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树也能发新芽——中医学术著作出版之我见

2015-03-20王秋华

传播与版权 2015年2期
关键词:出版图书

王秋华

老树也能发新芽
——中医学术著作出版之我见

王秋华

[摘 要]中医药图书是近年来的热销图书种类之一。作为中医药专业出版社或专门从事中医药图书出版的专业编辑,对于学术著作的出版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本文就中医药学术著作市场特点、出版特点等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便相关编辑掌握这些信息,更好把握选题方向,策划出既反映中医药发展水平,又契合市场需求的图书。

[关键词]中医学术著作;图书;出版

[作 者]王秋华,硕士,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为中国传统的医疗手段,中医由于其疗效显著,具有很多独特优势等特点,逐步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在人民健康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使这门古老的医学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目前,中医药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也有不少中医药爱好者渴望了解、学习中医药的相关知识,由此中医药图书的热销就不足为奇了。目前市场上在售的中医药图书大致分为中医养生图书、中医药学术著作、中医药相关教材及考试培训用书三类,其中中医药学术著作在中医药图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中医药学术发展最新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中医药发展的风向标。因此,要想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驾护航,作为中医药专业出版社或专门从事中医药图书出版的专业编辑,对于学术著作的出版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

一、中医类图书市场特点

目前市场上中医药图书的消费人群主要有三大类,即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中医药临床从业人员、中医药爱好者。而图书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医临床图书销售火爆。由于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临床从业人员要想不断提高诊病疗疾的水平,除了积累自己的临证经验,更要从他人的经验中吸取养分。因此阅读他人用药诊病的经验非常重要,这也使临床相关图书的销量长期居高不下。尤其是中医大家、名家的医案医论,用药经验更是读者追捧的主要对象。随着两届国医大师的评选,一批国医大师临床经验选题受到读者青睐,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国医大师医论医案辑”等。而火神派在临床受到热捧,也使火神派代表人物李可等人的临床治验类图书成为市场的热点,随之也带动了其他一些相关书籍的销售。但该类图书也存在一些问题,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只是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但内容可读性、可参考性较差。

2.中医入门图书众人追。这类图书销售也不可小视,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中医口袋书。这类图书的购买人群很大程度上是各地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很多主客观因素决定了他们对于这类图书有较强的购买能力。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口袋丛书”,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及中医临床各科制成64开本口袋书,方便携带,内容也将枯燥的文字转换成一目了然的图表形式,便于学生学习背诵,成为市场热销品种。第二,中医入门图书。这类图书的目标读者主要是中医药爱好者,他们大多不具备或少量具备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但有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的愿望,这也使很多中医入门类图书热卖,如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望闻问切的不藏之谜》就是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中医四诊的理论与方法,易于初学者阅读。第三,彩色图谱。由于其直观、易懂、实用的特点,使中药、针灸图谱类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读者涉及范围较广,既有中医药爱好者,也不乏专业人员。这类图书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读者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进行挑选。同样是中药图谱,有些侧重中药原植物的图片展示,有些侧重中药饮片的介绍,有些两者兼备,但市场销售情况均较好,说明该类图书市场需求较大。

3.中医古籍长盛不衰。中医古籍一直是中医类图书市场的宠儿。相关出版社对于该类图书出版虽然经常出现撞车现象,但依然不影响各自的销量,由此可见该类图书的市场潜力。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医古籍,尤其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是学习中医的必读甚至是必背图书,因此需求较为稳定。而且,这类图书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图书销售的刺激,使某些品种的销量出现大幅提升。如中医博士罗大伦的《古代的中医》的热销,带动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中相关医家医学全书分册的销量,而且很多购买者是毫无中医基本知识的大众读者,这一点的确值得中医图书编辑引起注意与思考。

二、中医药学术著作的出版特点

1.热点竞相追逐。追热点是出版界广为应用的一种出版方式,就是当一个主题的图书在市场上热销时,各出版社就会追随此热点进行深度挖掘,因为这种方法出版风险相对较小,成功率较高。在中医学术著作的出版中也不例外。如中医火神派势头正猛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火神派代表人物卢崇汉教授的《扶阳讲记》,市场反应热烈,此后又相继推出“扶阳论坛系列”,都收到较好市场反响。此外,由于市场需求,现代名医医案医论、用药经验、针灸按摩等实际操作方法类图书也成为重要的出版方向之一。但这类图书需要编辑不断了解目前中医学术发展情况,随时发现潜在作者,甚至要培养潜在作者,因此出版周期相对较长。

2.形式花样翻新。几千年诊疗经验积累形成的中医药理论发展至今已相当完备成熟,新的理论、知识、观点等相对较少,因此,旧的知识如何显出新意成为中医图书策划编辑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重新组合,以便于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如对于临床经验类图书出版,有的出版社以医家为主线进行出版,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百名临床家丛书”,以医家进行分册,介绍近代百名中医大家的临床经验。也有以病症为主线进行出版,如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实效经典方系列”,每个分册收集某一病症各医家治疗的经典方剂。除了内容的重新组合,对于很多图书也做了编写形式、开本、印刷等方面的变化,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3.抱紧中医古籍这棵大树。中医古籍始终是中医学术出版的重点之一,这与古籍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其一,中医古籍中蕴藏了大量的珍贵材料,是中医人必须参考的书籍。其二,这类图书由于是古人所著,因此不存在版权问题,出版社可以放心使用。只要找到合适的底本,挑选合适的点校者或者无须点校即可出版,出版周期相对较短,出版成本较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长销书中有很大部分都是中医古籍类图书,如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三三医书等都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品牌打造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我们也依然在继续寻求更多、更好的出版形式,以便于读者阅读。

三、中医类图书策划的几点体会

针对中医图书市场现状及出版特点,总结日常的工作谈几点体会:

1.追热点更应创造热点。追热点固然是图书策划的常用方法,但要想真正成为中医专业出版的领头羊,还需要主动发掘热点,创造热点。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在网络上发现有个名叫“任之堂主人”的博客访问量很高,博客内容涉及的内容也很新颖,即与博主联系,将其博客内容编辑成《医间道》一书,市场收到了非常好的反响,产生了一个不小的热点。由此人民军医出版社也紧随其后,与该作者合作出版了《任之堂中药讲记》《任之堂跟师讲记》等系列图书。

2.中医宝藏在民间。中医圈里流行这样一句话:“中医高手在民间。”的确如此,由于中医出诊相对灵活等特点,很多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都在民间行医,因此我们在选题策划之初,不应仅盯名家、大家,更应深入基层,甚至农村乡镇卫生院去寻访线索。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曾出版过的《十年一剑全息汤》就是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乡村赤脚医生所著,由于在基层行医,接诊的人数多,治疗过的病症种类繁杂,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该书出版后反响很热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3.中医古籍应深入挖掘。虽然目前市场上出版的中医古籍品种繁多,重复出版现象严重,但中医药发展从古至今积累下来的古籍资源浩如烟海,还有很多未曾与人们谋面,而深藏于国内甚至是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博物馆中,很多都很有整理与出版价值。策划编辑不妨联合相关作者,走访各类图书馆,收集一手资料,挑选版本好、内容全、质量高的古籍进行整理出版,填补中医古籍出版的空白。

4.书名要“醒目”但不要“炫目”。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编辑在给图书取名字时往往会起一些很别致的名字,这样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书名有过于夸张之嫌,如“治疗某病100%效验方荟萃”“多少天学会中医”等。虽然起到了吸引读者的目的,但是却违背了学术著作严谨性、客观性的原则。如果这样长此以往,不仅会毁坏出版社的信誉,更会使中医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因此,编辑在确定书名时,一定要把握客观、严谨的原则,适当突出作品的某些卖点和特色。如“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这个书名,既一目了然让读者得知该书主要讲的是老中医对经方的临床应用,同时又颇具艺术性,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总之,编辑在为书起名时的确应花费更大的精力去认真考虑,不能简单、草率了之。

猜你喜欢

出版图书
无障碍图书联盟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推介
接龙小说“出版”,开学大家嗨起来!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