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韩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2015-03-20周玮超
周 玮 超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外语系,山东 青州 262500)
论高职院校韩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周 玮 超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外语系,山东 青州262500)
摘要:在分析了高职院校中韩合作办学中韩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高职院校在今后的韩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中韩合作办学;韩语;第二课堂教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合作办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衍生出的新型办学模式,在中国各地处处开花。相比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更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激烈国际竞争的高水平综合性人才。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自2012年起开始尝试中外合作办学,相继与英国、美国等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2015年1月与韩国新罗大学成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新罗大学是韩国教育部评选的“教学最优秀11强”大学之一,也是韩国教育部选定的“全国十大韩国语研修机关”,是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可授予学士及以上学位海外大学”,我院与新罗大学的合作也使我院的韩语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中韩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想充分接受韩国优秀的教育资源,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扎实的韩语语言功底,即听、说、读、写、译等五方面基本功,缺一不可。虽然韩语只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一门工具,但这个工具掌握不好,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取。要想实现与合作学校之间的学习达到无缝对接的目标,就要求学生在具备基础韩语功底后,还要对本专业的相关韩语词汇有所了解,这样学生在出国后才有可能迅速适应韩国课堂教学,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深造。因此,不仅基础的韩语教学十分重要,不同职业环境中的韩语应用能力培养也不容忽视。
一、高职院校韩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学生韩语基础差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水平差距大,学生对学习往往不是“意兴阑珊”就是“三分钟热度”。高职教育为许多无法接受高等普通教育的学生提供了成才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缺乏积极学习的热情,他们在刚开始接触韩语的时候,往往会对自己妄自菲薄,将过去英语学习的情绪带到韩语学习中来,主观上给自己扣一顶“无法学好”的帽子,这样带着抵触情绪学习,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还有的学生由于受到“韩流”的影响,对韩国流行文化感兴趣,崇拜韩国明星。这些学生对韩语学习的热情很高,但往往会在接触韩语后受不了语言学习的枯燥,“三分钟热度”过后,就失去了学习韩语的信心和兴趣。
2.语言学习与专业课教学之间存在矛盾
中韩合作独特的办学模式,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时,要注意把握好语言教学与其他专业课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废。过分重视语言的教学,会使得学生在将来专业课的深造中缺乏理论基础;忽视语言教学,学生在国外的学习中就会受到语言障碍的牵制,也难以将专业课学好。
3.教材的选取欠妥当,不符合学生实际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韩语教学使用的教材,都是国内本科院校或者专门的外语教研社编写的,有的院校还会使用韩国原版引进的入门教材。这些教材大多是为学习韩语的本科院校在校生或者韩语初学者编写的,在编写思路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发音——单词——语法——句子——课文,有些教材编写时间较早,内容相对陈旧,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面对大量的语法、单词容易丧失信心。纯粹的语言学习,缺乏专业领域相关内容和词汇的渗透,学生在将来出国接受国外教育时也难以与之前学到的专业知识间架构起相应的联系,造成一种知识衔接上的断层。
4.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很多在国内学习不错的学生,出国后却听不懂老师的授课,跟不上课堂进程。究其原因,与国内的韩语教育重读写、轻听说有很大的关系。国内老师授课比较习惯用母语,课后学生又缺乏有效的语言练习环境,难以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输出运用。
二、高职院校提高韩语教学效果的改革思路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往往容易把自己视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缺乏参与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补充介绍相关韩国文化、风俗民俗等,向学生展示一个多样的、立体的韩国,让学生在枯燥的语言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建立起一种持久的学习热情。
2.运用任务驱动、能力导向等多种教学法来组织课堂
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任务:喜欢唱歌的学生,可让其表演韩国儿歌或流行歌曲;喜欢跳舞的学生,可让其表演韩国知名舞团的代表作品;喜欢看电影的同学,可以通过电影台词的再现来调动其积极性。一首儿歌、一段舞蹈、一段台词,一个有趣的文化差异,一个好玩的韩国游戏,通过一个又一个任务,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而这些丰富的情境,又对知识的巩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教学中平衡语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矛盾
要处理好语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课时矛盾,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多调查、多论证,以最合理、最贴心的“私人定制”,来处理好这种矛盾,培养专业人才。
4.根据各专业学生实际,编写相关韩语教材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尝试开发“校企合作”教材,这些教材由于选材合理、各有侧重,在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笔者认为,中韩合作的韩语教学,也可以参照这种自编教材的模式,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校合作”教材。这样,学生不仅仅能适应今后国内—国外知识上的自然衔接,也更有利于两校间的交流合作。
5.中韩学校之间进行师资交流,聘请外教
既然开展合作办学,就要大力促进合作院校之间师资的交流。通过交流,中韩教师互相学习了解各自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思路。如中韩合作院校的老师可互换担任外教。
集体备课这种备课形式,可以有效地整合多数人的智慧,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合理的展开。针对学生缺乏韩语专业词汇、知识无法有效衔接的问题,中韩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将专业词汇融入平时的韩语课堂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中学语言,用语言描述专业知识,用说、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有效架构语言与专业知识的桥梁,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打破学生不敢开口说韩语的尴尬,让学生在说中学,在说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中韩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大胆改变教学思路,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办学理念,不断总结运用符合学生学情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方式,为高职教育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锦花,申东镐,袁畅. 浅谈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韩语教学改革[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 王黎生.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
[3] 卢絮.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语言课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以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4).
(责任编辑:张连军)
作者简介:周玮超(1987- ),女,山东青州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语言学院教师。
收稿日期:2015-01-17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2080(2015)02-0107-02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5.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