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国时期康藏研究期刊
2015-03-20何芳芳
何芳芳
(阿坝师范学院 图书馆,四川 汶川 623002)
浅谈民国时期康藏研究期刊
何芳芳
(阿坝师范学院 图书馆,四川 汶川 623002)
民国时期的康藏研究期刊按编纂者可划分为西康党政军等机构、部分科研单位及民间社团和特殊机构编辑发行三大类。其中,在众多刊物中,《康藏前锋》、《康导月刊》和《康藏研究月刊》三种期刊因发行时间较长、刊发量大和影响力深体现了当时康区和藏事研究的最高水平,对当时康藏地区建设发展、藏汉文化交流、藏学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康藏研究;期刊;民国
一、民国康藏研究期刊简述
康藏历史上第一个近代报刊是清末驻藏大臣联豫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在拉萨创办的《西藏白话报》。此后,在南京、西藏及周边省,大量康藏类报刊相继创立。据资料显示,1949年前有关藏学的报刊多达87种,特别是1929年至1949年间,平均每年创办7种报刊[1]。其中首都南京和康藏邻省四川,康藏类刊物多达80种[2]。
关于民国时期康藏研究期刊的分类,以编篡者划分,大致可划分如下三类。
(一)西康党政军等机构编辑发行之期刊
如西昌川康边防军总指挥部1929年创办的《边政》月刊,该刊除载政令章程外还注重收集康藏地区人文地理、重大事件、各行业调查和建设规划等资料,其绘制的藏区部分地图等资料是该刊宝贵之处;西康省宁属屯垦委员会1941年创办《边政》季刊,该刊重在刊载此区工作计划、进展、注意事项等,但也涉有不少藏区社会、经济情况及其开发建设等内容;康定西康新闻社创办的《西康新闻》是当时西康省府的对外喉舌,有对藏宣传作用,偶出藏文版;1939年刚任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秘书室筹办的《西康省政府公报》,刊载有关中央的重大事项、任命、会议及中央与本省法律条例和重大人事任免等事项。
(二)科研单位及民间社团编辑发行之期刊
最具代表性的是《康导月刊》、《康藏前锋》和《康藏研究月刊》,由于此三刊在我国藏学研究期刊中以延续时间长发刊量大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此外还有1930年在南京创刊的《新亚细亚》,至1944年,共出14卷。该刊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西部少数民族,其中西藏及康区藏族占重要地位,如辟出专栏进行专题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新亚细亚》还刊载了由康藏研究先驱任乃强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康区的著作《西康图经》中的部分内容,有助于国内外读者对西康藏族的风俗、历史进行全面了解和认识。
1941年南京边政公论社在重庆创刊《边政公论》,该刊主要讨论历代筹边治藏之得失和调查研究当时西南边疆社会历史现状,因其实用性价值高而刚面世就产生了积极反响,成为治边者的案头之书;川康建设杂志社于抗战最困难的1943年在重庆创办《川康建设》,该刊重在调查康藏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等,文章论述现实性极强。
(三)特殊机构编辑发行之期刊
中国银行重庆分行1935年创办《川边季刊》,主要服务川西民族地区,其亮点是每期均刊载对彝、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全面且深入的实地调查报告,实用性价值高;中华基督教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于1943年创办《边疆服务》,不定期发行,办刊时间延续至1951年,主要刊载边疆服务部的部分员工在民族地区开展传教活动的工作总结和经验,该刊方便后人详细了解当时边疆服务部的活动情况以及当地民族的某些习俗[3]。
二、康藏研究代表期刊简介
学术界将藏学类专业期刊的出现作为我国现代藏学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它们大多同康藏地区研究密切相关,其中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堪称民国时期康藏地区及藏事研究的代表性期刊有《康藏前锋》、《康导月刊》和《康藏研究月刊》这三种期刊。笔者分别对之简单介绍,以窥民国时期康藏研究刊物的整体发展面貌。
(一)《康藏前锋》(1933—1939年)
1933年9月,由《康藏前锋》杂志社在南京创办,属综合性期刊,为民国时期创办较早的大型专业性藏学和康藏研究类期刊。该刊创刊者多为在南京等地学习、就业的康籍人士,了解康区实际情况。后来编辑者的范围有所扩大,融入不少政、军、商界人士。
该刊宗旨是“联络汉藏感情,沟通康藏文化”,介绍宣传康区实情,以期唤起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通过探讨康藏问题,为康区开发建设服务。此刊以政治文章为大宗,主要涉及康藏关系、川藏冲突、西康建省、班禅返藏、外国侵略、剿匪问题等。其中政治和文教文章多围绕治藏政策和西康建省两个最为集中的议题,如宣传中央对藏区政策、广泛联系地方上层人士的《领导边民者应具之精神》和《西康党务应速推进》等;关注康藏经济发展的《改良西康畜牧之我见》、《发展西康经济之四大途径》;针对西康建省问题,计有22篇,尤其是1935年前后就此问题讨论达到高潮,如刘文辉《开辟西康交通四年计划》是当时西康交通发展的官方施政纲领。类似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康建省进程,同时有助于康藏新局面的展开,对当时康区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另外,重视从建省的角度去关注康区的文化教育是该刊另一个特点,很多有识之士发表了如《西康教育方案》、《改革康藏教育计划大纲》、《康藏教育环境之探讨》等文章,推动了康区教育的发展。
(二)《康导月刊》(1938—1947年)
1938年,《康导月刊》由西康省县政人员训练所同学会在康定主办,首任会长为时任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因新生的西康省吸引了全国的关注,该刊创刊之初便受到西康省政府、国民党和军队的重视,办刊经费由西康省政府财政补贴。其自称是“建设新西康的先导,开发边地文化的生力军”,办刊目的是“提供康区的情况素材作为政府施政参考,并引起国人开发兴趣,纠正过去一般人对边疆的唯蛮论和唯冷论”。
《康导月刊》个性鲜明,针对性强、观点新颖、问题深刻,且行文简洁、可读性强。该刊最大的亮点是其作者群,他们多为康区实际施政者,且在康区时间较长,多为各地县长或科长,整体有着较高文化、政治素养和开发边疆、振兴国家的强烈意识。创刊以来共发文近200篇,其中刘文辉独立发文48篇。
《康导月刊》有三大主要特点:一是官方气息浓厚,该刊由西康省政府财政拨款补贴,几乎每期都有西康主席刘文辉的言论,且该刊基本围绕刘文辉所倡导开发治理新西康省的六大任务①刊文。二是经世致用、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意义。该刊文章大都是作者通过在康区工作、游历或经商中的经历、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得出的观点,可以说集中了许多政界汉藏人士在康区实地从政或参政经验之所得或切身体验。三是刊物总体质量高。该刊集西康众多从政参政人士经验之谈,不乏在康藏问题上给予一针见血的剖析和远见卓识的观点,讨论问题深刻且颇有厚度。有不少学界专家也在该刊上发表文章,如任乃强先生发表的《关于藏三国的初步介绍》被视为我国《格萨尔》研究的奠基之作,可见该刊在国内外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三)《康藏研究月刊》(1946—1949年)
《康藏研究月刊》1946年由任乃强、谢国安等人发起的康藏研究社在成都创办,该刊宗旨是“研究康藏区内一切情形,供整理意见,协赞政府实施”,内容多为发表康藏研究社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
该刊最大特点是学术味道非常浓厚,该刊主要发表有学术背景的本社社员研究成果,所以文章学术性很高,不少为藏学领域的拓荒和奠基之作,很多至今仍在藏学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如由刘立千先生所译的藏文典籍《西藏宗教源流简史》(连载)和《玛巴译师传》(长篇连载)为当时国内出现较早的汉译藏文典籍类的经典之作。任乃强先生在该刊上发表了多达25篇文章,其中有如《天全土司世系》、《西藏问题的历程与现状》和《隋唐之女国》等藏学界经典作品。该刊另一大特点是重视刊用外国人针对藏区的考察报告,该刊刊载了5篇相关文章(其中1篇是长篇连载),其中最有价值又最能详细反映康区丰富内容的是李思纯(又名李哲生)所译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古纯仁的《川滇之藏边》一书的主要篇目。
以上民国时期有关康藏研究的三个主要学术期刊,基本汇集了当时康区及藏族社会情况,其史料和学术价值极其珍贵,尤其是在抗战后“文军西迁”,不少知名学者纷纷涉足康藏和边疆研究,发表了大量康藏和藏学研究的奠基性和开拓性的重要研究成果,代表了当时有关康区和藏事研究的最高水平,产生了极大的深远影响[4]。
三、康藏研究期刊的历史作用
民国时期康藏研究期刊虽然存在时间短,篇幅有限,印刷质量较低,但其作为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在我国近代藏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服务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藏区发展,为汉藏文化交流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所刊载的大量经世致用、实地调查文章为康藏发展和建设提供了经验。许多在康区游历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详实记录文章对康藏地区历史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保存和传播作用。这些康藏研究刊物也为现今学术界研究康藏历史、边疆史地学、宗教学、民族学以及任乃强等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等提供了珍贵文献史料。
注释:
①六大任务分别为:第一厉行经济建设;第二加强民族团结;第三发展边疆教育;第四加强组训民众;第五改善人民生活;第六彻底澄清吏治。
[1]周德仓.西藏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117.
[2] 谢敏.学术与时局:以《康藏研究月刊》为中心的考察[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16.
[3] 周晓晴.三四十年代西康地区期刊(藏族部分)之述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8-31.
[4] 石硕,姚乐野.我国现代藏学的发轫:民国时期康藏研究三种学术期刊及其价值[J].青海民族学报,2012(2):82.
[责任编辑 张泽宁]
2015-03-25
阿坝师范学院校级青年基金项目《〈康藏前锋〉与民国时期康区教育研究》(ASC14-14)。
何芳芳 (1985-)女,新疆博乐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部民族史与康藏史。
K291
A
1008-4630(2015)03-0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