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鬼妈妈》影片对白翻译微处理技巧探析

2015-03-20杨慧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韦伯字幕镜像

杨慧

《鬼妈妈》影片对白翻译微处理技巧探析

杨慧

影视对白翻译研究是时下翻译实践应用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本文以BT无极制作组翻译的优秀定格动画影片《鬼妈妈》中英双语字幕为例,从微观角度来探讨影片对白翻译的微处理技巧应用。

《鬼妈妈》;对白翻译;微处理技巧

动画片《鬼妈妈》(又译为《第十四道门》和《怪诞随意门》)是由著名导演亨利·塞利克(Henry Slick)根据英国籍美国畅销书作家尼尔·盖曼(Neil Gaiman)的幻想作品《Coraline》拍摄的优秀定格动画影片。影片主要讲述了儿童主人公卡萝兰在其新家小门背后镜像世界里的历险故事。该片曾荣获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第67届金球奖的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在我国,《鬼妈妈》不仅小朋友爱看,成年粉丝更是不少。该影片的对白翻译在其影响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更可谓是功不可没。本文将以BT无极制作组制作的该影片中英双语字幕为例,从微观角度来赏析微处理技巧在影片对白翻译中的应用。

一、影视对白翻译特点与原则回顾

影视对白翻译主要有语内字幕翻译和语际字幕翻译两大类。语内字幕翻译又叫“垂直字幕翻译”,它不改变语言,只是把话语换成了文本;语际字幕翻译又称“对角字幕翻译”,是把源语译为目的语[1]。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白翻译即为语际字幕翻译。优秀的对白翻译能使观众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顺利流畅地实现对影片的理解与欣赏。

影视对白翻译研究领域的资深学者钱绍昌前辈曾将对白翻译归纳为五大特性,即具有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等[2]。通常,影视对白翻译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技术层面和语境层面的影响和约束。技术的约束主要指字幕翻译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语境的约束有两方面:一是影视作品的文体风格;二是视觉语境对字幕的影响[3]。由于荧幕的大小有限,因此对白翻译在空间上有字数上的限制。又由于对白字幕必须配合画面以及人物声音的速度同步出现,时间上的分配也需科学考虑。一般情况下,对白翻译需考虑两方面的时间因素:(1)电影的声音或图像所持续时间;(2)观众浏览字幕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屏幕上的单行字幕可能只有2秒,两行字幕大约7秒左右[4]。由此可见,在空间、时间以及语境共同约束的情况下,对白翻译在翻译的字数上较为固定,但是译法却可变通,有原则可循。

学者周玉梅、程志江曾撰文指出,目前在影视作品对白翻译研究领域中颇具影响力的两种翻译原则主要有二[5]:一是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dynamic equivalence);二是由德国翻译学家Hans Vermeer和Katherina Reiss提出的目的论原则。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重点强调了在所有的对等关系中,意义对等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意义对等要始终远远高于形式对等。而德国翻译学家Hans Vermeer和Katherina Reiss提出的目的论原则更注重翻译的适度而不是完全对等。我们进行翻译的依据是翻译的目的,按照这一理论,我们在进行翻译时,要时刻把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需要放在心中,翻译出来的译文要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俗。

二、《鬼妈妈》对白翻译微处理技巧应用及译文赏析

宏观上对影片对白翻译特点和原则的把握,必然在微观翻译实践活动中反映为采取相适应的翻译策略及技巧。本部分将以影片的四大人物关系为贯穿线,来赏析微技巧在对白翻译中的应用。

(以下举例中所用缩写为:C-Coraline主人公卡萝兰、W-Wybie小伙伴韦伯、RM/RF-Real Mother/Father真实世界妈妈/爸爸、OM/OF-Other Mother/Father镜像世界妈妈/爸爸、BC-Black Cat黑猫)

(一)主人公卡萝兰与小伙伴韦伯

主人公卡萝兰和小伙伴韦伯的相识过程并不是那么令人愉悦,在充满哥特式恐怖氛围的树林里,卡萝兰的古井寻觅之旅被韦伯和那只意外出现的黑猫给打断了。相较于韦伯遇见卡萝兰的惊喜和兴奋,卡萝兰对韦伯却没有多少好感。如:

例1C:I don't like being stalked,not by psycho nerds or their cats!我可不喜欢被跟踪,不喜欢被个神经病还有他的猫跟踪。

W:He's not really my cat,he's kind of feral.You know,wild.它又不是我的猫,还有点凶凶的,野猫嘛。

影片中,卡萝兰说的“psycho nerds or their cats”用的是名词复数,在英文中常可用来表泛指某一类人、动物或事物。在这里,译者根据语境将其译为“个神经病”和“他的猫”(即:特指韦伯和出现在林中的那只黑猫)来表明此时此刻卡萝兰心中的不爽。译者还将片中韦伯的对白在翻译时做了“又...还...嘛”“凶凶的”的语气添加处理来配合画面音效,突出韦伯的软化语气和渴望消除误会,拉近彼此间距离的心情。

(二)主人公卡萝兰与其真实世界父母

主人公卡萝兰极度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但是由于忙于工作,卡萝兰的父母忽视了对其的关怀。如:

例2C:I would've died.我差点就没命了。

RM:That's nice.太好了。

C:Hmm.So can I go out?I think it's perfect weather for gardening.嗯。我能出去吗?天气这么好,真适合种花。

RM:No,Coraline.Rain makes mud.Mud makes a mess.不行,卡萝兰。下雨就有泥巴,泥巴会弄得你全身脏兮兮。

C:But,Mom,I want stuff growing when my friends come to visit.妈咪,我想要等到朋友们来的时候,我花园里的花都盛开起来。

……

C:I can't believe it.You and dad get paid to write about plants,and you hate dirt.我真不敢相信。你和爹地靠写植物特性来赚钱,而你却讨厌泥巴。

RM:Coraline,I don't have time for you right now.卡萝兰,我现在没时间陪你闹。

卡萝兰不想错失雨天这样的好天气去种花,妈妈却不同意。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巧妙运用了抽象—具体双向转换、增补、动词化等微技巧来体现这一矛盾冲突。我们可以看到表抽象概念的“gardening(园艺)、stuff(东西)”在该情境中被具体化为“gardening(种花)、stuff(花)”,表具体概念的“plants(植物)”被抽象化为 “植物特性”;“Rain makes mud.”中的名词“rain(雨)”被动词化成“下雨”;远景模糊的“mess(脏乱、混乱)”被清晰近景化到卡萝兰“你全身”上;“don't have time for(没时间......)”被增补为“没时间陪...闹”。经过多种微技巧的处理,观众可通过影片对白译文的表述,在头脑中勾勒出相关画面,获得相似体验,得以产生共鸣。

动词化是“英译汉”翻译中一种极富生命力的微技巧,它能将静态的、平实的语言瞬间生动起来。如:

例3C:A little me?That's weird.是我的迷你版?真是太诡异了。

RM:What's his name,anyway?他叫什么?

C:Wybie.And I'm way too old for dolls.韦伯。我再玩洋娃娃就太装嫩了。

当卡萝兰的妈妈转交给卡萝兰一个娃娃时,妈妈想知道这娃娃是谁送给卡萝兰的,卡萝兰除了回答是韦伯送的外,还说了句“I'm way too old for dolls.”形容词“old”表年龄,名词复数“dolls”泛指“洋娃娃”。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 “我已经过了玩洋娃娃的年纪了。”但若是这样译的话,虽然意思传达到了,但是语气较为直陈。事实上,电影人物语言具有性格化(或个性化)和口语化的特征,并富于潜台词[6]。人物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身份、文化修养、经历及个性等,而且还可揭示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像大多数孩童一样,卡萝兰明明年龄不大,却不希望被当作小孩子一样对待。此处卡萝兰的表述其实是有潜台词的:一来卡萝兰想出去种花的愿望刚被妈妈拒绝,心里很是不高兴;二来一看娃娃竟是韦伯送来的(本就对韦伯印象不是很好),还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在这两种情绪的双重作用下,她急需一个发泄口,“我再玩洋娃娃就太装嫩了。”“装嫩”一词灵动地展现了“小大人”的语言反击力量!

孩子是需要爱和关怀的。

例4RF:Oh,my twitchy-witchy girl.I think you are so nice,I give you bowls of porridge,and I give you bowls of ice cream.我的小小乖乖女。这么乖,给你来碗粥喝,再来碗冰激凌。

RM:Try some of the chard.You need a vegetable.吃点甜菜,你得多吃蔬菜。

C:It looks more like slime to me.在我看来,这更像是黏土。

RF:Well,it's slime or bedtime,fusspot.Now what's it gonna be?不吃就去睡觉去,到底是吃饭还是睡觉?

卡萝兰的父亲为卡萝兰准备了晚餐,边盛粥边唱到“Oh,my twitchy-witchy girl.I think you are so nice......”,听起来貌似特别关爱卡萝兰,妈妈也在一旁劝到要多吃蔬菜,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令人感动呢?但卡萝兰的一句评价“黏土”,就立马让爸爸的回应只有两个名词“slime”和“bedtime”。漠视、漠视还是漠视。忙于工作的父母连孩子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都不满足,选择习惯性的忽略。没有饭,只有粥,而且是稀得像“黏土”一样的粥,不吃就拉倒。这段对话中,译者在体现矛盾冲突时同样运用了多种微技巧:将“Oh,my twitchy-witchy girl.”以汉语惯用的叠字技巧译为“小小乖乖女”;将“I think you are so nice,I give you bowls of porridge,and I give you bowls of ice cream.”的“I”字头简单排比句,去主语化,变为因果关系的无主句;将“名词slime和bedtime”动词化为表选择的动作“不吃就去睡觉去”,将“fusspot(小题大做者,吹毛求疵者)”在译文中删除了。其实,在字幕翻译的实际操作中,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译者常采用缩减策略(deduction)[7]。如:浓缩(condensation)、压缩性意译(reductive paraphrasing)和删除(deletion)。缩减法不是随便缩、随意减,它的一个重要操作原则便是相关性(relevance),要充分利用语境 (context)。这里去掉“fusspot”,非但没有影响原语信息的传达,去掉后的句子结构更为紧凑,表达的语气更为传神。

(三)主人公卡萝兰与镜像世界父母

镜像世界中的父母正好是卡萝兰心中的理想型父母。在镜像世界,卡萝兰感受到了镜像父母对她的重视和关爱。真实世界中的父亲不会弹钢琴,而镜像世界里的父亲却会,而且还弹唱了一首卡萝兰之歌送给卡萝兰。如:

例5OF:Making up a song about Coraline.She's a peach.She's a doll.She's a pal of mine.She's as cute as a button in the eyes of everyone......

弹一首关于卡萝兰之歌:她是个水蜜桃、洋娃娃、我的小伙伴。在任何人见过她的人眼里,她都像纽扣一样可爱……

真实世界的父母不许卡萝兰种花,但镜像世界的父母却送给卡萝兰一个以她肖像为画的整个神奇花园,镜像爸爸还说道:

例 6OF:Mother said you'd like it.Boy,she knows you like the back of her hand.

你妈咪就说了,你肯定会喜欢。她简直是你肚子里的蛔虫。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例5,例6中有两个比喻:“as cute as a button”,“like the back of her hand”.在对修辞手法的处理上,译者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手法。前者保留了原喻体“纽扣”,因为“纽扣”是镜像世界里最重要的标志,里面所有人的眼睛都是被缝了纽扣的,所以“纽扣”意义非凡;而后者所表达的意思是说“对...了如指掌”,在汉语中,我们习惯用的文化意象是“某人肚子里的蛔虫”,而不是“某人的手背”。具有喻义或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一般都有鲜明的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在对其的处理上一般采用归化策略,采取“文化替换”和“文化补偿”的方法[8]。

镜像世界父母给卡萝兰营造的理想梦境还体现在称谓上。现实世界的父母习惯性漠视卡萝兰的需求,对其直接称呼为“卡萝兰”,镜像世界的父母对其的称呼却富于变化。而在发现镜像世界里的妈妈其实是一只丑陋的蜘蛛精时,其他受害孩子们的魂魄将其称为“beldam”。译者在翻译这些称谓时充分采用了归化策略,用到了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 “三字格”技巧,对其进行了微处理。根据语境,译者将silly译为“小呆瓜”,sleepyhead译为“瞌睡虫”,darling译为“亲爱的”,sweetheart译为 “乖宝贝”,our little doll译为“我们的小娃娃”,beldam译为“老巫婆”。语气到位,情感传达形象、生动。

(四)主人公卡萝兰与黑猫

黑猫在影片中可看作是一种神秘力量,它能自由地在现实世界和镜像世界间游走穿梭。蜘蛛精讨厌它却对它无可奈何。在整个故事中,卡萝兰对它从最初的不喜到渐渐地了解接受,再到携手并肩作战,黑猫它是卡萝兰不可或缺的好伙伴。

黑猫和卡萝兰结识于林中觅井之途,那时卡萝兰被其所吓,脱口而出 “You scared me to death,you mangy thing”,而后黑猫总是和韦伯一起一同出现在卡萝兰面前,卡萝兰认为它是一个“wuss puss”。译者在翻译“mangy thing”“wuss puss”时,采用了抽象—具体双向转换的微技巧处理方式,将表抽象概念的名词“thing(东西)”具体化成了“蛋”,将本身表具体概念的“puss(小猫)”抽象化成了“废”,“mangy thing”就变成了“坏蛋”,“wuss puss”就变成了“窝囊废”。处理后的译文不仅仅指代称呼上的“猫”,而且还赋予了该称呼特定的感情色彩,体现出影片主人公卡萝兰对其在特定环境下的印象。

在最终和蜘蛛精的决战中,黑猫劝阻卡萝兰无效后,说道:

例7BC:You know you're walking right into her trap.知道嘛,你正径直走向她的圈套。

C:I have to go back.They are my parents.我必须得回去。是我的父母。

BC:Challenge her then.She may not play fair,but she won't refuse.She's got a thing for games.

向她挑战,她肯定会玩阴招,不过她肯定不会拒绝。她很会玩游戏的。

文化中有很多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在翻译时是可以跨文化移植的。对于个性的方面则需要细加斟酌,只有采取有效的方式才能跨越文化障碍达到传递文化信息的目的[9]。此处的“play fair”表“公平地比赛或行事”,“get a thing for”表“对……有感觉/着迷”,在中西文化中都有类似的体会。“阴”在中国文化中与“阳”相对,表示不露表面的、暗中的,给人的意象是不光明正大,感情色彩强烈。若是和超自然力量联系起来,还给人以恐怖阴森的感觉。“对……有感觉/着迷”这样的表述只能表达出对……的喜爱之情,却不能表达出在……方面非常擅长或是厉害,译者在处理这两个短语时都用到了“会玩”两字(“会玩阴招”,“会玩游戏”),前者指“会使用”,后者指“擅长于”。经过译者的微技巧处理,蜘蛛精的邪恶形象深深地刻在了观众的脑海,无形中使观众对即将到来的决战高潮期待值上升。

通过对影片《鬼妈妈》对白翻译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译者运用了诸如语气再现、动词化、抽象—具体双向转化、汉语叠字、三字格、缩减、增补、句子结构调整、文化意象替换或补偿等多种微技巧。在影视字幕翻译中,微技巧的使用不是单一的选用,而是多种微

技巧的交织运用。究竟如何选用,应具体结合影片的图像画面、声音音效、语境、主题、预设的观影群体特征等进行综合考虑。资深学者金隄曾说:“正因为不同语言的各种变化都必然引起语言效果上的变动,所以只有从译文效果着眼,才能判定译文语言是否恰当。因此字幕翻译应尽量达到精神、事实、意境的对等。”[10]参考文献:

[1]杨洋.电影字幕翻译述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

[3][4][8][9]李静.《老友记》字幕翻译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5]周玉梅,程志江.浅析英文电影对白的翻译策略[J].电影文学,2011(23).

[6]龙千红.论电影对白翻译中人物形象的再塑[J].合肥学院学报,2007(5).

[7]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

[10]金隄.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堤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责任编辑:贺春健

高校教学

I106

A

1671-6531(2015)19-0042-03

杨慧/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湖南怀化418000)。

猜你喜欢

韦伯字幕镜像
韦伯空间望远镜
韦伯空间望远镜
镜像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镜像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字幕翻译中非言语信息的言语转换——以《BJ单身日记》字幕翻译为例
镜像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开始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