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的语用特征分析
2015-03-20陈春雷
陈春雷
(池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网络舆论的语用特征分析
陈春雷
(池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网络舆论是学界颇为关注的社会现象之一。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舆论,除了具有舆论的一般特征之外,也有与网络空间密切关联的个性特征,如主体隐匿性、意见多元性、言论盲从性、舆论速成性等。网络舆论与语用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在语用上也表现出一系列有别于传统舆论的特征,如平等性、冲突性、非理性、时效性等。分析这些语用特征,对于加深对网络舆论的认识与有效管理网络舆论都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舆论;语用特征;舆论管理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正成为重要的社会舆论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形式,网络舆论反映的是网络空间公众对特定议题的意见或言论。舆论一般是指公众通过言语、非言语行为对某一事件发表的能够影响他人思想行为的意见或言论,而语用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可见舆论同语用关系密切,网络舆论自然也是如此。网络舆论既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等一般性舆论特征[1]49,也有与网络空间密切关联的个性特征,如主体隐匿性、意见多元性、言论盲从性、舆论速成性等。受自身个性特征的影响与制约,网络舆论在语用上呈现出一系列有别于传统舆论的特征。所以,了解网络舆论的语用特征应从分析其个性特征入手。
1 网络舆论的个性特征
1.1 主体隐匿性
舆论存在于公共空间,传统公共空间处于强大的社会规约之中,所有在公共空间发表意见的个体、组织都有特定的公开的身份标记,他们的公开言论往往关乎自身的利益,所以需要权衡利弊,谨言慎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大多数说话人都是以虚拟的身份参与讨论,真实的社会身份得以隐匿。尽管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办理网站接入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互联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应当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时,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2],即实行网络“实名制”,但依然允许有限度的网络匿名,允许前台匿名,而且政府与管理者承诺保护并合法使用个人隐私信息。相对于传统舆论来说,网络舆论的言语行为主体依然具有相对的隐匿性。
1.2 意见多元性
这里讲的意见多元性是指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除了极端专制社会,传统舆论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是多元的,但由于大众传播中“沉默的螺旋”效应的强大社会影响,这种多元性往往表现为失衡的多元,优势意见的声势会越来越强大,一些弱势意见即使没有销声匿迹,也基本上处于无足轻重的位置。网络舆论的意见多元性不仅是意见类型的多元,更是话语权力分配的多元。网络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重要区别是弱化了舆论把关人角色,只要在相关法律与网络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各个意见群体都可以藉由个体的自由言论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虽说不可能是话语权的平均分配,但至少不会只有一种响亮的声音。这种多元性主要还得益于网络舆论主体的隐匿性,隐匿性使人们克服了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并敢于在网络舆论场中为维护自身利益发声,或借助自由言论监督社会万象与公权力的使用。
1.3 言论盲从性
所谓言论盲从性,是指网络舆论主体对特定议题的讨论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易受优势意见与情绪的裹挟、诱导的特征。传统舆论场是现实的,人们考虑到自身的利害得失,对舆论的支持与反对往往持谨慎的态度,不易盲目附和,感情用事。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主体的隐匿性使处于网络舆论场中的人们不用过于担忧言论给自身利益带来的损失,所以对网络议题的态度会表现得比较直率与情绪化,易受到优势意见与情绪的裹挟、诱导,言论也就显得比较盲从。另外,网络空间里每天都会充斥着大量的复杂信息需要人们去辨别、梳理,由于生活节奏太快,个人视野狭窄,网民们无法对自己关注的所有信息进行理性分析与实地验证,这也是促成言论盲从性的重要因素。被人们称作互联网上的“罗宾汉情结”就是言论盲从性的典型标本,持这种情结的人遇事不论是非,只问善恶,极喜扶弱抑强,特别是在涉及官民、贫富冲突议题时,往往易受到先入为主的善念与正义感的影响,盲目支持弱势一方。
1.4 舆论速成性
传统舆论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无论是来自民间自发的街头巷议式的舆论,还是由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以及传统媒介有目的的引导而产生的舆论,都是如此。网络舆论则由于沟通技术上的革命,在信息的发布、意见的互动乃至舆论焦点的形成方面具有传统舆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够大大缩短舆论形成的过程,因而具有明显的速成性。危机舆情网络首发的大量出现正是其表征,据《2010中国危机管理年度报告》的统计,2010年影响较大的危机舆情事件,其中33%在事发当天曝光,网络首发比例从2009年的53%上升到为67%[3]。舆论在网络空间形成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当今突发性危机舆情频发的情况下,网络特别是无线互联网可以比传统媒介更早地介入事态,网民意见可以借助网络沟通的便利迅速在大大小小的论坛汇聚、滚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2 网络舆论的语用特征
网络舆论同语用关系密切,加之受到自身个性特征的影响与制约,网络舆论在语用上也会表现出一系列特征,如平等性、冲突性、非理性、时效性等。
2.1 平等性
传统舆论处于一个有强大社会规约的现实公共空间中,人们在这个空间中养成了按所属群体与所扮演角色的要求发表意见的习惯,社会等级的高低往往就决定了话语权力的大小,处在弱势的发言人如果不打算挑战权威,那么选择一般只有两个:要么隐藏自己的想法随声附和;要么甘当“沉默的螺旋”中的一环,保持静默。在网络舆论中,由于主体的相对隐匿性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现实空间中的等级性,所有意见参与者无论职位高低、财富多寡都被预期以平等的姿态参与交流,这是一个去等级化、去权威化的领域,人们喜闻乐见的是称专家为砖家,教授为叫兽,公务员为公务猿,“可以说,互联网代表了一种对抗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以及对抗政府、政党和传统媒体企图界定和保护现状的权力”[4]。在网络舆论场中自抬身价、标榜权威、仗势欺人的言论者往往是不受欢迎的,由此带来的语用特征就是平等性,但这点经常被很多权势组织所忽略。如2009年杭州飙车撞人案发生后,交警部门未经严肃调查核实就轻率地对媒体断言肇事车辆时速只有“70码”左右,这一挑战民众常识、袒护肇事者的言论立刻引发网民大众对交警部门执法不公的质疑,并迅速形成席卷全国的网络舆论。此案中,交警部门以居高临下的管理者姿态武断地发布经不起推敲的官方通报,实际上反映的是当前很多职业操守、媒介素养不高的公职部门人员处理问题的惯用模式,在面对传统舆论时这种方法似乎常常能取得表面上的成功,但在网络舆论中这种官方通报几近于裸奔,因为在网络舆论场中官方的权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有时甚至沦为弱势一方,任何以官方面孔出现的言论都会受到严厉的审视,如果是站不住脚的意见更是要遭到毫不留情的批判。平等性是网络舆论参与者尤其是社会等级较高的参与者需要认真考虑的语用特征。当然,这种平等性高度依赖虚拟的网络空间,一旦脱离网络就会无所依托。
2.2 冲突性
在现代社会,公共舆论一般由大众媒体来构建,受国家、政党以及社会团体的控制。传统媒体所受控制较大,所以尽管存在多种意见类型,但弱势意见往往不能对强势意见构成挑战,矛盾与分歧往往是潜伏的,受“沉默的螺旋”效应影响,传统舆论中的语用较少表现为明显的冲突,或者说常表现为温和的分析与评论。在网络空间里,舆论的意见多元性不仅是意见类型的多元,更是话语权力分配的多元。在这样一个相对更加自由、隐蔽的空间里,人们必然要尽可能并更直接地为自己、为所属群体说话以争取更大的利益,当意见分歧较大或矛盾对立时就会产生话语上的冲突,即在语用上表现出冲突性。以2010年的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事件为例,该事件本是一个政府认为有利于民的举措,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传统媒体同质化报道较多、权威部门科学解释较少等原因,无法实现意见的多元化表达与互动,并引发了大众的恐慌。网民出于对孩子健康利益的关切,纷纷在网络社区中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与质疑,并形成多元性意见互动、交锋的网络舆论,在语用上表现出明显的冲突性。有研究对天涯社区和新浪微博的舆论意见作分析后发现,网民(也包含一些认同强化免疫者和隐匿身份的机构代言人)的意见出现了分歧,但不同于传统舆论的是,超过一半的人在意见倾向性上都持不利于麻疹疫苗接种的态度,持中立和不利态度的网民超过85%[5]。不利意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对疫苗接种动机的质疑:缺乏来自政府的对此次疫苗接种的目的和必要性的科学、明确、令人信服的解释;(2)对疫苗接种安全性的担忧:政府缺乏对此次疫苗接种的安全性论证和紧急预案的必要解释;(3)对政府强推疫苗接种合法性的质疑:某些地方把接种疫苗和入学相挂钩,以“强化”免疫之名行“强制”免疫之实,其合法性值得商榷;(4)对政府部门工作能力与责任心的不满:由于工作不够不细致,一方面使一些儿童重复接种麻疹疫苗,另一方面又使一批外籍儿童因国籍问题得不到“强化”免疫。这些质疑之声与赞同意见形成了明显的话语冲突,使网络舆论表现出冲突性语用特征。
2.3 非理性
现代社会的建立与理性精神密不可分,在传统公共舆论中,公众对舆论议题的评价往往持谨慎的态度,这是理性的体现,尽管有时会因利益的驱使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但这并不是不假思索的盲从,而是在权衡利弊之后的有选择的跟从。在网络舆论中,网民大众对舆论议题的态度具有盲从性,往往受到先入为主的偏见与情绪的影响,遇事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使网络舆论在语用上呈现出非理性,具体表现是:非理性话语大行其道,语言暴力、污言秽语横行无忌,甚至可能对舆论当事人造成直接的伤害,或在媒体、网民的推动下趋向极化,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2013年12月3日,一则“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配图新闻在网上不胫而走,引发网络舆论高度关注,众多不明真相的网民对当事大妈予以一边倒式的谴责,给大妈造成极大的压力与伤害。但第二天舆论方向突然发生戏剧性逆转,多个目击人称报道不实,大妈不仅是受害者,而且还遭到了老外的当场辱骂,最初在网络上发布组图的目击者也提供了现场拍摄的两段视频为证。另在上举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事件中,固然有很多网民进行了独立地分析与思考,但也有很多人是在未经理性思考、求证的情况下随波逐流,借助网络宣泄戾气与不满,进而使不利于麻疹疫苗接种的意见不断得到强化并趋向极化,形成棘手的网络舆论危机。在以上案例以及其他类似案例中,非理性的、情绪化的表达往往颇受欢迎,很多网民和网络水军等舆论操纵者也会藉此吸引关注与共鸣,传播消极意见与负面情绪,从而不断强化着网络舆论语用的非理性特征。
2.4 时效性
网络舆论的反映往往比传统舆论快得多,具有速成性的特征,这给网络舆论管理者参与互动带来了挑战,因为错误的言论一旦抛出,迅速就会遭到舆论的讨伐,即使纠正,也难以重新主导舆论,哪怕是真话也要及时说出来,否则传言就会占据优势,此时再说真话,也很难取信于民。这就是网络舆论语用的时效性。2014年2月25日南京市发生了一起护士遭官员夫妇殴打致瘫痪的事件,迅速引起舆论关注。26日,当事官员遭到停职审查,但并未被刑事拘留。在舆论的追问下,直到27日南京市玄武公安分局才正式回应,称只是发生推搡,当事官员没有打人,并公布了2分钟的事发时的监控视频,同时称被打护士恢复较好,正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治疗,并非网传的瘫痪。与此同时,不少主流媒体也以警方的通报为依据来评论案件,舆论走向似乎逐渐倾向于当地官方。但显而易见,这一回应并不及时,而且警方仅公布了2分钟的事发时的监控视频,似有包庇的嫌疑,所以,诸多网民和媒体对警方通报仍持将信将疑的态度,瘫痪传言依然在网上迅速传播。网络舆论的风向变化难测,公平正义也是不能被掩盖的,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温建民一行人经过诊断后认为被打护士确已瘫痪,而打人者至今未被拘留是一种包庇行为,这一言论经媒体报道、网民转发后使已经趋缓的舆论质疑再掀波澜,也让当地官方陷入舆论被动。尽管警方在舆论压力下于次日对当事人作出“一人免职,一人刑拘”的处理决定,试图重新主导舆论走向,但为时已晚,因为失信于民的恶果已然形成。从语用角度综观此案例,当地官方在舆情应对上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忽视了网络舆论语用的时效性,尽管官方最终确认了护士已瘫痪,但由于一开始的失言,且错过了主动发布真实消息的时机,最终也就丧失了正确引导舆论的话语权,丢掉的公信力已经难以挽回。所以,时效性是网络舆论不可忽视的语用特征之一。
3 网络舆论语用特征分析的意义
3.1 加深对网络舆论的认识
网络舆论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舆论形态,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获取不同的认识,这些不同角度的探讨与挖掘促使我们对网络舆论的认识逐渐走向全面深入。由于网络舆论同语用的关系密切,所以,以语用视角观照网络舆论自然成为认识网络舆论的重要方面,而对于网络舆论语用特征的分析则是这种观照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了网络舆论有别于传统舆论的四个典型语用特征,这些特征是赋予网络舆论独立个性的众多特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深入认识网络舆论的重要线索。虽然目前学界讨论网络舆论特征的文章不少,但于网络舆论的语用特征关注不够,所以,加强对网络舆论语用特征的研讨,不仅可以弥补这方面讨论的不足,更可以加深人们对网络舆论的认识。
3.2 促进对网络舆论的有效管理
随着网络社会的兴起与发展,网络舆论管理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综合治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对象,但由于负有管理责任的组织与个人对网络舆论的认识不足,在众多现实案例中,管理主体无法对网络舆论实施有效管理,甚至因认识上的欠缺与怠慢而造成管理上的过失,成为网络舆论危机的导火索。如上述杭州“70码”飙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南京护士遭殴致瘫诸事件之所以由地方性事件、特定领域事件演化为万众瞩目的全国性网络舆论事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主体对网络舆论语用特征的认识不足,因为认识不足就会造成管理观念的滞后与管理方法的陈旧,进而导致网络舆论管理难见成效,甚至酿成更难收拾的网络舆论危机,形成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反之,如果我们通过相关研讨,对网络舆论的语用特征有清醒的认识,则无疑会有助于管理观念与方法的更新,从而为促进对网络舆论的有效管理提供一条可能的路径。
综而言之,在网络空间交流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鉴于舆论与语用的密切关系,对网络舆论语用特征的分析应视为全面深入认识网络舆论的重要一环。从网络舆论自身特征出发,我们重点探讨了网络舆论的平等性、冲突性、非理性、时间性这四个典型语用特征,这些特征共同制约着网络舆论沟通,并使网络舆论语用呈现出有别于传统舆论的整体特征。对这些语用特征的分析,既可以加深对网络舆论的了解,也可以为管理者有效管理网络舆论提供参考。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EB/OL].(2013-04-16)[2015-03-03].http://www.npc.gov.cn/wxzl/ gongbao/2013-04/16/content_1811077.htm.
[3]黄小燕.网络舆情分析:面向政府的决策情报服务[J].现代情报,2012,32(3):42-45.
[4]希瑟·萨维尼,张文镝.公众舆论、政治传播与互联网[J].国外理论动态,2004(9):120-123.
[5]周卷施.网络社区与传统媒体的话语冲突——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事件为例[EB/OL].(2012-02-24)[2015-03-03].http://media. people.com.cn/GB/22114/150608/150615/17214467.html.
[责任编辑:余义兵]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hen Chunlei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Media,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 Anhui 247000)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cial phenomena.As a special form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it has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in addition to having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opinion,such as the main body of occult,pluralistic opinions,blindness of speech,quick opinion.There i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pragmatic,therefore,it also displays a series of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public opinion,such as equalization,opposability,unreason⁃able,timeliness etc.Analysis of these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Network Public Opinion;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H030
A
1674-1102(2015)04-0086-04
10.13420/j.cnki.jczu.2015.04.018
2015-03-03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3A124)。
陈春雷(1975-),男,安徽池州人,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语用学,应用语言学,文字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