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触屏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及其矫正策略

2015-03-20冯文全杨仁敏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矫正策略触屏身心健康

冯文全,杨仁敏(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论触屏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及其矫正策略

冯文全,杨仁敏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科技飞速发达的今天,一系列新媒介,如iPhone、iPad等智能化触屏产品,已经成为侵入人们生活,甚至尚在蹒跚学步的幼儿都痴迷摆弄平板.对于生活在“滑时代”的未成年人,过度迷恋、依赖触屏;直接获取网络信息,容易造成更多的精神懒惰者,触屏不仅会对他们认知能力造成影响,还会干扰其非智力因素形成,可能造成大脑“缩水”与灵魂“干枯”.本文就i-Pad等触屏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措施以帮助孩子在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触屏;身心健康;未成年人;矫正策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句网络红语看似平淡,实质是对现代人类、人情关系淡漠的一种讽刺.在这个互联网发达和各种电子触屏产品大行其道的今天,各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带来了时代的潮流元素,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就连懵懂的儿童也迷恋上了触屏里的世界.触屏给孩子生活带来“秒变”世界感之外更多的是其单一操作性、各种信息的轰炸及虚拟世界过多呈现影响着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未成年健康成长.触屏世界给儿童只是一种感性的直观和兴趣的迎合,并不利于其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过多沉溺于触屏容易导致他们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相混淆.“玩物丧志”的古训是具有深刻意蕴的,过多地沉溺于触屏世界中,隔离了与真实世界的接触,将阻碍其认知发展和社会归属性发展的形成.

1 未成年人生活在触屏下的现状透视

在物质生活充裕、科技进步的今天,电子产品不断地撩拨着人们欲望的神经,到处是诱惑,到处是刺激,让人们欲罢不能.当然也到处是陷阱,在完全没有抗拒力的新媒体环境下的儿童,是深受触屏影响的一代.

现在社会基本每个家庭都有智能手机,经济水平提高的都市家庭基本也都有ipad,这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尤其对于80后的父母来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得让孩子跟随时代脚步,他们盲目的溺爱孩子,认为ipad作为一种连接外界的新媒介,能开阔孩子眼界,培养兴趣;在有了充足的数据支撑下,如wifi,3G,4G等网络数据的覆盖,而车站、酒店、学校等公共场所为触屏电子产品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支持.

在100个受访家庭中,80%的孩子表现出对iPad游戏的浓厚兴趣,其中73%的孩子仅用iPad玩游戏.[1]那么iPad就是孩子的“玩伴”,孩子就在虚拟世界寻求乐趣,而且孩子接触触屏的时间远远多于与亲人、朋友之间的相处.除了上学时间外,孩子在家的大部分时间就是与触屏iPad或智能手机度过的,即使父母在家时,父母在空闲时也是当着孩子面作为“低头族”不停地刷着手机屏幕,忽略了与孩子的交流.

iPad等触屏电子产品的设计界面利于小孩子操作,尺寸适中,成像效果好,又轻巧,,这就是为何有些孩子还没学会走路,都可以触手随便摆弄多变的界面,其次iPad里面的游戏也迎合小孩的胃口.快捷、方便的iPad对于缺乏判断力的孩子来说,只要有诱惑力存在,这些游戏就是他们的乐园.

2 触屏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分析

就目前所了解到的来说,还没有任何一种新科技产品能使人类大脑变得更聪明.[2]但是在人类还没变得更聪明前,似乎已经被触屏毁了健康,很多小孩甚至患上了“白领病”,如眼干症、颈椎病等.

各种赋予触摸屏时代孩子的新型词汇如:电子宝宝、容器孩子、电子控、自闭症孩子,四眼生等的出现,无非是说明了触屏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蒙台梭利曾说过:“手是智慧的工具,手是如此精巧,复杂,不仅展示人类的心灵,而且使人与环境建立特殊的关系,人类靠手征服环境,改变环境,改造世界.”[3]孩子用手触摸到的并不是真实世界,摸到的是冰冷、空洞的虚拟世界,并不能开启手的触感模式去有效认识真实世界,当然也就无法与环境建立特殊关系,其智力也就得不到提高.此外网络时代带来的是更多的“思维懒惰者”(智力退化,记忆降低),在如今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过度依赖网络,依赖智能手机、平板等,会不会造就的未来是一个“傻瓜世界”?

2.1触屏导致发育期未成年的生理病变

对于尚无自制力的儿童来讲,长时间面对手机、iPad等荧光屏,不知放松眼睛压力,用眼过度导致眼睛疾病:视力模糊、干燥、发痒、变红、异物感等干眼症,美国视光学会协会已经将上述病症命名为电脑视频终端综合征,包括所有带有荧光屏的数码产品都会引起此眼部疾病.[4]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孩童面对触屏世界里的新奇游戏是完全不会觉得累的,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美国康奈尔大学人体工程学教授阿兰海奇指出:长久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身体损耗,个别动作的扭曲会导致肌肉和肌腱使用过度,引发手、肩、颈部、背部疼痛,还可能引发腱炎,腕管综合征.[5]而且长期触摸屏幕需要的是手指指腹的肉,所以我们的手指也背负了不该它们承受的使命,海奇曾说过:“如果想让你的大拇指受伤,那就狂发短信吧.[5]”旨在说明长期使用手指触摸屏幕就会导致各种手指病.未成年不停地使用手机,也将影响其睡眠质量,引发感应性疲劳和神经衰弱,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伤害可能跟烟酒一样严重,并且有研究说人在面对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一小时以上的,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和人体生物钟会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影响身体健康.

2.2触屏使未成年心智活动变得简单而富有依赖性

触屏等电子产品设计的游戏具有一定规律性的,都有固定的解决方案,很可能使小孩形成“思维固着”,不能培养其思维发散能力;iPad的多窗口,多界面的设计,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时不时想去刷屏,让人难以安定,从而思维不断被打断,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思维碎片化”.

小孩用于网络搜索的时间越多,越会形成一种对触屏的“智能依赖”.原本需要自身用大脑思考的问题,现在完全被智能触屏所替代了.面对不懂的问题只需问互联网就能找到答案,不用去实际记住或背诵相关知识,那么逐渐就形成一种“思维懒惰”,久了大脑就会生锈,智力会下降,记忆力也会退化.孩子成了电子产品的寄生虫,科技带来的结果,孩子可能更加傻呆.[7]而且面对触屏背后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儿童并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去辨析里面的知识答案是否正确,有可能会造成错误引导;各种视频如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大量存在,不时随着网页界面跳出,对于心智不够成熟,正处于其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的孩子来讲,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吸取了一些不良的信息,从而影响其正常发展.[8]2.3触摸屏如同一道“屏障”,隔绝了未成年与现实世界的接触

未成年离触屏虚拟世界越来越近了,离感知现实世界越来越远了.屏幕背后的世界如同童话般虚拟,屏幕下所谓的一切“生物”并没有生命,孩子们并不能在那个世界里感受花草树木的芬芳,不能感知事物的轮廓,体会不到生物生命的体征.孩子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正是接触事物、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而且在童年时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逐渐增强,如果脱离现实自然环境,缺乏与事物的接触、感知,那么长久生活在触摸屏下,就会导致孩子对事物的错误认识,触摸不到真实的东西,甚至感官功能和嗅觉灵敏度都有可能降低.光滑的屏幕并不能帮助孩子对客观事物的形成正确认知,它如同一道屏障隔离了孩子与现实大自然的亲近,长久面对屏幕的虚拟世界,很容易导致孩子主体意识异化.

2.4触摸屏使未成年的人际交往受到影响

手机提供了一个惬意的心理空间,使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与外界连接,但是心理上的孤独却不断增加,生活圈子变窄,影响人际关系.长期处于触屏等智能终端相关的活动中,必定减少了孩子参加社会其他活动的时间,减少了与身边亲人、朋友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其结果使得人际沟通能力减弱,人际关系淡化.[9]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语言作为载体,对于经常面对触屏的孩子,其口语交际能力会萎缩,逐渐引发孩子不愿讲话,久了就会内心孤独、压抑,严重的甚至会得自闭症.孩子通过触摸屏幕并不能摸出温暖,摸出亲情,长久面对冷硬的屏幕,不与身边亲人亲密交流,有可能增加彼此之间的隔阂,甚至产生代沟,而且触屏游戏导致孩子不知人间冷暖,对什么都持漠然态度,人情味都会被屏幕淡化,导致社会意识淡薄,不利于未成年社交能力的培养.

3 关于未成年人远离触屏、健康成长的对策建议

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所以小孩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触屏的小巧、便捷、可移动性,虚拟世界又与他们爱幻想的特点相契合,所以很少有孩子能挡得住诱惑.在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可能视它如“洪水猛兽”,完全摒弃它不用是不明智的,关键是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那么作为有一定控制力,辨识力的成年人,就需要对孩子给予更多关爱,关注他们的成长,对发展中的孩子做出正确引导和有效监控.

3.1家庭关爱与教养

3.1.1提高父母网络素养,对孩子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温暖港湾,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着孩子情感态度形成.首先,父母得走在网络触屏时代的前端,自身了解其中的利弊,选取一部分寓教于乐的益智类游戏,摒弃画面血腥及激烈对抗性游戏.做好家庭网络信息的“把关者”,从而提高自身的网络修养,做到扬长避短;其次,父母良好的示范是其孩子观察、模仿、习得行为的源泉,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改变自身不断刷屏的坏习惯.

3.1.2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多交流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段旅程,父母关爱孩子便可以通过和谐的亲子关系得以体现.“聊天”作为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纽带,使得父母孩子了解彼此的生活状况.户外郊游也有助于拉近父母与孩子,孩子与自然的距离感,让孩子更多亲近自然,感受外界人、情、事物.这样能使孩子忘却虚拟世界的生活,真真切切的感受现实,感受大自然所赋予的一切生命,从而丰富大脑;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郊游能使孩子敞开心扉互动,有助于培养孩子与父母,朋友之间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且接触的事物越多,越促使孩子的健康人格发展,其思维模式也会更完整.再者父母应择取合理的时间、空间,陪伴、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触屏智能机,并且有效监督孩子玩触屏的时间,规定合理时间段,以减少每天玩的时间.同时旁敲侧击的告诉孩子触屏电子产品等只是生活中的工具,减少他们的好奇心

3.1.3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权利”适当干预

父母得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性,不能再视孩子为家庭“重心”,不能就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立马满足,不能随时髦而提供给孩子各种新奇电玩,单纯的物质满足对孩子来说是不够的,也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父母应给孩子买更多有趣的纸质书籍代替潮流电玩.作为父母得对孩子成长负责,爱孩子的同时适当地减轻他们的权利欲,对电子产品的热衷,需要家长的一定程度干涉、制止,理性关爱孩子,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2学校教育与规范

3.2.1建立良好网络环境,对学生正确规范与引导

在大数据聚集的今天,面对琳琅满目的云信息,容易被各种信息侵蚀的孩子无法去辨别真伪,同时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那么学校就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路信息环境,建立一个健康的校园网络.并经常进行一些有关智能触屏方面的知识普及与使用行为规范教育.作为老师,应引导孩子正确利用网络,查询有益资料获取课外知识;面对小学高年级孩子,老师可以利用其网络触屏的优势建立一个老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分享群,老师将每天的家庭作业布置及学生情况并以微信或者QQ朋友圈分享的方式发布,利用网络触屏建立一个三方的学习分享平台,这样当孩子打开触屏时,希望出现在他面前最多的是关于学习的内容,培养孩子有节制的接触触屏的习惯.

3.2.2优化学校教学设施,弱化孩子的触屏兴趣

如今的触屏时代,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学校应该正视触屏带来的影响.学校教师应站在时代前沿,适当利用触屏多媒体进行教学,让教育也可以充满科技感,可以使得学生对触屏的兴趣减弱.同时,学校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健康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学校适当地上网,建立一个共享的学习资源库,使学生处于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中.学校应建立更多的纸质图书库等,加强培养学生触摸纸质、阅读图书的习惯.不但利于眼睛健康,而且翻阅珍藏的书籍,回味和怀旧的感觉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

3.2.3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孩子交往能力

在传统文化受到新媒介的冲击下,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业余时间,增强传统文化交流,以传统文化来化解触屏带来的精神危机,使学生回归现实.组织班级游戏等集体活动,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等能力,增强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同伴交往及责任心,同时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有助于孩子身体健康锻炼.

3.3社会各界的监管与自律

3.3.1加强网络监管,注重制度建立

面对新媒介背后的大数据,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就网络媒体采取一些法律措施,对闯入的不良信息做一定筛选,并禁止含有不良信息网站存在.对社会上各开发商研发的各种网络游戏软件等做一个质与量的平衡,需要政府、市场与专家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与精神产品之间起到恰如其分的均衡.适当的良性互动互补作用,而不是一味的市场化.[10]严格监管不良信息的流出,并予以拦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建立安全机制.

3.3.2加强社会组织的责任感,注重道德自律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以不及迅耳之势的传播着,其中不乏很多低俗、违背道德的垃圾信息弥漫在每个角落.这不仅关系整个社会的道德危机,更是人们的自我教育危机.在经济利益最大化趋势下,各媒体传播者的自身道德素养才是避免不良信息传播的基础.其次是商家、开发商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不能将利益的获取建立在毁坏下一代的基础上.倡导开发商等开发更多的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应用软件,加强自身对软件设计的道德自律性,做到益人益己.

参考文献:

〔1〕王瑶.关注“触屏一代”的家庭教育[J].宁夏教育,2014(3).

〔2〕张彤.别让电子产品毁了孩子[J].教师博览,2012(11).

〔3〕(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邵夏珍主编;万信琼译.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12,116-117

〔4〕〔5〕〔6〕笔记本电脑、触摸屏正伤害你的身体[EB/OL]. http://www.100md.com/html/201111/1211/7243.htm.

〔7〕曹晋,庄乾伟.指尖上的世界:都市学龄前儿童与电子智能产品侵袭的玩乐[J].开放时代,2013(1):179-198.

〔8〕王治丹.媒体与网络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

〔9〕万莉.网络对小学生交往行为的影响[J].江西教育(综合版),2012(6).

〔10〕王蒙.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J].读书,2013(10).

中图分类号:C913.5;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9-0144-03

猜你喜欢

矫正策略触屏身心健康
触屏玻璃的数控成型磨削工艺研究与设计
触屏学习是孩子的生活常态
触屏
谈学生学习不作为的正向引导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矫正策略
全手掌触屏手套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