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

2015-03-20吴楚克,张其美

文山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朝鲜国家

收稿日期:2015-07-06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跨界民族与周边关系研究”(15KDA007)。

作者简介:吴楚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其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4 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中国在与周边国家关系方面,提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强调“睦邻、安邻、惠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主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分析认为,周边关系的核心应是准确划分相互关系的类型,区分双边关系的性质,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处理周边关系,才能建立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200(2015)05-0034-06

当今世界战略格局处在分化和动荡的时代。在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一方面加快巩固胜利成果,一方面借机在世界范围内彻底消灭共产主义国家。事实上,苏联解体本身已经证明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失败了,其他坚持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朝鲜以外,已经从苏联东欧裂变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已经走出“冷战”时期西方对立阵营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模式,比如中国。

21世纪的中国,摒弃了传统社会主义体制,虚心接受世界先进文明和科学技术成果,全面改革开放,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保持强劲经济发展势头,在3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多年走过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并没有从“冷战”对立的思维状态中走出来,或者说,美国依然需要一个“遏制”对象,以保持世界军事和经济盟国“首领”的位置,苏联解体后中国的强劲发展给了他们联合起来的借口。因此,依然利用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而联合起来的所谓民主阵营,实质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继续垄断和霸占世界经济发展的财富。

在这样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处在一个特殊和敏感的时期,以打造“命运共同体”来形容这种关系或许是一厢情愿,“睦邻、安邻、惠邻”应该区分不同对象。邻居是无法选择的,但塑造什么样的邻居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特别是在目前世界竞争格局下,亚洲地缘战略基本不由相邻国家决定,而是由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及地区合作组织和军事同盟主导。因此,在处理邻国关系方面,就需要我们根据相邻国家的诉求和支持这种诉求的外部力量来判断,依据不同的矛盾性质来建立相应的“睦邻关系”。

一、中日关系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性质属于“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造成这种关系的原因,是日本继承了丰臣秀吉时代就开始的大陆野心 [1],从1592年日本发动入侵朝鲜的战争以后,丰臣秀吉就把建立一个拥有朝鲜、中国、印度版图的庞大帝国作为日本人走向大陆国家的开始,尽管征服朝鲜的战争历经数年,但在当时中国明朝军队对朝鲜的支援下,日本以失败告终。然而,丰臣秀吉立志使日本成为一个大陆国家的野心却从此植根于日本人的灵魂,直至今天依然阴魂不散。

日本的崛起与日本民族扩张主义意识的觉醒是联系在一起的,毫无疑问,大和民族为了扩张而激发起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为“天皇”奉献的“皇民意识”,是日本具备充分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在以天皇名义开始的日俄战争和侵华战争中,日本人民是欢欣鼓舞,前仆后继的;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日本人民的发愤刻苦以至“过劳死”都令世人注目。时下,尽管一些日本人意识到战争罪行并进行反省,但骨子里多数日本人依然把“扩张的集体主义和皇民意识”作为精神象征,这就使我们不得不警惕日本安倍政府修改和平宪法的目的,不得不警惕日本国内舆论和民调对安倍政策的支持率。丢掉幻想,应该是日本侵略历史告诫人们的警示。那么,在区分周边关系类型中,日本就应该摆在我们警惕和防御的类型中,而不能一边幻想着从经济合作当中获取利益,一边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

事实上,美国帮助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正是看到日本针对中国的防御焦虑,鼓励日本直接参与遏制中国,甚至不惜挑起冲突,引发战争,把日本推到遏制中国的前沿,直接为美国的战略目的服务。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总体安全观” [2]就是要把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从宏观上分类,系统全面地应对核心威胁,有效解决局部冲突,分化敌对阵营,让真正的敌人暴露和孤立。进一步来说,“命运共同体”也可以是“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的关系,如果日本想与中国为敌,那我们就奉陪到底。

二、中俄关系

目前中俄关系被认为是两国关系史上最好的时期。应该承认,中俄关系的发展变化最能说明在国际关系当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美国一家独大的国际形势下,中俄抱团取暖也是在所难免。不过,俄罗斯在经历了其历史上最悲怆的解体以后,整个民族对国家的历史和周边关系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变化,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所说:在70年后的今天,历史再次告诫我们要回归理性,让我们警醒。我们不应忘记,种族优越和种族排他思想是引起这场血腥战争的罪魁祸首。然而,在最近十年中,无视国际合作基本原则的情况时有发生,尽管这些原则都是人类用战争的严酷考验才换来的。我们看到,现在有人正在尝试建立单极世界,我们看到,强力集团思想甚嚣尘上。这一切都危害了世界的稳定发展。而我们共同的任务应当是建立一个所有国家平等安全的体系,一个足以应对现代威胁的、建立在地区化、全球化、非集团化基础上的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捍卫全球的和平与安定。

不难看出,普京表达了一种对当今世界局势的担忧,也表达了敢于用强力手段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这正是当前中国维护国家利益,打破美国遏制所需要的国际战略态度和支持,所以,保持和发展当前良好的中俄关系,符合两国长远利益。在处理中俄国家关系问题上,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认清西方国家在中俄关系上想方设法的挑拨离间,坚持长期合作发展的战略,同时也要认清国内民族主义就近代沙皇侵占中国领土问题上激进言论的危害性。二是坚持经济领域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全面合作,同时坚持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向而行。在中俄关系方面,“只有斗争才能合作”恐怕是一种常态。

三、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可以说真正体现了建设“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因为,中亚五国之间尽管矛盾重重,但总体上需要抱团取暖,以抗衡来自各方面的介入和控制,特别是俄罗斯的控制和约束。俄罗斯与中亚五国的关系十分敏感,一方面他们脱离不开俄罗斯的影响和帮助,另一方面时时借俄罗斯来唤起国内民族主义和爱国情结。这就使他们在经济和政治上时时需要打“中国牌”,我们也不必为自己是别人手里的牌而枉自菲薄,其实每个国家都是其他国家的一张牌,美国就是日本手里的一张牌。

中亚五国需要中国来平衡他们与俄罗斯、美国的关系,正是中国建立“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时机。哈萨克斯坦认为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不利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因此,他们提出“光明之路”战略来配合中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战略,这就表明中亚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在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其他四国存在类似的情形。单纯就摆脱控制和约束角度看,中国也面临这样的情形,因此,针对中亚五国各自不同的地位和国内状况,我们需要做具体分析,分别与对方建立适合各自特点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3年9月3日至13日,习近平主席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习主席对中亚的首次访问就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传统友谊,加强与各国间的互利合作,向中亚及世界传递出中国愿与各国共同寻求和平发展的正能量。此外,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等各项合作方面取得新成效,双方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上的沟通协调不断深入,互利合作不断紧密,在经贸、能源等各领域间的合作日益深入,有力地拓展了双方互利合作的范围,深化了交流合作的层次,中国与中亚各国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正在迈向新的高度。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与中亚各国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对中亚国家来说,这样的外交政策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欧亚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有助于巩固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

四、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部分,因为,东盟内部的政治经济差距和文化宗教差异,使东盟各国之间难以真正达成统一的利益和共同遵守的原则,但东盟有共同性。一是地缘范围相邻或者隔海相望,气候和种族相近;二是国土面积大小不均,人口分布疏密差异大,资源争夺激烈;三是工业化落后,加工贸易和服务业是主导经济;四是东盟国家国内政局变化比较大,政府政策随领导人的变更而变更,缺乏持续的对外政策。

这些情况导致中国在处理东盟国家关系方面容易顾此失彼。特别是在对待越南、柬埔寨、老挝问题上,过去以执政党利益取代国家利益,改革开放后才逐渐走上正常关系轨道,但造成一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解决的一些领土和领海纠纷也留下种种后患。比如中越划界和争议岛屿划分的问题。

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三国中,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相对好一些,但总体来看经济结构存在脆弱性特点,政党制度和国家体制并不十分稳固,还面临国内民族分裂和宗教冲突。总体来看,这三个国家的发展受制因素复杂而且障碍多,赶上新加坡、韩国的水平尚需大量时间,就目前来看,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

新加坡在东盟国家中的地位独特,骨子里新加坡是美国的好朋友,但新加坡不想表现出这一点,毕竟华人居多的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微妙,这也决定了新加坡与其他东盟国家的关系十分微妙。因为,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和地区与东盟其他种族建立的国家就是存在差异,无论如何,他们把说华语、使用汉字的人归为一类。因此,在别国看来,新加坡更接近中国,而新加坡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特性有意疏离中国。事实上,华人传统和文化的同质性的确增加了相互理解的可能和快捷。泰国华人虽然是少数,但在经济实力上却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使泰国在对华政策上经常陷于自我矛盾的境地。

东盟内部的差异没有导致分裂,根本原因是与中国有领海和岛屿争议的国家都在利用东盟增加自己在侵占中国南海岛屿和领海的力量,就像一个人抢劫产生的犯罪感和面临失败的可能性大一样,一群人抢劫却不是这样,大家只要坚持抢到手里的东西的所有权,就可能迫使所有者放弃声索。那些与中国不存在这类争议的东盟国家显然是被裹胁其中,后来他们发现,如果倾向于中国提出的《南海问题解决方案》,在其他方面可以获得中国的大量支持,反而使东盟成为要求中国付出代价的博弈舞台。因此,我们应该放弃与每届政府打交道的办法,直接抓住非争议国的核心问题,采取更为有效和长久的对策,对争议国各个击破,孤立主要的敌人。

五、朝鲜半岛问题

金正恩上台后,朝鲜的政局一直处在剧烈动荡中,连续对政坛高层的镇压,显示朝鲜内部领导人威信危机。这必然反映在对外关系上自乱阵脚,屡出昏招。2013年6月16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言人发表谈话,提议朝美政府间举行“无前提条件的对话和接触”,而就在5天前,朝鲜取消了与韩国方面达成的会谈协议,原因是双方不接受参加会谈的首席代表人选。而就在20天前,金正恩特使崔龙海出访中国并表示愿意重返“六方会谈”,国际社会期待朝韩对立的紧张局势可能会出现缓和。而就在一个月前,朝鲜关闭开城工业园区,号称“永久切断”与韩国的通讯联系。朝鲜政府以“变化莫测的出击方式”制造“眩目”的效果,让世人眼花缭乱。其实,这不是一套“组合拳”,而是“自乱阵脚”。

一是朝鲜行动的战略目的不是为了摆脱困境,而是为了提高新的接班人威望,因此,“果断和英明”就成为事件的预定结果。在“光明星三号”发射前后,国际社会都希望朝鲜克制,避免给东亚紧张局势再添麻烦,但朝鲜为了国内政治需要,一意孤行。结果,给美国重返亚太提供了绝好的借口,也给日本国内极右派主导舆论创造了条件。

二是韩美联合军演表面是针对朝鲜的发射和重启核设施,实质是联合日韩,对中国和俄罗斯施加压力。朝鲜此时以不断的“战争威胁”,甚至是“核火海”施放强硬姿态,正中美国“下怀”,这引起中国和俄罗斯的警惕,没有为朝鲜当局的战争叫嚣“站队”。中国态度的变化是金正恩特使崔龙海访华的主要原因,但是,朝鲜当局并没有从“以超强硬对待强硬”的姿态中走出来,甚至把姿态的随意变化当作“伟大领袖”的性格,使任何和谈对话都处在“姿态”的层面。

三是朝鲜毅然决然地关闭开城工业园区,并称将永久断绝韩国的类似合作,这是一个“损人八百,自损一千”的决策。所以,不久以后,朝鲜主动要求重启开城工业园区对话,让自己信誓旦旦的举动变得令人难以相信。事实上,朝鲜急于重启与韩国的对话导致自己的颜面丧失,只有用取消对话的“昏招”来“再显”领袖的毅然决然。

四是朝鲜破格厚待访朝的日本内阁危机管理特别担当顾问饭岛勋,安排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会见未担任过首相的“内阁顾问”,金永南表示:“你很早以前就一直在进行有诚意的努力,我们对此非常清楚,并予以高度赞赏。”朝鲜有意制造厚待饭岛的局面并通过媒体对外公开,使朝鲜的意图暴露无遗,即最大限度利用饭岛访朝开展外宣,“离间”相关各国。但是,这个“应急式”的外交举动,双方只想利用对方增加自己“能够独立”的分量,给美国和中国看,所以,会谈一结束,朝鲜就把事先谈好不公开的内容公开,提升了自己,给日本难看。事实上,朝鲜在此时接待日本特使的外交行动产生“有奶就是娘”的印象,也增加了“对话决策随意性”的印象。这是朝鲜“阵脚出乱”的又一事实。

在美国的战略中,朝鲜并不处在核心地位。利用一切可能增加朝鲜的负担,并最终导致这个国家从内部垮台,恐怕是美国解决朝鲜问题的上策。如果朝鲜以为美国会把与他的“和谈”视为条件,那朝鲜就把自己的位置摆错了;如果朝鲜以为与美国签署了和平协议就可能保证他的和平,那比没有和平协议更不安全。美国或许出于遏制和孤立中国的需要,拉拢一下朝鲜,但美国最渴望朝鲜政权垮台。

关于朝鲜核问题,美国负责CSIS亚洲地区前副所长迈克科林称:看得出朝鲜欲结束(核开发)游戏,现在朝鲜已经结束了核投资阶段,进入欲盈利阶段。或许这个评论更接近目前的情况:即朝鲜主张“没有无核化会谈”,而美国则提出“在朝鲜不展现出无核化态度之前不会进行协商”的主张。所以,未来能不能实现“六方会谈”就与“无核化”联系起来,这在目前看来就是一个悖论。因此,无论我们多么渴望,无论我们多么真诚,无论我们给予朝鲜多么大的宽容和鼓励,对朝鲜来说“弃核”是无望的。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其一,以维护国家利益为重。朝鲜半岛冲突事关美国亚太战略,美国的胜利就是美国重返亚洲的胜利,就是日本的胜利。如果纯粹是美国的问题,无论朝鲜、韩国还是中国似乎都有得商量,但有了日本,这就演变成了一种不可逆转的矛盾。因为,日本对亚洲,特别是对上述三国的残酷殖民和野蛮侵略,让我们都不能接受美日同盟下对朝鲜的摧毁。美国选错了盟友。

其二,以维护周边和平为重。“劝和促谈”一直是我们的主张,但当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解决,而我们依然认为“谈判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这是否自缚手脚?美国和韩国在等待朝鲜从内部“自我崩溃”,朝鲜也在等待美国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自我衰落”,这个世界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不奇怪。所以,维护周边地区和国家和平状况,努力营造内部改变和发展的条件,比通过一场死伤无数的战争去推翻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更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其三,以突破遏制战略为重。中国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要让那些遏制中国的人知道,中国的发展动力来自于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来自于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勤奋努力。所以,周边国家无论是想利用美国还是被美国利用,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朝鲜半岛危机也是如此,它乱不了中国,却对朝鲜、韩国无益,我们应该赞同韩国依靠民族的力量完成统一大业,也要奉劝朝鲜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其四,朝鲜不能指望联合国接受他的“有核国家”地位,因此,朝鲜应该保持克制,应该寻找和创造时机,逐步向平衡状态发展。朝鲜也不要指望“六方会谈”会改变“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应该积极寻求“最低存在限度”,以等待时机。美国战略专家们认为:“战略性忍耐是在朝鲜表现出真心时提出对话提议”,“如果不进行对话,朝鲜就会受到惩罚,将不会再采取战略性忍耐。”也就是说,忍耐的限度和每次提出的改变力度有关系。最后,这就可能会出现越来越接近目标的限度,到那个时候,朝鲜的力度和弹性余地就越来越小。

所以,这次虽然朝鲜特使表现出了愿意重启“六方会谈”的愿望,但朝鲜国内对此并不报道,导致各方舆论并不看好朝鲜的“真心”。虽然人们都渴望“六方会谈”以缓和危机,但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几乎堵死了通往“六方会谈”的道路。这种情况可能又会诱发新一轮的对抗,而下一轮恐怕就不会出现“想退出就退出,想回来就回来”的情形,因为,朝鲜需要拿出更进一步的改变力度,人们才会接受。那么,“图穷”的局面就可能会出现。青瓦台前外交安全保障首席执行官千英宇提出:“战略性忍耐时机已成熟”,“想要进行对话,应该传达更强烈的信息。”他称:“制裁是无法使朝鲜改变的,应该认识到如果仅注重于核,只会自取灭亡。”因此,“六方会谈”的主要国家认为“对话是根本无法解决朝鲜核问题的”,那么,我们对于“六方会谈”的前景和结果,就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六、中蒙关系问题

中国和蒙古国双方关系全面发展时,国内外总出现一些违背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事件,究其原因,我们没有对双方关系的历史给予全面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没有把两国之间从民族关系走向国家关系的历史本质剖析清楚。因为全面合作需要对蒙中之间的历史特殊性进行坦率分析,这样才能消除合作过程中的疑虑,开启畅通的道路。

民族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融合和变动的过程,民族遗传、分布、语言、文化都是融合的结果。现代民族的称谓在历史上可能不是指那个民族,比如“蒙古”当初就不是指民族。从很久以前亚洲内大陆草原上活动的游牧部落,到发展成为一个民族,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主要游牧部落,以“蒙古”命名各游牧民族联合建立的游牧汗国。

蒙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和蒙古帝国历史辉煌并重叠的时期。如果蒙古国想继承成吉思汗的历史伟业,就需要正视之后复杂的历史过程及与之相关的现实面貌。历史就不是今天中蒙关系的包袱,而是两国的纽带。

蒙古是帝国版图内的游牧部落的总称,它不是由单一的某个部落发展而来。今天蒙古民族分布依然模糊地呈现当初部落分布特征。比如内蒙古与外蒙古之间,新疆蒙古和青海蒙古等,他们之间在历史、语言和文化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尤其是心理差别远大于共性。所以相互有一些排斥情绪是正常现象,今天蒙古国的蒙古人排斥内蒙古的蒙古人。

蒙古国与中国的关系是从民族关系发展到国家关系,历史证明蒙古国只是构成蒙古历史的一部分,不能把所有蒙古民族的历史都纳入蒙古国的历史范畴。同样,外蒙古在清代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实事求是的历史观只会加深双方的理解和认识。拥有元代历史的中国人对蒙古民族有特殊的认识和感情,他们会用更多耐心去理解和帮助所有蒙古人,因为,他们更了解蒙古历史和蒙古民族,而不会对蒙古国的蒙古民族产生偏见。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蒙古民族并继承保留了蒙古民族的传统。纯粹就人种自身发展来看,保留民族基因和文化传统的惟一途径就是开放发展,传承民族历史和文明的最可靠途径就是扩大人口。而落后保守和排斥异族必然导致自身的衰亡。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与这个国家历史的长短没有直接关系,一个民族是否被其他民族所尊重也与这个民族历史的长短没有直接关系,相反,与尊重历史和民族自信却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在对蒙古国外交政策上,始终坚持睦邻友好,始终把跨界民族的特殊性摆在首位,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胸怀和远见。少数蒙古国极端民族主义者受域外舆论影响,担心“中国威胁”,鼓动疏远中国,这是对民族历史关系和蒙古国独立历史的无知。蒙古国生存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第三邻国”并不真实存在,蒙古国的一些地缘政治焦虑可以理解,但克制它们对蒙古国总是必要的,否则就会落入外部势力的阴谋。近些年来,蒙古国实际上失去了一些借助中俄加快发展的好机会,民粹主义受到不少鼓励,成为一些选举宣传口号的源头。

七、关于“丝路战略”和“总体安全观”

自2009年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美国对亚太事务的介入不断加深。对中国来讲,美国的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构成了威胁,集中表现在美国支持与中国有领土、领海和岛屿争端的国家采取刺激行动,期待中国卷入纷争,达到破坏中国和平发展的目的。这就使目前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关系呈现复杂、紧张和冲突的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特别是习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战略”和“一路一带”战略,为我们应对美国的“亚太战略”,打破遏制态势,走向世界开拓了全新视野。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此后,围绕这个战略,中国的对外政策不断调整,以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标志,初步实现了战略主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概念,新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在5月15日全国国家安全机关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与时俱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总之,“一路一带战略”和“总体安全观”,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发展的强烈信号。中国将继续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才能惠及周边各国。中国将同周边各国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亚洲。

猜你喜欢

朝鲜国家
国家公祭日
国家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