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开放教育的需求。将跨界思维引入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摆脱既有的思维模式,探索和实践多学科、跨专业教学模式,同时伴随着课程教学的深入,教学策略不断完善和推进,促进教和学的良性循环。同时由任课教师以及跨专业教师的综合评价和协作教学,培养学生“跨界思维”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多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对广大教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跨界行动使教师找到专业自主发展的方向,实现专业能力提升

跨界行动中,教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能力、专业发展水平、专业发展程度以及专业发展方向等进行全面地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发展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远程教育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设计者,也是教学实践者,既是资源建设者,也是资源使用者,要求教师在课程知识结构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遵循科学的原理和理论基础,而且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具有持续性,必须直面现实,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三)突破教育从众心理的束缚,凸显教师的个性和教学的艺术性

教育要实现跨越性发展,首先要求教师能够突破传统思想束缚,教师不仅受传统社会趋同价值观的约束,同时国人素有“面子”文化。在“面子”文化掩盖下的“虚荣心”意识使教师缺乏开放的心态,缺乏批判精神,表现出自我意识和个性的缺乏和容易盲从的惰性,不仅自己在言必行和教学上总是谨小慎微,同时也要求学生处处循规蹈矩,在思想上难以接受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方法的质疑,自身又疏于教学设计的思变、求新,使得自身和学生都难以激发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还受行业特有的“师道尊严”思想的束缚,师道尊严的极端表现是对学生的权力控制,处处要求学生听话,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师要突破求同思想的束缚,富有批判、冒险精神,才能具有观念上的创新。如果教师处处墨守成规,以公式化的思维模式开展教学,久而久之不仅抹杀了自身,同时也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具有求异创新的思维,首先敢于质疑自身的权威,才能容忍学生不盲从自己。有意识地对习以为常的教学内容、策略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探寻针对一样的问题寻求不一样的解决途径,有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教师自身求异思维能力,为共同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具有进取心和责任心,进取心和责任心是改变现状、锐意革新的原动力,这要求教师要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做,不只是作为谋生的手段。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断充实自己,厚积而薄发,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能力,才能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否则年年岁岁课相似,岁岁年年人亦老。在教学上教师要敢于彰显自己的个性,个性不等同于脾气,个性源于对自身知识和能力的自信,只有对学科知识的深入把握、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思想表达才能富有新意,才能使自己有能力、有胆识提出超越常规的见解。

跨界思维需要教师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只有开放的心态才不会因循守旧,才能兼容差异、海纳百川、善于学习和借鉴,同时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才有能力和有实力洞察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外延关系,在总结众多观念和观点的基础上精练出创新观点和创意。分析问题的深刻程度需要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能够以宽广的眼光审视全局,用敏锐的眼光洞察不同领域可能的发展和创新点,广博的知识是登高望远的基础,是拓展思维、登高望远,众里寻他千百度,广博的知识能够确保判断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网络游戏给教学资源建设和学习管理的启迪

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部署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设计质量、教学过程管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生学习的孤独感、持续吸引学生参与课程学习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学生究竟能否在独自面对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与以下一些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资源的设计水平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距;教学资源的趣味性对学生的持续吸引力;学习动机的影响;教师的督促、导学和跟踪检查是否及时有效。下面通过分析游戏对参与者的吸引因素,并在教学设计、资源制作、课程管理中进行应用,或许能够有所启迪。

游戏的特征之一是趣味性和互动性,趣味性吸引玩家加入游戏,互动性持续玩家的吸引力;游戏的特征之二是晋级和过关,晋级和过关能够让人产生成就感;特征之三是对正确操作给予积分奖励和晋级奖励,随着不断晋级、过关和激励刺激,使玩家对游戏有持续的兴趣和依赖。

也许在教学资源设计中谈及游戏略显不严肃,但是在游戏设计中加入教学的功能是普遍能够接受的事实。在网络教学资源制作过程中适当引入游戏的趣味性元素,增加学习过程的互动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互动性教学资源的技术门槛高、制作成本大,但对于选课人数多的课程,通过共建共享开发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晋级过关类教学资源在中小学的课外学习软件中有过体现,在成人学习资源中应用不多,具有虚拟积分奖励、晋级过关奖励的为数甚少,主要由于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持续关注时间较短,对于有无奖励不太在意。在网络学院、开放大学的教学平台上尝试引入奖励机制或许会有所收获,因为学生会有2~3年的时间持续关注教学平台中的课程,如果我们在教学资源设计和应用中引入奖励机制,对参与学习次数多、时间长、参与互动多的学生给予虚拟积分奖励,对课程学习中测评成绩好的学生给予积分奖励,学生可用获取的积分抵扣一定比例的学费、兑换教材等学习用品,对积分名列前茅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选修学分奖励或缩短毕业时间奖励,能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理论的融合与创新

正所谓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师也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分析课程的知识特点和对应的学习行为特征,探索针对不同知识的教学创新。

(一)望而生畏的科学理论与现实需求结合的创新

科学理论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面对抽象的知识,学生容易望而生畏。在理论知识课的讲授上,教师可以精心选择理论的现实应用案例,通过应用实例分析、逻辑演绎、逆向思考,逐步揭示出理论的本质。这样不仅会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理论学习变得更具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略探索

目前多数程序类课程采用先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详细讲解实际应用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的优点是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使后来的实际应用变得得心应手,缺点是大量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有“终不见庐山真面”的感觉,不知道这些知识会用到哪里,在何种具体情况下得到应用,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改革的策略是尝试先讲少量先用到的基础知识,立即开始讲解具体应用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遇到需要的基础知识时,再进行补充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些知识如何应用以及何种情况下得到应用。这种策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好地促进知识向应用转化。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维归顺与启发思考的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目的是传播思想,是对人的意识形态进行洗礼。成人思想观念的形成受到社会环境、自身成长的影响,其信念已经初步形成,不会因为教师的说教或强行灌输而轻易改变。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收到实效,首先要将思想政治理论与个人发展、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民族使命、国家前途相融通,以历史的视角看待政治信仰的重要性,以现实的视角分析政治信仰作用,不回避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困惑,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才能疏通学生对政治信仰的防范心理和抗拒心理,把社会感性认识中的偏颇纠正到理性认识上来,把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

(四)外语课程的情景教学与创新

学生接受了十几年英语教学,英语水平依然一般,主要原因是缺乏语言环境,在外语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时大量采用情景教学,能够有效克服缺乏语言环境的弊端,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五)职业指向性课程与生产实际融合

职业指向课程具有明显的目标任务和操作行动的特征。实际生产过程的需求决定了教学过程应该以任务引领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分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远程教育教学中的跨界行动

跨界思维不能停留在理念上,关键在于跨界行动。跨界思维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跨界行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开放大学的建设,学习主体和学习需求的多样性日益突出,在教学模式设计、资源建设等方面越来越强调知识的交叉性、异质性和综合性,应用跨界思维进行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设计,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一体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越来越受到远程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经过十几年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实践,内蒙古电大教师探索和实践的主要教学模式包括:1.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引导模式。[5]通过学习过程支持引领模式,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研究知识,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2.混合性教学策略:广播电视大学十几年的开放教育实践对混合式教学策略进行了很好的阐释,基于网络环境的面授辅导、网上学习、自主学习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教学实践重点解决了:面授辅导与网络学习的时间比例关系;网络技术平台对课程资源建设及使用的支持作用;网络技术平台对教学活动的适应性等;3.评价与反馈模式。完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学习评价、督学和反馈机制。通过学习平台跟踪学生网上学习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督导,对学生网上学习进行指导等。

(二)学习资源建设及推荐

学习者学习支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需要海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保障。资源建设中必须改革传统单一主体的建设模式,探索和实践资源建设多元主体的跨界合作模式。加强校内外教师、企业合作共建,集聚、整合与共享全社会已有优质资源。同时发挥使用者参与资源建设的潜在作用,资源使用者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参与协同编辑、聚合生成动态资源已成为可能。

(三)跨界教学本质上讲是实现“知识与应用的融通”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教师根据专业及课程培养目标,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以问题为先导,任务为驱动,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设计中,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跨界教学中的团队合作

远程开放教育中的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及组织者,也是学习资源设计、策划、制作和使用者,还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服务者,教师个体的知识及技能将不能满足复杂的教学需求。因此,应引入跨界思维理念,把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建教学团队。由于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行业实践经验,这是实施跨界教学的重要保证。跨界教学重在打破各专业间的壁垒,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学生和老师对同一主题进行研究和学习,使教师及学生不仅从本专业知识结构去思考问题,而且可以通过与其他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协作和沟通,拓展知识结构、产生新的观念。

(五)实现远程教育主客体的跨界辐射

一方面,通过多种媒体和通讯设施,与学生保持接触,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自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五、开放无止境,共享满人间

MOOC(慕课)的出现,使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使学习者享受到开放、共享理念带来的知识盛宴。纵观我国教育现状,教师队伍庞大,受教育的人数众多,2013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476.82 万人,支撑着52 万所学校,共2.57 亿在校学[6],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0364.72 亿元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14〕4 号.),反观学科门类和课程的数量是有限的,究竟有多少教师在教授同一门课程?笔者未做具体研究,单从教师与课程数量之比的平均值就可见一斑,像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等基础课的比率会更高,教师数量众多但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教育公平哪里寻觅?教育的效能如何提高?素质教育如何实现?只有打破校园围墙,以开放办学的理念促进教师的交流与个性发展,以共享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以打破“围墙文化”促进师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国家行为选拔优秀教师集中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系列。以数学课为例,开发从学前教育至本科教育的优质课程资源系列,部署在网络上供各年级教师和学生选择使用,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能够解放教师备课的隐性工作量,腾出更多时间探索教学策略创新。这种资源集中开发共享模式对于受众面广的课程是可行的,把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总体水平。

六、展望与憧憬

教育的改革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校的围墙会被有效的打破,传统的校园学习生活会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校内、校外学习相结合,跨校学习与网上学习相结合,学校学习与企业学习相结合,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更为普遍,由于远程教育获取知识的便捷性,通过网络学习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学校的“模具化生产”模式弱化,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尊重,刚性的专业规则变的更具弹性,学生能够像在自选超市中一样选择课程和知识模块,按需生成个性化的专业规则。教师的单位归属性进一步弱化,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大量转移到线上教学,服务于更多的学习者。企业参与教学的比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得到有效融合,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工学结合成为新常态。教育评价更加多元化,评价指标不仅是知识评价,也许会掺杂社会活动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公益活动、劳动技能、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要素,教育评价从单纯知识评价向综合评价过渡。学校的行政化职能和后勤保障功能会减弱,知识传承和学术探求的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终身教育终将成为社会新常态,接受远程教育将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创新,需要教师日积月累的探索与实践,更需要思想观念的创新。民族的中庸文化特征造就了我们思维的循规蹈矩,要实现跨越性发展,需要具有挑战传统、敢于批判、敢于冒险的精神,让我们放开思想的缰绳,让探索自由驰骋,在犹豫困惑之时,请按照“科学性”“可行性”两把尺子衡量一下,来确定是该一路前行还是需要另辟蹊径,使远程教育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1]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XLBi-HR5m Vqsxp Sver Vapur Uqb F9r3 Sof2n Zz TQei Apw8w JG9i3x Lpag Ca_QSFlz_s6p-lygf SVQRK1F1lSBQbK.

[2]方 颖.“跨界学习”推动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 ,(10):68-74.

[3]曹雯涵.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跨界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12.

[4]季海菊.跨界思维_新媒体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选择的一种理性向度[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101-104.

[5]李春英.引领网上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实践研究与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4,(7):51-54.

[6]中国教育在线[EB/OL].http://gaokao.eol.cn/kuai_xun_3075/20140902/t20140902_1170434_1.shtml.

猜你喜欢

跨界教学资源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跨界设计
跨界通平台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