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

2015-03-20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症见副反应大肠

白 冰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面临的精神压力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的与日俱增,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日亦突显。患者在获得精神疾病好转的同时,也在忍受着抗精神病药物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副反应。便秘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常见的副反应之一,经常发生便秘会使精神疾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下降,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便秘可使患者出现头痛、乏力、食欲不佳、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国内外的医疗科研工作者始终进行着对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研究和探讨,但至今尚未有明显突破。近年来,中医药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比较活跃,本文意在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以期给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些新思路。

1 病因病机

便秘是由于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硬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1]现代精神药理学的研究指出,抗精神病药物发生便秘的机制,主要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致使胃肠蠕动减弱,肠液分泌减少。[2]其次是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过度镇静,使患者活动减少。[3]中医 认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属于外邪侵袭肠胃,热毒内蕴,耗伤津液,导致肠道失润,大便干结,难以排出。

抗精神病药物的适应症属于中医的癫狂病,其病机皆因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痰气上扰,气血凝滞所致。《素问》曰:“诸躁狂越,皆属于火”。《丹溪心法》曰:“癫属阴,狂属阳,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抗精神病药物的中枢镇静作用相当于中药重镇安神的作用,但无理气化痰解郁之效,还易伤及脾肾之阳,有苦燥伤阴之弊。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基本病机属大肠传导失常,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4]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肺热移于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失司而成便秘。《血证论》曰:“肺移热于大肠则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医学正传》曰:“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导失常,渐成燥结之证。”进一步阐明便秘除与脾胃有关外,还与肾密切相关。

2 辨证治疗

《医学启源》曰:“凡治脏腑之秘,不可一秘治疗。有虚秘,有实秘。”在便秘的临证中,病情轻重不一,病因错综复杂,给辨证治疗用药带来诸多困难。中医主张治病求本,基于不同的病机辨证施治。宋·严用和《济生方》中首提“五秘”,即风秘、气秘、湿秘、冷秘和热秘。总结出便秘四个基本治则:“燥则润之、湿则滑之、秘则通之、寒则温之”。 抗精神病药物的中枢镇静作用相当于中药重镇安神的作用,易阻滞气机化郁生痰,伤及脾肾之阳,亦有苦燥伤阴之弊,故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便秘以气秘、阳虚秘、阴虚秘、血虚秘为多。

2.1 气秘

肝失调达、横克脾土,以致气阻湿滞,大肠传导失司,导致便秘气秘。症见:大便干结,欲便不得,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治宜顺气导滞,方用六磨汤(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

2.2 阳虚秘

伤及脾肾之阳,致使阳气虚衰,阴寒内盛,积滞不行导致便秘。症见:排便困难,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或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温阳通便,方用济川煎(肉苁蓉、牛膝、附子、火麻仁、当归、泽泻、枳壳)。

2.3 阴虚秘

苦燥之品耗气伤阴,使阴津亏虚,肠道失濡导致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通便,方用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当归、石斛、沙参)。

2.4 血虚秘

枯燥之品伤及阴血,致阴血不足,大肠失于濡润导致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治宜养血润燥,方用润肠丸(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

3 典型病例

患者刘某,男,55 岁,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幻听,听见有人骂他,走路时总觉得后面有人拿刀指着他,经常打骂家人,说家人要害他,同时伴烦躁易怒,严重失眠,不能工作。曾服用利培酮、富马酸喹硫平控制病情效果不佳,属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故近3年一直服用氯氮平200mg/日。近一年因经常出现便秘,伴头痛、恶心,自行减量或间断服药,导致精神症状复发,遂来就诊。此患者便秘,伴纳差,精神萎靡,舌质淡苔腻,脉弦,属气秘型便秘,予六磨汤方(加减)14 剂,氯氮平维持原量继用,便秘好转,后结合滋阴增液型方药加减,共服药3 个月,便秘明显改善,进食尚可,服用氯氮平药物的依从性提高,精神症状控制较好。

以上可见,便秘无论是自然形成,还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其中医的病理机制是一致的。中医药治疗,实现了驱邪不伤正,补虚不恋邪。这可能就是多递质多受体作用于靶点,并且调整其相互之间的比例所产生的综合效果。[5]此观点或许可以用来解释中医药治疗疾病副作用小且治本的根本原因。中医药独特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系,使其在缓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便秘及其他副作用领域,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1] 周仲瑛.中医内科[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49.

[2] 邓秋雁.住院精神病人便秘的研究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7):102-103.

[3] 张龙江,张宇翔,胡泓.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的临床分析及中西医护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9):70.

[4] 董佳容,曹振东,毛旭明.便秘古代中医文献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3):229-231.

[5] 闫俊英,许莉,等.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初探[J].陕西中医,2010,31(3):331-332.

猜你喜欢

症见副反应大肠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养咽止咳桑叶方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2018年全疆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分析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