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环境中的社会工作问题探析
2015-03-20董洁
董 洁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文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网络社区环境中的社会工作问题探析
董 洁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文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通过对网络社区环境下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解读,对我国网络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进行优势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旨在深入社会工作的各个发展环节,充分发挥网络社区的优势,为社会工作的开展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
网络社区;社会工作;管理;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为大众提供了交流沟通的重要领域。网络的普及让人们感受到网络社会的便捷与优势。网络社区以崭新的平台模式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其内容随着社会需求性的增加而不断丰富。网络社区的更新和发展为社会工作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注重网民参与意识的表达,关注大众利益的维护,通过网络社区实现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能力提升,解决社会管理工作中公民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社区概述
网络社区这一概念是源于社会学理论,最早对于社区的定义出现在《社区与社会》一书当中。社区是指具有共同的习俗、价值观念群体所组成的密切的、排外的关系。“社区不仅仅是一个表明由地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更包容那些跨越地理界却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的价值追求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关系和群体”[1]。而网络社区的产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实现了社会交往方式的转变,形成了一个以网络为平台的群体交流方式,丰富了社会的内涵性。网络社区的发展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于技术性要求、现代化的理念有新的要求。在网络社区环境下,人们获得了更为开放式的交往环境,网络社区的发展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
网络社区的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包含论坛、贴吧、公告栏、微信、微博、讨论组、博客等多种网络空间形式,网络交流软件的开发,让各种交友软件更加广泛地应用,多样化的网络社区交流内容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社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私人空间,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网络社区的影响。在网络社区甚至超越了血缘、民族、风俗和价值观念这些限定,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世界成为了一体,人们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感受到我们所不了解的社会。
网络社区区别于传统社区的概念,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网络社区是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人们可以针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交流,满足精神文化需求。针对不同的网络社区内容,网民可以自由地设定交流的主题,对于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充分地表达观点和建议,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进行思考和讨论。相对于社会环境,网络社区有着虚拟性的特点,通过简单的匿名注册,人们就可以实现简单的操作,不受社会生活中身份、地位和性别的限制。但是随着人们对网络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在网络社区虚拟环境下,人们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在不违反法规和法纪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的交流。网络社区的多元化就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人们可以实现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流,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内容,形成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文化认同,在精神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精神文化的丰富。
二、网络社区社会工作的内涵
网络社区社会工作从工作性质上来看主要属于服务类的管理项目,网络社区社会工作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为大众提供最为方便快捷的服务,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网络社区社会工作对人员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通过网络化平台的操作和管理,实现社区工作的有序性。对于服务对象而言,网络社区社会工作要求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做出反馈,提出各种问题和建议,由网络社区工作人员整理和评估后对问题进行上报和反馈,通过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协调,以最佳的实现形式解决大众最关心的问题。网络社区社会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高效、快捷地完成工作,社会工作覆盖范围更广,旨在实现网络社区环境和现实社会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
网络社区社会工作不仅仅局限在便民服务方面,更体现在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网络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为社会工作创新实践提供更多的手段。网络社区社会工作更加关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关注人们内心的真实需求。网络社区社会工作存在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理论上来说,网络社区社会工作能够实现和现实社区工作的对接,能够给予大众充分的发言权,以网络化手段创设管理平台环境,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块,大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网络社区社会管理工作在信息反馈上采用匿名管理的形式,人们可以进行最真实的反馈,不会有所顾忌,使社区工作的反馈收集能够体现全面性。从实践方式上来说,网络社区社会工作能够带动人们的参与热情,网络化的管理手段让大众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网络社区社会工作不仅仅为人们生活提供服务,更为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服务,人们可以在网络社区中获取最及时的生活信息和新闻资讯,以真实的生活案例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人们能够在参与中获得满足感,让网络社区社会工作内容丰富起来。
三、网络社区社会工作的优劣分析
(一)网络社区社会工作的优势
1.网络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多元,覆盖面广
网络社区社会工作体现了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社会工作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内容。现实社会管理工作受到时间、地点和人员配备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很有可能造成服务的盲区,工作覆盖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政府的社会公信力会受到质疑。但是网络社区社会工作以其多元化的服务内容,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多层次的需求,从生活需求到精神层面的需求都能够通过全面细致周到的服务管理得以实现。网络社区平台的创设能够对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化的划分,使人们对于社区服务和社会工作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每一个模块都具有条理性,一目了然地呈现了社区的内容,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的引导,让人们可以更好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服务,了解所关心的问题。
2.网络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及时,反馈效率高
网络社区环境的服务效率更高,反馈更加及时,并且互动参与性更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社区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反馈各种建议,社区管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社区平台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由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的误会,不仅提升了政府及社会服务管理部门的公信力,还能够增进互动交流,提升大众的参与性。通过网络社区平台大大提升社会工作的管理时效性,树立政府部门良好的公众形象,网络社区环境必然会为社会工作带来积极的效果。网络社区环境充满着多变性,这对社会工作的管理需求性就更高了,打造网络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必然的现实选择。
3.网络社区社会工作形式多样,创新性强
网民在网络社区中可以利用网络传播迅速的特点,及时接纳吸收别的网民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进行意见的交换,真正实现民意在网络社区的互动[2]。同样,社会工作也应该体现创新开放性的发展特点,积极地开展互动,为社会工作创新实践提供保障。网络社区社会工作的创新能力非常强,手段也日渐丰富,对于网络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而言,发挥大众的思维创造性,以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的高效性提升其管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社区社会工作的劣势
1.社会管理对网络社区的管理能力不足
网络社区环境存在着盲目性的特点,大众舆论很容易受到引导,网络谣言、网络炒作现象此起彼伏,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这些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工作对于网络社区的管理能力明显存在着不足,尤其在政策方针的宣传上,网络社区这一平台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网络暴力现象时有发生。社区工作应该对网络社区环境进行规范和引导,通过政策和规范保障,用立法监管等手段对网民的权益进行充分保障。
2.网络社区环境下网民对社会工作的信任程度低
社会工作的管理主要是在政府的监督和保障下开展的,政府的公信力如果不足就会造成现实的社会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困难。在2014年网络事件的处理中,网络反腐问题引发了大众的广泛思考,人们对于政府的管理能力高度关注,政府也努力做出积极回应,逐渐提升了社会的公信力。
3.网络社区环境下社会工作的时效性不强
社会工作应该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对于社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面向社会广泛地征集管理的建议,提升管理能力,实现实践对策的创新。但是现阶段社会工作对于网络社区环境的把握还不够充分,以网络媒体作为平台的管理手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引导,单一的管理手段无法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大大地降低了社会管理工作的现实效率,网络社区环境对社区工作的创新推动力明显不足。
四、网络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对策研究
(一)实现政府立法规范和网民监督的实践统一
社会工作的开展需要政府实现有效的立法监督,在政策规范的引导下实现对网络社区建议的有效征集,提升政府和网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严厉打击社会中消极的负面的社会现象。将社会管理工作深入到网络社区环境中,注重公民言论自由、民意表达。对于社会工作监管不到位的地方让权给公民,提升公民的互动参与性,对政府的社会工作实现有效的监督。通过合理的吸收逐渐形成社会工作的管理规范。自由和责任是相对的,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和民众的监督工作都是对于权利和责任的履行。面对着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社会工作的开展需要制定科学的规范制度对网络社区环境进行引导。
(二)创设民意征集渠道环境,加强政府公信力
社会工作应该广泛地听取大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建议,及时了解民意的表达。相对于现实环境下民意的表达,网络社区环境下的民意表达更加充分和全面,人们可以及时、自由地反馈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创设民意征集渠道环境是实现社会管理的重要形式,能够有效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以更为便捷的渠道进行最直接的建议表述。在网络社区环境下,政府部门应认真听取大众的管理建议,进行系统的规范整理,对于突出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创设一个公民积极参与,公开化、透明化的管理空间,让政府和公民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和信任,完善社会工作的管理职能。
(三)注重网络社区和社会工作的创新互补
网络社区对于社会工作的开展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网络社区环境发展趋向于多元化,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接触到最新、最全面的资讯。在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形成民意共识,而这些建议就是对社会工作最有效的补充。社会工作应该认识到网络平台的重要性,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政府公众账号和平台,让民众可以及时地进行反馈。提供公众管理的权限,专人专线进行互动交流,更新社会工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保证社会工作问题高质、高效解决。
网络社区环境的建设对于社会工作是一把双刃剑,社会工作的开展应该把握实质性的问题,注重和网络社区的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营造网络社区和现实社会的和谐氛围,在网络社区环境的推动中实现社会工作有序化、合理化、合法化的发展,促进社会工作在各个环节中都能够实现有效的发展,为大众生活创设更好的环境。
[1]张咏梅.“网络社区”的社会学初探[J].科学·经济·社会,2003(3):60.
[2]肖照.网络社区的民意表达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1.
[责任编辑 龚 勋]
2015-07-23
董洁(1987-),女,山东文登人,助教,主要从事社会工作教学与研究。
C916.2
A
1008-4630(2015)05-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