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舞旋转的训练
2015-03-20杨柳
杨 柳
浅析中国古典舞旋转的训练
杨柳
中国古典舞旋转也可以称之为舞姿旋转,它不仅蕴含了中国古典舞传统的审美特点和风格韵律,而且还是古典舞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全面的、深层次地认识古典舞旋转?又如何科学、系统地开展旋转的基础性训练?笔者通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对古典舞舞姿旋转有着深层次、全方位的把握,文章从旋转的概念、种类等问题入手,详细的剖析了旋转的训练方法。
旋转;舞姿;古典舞;训练方法
一、中国古典舞旋转
(一)中国古典舞旋转的概念
所谓舞蹈中的旋转主要是指围绕身体垂直纵轴,由舞者单脚或双脚站立的旋转运动。旋转无论是在基础训练还是在剧目表演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检验舞者技术技能的试金石,更是舞者在表演过程中释放自身内在情绪、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旋转最早被应用于芭蕾舞中,是较为典型的技能动作之一。无论是西方芭蕾的单、双脚直立旋转或是具有东方气息的舞姿旋转,从运动生理学的层面去剖析,旋转动作都是舞者凭借听觉与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共同参入,并进行的综合分析来感知与控制的技术动作,这些感官能够准确地感知空间位置,协调动作的节奏和速度,对保持身体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古典舞中的旋转是经过多年理论上的求实与实践上的创新,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旋转动作。
(二)中国古典舞旋转的种类
中国古典舞旋转是在借鉴和吸收西方芭蕾旋转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民族审美特点,将身韵中的“形、神、劲、律”意识形态和“拧、倾、圆、曲”基本元素融入旋转之中,形成了形式多样、姿态万千的舞姿旋转;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古典舞中的舞姿旋转也是将技与艺完美地统一起来,并呈现在训练和舞台之上。中国古典舞旋转不同于西方芭蕾旋转,芭蕾旋转更多的是直立性质的旋转动作,如二位、四位转、挥鞭转等,而中国古典舞是在直立性旋转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的以不同舞姿造型、不同空间幅度的旋转动作,如挥鞭转接端腿转双圈、四位转接上步大掖步转等。
1.以小舞姿旋转为主的直立性旋转。直立性旋转可分为双脚直立旋转(平转)和单脚直立旋转(反掖转、跨腿转),直立旋转要求在身体垂直纵轴的水平线上进行,在芭蕾平转、四位转的基础上,融入了古典舞舞姿造型,如挥鞭转或平转连接舞姿双圈等,此类旋转的特点是给人以小巧灵活、出其不意的感觉,在剧目表演中也多用于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单、双脚直立旋转是旋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其他各类舞姿旋转技巧动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拧倾、俯仰为主的大舞姿的旋转。在直立性质的旋转基础上,融入了身韵的“拧、倾、圆、曲”等古典元素和古典舞的手位姿态,这类技巧包括了云手紫金冠转、拧身吸腿转、射燕转和斜探海转等等,此类旋转是身韵与旋转完美融合的至高体现,其特点是在剧目表演中赋予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并能够增添出一种气势恢宏的艺术氛围,给予观众较强的流动造型性和动态的情绪性。
3.中国古典舞“旋转”特点。中国古典舞旋转(舞姿转)是将古典舞中的“圆”“流”“韵”等特点在旋转中得到了较为充分、全面的体现,并在训练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是“圆”,古典舞这个舞种本身一直在追求着圆的动律和走向,而旋转本身也是在一个范围中进行的动作,如有平圆、立圆的旋转;其次,“流”也可以称之为“留”,因为舞姿旋转最重要的特征是走上身、留下身的典型古典舞旋转特质,与此同时,无论是教学还是表演,旋转表现出一种极强的动态性和流畅性;最后的“韵”,则是将身韵的基本元素(拧、倾、圆、曲)与旋转最大限度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旋转的技能表现出来。
二、中国古典舞“旋转”的训练
任何一个高质量、高水准的技术技巧都需要较为系统、科学的训练。当然,旋转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舞快速发展的今天,旋转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逐渐向现在的多元化过渡,这无疑给教师或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旋转在训练中应注重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加强对旋转相关能力的培养
1.头的重要作用。在各种小舞姿直立性旋转中,头是重要的动力之一,它不仅起到固定和寻找方向的作用,还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中去调整旋转的节奏动作,增加其动作和旋转的速度,使得训练者和表演者在进行旋转时保持身体的平衡,从而保证旋转的顺利完成。例如,我们在舞台上进行旋转,舞台的前方已经没有了镜子,这时,头就在旋转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旋转开法儿的时候,要着重注意留头甩头的练习,并根据教学对象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充分了解留头甩头的规格与要求的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进度的不断变化,改变其训练的节奏,如开始时的一个八拍做一次41转动——4拍做一次——在逐渐进行21的转动。
2.蹲的重要作用。蹲是旋转之前的重要准备动作之一,在旋转开法儿的步骤中,“蹲—推—立”形成了旋转的重要空法儿练习动作,蹲也可以称之为是一个不“转”的转的训练。正所谓一个好的开始,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束。蹲也是一名教师在训练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教师除了要强调把杆部分蹲的训练外,还应强调扶把的“蹲—推—立”旋转空法儿的协调性训练,在动作规格达到一定的要求后,再进行脱杆加手臂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去掌握人体旋转的平衡性与稳定性,为日后复合性旋转和技术性强的旋转组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中段腰部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腰部能力的强与弱是直接影响舞者旋转技巧发挥和旋转动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具有较强的腰部能力是提升旋转质数和深化表演深度的有效途径。在训练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能够完成相应数量的旋转,但是看起来会给人一种缺乏“立点”的感觉,旋转中也总是缺少一些兴奋点,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腰部能力的松散与薄弱。教师在旋转开法儿阶段,要注重对旋转空法儿这个动作的练习,并应在训练的过程中时刻要求学生腰部上提的控制能力,并应在课前或是课后做一些腰部的素质训练,以巩固和不断加强中段腰部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二)重心是一切旋转的重中之重
在旋转训练中重心是至关重要的训练环节,是旋转训练的重中之重。重心之所以重要,正是由于旋转的瞬间整个人体的重量必须移到半脚尖的位置,此时的重心越集中,旋转的速度越快、数量越多;相反,重心如果过于分散或是不够稳定,旋转的阻力也会大大增加,旋转中的舞姿造型更是无从谈起。对于刚刚接触旋转的学生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重心及重心在旋转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要着重进行半脚尖的能力训练,从而在提升腿部能力的同时,充分培养旋转在启动到旋转的过程中瞬间移动的能力,只有具备了立点高且较为稳定的半脚尖能力,旋转的质数才会提高。教师也应根据每一阶段教学内容的不同,增添或改变半脚尖训练方法,开法儿时期,可以进行双脚的半脚尖练习,并逐渐过渡到四位、五位的半脚尖训练上,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节奏变化,如慢起-慢落、快起—快落、快起—慢落等,在改变节奏的同时,增加其训练数量,让学生在不同节奏中训练其重心的移动,更好地为旋转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进入高年时会逐渐接触到舞姿旋转,在这个阶段,身体也开始在不同的形态造型上旋转,由于改变了身体的直立性,不同的外部舞姿旋转,重心自然也不会相同,这就使得掌握较为稳定的重心更加的困难。教师应向学生清晰、明确的讲解各种舞姿旋转的发力点,如拧身吸腿转强调“回”“拧”的感觉、云手紫金冠转及合掖转是要充分地寻找“仰”的感觉等等,与此同时,由于舞姿造型的不尽相同,对于重心的训练也是越来越复杂,不单单只局限于单一、机械的重心练习,而应在重心练习中融入舞姿,使得重心在姿态的变化中更加稳定、二者能够协调统一、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完美的技术技能和精湛的表演,需要具备深厚的舞蹈功底,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强的舞者,不仅可以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同时能够积极地去应对舞台或是训练中出现的一些意外状况、并能够自如地调整自身心态,更好的投入训练和表演之中。心理素质受到人的情绪所影响,因而,在从旋转的开法儿到完成阶段,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强调身体各方面素质训练的同时,也要积极对心理素质进行培养,逐渐塑造学生在松弛、平静、自信的心态,帮助学生消除因失误而产生的不安情绪,克服急躁或恐惧的心理状态,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节奏,只有心理节奏平缓、有序了,旋转才会更加有条不紊,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心理素质的作用不可小觑。
责任编辑:何岩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31(2015)15-0160-02
杨柳/长春市少年宫中学二级教师,硕士(吉林长春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