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社会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15-03-20闫伟娜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

闫伟娜

网络社会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闫伟娜

网络社会中媒介信息大量传播,大学生对待接触的媒介信息缺乏足够的识别和控制能力,媒介批判意识欠缺,因此,更容易受到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如何提升我国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媒介素养,使之正确认识、接触、使用媒介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网络社会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需要学生自身、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媒体等各方面协同配合。

网络社会;媒介素养;提升策略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丰富和拓展了媒介形式,继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纸质媒体时代和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体时代之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微博、微信、手机、门户网站、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媒介的传播形式和表达方式得以丰富,网络构建了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的数字化传播特点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媒介传播手段的丰富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条与社会进行交流的信息通道,便于大学生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媒介技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沉迷于网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过度迷恋于虚拟的网络交流导致人际交流能力的匮乏等都是负面影响的表现。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而理性批判事物的能力和对媒介及其讯息的接触、识别、分辨、解读能力都有待加强,因此,提升网络社会中大学生媒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媒介素养的概念谈起

媒介素养的概念首先在国外兴起,数十年来欧美国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媒介素养概念的界定各有侧重。国外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在定义媒介素养的概念时侧重于从个体的角度研究受众在面对媒介信息时所具有的能力,注重受众个体能力的发掘和培养。如加拿大媒介素养学者Jane Tallim认为,媒介素养是筛选、分析那些每天由各种媒体传递的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也是受众的批判性思考反作用于媒介的能力。[1]英国媒介素养教育专家David Buckingham认为,媒介素养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2]由美国政府设立的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媒介素养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3]。相比之下,我国学者对媒介素养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认知。山东师范大学张冠文教授提出,“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不同媒介的性质、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运用传媒及其信息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4]中国传媒大学张开副教授认为,“所谓传媒素养,就是人们认识、利用和参与大众传媒方面的素养,传媒素养不仅有个人的,还包括社会环境、社会组织、传媒机构、权力机构的传媒素养。”[5]谢金文认为,“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和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6]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在提出媒介素养的定义时不仅注重媒介信息对个体能力的提升,还关注媒介信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重视媒介信息对个体和社会的双重影响。

综上所述,媒介素养指的是正确理解并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具体包括接触媒介、选择信息的能力,理解媒介、解读讯息的能力,评判媒介、批判接受信息的能力,运用媒介的知识和能力技巧。媒介素养对多数人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目的是让受众能够理性地接受媒介信息,用批判的视角去解读信息,使受众面对海量的媒介信息时能够保持主体的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受众通过学习获得。

二、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一)接触媒介、选择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

网络社会中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形式多样,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大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却亟待增强。大学生获取信息时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明确地表达自身获取特定信息的需要,这就削弱了大学生接触媒介、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大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缺乏有多方面的因素。从大学生自身而言,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象层次上,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完善,不能准确、深刻、全面地认识问题。从信息的来源而言,互联网的出现使每个人具备了作为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受者双重身份的可能,只要具备网络条件,就可以参与到信息的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开放程度得到提高,同一个事件的不同声音得以传播,这就使得认识能力本就有限的大学生容易混淆对事件的认识,削弱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理解媒介、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

面对网络社会中的海量信息,大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很强,然而理解和解读能力不足。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不成熟,习惯从网络媒介中获取信息作为日常学习、工作的参考,一旦离开网络媒介就有点无所适从。纯粹、简单地依赖于网络媒介,忽视其他理性的媒介及其所提供的信息,限制了大学生视野的拓宽,不利于大学生媒介利用能力的提升。此外,大学生对信息利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关注信息时只注重对信息的直接利用和处理,忽视在使用各种信息渠道时经验的积累及其他信息的获取。大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有效地解读,对信息的真实性、可利用性不加以辨别,致使做出错误的决定,尤其是大学生在接近毕业季的时候寻找工作,如果不能做到对用人单位信息的有效搜索和辨别,极有可能陷入招聘的骗局。对媒介的不当利用、对媒介信息的不当解读反映了大学生媒介应用分析能力的匮乏,这与大学生在学校日常接触媒介所采取的方式是分不开的。对媒介的利用止于平庸,不追求对媒介创新性、有效性的使用,媒介应用分析能力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三)评判媒介、批判接受信息的能力缺失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其《媒体文化》一书中指出,“获得一种对媒介的批判性的读解能力是个人和公民在学习如何应对这一具有诱惑力的文化环境时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可以提升个人面对媒体文化时的自主权,能给个人以更多的驾驭自身文化环境力量以及创造新的文化形式所必需的教养。”[7]由此可见,具备媒介评判能力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然而,在当代社会,大学生所具备的媒介批判能力并不适应于媒介信息的发展。在媒介使用上,很多学生简单地复制网页上的信息继而加以东拼西凑和修改,不注重所提供信息媒介的权威性,很少质疑媒介报道信息的真伪,更不用提去查证所报道信息的真假。面对网络社会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大部分学生放弃了对媒介信息的质疑和思考,对媒介提供的信息全盘接受,形成对媒介的心理依存。

(四)运用媒介的知识和能力技巧不成熟

大学生运用媒介的知识和能力技巧反映了其对媒介信息创造性的应用,体现在大学生对媒介的使用行为中,进而影响媒介接触的其他活动。尤其在当前背景下,媒介环境处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媒介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正处在个人观念价值体系建立的时期,求新求异的意识较强,对媒介环境特别是新媒介的参与度较高,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和生活的影响。大学生对新媒介接受的能力强,媒介应用也相对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运用媒介的知识和能力技巧已经成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收集信息的能力差距明显。大学生掌握媒介信息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如何有效获取高质量的信息资源知之甚少,不懂如何利用权威的期刊、专业杂志、专业网站去获取信息,利用搜索引擎获得的信息质量较低。其次,缺乏对收集信息资源的评估能力。虽然很多大学生搜集信息资源较为便利、快捷,却不能有效地分辨和利用信息。对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信息本身内容的质量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更不用说高效率地利用媒介信息来应对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最后,欠缺对媒介及媒介信息正确使用的能力。媒介和媒介信息使用不当,影响大学生对媒介的正常行为。

(五)媒介素养教育力度不够

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呈现出自发性、低层次、差异性的特点,学生自身以及学校、政府、社会都有一定的责任。在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将媒介素养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还较为缺乏。与学术界相比,我国政府和大众仍旧没有加大对媒介素养及其教育的关注力度。政府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在信息科技社会中媒介素养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政府理应大力度地推广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实践。媒介具有受众广、传播范围大、报道力度深的特点,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帮助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学校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少数高校也进行了媒介素养的教育实践。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首先进行了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借鉴。然而,如今仍旧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未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实践,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仍局限在表面层次,形式过于单一,并未能真正发挥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

笔者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事川菜烹饪工作,多年也一直从事中餐各大菜系传统代表名肴的制作与研究,历经30年,亦从厨房一名无名小卒发展成长为烹饪大师,其自身受益匪浅。现结合在实际烹饪工作中的理论与实践,特将本人在30年来积累的一些烹饪经验,在此将十大菜系作一个简要概述介绍如下,以飨烹饪爱好者,并与专业烹饪工作者共勉。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个体之间差异性大,虽然具备初步的应对媒介的素养,但涉及媒介素养的应用能力和技巧上,这种状况就不容乐观。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程度还限于感性、自发的层面,要帮助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学会用理性、批判性的视角去识别媒介信息,利用媒介提高自身的能力进而发展自我,需要多方面做出的努力。

三、网络社会中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需要诸多因素的有力配合,包括学生自身、家庭、高校、政府和社会等方面。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引导学生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完善学校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创建家庭和社会两重培养环境,提高政府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引导性作用,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一)激发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大学生要从自身的角度提升媒介素养,理性认识媒介,正确地了解、辨别、接受、利用媒介的信息资源和功能。首先,大学生要认识到媒介所具有的功能,如传播信息、传授科学知识、提供娱乐、刊登广告等,深入了解媒介的社会功能,对媒介的认识和分析上升到新的层次。其次,大学生要自觉接受媒介的信息资源和所提供的知识认知,增强对媒介信息的鉴别力和批判性的认知能力。对于媒介所提供的信息要加以分辨,用理性的思维视角来阅读媒介信息,而非全盘不加识别地接受媒介提供的信息。

大学生要加强对媒介素养道德规范的学习,注重培养媒介素养道德。媒介素养道德规范对媒介使用者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指导媒介使用者在实践、学习、应用的过程中,塑造自身的思想道德,提升媒介素养。在调查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对媒介道德和媒介法规知之甚少,认为媒介道德和媒介法规适用于媒体工作者,与大学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媒介道德是对每一位媒体使用者提出的,网络媒介的兴起使得大学生从传统的受众角色转化为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收者双重身份的角色。在媒介发布信息时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尊重他人的名誉和隐私权,规范发布信息的内容,增强媒介自律知识。大学生要激发媒介素养的自律意识,提高自身的能动性以此来作为提升媒介素养的有效方法。

(二)积极发挥家庭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尚未完全摆脱家庭的影响,家长的看法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家长对事物双重性的认识远比大学生深刻,在媒介行为、媒介道德规范等方面把握起来更得心应手,家长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应该多与媒介接触,了解媒介的使用情况和利弊所在,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与孩子加强沟通、交流。借助现代化的通信工具知晓孩子的媒介使用情况,积极指引孩子参加媒介互动,加强对媒介知识的掌握。由于大学生这一时期个性的张扬,对新生事物好奇心较强、求知欲相对旺盛、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较快,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以媒介作为平台,利用媒介增加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媒介运用的能力和技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不仅是在媒介知识和能力方面,也要注重对大学生媒介道德的培养。家长应该提醒孩子遵守媒介道德规范,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囫囵吞枣地一味仿效。

大学期间正是学生观念树立、人生价值体系定型的时期,学校教育在这一阶段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因为学校的教育课程体系规范、教育效果显著,所以应把媒介素养纳入大学的教育体系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介行为、媒介意识、媒介道德和媒介技能,提升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

1.利用高校的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当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理论水平偏低,主要是缺乏对媒介素养理论有效的系统学习。为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理论水平,高校理应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的课程体系相结合,丰富教学方法,以开设相关公共课、选修课及讲座的形式来深化和拓展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识和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媒介的性质和运作过程,熟悉媒介的多种社会功能,意识到媒介信息是人工建构的产品,另一方面,让大学生了解媒介道德规范及法律法规,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意识到媒介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从而在媒介信息发布和传播中自觉地用媒介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强化媒介净化意识。

2.发挥高校媒介硬件设施的作用。学生学习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与良好的硬件设施有一定联系,硬件设施的强化和完善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完备的学习环境,有益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媒介素养关系着学生日常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和应用技巧,学生行为方式和思维形式的养成都是在媒介素养的实践中形成的,基于此,媒介素养的实践环节的确需要相对优越的学习环境来保障。可尝试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专区,建立学习平台,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学习资料、教学课件和在线交流,不断创造多样化的条件以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

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力量,同时软文化的力量也要考虑其中。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对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例如开展校园博客、网站征文、选题竞猜等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和把握的能力,或者依托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如微信、微博、QQ、飞信等通信交流和及时沟通的特点,开辟媒介学习专栏,创建媒介学习的BBS、贴吧,在实践中提升媒介运用技能。

(四)发挥政府的支持力量

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发布和组织者,对媒介的管理具有绝对的约束性。尤其在当今社会,媒介素养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较大,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利用管理媒介的优势,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

首先,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媒介素养培训,强化教师对学生的良性影响。其次,充分挖掘媒介素养教育资源,通过政策支持、资金立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完善媒介素养的研究体系,有效地组织媒介素养的研究。再次,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媒介信息的传播,净化媒介传播环境。最后,加大技术研发,提高对媒介特别是网络媒介的监管控制和检测防御,完善对媒介的管理和监控力度,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传播环境。

(五)发挥媒介传播的积极作用

媒介每天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途径向大学生传播着大量的信息,使得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媒介构筑的信息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要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必须强化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1.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因此媒介在传播内容时,不能一味追求收视率或点击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应将社会利益纳入考虑的范围中。传播的内容要与时俱进,突出时代特色,弘扬正义,宣传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公德,营造健康、积极、文明、和谐的媒介环境,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体系。

2.加强职业道德和自律意识。媒介从业人员在日常职业活动中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以参与实践加强对马克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时刻牢记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通过不断完善理论知识体系来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素养,从而使自身职业素养得到提高。此外,媒介从业人员要坚定明确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充分了解和认识媒介传播对受众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从思想和行为上提高对媒介传播的关注度,为大学生传播积极有益的内容。

3.传播媒介素养的知识。西方国家的大众传媒既报道新闻又传播媒介知识,在报纸上开设媒介素养知识专栏,利用电台、电视台举办讲座,建立专业性质的网站或开设媒介素养的网络论坛以便网民及时沟通交流。这些方式不仅发挥了大众传媒的优势,也起到了普及媒介知识的作用。我国的传播媒介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探讨适合中国的本土化道路。

(六)社会组织的宣传作用

社会组织对媒介素养的意义是不同寻常的。据了解,社会组织在西方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都担当着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对媒介素养教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香港的民间组织就是香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成立于1997年的明光社是具有宗教背景的非营利机构,主要从事媒介素养的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出版读本,并举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讲座,同时,其在网站上人性化地设置投诉热线一栏,公众对媒介传播内容的不满和疑问借此平台传达,明光社借此来提出为公众答疑解惑的解决方法。通过引起公众关注的方式,该民间组织利用公众关系推动媒介素养的宣传。中国内地可以借鉴国外和香港等地的经验和运作方式,结合中国的国情着手成立针对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的专门组织,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宣传做出贡献。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人群,提升其媒介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媒介素养包括接触媒介、选择信息的能力,理解媒介、解读讯息的能力,评判媒介、批判接受信息的能力,运用媒介的知识和能力技巧。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是自发性强、个体差异性大,具备初步的应对媒介的素养,但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程度还限于感性、自发的层面。帮助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需要学生自身、家庭、学校、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激发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发挥家庭的影响作用、高校的教育引导作用、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媒体的引领作用、社会组织的宣传作用,共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1]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30.

[2]蔡国芬,张开,刘笑盈.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6.

[3]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33.

[4]张冠文,于健.浅论媒介素养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3(13):15.

[5]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99.

[6]谢金文.新闻与传播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77-78.

[7]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1-102.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6

A

1671-6531(2015)19-0009-04

本文系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项目编号:J1235)阶段性成果之一

闫伟娜/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讲师(山东济南250022)。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