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秦东革命精神与秦东发展

2015-03-20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

白 赵 峰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秦地文化研究】

论秦东革命精神与秦东发展

白 赵 峰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以渭华起义为标志形成的秦东革命精神,是秦东社会人文品格在近现代以来的具体展现;渭华起义上承辛亥革命时期秦东人敢为天下先之革命勇气,下启秦东抗战与解放战争弄潮时代之雄风,展现了秦东社会勇于开拓、奋斗创造、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秦东精神是秦东社会在新时期发展的“精神”资本。

秦东;渭华起义;革命精神;发展

地域性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的特点,是中国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表现”[1]18。地方革命精神是地方文化的核心内容。秦东革命精神是秦东地区仁人志士自近代以来探索中国之出路进行革命实践寻求革命道路的集中体现,也是秦东民众“拓展生存领域,实现现实生存欲望”[2]25的价值取向的集中表现。自远古以来形成的秦东社会的人文品格是秦东革命精神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

一、秦东革命精神形成的人文社会背景

1.秦东社会的人文品格

秦东地区位于关中东部,“从考古发掘看,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便是以华山为中心的西部地区”[3]9,距离今天180万年—100万年前的渭南先民就在洛河下游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的“禹门口洞穴堆积”以及沙苑、龙山文化遗址,记载着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时期,秦东都有影响全国的重要事件发生或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字之祖仓颉、殷商战略家伊尹、史圣司马迁、东汉太尉杨震、隋文帝杨坚、唐代名将郭子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准、清代名臣王杰与王鼎、现代名将杨虎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著名政治活动家屈武、当代作家杜鹏程等彪炳青史。周、秦、汉、唐两千年间,渭南一直都是古都长安的京畿重地,兵家必争之地。秦东历史上产生了6位皇帝、80多位宰相、300多位将军。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特殊的战略位置和频繁的战争活动,对秦东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造就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和对战争有特殊兴趣的文人墨客,使得秦东文化中的战争因子异常活跃,在秦东文化机制当中对战争有着特殊的敏感与反应,进而对时局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和应对,这一特点造就了秦东人睿智果敢、坚毅务实、勇于担当、弄潮时代的人文品格。

2.秦东革命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

秦东革命精神是以渭华起义为标志的近现代以来秦东人民革命斗争精神、牺牲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的综合体。以渭华起义为纽带,前20年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辛亥革命前后的“蒲案”和靖国军根据地的建立为代表,是秦东革命精神形成并具有一定影响的时期;后20年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渭华起义、黄河抗战、智取华山为代表,是秦东革命精神的凝练升华与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时期。

二、秦东革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秦东革命精神的凝练与形成和秦东地区发生的几次重大革命斗争有着密切关系。

1.以“蒲案”为代表的革命首创精神

1908年,在秦东地区就发生了名动全国的“蒲案”。这场斗争是辛亥革命前民主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一次重大胜利,是秦东地区学生运动、革命运动的开端,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陕西辛亥革命的著名人物大多都是蒲城学案骨干,他们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如于右任、井勿幕与井岳秀兄弟、胡景翼、杨虎城、郭希仁、张奚若、李仪祉与李约祉兄弟、焦子敬、张拜云、师子敬等,都是这场斗争的参加者和亲历者。“蒲案”所形成的革命首创精神对秦东在陕西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产生了深刻影响。辛亥革命时期,在反袁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中,陕西在北方均首先发难,其策源地就在华山。1914年的“华山聚义”是西北近代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时,陕西革命党人名儒郭希仁在华山杨家园设“共学园”讲学,陕西、山西、甘肃、河北、福建等地的辛亥革命志士云集华山,探讨革命出路。华山聚义的时间大约半年。在这段时间里,辛亥志士们一边读书,一边检讨辛亥革命之得失,研习各国革命经验,甚至包括“共产主义学说”[4]8,探寻反袁之策。华山聚义起到了学习、研讨中国问题,聚集革命英才,培养革命骨干的作用。从其实际效果看,华山聚义的大多数成员,都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军的骨干力量,在实质上形成了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在以后的“北京政变”“中原大战”“西安事变”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蒲案”10年后的1918年,陕西靖国军和陈树藩的划地而治,在秦东地区领有富平、蒲城、白水、澄城县等县城。靖国军在其辖区内采取发展经济、轻税薄赋、严惩高利贷和烟毒,实行政治言论和学术自由的政策。在俄国十月革命纪念日,许多学校公演话剧《列宁传》等,靖国军的一些高级领导人还带头参与了这些活动。靖国军还普遍设立了军事教育和普通教育机构,大兴军人办学之风。“民国九年(1920),胡景翼将军创设立诚公学于庄里镇(三高);靖国军驻富平团长冯子明捐巨资4万余金在觅子镇创办明道小学。同年,流曲镇、留古镇分别设第五、第六高等小学。”[5]320靖国军也很重视办报纸,这些报纸传递时事消息,宣传革命主张,介绍中外各派政治思想及社会主义学说,分析和评论政治形势,在省内乃至国内颇有影响,成为全国“万里萧煞中的一块绿洲”[6]105。另外,在护国运动中,高峻在白水县首先举起了陕西护国起义的旗帜,富平兵变赶走了祸害陕西的陆建章父子,推动了陕西护国运动的发展。在反段驱陈战争中,又是高峻在白水首先举起护法军旗帜,打响了陕西反段驱陈的第一枪。

“蒲案”敢为人先的革命首创精神,“华山聚义”的反思、学习与崛起精神,靖国军的民主精神,打响陕西革命“第一枪”的斗争精神,对秦东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秦东革命精神的产生阶段。

2.以渭华起义为代表的革命开拓精神

秦东地区是陕西省建立中共党、团组织和农民协会最早的地方,也是大革命时期全省群众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到渭华起义前,渭华县委共建11个区委,90多个支部,有党员737人,团员569人。有6个县级农民协会(全省17个),1300多个村农民协会(全省3828个),约有会员6万余人[7]1,为渭华起义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1928年5月的渭华起义中,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面对反革命屠刀不怕牺牲的刚烈之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和人物。以唐澍、卢少亭、徐汉儒、张宗适、张孝直、薛自爽、张续昌、李万年、温德厚为代表的在渭华起义中牺牲的300多位烈士,他们面对人民,赤胆忠心,义无反顾;面对强敌,勇猛顽强,威震敌胆;面对酷刑,不惧生死,壮怀激烈,撼天动地。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不朽的人生,是秦东精神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

同时,渭华起义也是我党在北方地区领导的具有开拓性的革命斗争。渭华起义选择的地点不在敌人集中的大中城市,也不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农村,而是在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关中农村——渭华地区。这是在中国革命中进行革命道路探索的另一种类型,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具有启示后来者的作用。进行了把武装斗争、政权建设、根据地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愿望及利益诉求有机结合的尝试。渭华起义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地方武装力量陕东赤卫队和由许权中旅改编而成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广泛开展了“火化文契不还账”运动。游斗、镇压了一批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和反动政府的委员和差人,没收分配土豪劣绅的粮食和浮财,“使地主豪绅威风扫地,贫苦农民扬眉吐气”,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斗志。同时,苏维埃政府在割据区内大力兴办平民夜校、平民学校和儿童团,组织群众学习文化和革命理论,同时提倡男女平等,明令禁止强迫女孩缠足,提倡妇女放足,起义区内呈现了崭新的社会政治景象。把革命斗争和群众的利益诉求相结合,是渭华起义得到群众支持的重要基础。当然,这种尝试因为时间和环境所致,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复仇情绪导致过度烧杀,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渭华起义的社会基础。但是,渭华起义却是以后陕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基本范式,“对丰富我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8] 39。

渭华起义的领导者刘志丹、谢子长在开辟照金根据地和南梁根据地的时候,汲取了渭华起义经验教训,认为陕北一带“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沿着桥山山脉,地形险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又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可以利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革命武装容易存在和发展”[9] 28。刘志丹、谢子长等不少革命先驱经过渭华起义的考验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将革命的火种引向陕北,为创建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渭华起义中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组织,是我国北方最早的苏维埃政权,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1928年5月)同时建立,比“中国第一个苏维埃”的海陆丰县苏维埃政权(1927年11月)仅差半年时间,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1931年11月7日)早了4年多,比陕甘边苏维埃政府(1934年11月)早了7年,“开创了西北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历史”[10]。

和辛亥革命时期的秦东社会相比较,渭华起义的革命影响力更为广泛而深刻:实现了革命运动和人民反抗斗争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革命军队和农民暴动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把革命目标和民众利益诉求的有机结合,这三个结合把秦东地区的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使得渭华起义具有比较坚实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就全国而言,渭华起义“震撼西北,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起义之一……是我党在陕西和西北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序幕和演习”[11]39,在武装斗争、苏维埃政权和人民反抗斗争的结合方面作了开拓性的探索。

秦东地区的革命斗争并没有因为渭华起义的失败而终止,而是另辟蹊径,在对敌隐蔽斗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陆续开辟出了渭南县(今临渭区)地下交通线、澄城红色交通线、合阳水上交通线等三条地下交通线,承担着护送干部、转运重要物资、传递情报等项任务。其中渭南交通线护送过李先念等党的重要领导干部100余人,澄城红色交通线是著名的中共中央西安情报处传递情报的重要通道,合阳水上交通线是当地游击队对敌斗争的生命线。王超北(澄城县人,化名庞智)、李茂堂(今临渭区人)领导的西安情报处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向党中央传递了大量的情报,多次受到中央的表扬,是毛泽东称道的“无名英雄”。

渭华起义所体现出的核心精神在于: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用青春与鲜血去探索武装斗争道路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发挥革命智慧勇斗顽敌的创造精神。秦东精神极大地激发了秦东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追求新生活的斗志和奋发进取精神。

3.以黄河抗战为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的秦东地区处在比较特殊的地位,如果日军越过黄河,关中不保,陕西危急,中国西南大后方失去屏障,整个抗战形势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黄河争夺战,对敌我双方都十分重要。在潼关、平民、合阳、韩城一线,秦东军民抗击着日军不断的进攻,并不断渡河到对岸打击、重创敌军。在秦东抗战的历史画卷中,影响最大当为1936年11月驻扎在秦东泾阳、三原、富平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誓师北上抗日。八路军3个师经过富平、蒲城、白水、澄城、合阳在韩城芝川渡口渡过黄河北上抗日,历时40余天。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邓小平、林彪、左权等八路军领导人和将领所到之处,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抗日宣传,和群众打成一片,给秦东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富平县清末秀才纪子厚赞扬八路军是“我抗日民众前锋”,并赋诗一首,希望我抗日健儿杀敌立功,捷报频传:“男儿救国重轻生,战功归来才为荣。守土不愁无韬略,出师惟贵有先声。旌旗招展山河动,剑戟光明海水平。眼见羽书捷报日,与君痛饮黄龙城。”[12]132八路军把秦东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潼关城内东街红场上写着大红字“宁做沙场鬼,不当亡国奴”的醒目标语,鼓励着人们的爱国热情。老百姓冒着枪林弹雨,把一箱一箱子弹、手榴弹、炮弹,源源不断地扛到河防工事里,有力地支持了潼关守军的抗敌斗争;在韩城芝川镇,国民党新编第8师以“死守禹门,保卫祖国”为座右铭,一直坚持到抗战结束;在“永济血战”中,以张希文、邓祥云、魏鸿纪为代表的我秦东子弟兵机智勇敢,奋勇杀敌,血染沙场,他们的英雄事迹被编成戏曲,代代传唱,经久不衰;平民县县长续俭组织“平民县渡河杀敌游击队”在山西永济县一带开展游击活动,打击日寇,战绩卓著,“忠勇可风”。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一句诗“迷漫烽火黄河岸,父老齐声话御仇”,是秦东人民在黄河抗战精神风貌的形象写照。

4.以“智取华山”为代表的革命创新精神

“智取华山”是解放战争时期军民团结打破“自古华山一条路”的神话,发挥革命创新精神智歼顽敌的传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了智取华山八勇士的代表,并给予高度赞扬。这场战斗被改编成电影、小说、连环画等文学作品,教育、激励了几代中国人。

以智取华山为代表的革命创新精神,在秦东三大战役中得到充分展现,给秦东革命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秦东三大战役即1948年8月至1949年11月,西北野战军先后发起澄合战役、荔北战役、永丰(冬季)战役,这三次战役,都是西野以少胜多,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经典战例。其中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澄合战役、平原攻坚战的荔北战役、彭总“乒乓战法”运动歼敌的永丰战役,给秦东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创造性财富。另外,1947年9月由中共白水县工委领导的白水起义,震动了大关中,树立了借用敌地方武装配合解放军作战的范例;1948年10月6日,一枪未发,“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朝邑起义得到了彭总的嘉奖。这都是秦东军民在战争中创造精神的见证。

在解放战争期间,秦东革命精神已经升华为秦东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解放战争成为秦东人民共同的事业。秦东的解放、陕西的解放、西北的解放,全国的解放成为秦东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

三、秦东革命精神与秦东社会

经历战火硝烟历练形成的秦东革命精神,在秦东建设时期得到了继续发扬,赋予了建设与发展的时代内涵。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第一家民营运输公司、第一条私人收费公路及第一架由农民建造的黄河大桥也先后在这里涌现。这些无不彰显出秦东人民敢为天下先、善于推陈出新的实践品质,也铸就了渭南文化生生不息、永续辉煌的动力源泉。

1.秦东革命精神的内涵与特点

“蒲案”的革命首创精神,渭华起义的革命开拓精神,黄河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智取华山的革命创新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弄潮时代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团结一心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勇于创造图谋发展的创新精神,就是秦东革命精神。秦东革命精神是秦东人民社会性格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

秦东革命精神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变迁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新的风貌。秦东革命精神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文化自觉,勇于探索的文化自省,善于创新的文化自悟;富有时代特点的文化融合与整合能力;广为传播的文化影响能力,富有地方特点的文化表现力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的普适性。

2.秦东革命精神与秦东发展

如上所述,秦东革命精神源自于秦东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源自于秦东的山山水水,源自于秦东人民的生产生活,源自于秦东人民的勤劳与坚韧,源自于秦东人民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而自强不息的奋斗和牺牲的社会性格,源自于时代潮流,源自于秦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也就是说秦东革命精神集中地体现了秦东社会性格、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她以各种文化形式为载体展示着秦东的社会风貌,对秦东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秦东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贯穿凝聚于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发展的主线是以价值观为中心的精神问题。换句话说,精神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资本”,对科学真知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所焕发出来的真挚情感、坚定的信念以及健康的社会观念、创造活力等等精神因素,是现代秦东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秦东革命精神的凝练与发扬光大,是关系秦东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1] 袁行霈.关于中国地域文化的理论思考——《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总绪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20.

[2] 周尚意,孔翔.文化与地方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郭琦.陕西五千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 刘鉴.辛亥老人刘蔼如与华山聚义的英烈们[J].各界,2011,(12):6-9.

[5] 富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富平县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

[6] 李凤全.胡景翼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7] 中共渭南地委党史办公室.大革命时期渭南地区农民运动[Z].1986.

[8] 渭华起义旧址文管所.渭华起义[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9] 阎红彦.回忆刘志丹与谢子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61.

[10] 吴镇烽.陕西省志:第二卷·行政建置志[M].西安:三秦出版,1992.

[11] 渭华起义旧址文管所.渭华起义[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12] 白赵峰.秦东戈马[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马 俊】

On the Eastern Qin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stern Qin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ihua Uprising

BAI Zhao-f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The formation of the Eastern Qin Revolutionary Spirit marked by Weihua Uprising is the specific exhibition of the Eastern Qin humanistic character in modern times. The spirit of Weihua Uprising, which inherited from the courage to be the precursor of Eastern Qin regions during the 1911 Revolution, and aroused the brave conduct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War of Liberation, shows the Eastern Qin social spirit to be brave in exploitation, to struggle to create, and never to yield in spite of reverses. The Eastern Qin revolutionary spirit will be the spiritual capital for the Eastern Qin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Eastern Qin regions; Weihua Uprising; spirit; development

2014-12-2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秦东地方战争文化研究(12XZS032)

白赵峰(1964—),男,陕西澄城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秦东地方文化研究。

K261

A

1009-5128(2015)09-0020-04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机械革命Code01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中国的出行革命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