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引导下的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的创新
2015-03-20唐奥男
唐奥男,刘 艳
唐奥男/沈阳农业大学体育部助教,硕士(辽宁沈阳110847);刘艳/辽宁中医药大学军事体育部教授(辽宁沈阳110847)。
一、研究背景
羽毛球运动集竞技性、健身性、观赏性、娱乐性以及时尚性等特征于一体,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普及程度的体育运动项目。我国是举世公认的羽毛球强国,不仅在竞技羽毛球运动领域长时期地占据着世界霸主的地位,同时,在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方面也拥有较高的普及程度。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普及与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得到了有效地推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伴随着羽毛球运动爱好者人数的不断增长以及自身技能发展需求的不断提升,引发了对于大众羽毛球运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并将这种生产力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直接创造出社会物质财富的人才”;而大众羽毛球运动“应用型”人才则是指能够有效适应大众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形势,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羽毛球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高校体育是社会体育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与输出的重要基地,而羽毛球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缓解大众羽毛球运动“应用型”人才的供需矛盾、满足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发展需求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积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但是,由于长时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以及传统培养目标的束缚与制约,致使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发展取向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在羽毛球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构建起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素质体系,凸显出“学无所用”的严重后果。针对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所存在的现实性问题,确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对传统教学体系的有效创新,就成为改善高校羽毛球教学发展现状、促进其实用价值全面提升的关键环节。
二、确立高校羽毛球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意义与实用价值
1.确立高校羽毛球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意义。首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能够确保高校羽毛球教学发展取向的调整与重置,使之在切实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实现与社会大众羽毛球运动的契合发展,这对于全面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实用效果,推动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社会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羽毛球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注重对学生羽毛球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该培养目标的确立,有助于解决高校羽毛球教学中所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实用价值低下以及学无所用等现实问题,这对于高校羽毛球教学择取正确的发展取向,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与指导意义。第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对高校羽毛球教学职能的重新定位,进而引领与规范了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的创新,这对于促进系统形势下高校羽毛球教学的适应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确立高校羽毛球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用价值。首先,高校羽毛球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以素质教育发展理念为导向,在切实遵循适应与实效发展原则的基础上而实现的。这对于寻求新形势下高校羽毛球教学创新发展的路径,推动高校羽毛球教学社会化发展的进程,全面提高羽毛球教学的实用价值,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其次,确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助于改善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发展现状,修正传统教学体系所存在的弊端,拓展高校学生羽毛球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视角,促进羽毛球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对于推动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全面改革与整体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第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能够为实现高校羽毛球教学与社会大众羽毛球运动的有效对接提供保障,这对于修正传统羽毛球教学在发展取向上所存有的“自闭性”弊端,拓展高校羽毛球教学社会化发展的视角,建立高校羽毛球教学与社会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联姻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价值。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引导下的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的创新途径
1.转变教学理念,消除应试教育思想对高校羽毛球教学发展的误导。在传统的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使得羽毛球教学的发展取向凸显出明显的局限性。尤其是以培养学生单一技能为核心的培养目标的确立,更是将高校羽毛球教学社会职能的发挥局限在最为初级的层面,造成了羽毛球教学的实用性较为低下、社会实用价值严重流失、学生“学无所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为了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高校羽毛球教学必须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用以引导高校羽毛球教学积极自主地调整教学活动的发展取向,进而为走出发展误区,推动羽毛球教学社会价值的全面提高提供必要的导向。
2.注重社会元素的引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相对于大众羽毛球运动而言,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了一定的羽毛球运动技能,具有较高技战术素养,能够充分融入大众羽毛球运动并发挥出积极的引领、促进、感召以及辅助作用的社会个体。高校体育作为社会体育所需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基地,其价值取向的确定应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必要条件,然而,纵观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发展现状,由于受狭隘的培养目标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仅仅能够接触到羽毛球的发球、正手击球等最为基本的技术环节,而对于相关的技战术组合、运用以及相关的运动机理等方面的内容则鲜有涉及。致使学生的羽毛球学习效果只是初步掌握了几种羽毛球基本的技术要领,无法满足其参与大众羽毛球运动的需求。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下,要求高校羽毛球教学要强调对大众羽毛球运动元素的全面引入,用以有效修正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现存弊端,紧紧围绕着“应用型”这一培养核心,来实现对凸显适应性、实用性与全面性特征的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以期实现对高校学生羽毛球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
3.注重对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促进高校羽毛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目前,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高校羽毛球教学在课时数量的设置上存有明显的不足,因此,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这一狭小的时间段内,无法达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要求高校羽毛球教学应注重对校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这一有利的条件,构建高校羽毛球“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羽毛球的学习行为得以有效地延续,形成惯性式发展,确保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外羽毛球活动的过程中,对课堂学习的体会与心得进行有效的检验,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与充实,从而实现对“应用型”人才标准的达成与满足。
4.加强与大众羽毛球运动的交流,为学生创设与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与条件。学生对于大众羽毛球运动的适应程度是检验高校羽毛球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下,高校羽毛球教学应积极自主地加强与社会大众羽毛球运动的接触与交流,建立彼此间的“联姻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大众羽毛球的实践活动,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以及对大众羽毛球运动的适应程度,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社会化发展水平,以便于为发展成为群众性羽毛球运动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张向群,薛留成.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
[2]左景江等.关于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研究[J].运动,2012(12).
[3]姚大为.体育生活化对未来社会和人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2(1).
[4]张健鹏.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