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师院校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三进”的思考
2015-03-20李红梅
摘要:有效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是高校思政课的现实要求和逻辑必然。系列讲话的“三进”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教育者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在学习推进系列讲话的“三进”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与部分性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推进系列讲话的实践中,进教材要做到有机融入,进课堂要做到喜闻乐道,进头脑要做到真信真用。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200(2015)05-0117-04
收稿日期:2015-04-20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风建设研究——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 2014C150Y)。
作者简介:李红梅,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讲师,硕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情、党情、世情的变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以下简称“系列讲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的迫切需要,是把握发展大势、开创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员干部素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迫切需要。” [1] 2有效推进系列讲话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是高校思政课的现实要求和逻辑必然,中共教育部党组专门印发了《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意见》。高师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教育者的重任,学习并践行系列讲话,对高师院校的改革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高师院校推进系列讲话“三进”的重要意义
1.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1] 105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领域,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就会去占领。课题组对高师院校D校的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呈现出虚无化、多元化、功利化的倾向。31%的大学生还没有信仰,43.3%的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10.5%的大学生信仰宗教,7.9%的大学生信仰金钱万能。“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1] 160高师院校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系列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思想理论内涵。高师院校要自觉地用系列讲话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调动大学生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做“中国梦”的追梦者、筑梦者。
2.培养社会主义教育者的迫切需要
高师院校有效推进系列讲话“三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教育者的迫切需要。高师院校大部分学生都是未来的教育者,将承担起基础教育的重任。因此,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所具备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都将对基础教育、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马克思说过:“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2] 59高师院校培养好了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也就培养好了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教育者和接班人。高师院校推动系列讲话“三进”,就是要推动大学生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系列讲话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从而更加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定不移跟党走,为保持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高师院校推动系列讲话“三进”,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引导大学生正确辨别各种是非美丑现象,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3.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师院校有效推进系列讲话“三进”是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需要。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时期。高师院校的大学生应具备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系列讲话立足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于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为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有力指导。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有利于凝聚发展共识,增强教育改革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高师院校推进系列讲话“三进”的原则
1.整体性与部分性相结合的原则
整体性是指要系统、全面地把握和领会系列讲话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将讲话内容归整为十二个方面,思政教师要把握和领会系列讲话的全面性、系统性、深刻性,不能断章取义,一知半解,这是有效推进“三进”的重要前提。部分性是指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内容等,对系列讲话进行深度解读。思政教师要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教训的视角解读系列讲话,深刻领会其精辟要义,这是有效推进“三进”的关键。系统性与部分性原则要求教师要处理好宏观驾驭与微观把握的关系。
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原则性是指在内容方面要准确地推进系列讲话“三进”,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如果去淡化意识形态、淡化政治,无视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结果必定是严重的。” [3]思政教师在意识形态领域要敢于亮剑,敢于担当,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引导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坚持并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话语自主权。灵活性是指在方法上要有效地推进系列讲话“三进”。系列讲话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理论性,教师要采取喜闻乐道的方式推进,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系列讲话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吸引力,防止形式主义,做到系列讲话的“有效传播”。原则性与灵活性相辅相成,离开原则性讲灵活性,会导致对系列讲话的曲解,引发意识形态的危机;离开灵活性谈原则性,会导致系列讲话的无效传播。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当好系列讲话的“传达器”与“转换器”,在坚持原则性的前提下,灵活地推进系列讲话。
3.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主体性是要以大学生为本,尊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现代的大学生民主意识增强、主体性觉醒,要求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弘扬民主性、主体性。然而,许多高校的思政课依然将学生视为纯粹的客体,把大学生当成可以随意摆弄的魔方,致使教育话语本身的意义与受教育者实际接受的语义产生“间距”。教师要摆脱“虽然不停地言说,却无人聆听”的尴尬局面,就必须在师生之间建构“主导—主体”关系,在和谐的气氛中平等对话、互动交往,达成“视阈融合”。承认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课堂就是大学生的“独白”。“孤立强调个人主体性,则是单子式的主体性” [4] 7,教师由于知识经验的先在性,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交往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思政教师要用系列讲话精神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旗帜鲜明地批判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正本清源,去伪存真。
三、高师院校推进系列讲话“三进”的实践策略
1.进教材——做到有机融入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目前高校的思想理论课教材主要是中宣部、教育部联合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这些课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但是,教材具有一定时空和内容的固化,教材的“留白”需要思政课教师进行有效、及时的填补。教师要从宏观层面明晰教材的逻辑主线,厘清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微观上把握系列讲话的内容和思想理论课程的特点,找到恰当的“对接点”,使系列讲话有机融入到教材中。
如在《基础》课中,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贯彻系列讲话中关于理想信念的论述。第二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贯彻系列讲话中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要重点融入系列讲话中对改革创新的论述。第三节“增强国防观念”融入系列讲话中关于军队建设、国防的相关论述等。
2.进课堂——做到喜闻乐道
课堂是“三进”的主阵地。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课堂”,关键是要围绕教学布局,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相应的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具体来说,要抓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建设。第一课堂即教学课堂,是推进系列讲话的主渠道。除了要重点讲清楚教材涉及的系列讲话内容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如在《基础》课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中,开设“反对四风教育”的专题讲座;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中,开设“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讲座。除此之外,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课平台,开展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
第二课堂即隐性课堂。在校园广播、海报、宣传橱窗中,宣传系列讲话的相关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育人环境。学校党委、团委、院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大学生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的主题演讲,开展“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的辩论赛,开展“敬老孝亲”的志愿活动等,使大学生在常态化的道德行动中不断完善自身,实现全面发展。
3.进头脑——做到真信真用
“进头脑”是“三进”的最终目标。要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头脑”,关键是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讲透、讲实、讲活,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政教师既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理念,坚持用“亮剑”精神占领意识形态传播的制高点,又要围绕课程、学生的特点,采取喜闻乐道、灵活多样的方式:
第一,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反映灵敏、接受新事物快,教师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的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要求、学生接受特点、接受心理,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 [5]教学体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诚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不规避、不遮掩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
第二,变革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显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教师要运用小组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案例教学、辩论赛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思政教师当好大学生思想和灵魂的向导,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悟道”。同时,教师要增强话语表达的艺术性,做到深入浅出。话语是教师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如毛泽东所说如果“语言无味,象个瘪三”,会使学生听觉疲惫,信息的传播也是无效传达。总书记在讲话中非常注重话语表达的艺术性,各种大白话、比喻、民间谚语、歇后语、网络用语等,让人们听得懂、记得住,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老虎苍蝇一起打”等。在话语表达上有一个“八岁定律”,即把一个难懂的道理,说得能让一个八岁的孩子听懂。思政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内容,有效推进系列讲话,做到“深入而不深奥,浅出而不浅薄,生动而不生硬”。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系列讲话与思想理论课的“无缝对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为高师院校的大学生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培养大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