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实验动物学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方向
2015-03-20劳荃蘅
劳荃蘅,刘 雷,刘 民
(蚌埠医学院 实验动物中心,安徽 蚌埠 233000)
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独立新兴学科.其在吸收其他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融合了医学、生物学、动物学、畜牧兽医学等诸多学科,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1].21世纪是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实验动物学作为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和衰老等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不仅直影响生命科学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水平,而且进一步促进并推动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实验动物学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实验动物学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各高等医学院校中的实验动物工作发展相互差距较大,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工作,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医学院校甚至没有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有些只是对研究生开设,实验动物的生产、管理、科研也还停留在较低水平上.为了适应生命科学飞速前进的步伐,医学院校对于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应当有清醒的认识,有明确的方向.为此,作者试就我校的实验动物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看法.
1 开展实验动物学教学工作
1.1 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
教学工作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实验动物学是整体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实验动物学的教学也愈来愈重要.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实验动物学课程,学生都是在各学科的实验课中接触一些实验动物,学科老师对实验动物也没有详尽的、全面的介绍,对动物实验也可能存在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操作,尤其是对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忽视,会使学生们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有错误的认识,对动物实验的操作觉得无从下手,对待动物粗暴,不尊重生命,实验态度不严谨等.有些院校也仅仅是面向需要做课题研究的研究生开设了实验动物学,这会使本科时的实验动物操作与研究生所学习的实验动物学理论不能很好的融合,在遇到有关研究课题时,往往对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感到无所适从,对动物实验的设计不能考虑全面,实验操作中也经常困难重重.
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对本科生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实验动物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们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实验动物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各种实验动物的基本特性、手术操作、福利伦理等;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实验动物的发展情况,可根据不同研究课题的需要,不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等,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及正确地选择、应用实验动物,使学生能从饲养环境、饲料营养、饲养管理方法、基本操作技术等方面,了解和控制影响科学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的因素,为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打下基础[2].
1.2 增加实验课,并加大实验课比重
动手能力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是从事临床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的基础.动物实验的教学既要有多功能的综合性,又要有针对性[3],既要适应教学需要,又要具备科研功能,如此才将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动物实验课主要训练学生们动物实验的操作技术、试验手段、无菌观念、正确使用常用手术器械等实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们正确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了解动物模型的制备、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科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反应、表现,研究动物福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从手术前的麻醉、消毒到手术过程,以及术后观察等环节中的每一个部分,均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以对待病人的高度责任心和爱心来对待实验动物,培养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为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4].
实验课是实验动物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放松理论课的同时,适当加大实验课比例,对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结合基本操作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多样化的方式,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掌握专业技能.老师通过操作示范、方案演示、数据分析等,让学生们多看、多动、多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5].
2 明确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2.1 本中心自身体系的完善
2.2.1 制度建设 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1)建立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管理人员,操作、饲养人员,设施设备维护、检修,消毒灭菌等人员的岗位职责都应建立文件,严格执行[6];(2)制定实验室管理与操作SOP,本中心工作人员与外来实验人员均要严格执行;(3)为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对外来实验人员进行相关的岗前培训,认真学习实验室操作SOP;(4)完善动物实验室使用登记表,督促外来实验人员认真详细地填写,出现问题责任到人.
2.2.2 人员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合格的实验动物的饲育工作绝不同于一般经济动物的生产与管理,其要求高、技术性强,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起种群的污染,甚至导致实验动物的全军覆没,使科学研究与经济效益遭受重大损失[7].因此,本中心的饲育人员必须具有不怕脏累、胆大心细、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饲育.学校也定期的对实验动物饲育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严格的业务培训,提高一线生产人员的专业素质.实验动物科技人员是保证动物质量的骨干力量,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业务专长和聪明才智,同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进修机会,培养工作人员具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的精神,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2.2.3 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 除了抓好人员管理外,还应抓好条件设施的改善与建设.如果不具备与动物级别相对应的生产饲育设施,动物质量达标就是一句空话.为了能够更好、更及时的供应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动物和符合实验动物等级的饲育、实验环境,满足学校医、教、研等各工作对动物的不同需要,切实提高科技服务的质量,本中心在校领导和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帮助下,建设了面积近700平方米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里面包括实验区、实验观察区、繁育区、专用实验区、工作区、辅助区等,并配备了空调、送排风、纯水机、高压锅等大型设备.目前,我们学校的屏障系统已经通过了使用许可证,具备了SPF级实验动物的饲育、实验环境.现在本中心正在加紧屏障系统中繁育区的建设,以及生产许可证的申请,争取能够尽快饲育出合乎要求的标准实验动物,以满足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此屏障设施的运行将大大提高科研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微生物等级,更提供了标准化的科研环境.
2.2 作为医学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为科研做好服务
我校实验动物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克服一切困难,为科研工作者们提供多品种、品系,符合质量要求、数量充足的实验动物.本中心每学期根据计划,向外科、药学、生物、检验、儿科等许多专业的研究生、校内及校外各医院的科研人员提供各品种品系的实验动物,有清洁级大小鼠、SPF级大小鼠、果蝇、新西兰大白兔、小型猪、豚鼠、羊、犬等等.同时,本中心为科研人员提供普通环境及屏障环境的实验手术室、饲养观察室等实验环境,还提供了各等级动物的饲养管理、简单实验操作、实验器具借用等后勤工作,尽一切努力,为校内外的医学科研工作者们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
2.3 实验动物学科学研究的开展
目前,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学科的科学研究设置逐渐齐全,仪器设备较为先进,各学科的资料信息也相对密集,另外,本中心近两年也会逐渐添置一些实验动物的专业设备.因此,我们下一步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设施、设备、资讯等,围绕实验动物科技开展各项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快速、敏感、准确、可靠的监测技术,定期进行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环境、营养、遗传、病理等常规质量监测,指导实验动物的生产.另一方面要紧紧把握世界实验动物科学领域的发展方向,掌握先进的科研技术,开展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其科研选题应与发展动物生产、提高动物质量相结合,以科研带动生产,开发新的动物资源,增加实验动物品种,依靠科研提高动物质量,为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7].
综上所述,我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医务人才的场所,学校的医学实验动物科技机构应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各项工作,只有在明确了发展方向的条件下,才能够为学校的医、教、研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服务,努力开创学校实验动物工作的新局面.
〔1〕陈振文,蒋辉,王晓辉,等.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专业建设[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6:177-178.
〔2〕王彦平,石贵山,李萍,等.我国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情况初探[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0,17(3):24-25.
〔3〕崔淑芳,江鹏亮,余琛琳.实验动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J].医学教育,2009,38(8):122-123.
〔4〕苏畅,陈守云,李阳友等.浅谈实验动物工作在医学院校教学及科研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1(12):801-802.
〔5〕冷扬,鲍波,苏小华,等.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育现状及教学改革思考 [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55(3):175-178.
〔6〕俞利平,吴培林,亢晓冬.高校实验动物屏障系统运行中的体会[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8(4):90-91.
〔7〕胡岩松,王立.试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的方向[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6,16(3,4):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