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松环境孕育杰出人才

2015-03-20吴颖民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未来教育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雨露教育家土壤

吴颖民/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由中国教育学会和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抓住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也亟需解决的问题。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各行各业成长最快,最有成就,最有影响力的是哪些领域?有哪些“家”拥有世界影响?答案应属“企业家”。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家现在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影响力,原因是改革开放给企业家的成长创造了非常好的空间。三十年来,中国不断地在进行体制改革,做得最彻底的就是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说是排在所有改革的前列。所以,参考企业家的成长,我们可以来讨论其他领域“家”的成长。

有宽松的环境就有杰出的人才。实际上,中国不缺优秀人才的种子,而是缺少让这些优秀种子脱颖而出、茁壮成长的土壤。教育家成长的环境,关系到教育家的成长,更关乎着我们孩子的未来、教育的未来以及国家的未来。陶西平先生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的论坛讨论“教育家成长的自由生态”,这个话题是决定我们国家民族未来的重大话题,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

什么是教育家成长的自由生态?我的理解,自由生态离不开几个要素——阳光、雨露、空气和土壤。

什么是阳光?我认为,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教育家这个群体成长的关注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大家看到,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过去我们讲“以人为本”,主要是以学生为本,而如今“以人为本”中已悄然加进了对教师发展的关注。我们不仅要实现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也要促进教师有更好、更健康的专业成长,让教育工作者活得有尊严,事业上有长进,最终成名成家。这也是我们对“以人为本”这种育人理念更全面的注释和理解。

什么是雨露?大家都明白,在干旱的时候,在口渴的时候,雨露的重要性。水滋润万物,雨露就是适合教育家成长的制度安排和非常有利的财政支持,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制度、进修制度、继续教育制度,以及相应的财政、时间、空间上的支持。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没有这样实实在在的支持,教育家成长的自由生态就是一句空话。

什么是空气?空气就是氛围,一种环境氛围,一种鼓励冒尖、鼓励创新、鼓励独立见解,包容开放,宽容失败的环境。可惜恰恰与之相反,每年的中高考放榜前后,恰恰是我们校长和教师最纠结的日子,他们不知道今年这个成绩单政府会不会满意。像这种环境继续下去,会有更多的教育家成长起来吗?

什么是土壤?土壤一定是具体的,这里包括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区域教育主管部门有正确的政绩观、教育观,学校有比较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校长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社会对于什么是好教育、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有正确的评价体系……在我看来,这就是良好的教育家成长的土壤。

如果我们从阳光、雨露、空气和土壤这几个方面去思考、去改变,教育家成长的自由生态一定会有较大的改观。当然,教育的变化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改革也是一个漫长、缓慢的过程,但没有迈开双脚的开始,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终点。所以,希望从今天开始起步,让我们为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中国未来教育家成长创造出更好的生态环境。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二届“中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简丽梅:我们需要唤醒、引领,也需要共鸣、同行。此行的收获,隐藏在教育大家的精彩阐述中,也在同伴们的夜晚长谈中。人们一旦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这就会成为他的宗教,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之下,他都会努力地把它做到极致,就像翟小宁校长说的“怀着宗教般的虔诚”。而恒久的理想,要有理性支撑。最好的职业状态,是既能保持教学激情,又能理性地看待教育对人的作用。成名成家,显然遥远,但是这世界上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第一次明确地想:身为人师的我,在生活理想之外,应有社会理想,因为我温暖目光中的人们,我明亮身影旁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观众感言

陈晓群:此次论坛形式新,不但有教育名家们的高端教育报告,也有红、蓝、绿三色论坛。三原色就让大家产生无限的遐想,每一种颜色可以代表一种深邃的含义,红色——成熟、热烈;蓝色——宁静、深邃;绿色——生机、成长。两两碰撞在一起又会产生另一种新的颜色,又能赋予新的含义。还有特别访谈对话——《倾听花开的声音——四大名旦“唱”谈成长自觉》,四位娴熟、知性的“未来教育家”围坐在刘堂江副会长身旁,用自己自觉成长的经历,展示着教育名家的风范,给在场人带来的不但有视觉、听觉的享受,更有心灵上的共鸣和冲击。

观众感言

肖文静:不是不愿成长,而是缺少动力;不是自甘平庸,而是缺少勇气。在2014 年的冬季,庆幸自己能在两天的论坛中听到诸多振聋发聩的声音。虽然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这类在本次论坛频繁出现的词语我还知之甚少,虽然觉得“教育家、教育家成长、教育家办学”这些概念离我们还非常遥远,但我至少有了被唤醒的冲动,有了仰望星空的勇气,有了倾听花开的心愿。于我而言,这次深圳宝安之行便是一种出走,一种心灵的出走,不只是向外的观察,更是向内的反省。虽然出走的时间何其短暂,却幸运地领略到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精彩。带着这份他人的精彩回归课堂,我会努力成就学生的精彩,也成全自己的精彩。

猜你喜欢

雨露教育家土壤
许雨露美术作品
《花红承雨露》
雨露
教育家与儿童
土壤
灵感的土壤
雨露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津派教育家成长
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