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武威葡萄酒产业运营模式研究

2015-03-20金玉清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武威葡萄酒葡萄

金玉清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武威葡萄酒产业运营模式研究

金玉清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针对武威葡萄酒产业实际情况,提出建立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运营模式,葡萄酒生产企业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上游建立“公司+农户”股份制的合作模式,下游建立核心能力互补的企业联盟。为保证供应链的有效运行,维护好供应链成员关系是关键,链条成员应从建立信任、树立共同目标、构建供应链文化、建立组织结构和提高欺骗成本等方面努力。

武威 ;葡萄酒业;供应链管理;运营模式

王翰的七言绝句《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中所提到的“葡萄美酒”便是指武威葡萄酒。在武威“工业强市”战略的引领下,武威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以葡萄酒产业为首的“液体经济”。在这种有利条件下,武威葡萄酒企业应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形成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葡萄酒产业运营模式,以顺应发展形势。

一、武威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的形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武威发展葡萄酒业具有天然的自然条件。在位于东京101°-104°、北纬36°-38°之间的温带干旱荒漠、半荒漠的种植区,日照时数长、温度适中、昼夜温差大,结出的葡萄饱满、容易着色、馥郁芬芳,糖和酸的比例适合葡萄酒的酿造。处于河西地区的武威气候较为干燥,有效防止了一些病虫害,葡萄在种植过程中不用农药,可称得上是“绿色产品”,成为酿造葡萄酒的最佳原料。

其次,武威具有天然区位交通条件。武威是欧亚大陆桥的关隘要道,位于兰州—西宁—银川城市经济圈中心,在整个西北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区位交通位置。2014年7月甘肃省首家保税物流中心落户武威,极大地满足了葡萄酒生产企业的国际贸易和相关配套服务的需要。

(二)产业链初具规模

20世纪80年代,武威大力发展酿酒葡萄的种植,到2014年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达22.55万亩,新形成的基地2.73万亩。已建成威龙清源、苏武葡萄庄园等一批规模大、效益高的优质酿酒葡萄基地,以葡萄种植、采摘,葡萄酒生产、储存、销售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三)优惠政策的促动

自2010年来,武威市委、市政府做出发展以葡萄酒为主的“液体经济”的重要决策,使武威葡萄酒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在《武威市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出台了《关于加强葡萄酒产业服务管理的意见》等相关政策;省工信委制定的《关于加快武威中国葡萄酒城建设的意见》等,为提高武威葡萄酒生产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四)广阔的发展前景

武威市将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生产加工企业建设、健全完善产业链建设、推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等作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重点,预计到2016年,武威市葡萄种植基地将达到50万亩,葡萄酒生产加工能力达到20万千升以上[1]。到2020年,使武威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有机葡萄酒生产基地,建成品位高、优势强、影响大的“中国葡萄酒城”,使武威葡萄酒产业走向国际化。

二、武威葡萄酒企业发展状况

(一)武威葡萄酒企业的现状

武威葡萄酒生产企业有8家,并形成了莫高、威龙、皇台、紫轩等4家具有万吨级加工能力的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莫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十大酒类最有价值品牌”、“中国五大葡萄酒品牌”等荣誉称号,荣获了2013年度“华樽杯”中国冰酒类第一品牌和2013年“华樽杯”中国葡萄酒品牌价值第三名,“皇台”葡萄酒多次荣获国内大奖,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和陇货精品[2]。2012年7月,武威产区的葡萄酒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2年10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武威市为“中国葡萄酒城”。

(二)武威葡萄酒企业存在的问题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武威葡萄种植与葡萄酒企业取得了一些成绩,整个产业链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企业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

武威葡萄酒生产企业中只有莫高、祁连、威龙、皇台等规模较大,其余的企业在生产规模、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尚存在很大差距。即使莫高、皇台已形成万吨级现代化的加工企业,但与国内同类企业相比较,在生产规模、竞争力、带动能力、高投入、高科技支撑和管理模式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2.本土葡萄酒品牌知名度低

葡萄酒“先天靠原料,后天靠工艺”,武威地区的葡萄酒企业虽然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技术,但还没有真正的加工工艺支撑,无法形成高品质的葡萄酒,自然也难以形成知名的品牌。在品牌的宣传上以本省或本地区为主,跨省宣传鞭长莫及,只有莫高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3.先进实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程度不高

由于葡萄在甘肃农林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小,国家和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加之科研资金缺乏,造成葡萄在育种、精细栽培、储藏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根本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求,先进实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程度不高。

4.缺乏强势资本的支撑,经营理念滞后

葡萄酒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前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固定投资大、葡萄酒储藏时间间隔长、企业资金回笼慢等特点。武威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与全国同行业相比缺乏强势资本的支持。企业在经营上也缺乏先进的理念,使葡萄酒产业无法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

5.企业与当地农户的联结较为松散

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的生产使企业与农户联结起来,但企业带动农户搞生产能力弱,缺乏对农户的规范管理,无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农户的积极性。而农户方面,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一部分人随意单方面违约,致使企业原料得不到及时供应,或所供原料质量不高,使原料供应与生产环节脱钩等,达不到企业与农户双赢的目的。因为双方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失,造成当地葡萄酒产业化发展水平得不到进一步提升。

6.后续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植力度不高[3]

葡萄酒行业是投入大见效慢的项目,而且需要后期持续的资金注入。本地一些葡萄酒企业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大搞基地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流水线,但在后期运作中,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导致投资失败,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为葡萄酒产业环境污染小、能源消耗低,国家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资政策涉及不到,所以获得中央或地方资金扶持的力度较小。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武威葡萄酒产业运营模式的构建

针对武威葡萄酒生产企业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促进葡萄酒产业发展,应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葡萄酒产业运营模式。

“供应链”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价值链”的基础上提出的。国内学者马士华将供应链解释为:“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4]他对供应链管理的解释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使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4]

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可以大大降低整个链条的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减少社会库存;供应链管理模式也弱化了对企业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使每个节点企业专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把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更专业的企业,通过链条上各个企业的共同合作与努力,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实现“1+1>2”的效果。这种运营模式能够帮助武威葡萄酒企业克服自身弱点,获得全产业链的发展。

(一)葡萄酒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确定

供应链结构设计的工作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建立一个全产业链协调统一的系统。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协调和控制供应链的运行与管理,统领整体供应链以发挥其最大效用。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既可以是零售企业,也可以是制造企业,甚至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谁能成为核心企业,就要看“瓶颈”资源掌握在谁的手中。供应链是各节点企业共同构成的价值增值链,要改善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就要从最薄弱的环节也就是“瓶颈”入手,因此谁能掌握、影响供应链“瓶颈”资源,谁就是核心企业。

葡萄酒供应链的产品是葡萄酒,“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迎合顾客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是葡萄酒供应链关注的焦点。提升产品质量,主要从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两个方面进行。农户由于远离消费者,自身资金和能力不足,需在品种选择、栽培技术、肥料选择和病虫害控制等方面得到专家或者葡萄酒生产企业的帮助,因此提高产品质量、进行产品创新的重任就落在了葡萄酒生产企业身上;在销售环节,葡萄酒的销售渠道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各种餐厅、娱乐场所、零售店、网络购物等进行销售。葡萄酒的销售阶段,品牌是消费者做出选择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品牌的建设需要整个供应链尤其是葡萄酒生产企业的努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葡萄酒供应链的“瓶颈”资源是产品——葡萄酒,而葡萄酒生产企业则担负着组织协调的任务,决定着供应链的运行节拍与效率,葡萄酒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为葡萄酒生产企业。

(二)葡萄酒供应链节点企业连接方式

在传统的竞争模式下,相邻企业间以契约的形式相连接,双方利益上的对立使得关系难以长期维持。为了形成稳定的供应链结构,减少成员企业间的摩擦,实现利益共享,在供应链的节点企业间应采取新的和更有效的连接方式。

1.供应链上游建立股份制“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

我国已有的葡萄酒供应链上游合作模式有“公司+农户”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公司+农户”型可以大大降低农户进行种植决策时的盲目性,降低企业和农户双方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保证产品和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但是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对立却无法得到解决;“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要求企业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要有标准化、高端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而这需要充足的资金和适当的产业规模做后盾。武威大部分的葡萄酒企业资金缺乏、规模小,因此“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也不适合。针对武威葡萄酒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股份制的“公司+农户”型模式。具体做法是:第一,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农民凭借土地使用权入股企业,将农民变成股东;第二,企业将农民入股的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葡萄种植基地,依照“入股优先”的原则,由农户负责种植葡萄,由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农民以“农业工人”的形式进行劳动,并遵守企业相关规章制度,根据工作量的多少和工作的难易程度实行薪酬制度。这样农民除了能从企业盈利中获得分红,还可以获得劳动工资。这种股份制的合作模式将公司和农户的利益真正统一起来,从根本上调解了双方的矛盾,公司和农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4]。

2.供应链下游建立核心能力互补的企业联盟

葡萄酒供应链的销售商构成复杂,销售渠道具有多样性,没有明确的层次划分,增加了供应链协调管理的难度。下游结构相对松散,需要建立核心能力互补的企业联盟来解决供应链松散的问题。这好比“水桶理论”,企业不停修补“水桶”的短板耗费了过多的精力,减弱了企业的外部适应性。企业联盟可以将企业从不断修补自己短板的循环中解脱出来,将竞争的单位由单个企业扩展到整个联盟,每个成员将自己的优势业务和其他企业合作,并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最优能力,也就是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武威葡萄酒行业资金少、规模小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现实,所以如何体现原料优势和质量优势、降低成本、建立品牌,就成为武威葡萄酒业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的重点。各个节点企业根据自己在供应链上所扮演的角色,着重发展和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使联盟的“水桶”越做越大,这种相互促进的力量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最重要的是可以使每个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新的延伸和发展。

3.供应链伙伴关系的维护

供应链需要供应链条上的各企业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这对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具有决定性作用。要使供应链关系稳定并长期运行,就需要对供应链伙伴关系进行维护。要实现长期的伙伴关系,应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第一,企业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供应链的建立需要供应链链条上的企业之间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担风险,甚至将其他企业看作是自身企业的一个部门,这就需要企业间必须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第二,合作企业要有共同的、长期的目标。有了共同的、长期的目标,使链条上的企业同心协力,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加强了合作,稳定了关系。第三,建立供应链文化。统一的供应链文化可破除企业间的隔膜,减少冲突和分歧,让不同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提高,企业行为也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保证供应链伙伴关系能够长久。第四,建立“虚拟”的组织结构。供应链是由不同企业连接起来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组织结构与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有所不同,它更侧重体现流程化、扁平化和柔性化,使各种交易要素流转顺利,企业间的交易关系稳定。第五,提高欺骗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最主要的目标,在利益的驱使下,也不排除企业会做出非理性行为,而损害链条上其他企业的利益。所以提高欺骗成本,将有利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利益同整个供应链的利益融合到一起,强化企业间的信任,维护供应链的伙伴关系。

四、武威葡萄酒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建议

(一)培育本土品牌

品牌是企业的软实力,通过品牌塑造与传播,可以提高顾客对产品的认知和企业的竞争力。打造优质品牌必须提升并稳定产品质量,这需要建立一系列严格的产品标准,这些标准要贯穿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销售的所有环节,这就需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武威葡萄酒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从品牌着手,突出武威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差异性,揉合武威的特色文化,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葡萄酒品牌。

(二)政策支持

构建葡萄酒供应链,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从建立健全葡萄酒标准与法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发挥葡萄酒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葡萄酒流通行业的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同时还可以通过庆典、节日和展会等形式,为当地葡萄酒企业提供宣传和交流平台,将葡萄酒文化和企业优势以符号化的形式展示出来。

(三)发展期酒交易

葡萄酒被认购后不马上交付,在酒窖中放置 18-24 个月后直至成熟,才向认购人交付,就像期货一样,被称为“期酒”。期酒中品质上乘并具有收藏和投资价值的称为投资级葡萄酒。武威作为著名的葡萄酒优质产区,具有出产顶级葡萄酒的潜力和能力,期酒交易形式也必将出现在未来葡萄酒交易市场上。

(四)发展葡萄酒生态旅游

武威是一座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就出土于武威,武威具有厚重文化历史内涵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八方来客,如武威雷台汉墓、西藏回归见证地白塔寺、石窟鼻祖武威天梯山石窟等。在弘扬传统文化、开发人文景观的同时,随着武威“工业强市”战略的推行,武威葡萄酒城的建设为发展葡萄酒生态旅游提供了条件,也推动了武威旅游业的发展。开发葡萄酒生态旅游项目,包括让游客观赏和感受一望无垠的葡萄庄园的美景,体验葡萄的种植、采摘和酿酒、品酒、赏酒的过程,了解著名葡萄酒产区的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

[1]孙苗苗.武威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综述[EB/OL].( 2014-08-16)[ 2015-04-16]http://www.gs.xinhuanet.com/dfwq/wuweishi/2014-08/16/c_1112088347.htm

[2] 张宏勇. 产业集群助推跨越发展——武威葡萄酒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四[EB/OL].( 2014-08-11)[2015-04/16]http://www.gansudaily.com.cn/system/2014/08/11/015133373.shtml.

[3]刘永平.甘肃武威葡萄酒产业链开发研究——以甘肃威龙葡萄酒公司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2:24-27.

[4]曹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新疆葡萄酒业运营模式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3:5-6,39-42.

[责任编辑 龚 勋]

2015-04-20

金玉清(1977-),女,甘肃榆中人,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和物流研究。

F327

A

1008-4630(2015)03-0049-04

猜你喜欢

武威葡萄酒葡萄
重任在肩
当葡萄成熟时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十款葡萄酒与十块石头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
供应蓝莓汁和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