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构建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问题和对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

2015-03-20李斌雄姜向红

关键词:从政营造腐败

李斌雄,姜向红

(1.武汉大学 廉政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2.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构建廉洁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以来孜孜以求的一个奋斗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廉洁从政的社会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问题有过多次重要论述。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共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1];“要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2]。2014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抓作风问题就要积小胜为大胜,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通过抓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3]2014年5月,在参加中共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作风建设不但要治标,更要治本,不但要抓党风政风,而且要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4]”在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又明确指示:“从近年来反对‘四风’、查处腐败案件的实际情况看,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5]他同时提出“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疾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五个方面要求。[5]2015年1月1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在谈到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时又警醒全党说:“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6]。习近平关于净化政治生态和重构政治生态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观点鲜明、内涵丰富、指向具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以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公布实行“八项规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进入重构政治生态的历史新阶段,中国社会迎来清气上扬、浊气下降的发展新境界。

一、净化、重构政治生态和营造廉洁从政环境的重要价值

什么是政治生态?当前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把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这是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所谓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7]。而生态的原义则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政治生态(Political ecology)这一现代政治学术语“主要被用来描述环境对政治行为的影响”[8]。因此,所谓政治生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与人的政治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一定社会的政治生态主要表现为这个社会的政治主体状态、政治关系状态、政治制度状态、政治文化状态、政治行为状态和政治发展状态,同时也表现为自然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政治行为的影响状态,还表现为政治系统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状态等。政治生态可以从宏观到微观范围划分为国际社会的政治生态、一国的政治生态和地方政治生态、单位政治生态等;也可以从廉洁性程度上划分为腐败的政治生态和廉洁的政治生态。而所谓廉洁政治生态,也就是政治生态的廉洁性。

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可以划分为党内政治生态和党外政治生态(包括国家机关政治生态和社会政治生态),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是由各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所构成的。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是这个地域范围内的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与人们的政治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状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9]。由此可见,政治生态不仅是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的综合体现,也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等属于政治体系内部各要素,党风政风属于政治生态中的政治系统,家风、人际关系环境、社会风气以及其他经济、社会、文化系统等属于政治生态中的社会环境因素。在当代中国,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价值。

(一)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政治措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就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自然生态更加文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凝聚中国力量的核心是党必须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只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能保证党坚强有力,才能使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当前,党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通过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切实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只有通过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从严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提高全党素质和执政本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二)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必然选择

从利益与政治的关系来看,所谓廉洁政治,就是谋求公利而不谋求私利的政治。廉洁政治与腐败政治体现了两种根本对立的政治生态。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治生态逐渐被侵蚀乃至被腐化,比较严重地制约着建设廉洁政治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包括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个子目标。而要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实现这三个目标,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就必须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这主要是因为腐败是一种长期的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许多社会都有,不可能完全消灭干净。但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必须防止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而党员干部要保持清正,一方面需要靠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所谓“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另一方面则需要有廉洁的政治生态环境作为保障。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不懈地与腐败关系、腐败行为、腐败思想和腐败文化进行斗争,努力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全党只有紧紧围绕建设廉洁政治这个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能坚决维护党的肌体健康。

(三)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也包括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如果说自然生态与普通大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政治生态与党的执政活动息息相关。政治生态也像自然生态一样,通过言行沟通、行为交流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促成某种普遍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10]可见,党内风气的好坏,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大。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可以直接带动国家机关政治生态的改善,也有利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党内风气不是行为准则却左右行为准则,不是道德规范却控制着道德底线。在人们对现实问题的看法和行为取向方面,党内风气与社会风气相互影响,相互效仿和交流,并在这种行为互动中逐渐成为群体性的意识。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优良的政治生态环境可以引导人们积极向上,而一个庸俗乃至病态的社会环境则可能引发人们腐蚀堕落,甚至为腐败滋生提供土壤。如果说,打“老虎”、拍“苍蝇”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消极腐败现象,那么,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则应是铲除消极腐败现象滋生土壤的治本之策。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容易败坏风气、滋生腐败;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就能凝心聚力、鼓舞士气。因此,当前强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针对性。

二、当前一些地方或部门政治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及其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廉洁政治生态建构已经取得历史性的显著成绩,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治生态也逐步被腐化。正如习近平2015年1月13日所指出的:“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6]减少腐败的历史存量和遏制腐败的新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近年来石油、铁路、能源等系统窝案串案现象突出,山西、江西、四川以及湖南衡阳、广东茂名等一些区域性、系统性、崩塌式的腐败现象频现。从表面上看,一个地区或单位的领导班子多名成员被集中查处,是反腐败力度加大的成效显现,但从深层次看,它必定反映出当时当地的政治生态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方面以为整饬官商勾结导致的“窝案”而引发政坛地震的山西省尤为强烈。从党的十八大到2014年9月,山西省已有8 位省部级高官被查处。201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山西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山西省的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11]这都显示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山西存在的政治生态问题,高度重视山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也彰显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决有力地惩治腐败的责任担当。

目前一些地方或部门政治生态不健康甚至恶化的原因和后果表现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管党治党不严格,“一把手”带头搞腐败,导致本地区本部门窝案易发多发。目前我国党政“一把手”权力依然比较集中,如果缺少监督制约,极为容易引发腐败行为。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就深刻地阐述过这种个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及其后果。[12]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查处的一批党政“一把手”腐败案件表明,“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本能地排斥对它的制约与监督,这就容易产生腐败。如果不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必然导致“一把手”腐败“前赴后继”,“一把手”变成“高风险岗位”,很容易跌入权力陷阱。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一把手”的思想行为习惯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引领效应。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这种引领效应的逻辑关系和政治规律。如果领导干部本身不廉洁,带头腐败,管不好配偶、子女和身边人,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没有说服力、感染力,也肯定抓不好。一个地方或部门的政治生态也必然会逐步趋于腐化。

第二,用人导向不正确,选人用人不公平、拉帮结伙、乱象丛生,产生“逆淘汰”现象。从政环境与选人用人关系密切。“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或部门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玩程序、走过场。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正派能干的干部不被重用,而某些背倚权势、缔结“关系”、阿谀逢迎的人和不学无术、说谎邀功的人却大行其道。在一些地方或部门,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亲属进公务员队伍,有的另辟蹊径通过“党外路线”安排子女进班子。一个地方或部门如果长期形成这种政治人才录用的生态环境,就必然会扭曲干部队伍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追求,形成一种“以非为是,以丑为荣”的政治生态。而“绝不让老实人吃亏,决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的政治人才录用生态就难以形成。

第三,政商关系不分明,官商勾结,形成利益集团。在近年来的中国政治生态中,一些地方或部门的团伙式、系统性的腐败较为多见。很多贪腐官员往往以人情往来为由与特定关系人同谋共犯,主动或被动结成利益同盟,形成了官官相护、官商勾结、利益共沾、共同玩乐、攻守进退的“圈子化”政治生态。官员之间、官商之间、官员与情妇、官员与亲属之间相互勾结谋取非法利益的现象突出。有不少身份为老板的特定关系人,还戴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政治光环”,以权谋色、以色诱官、以财买官,集“权、财、色、官”交易于一体。这些人挑战市场规则、社会公平、政府公信力和法律尊严。一个地方如果容忍这种政治生态长期存在,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等腐败现象泛滥。

第四,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党组织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当前,不少党员干部置党性原则和法纪道德于不顾,把“多栽花少栽刺、不栽刺”当做处世哲学,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感情、不讲政治讲和气;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讨欢心的事抢着干,得罪人的事互相推,宁可留下隐患、贻误事业也不做“恶人”;对于违反原则的事,无底线地迁就退让,甚至不辨是非、包庇纵容。由于“好人主义”的盛行和影响,法律、纪律和制度的执行力度被严重削弱,执纪执法易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法律、纪律和制度易成“纸老虎”“稻草人”。

第五,价值追求不健康,庸俗作风滋长蔓延,潜规则大行其道。庸俗作风是通向腐败的引桥。腐败现象的发生,往往是从行为的庸俗化开始的。目前,各种潜规则充斥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党和政府所提倡和鼓励的,往往为潜规则所不容;党和政府所批判和禁止的,往往是流行的、管用的、受益的做法。现在有一种倾向,好像批评是不得了的事情,批评谁就是得罪谁,出现批评的人不敢批评、被批评的人也不愿被批评等现象,有的与其说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不如说是表扬与自我表扬。前一段时期,社会上奢靡之风、奢华之风很甚;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危害,舌尖上的浪费和车轮上的铺张,令人触目惊心。党内不同程度存在的不敢讲真话、不肯说实话、不愿说心里话的现象,同样也令人担忧。目前情况虽有好转,但都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纠“四风”和破潜规则的任务依然艰巨。

实践表明,一些地方或部门政治生态不健康甚至腐化的危害,就在于国家法律、党内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效,导致肆无忌惮的腐败行为不断发生。一些地方的官员不仅将政治权力和公共权力转变成私人权力,同时将私人利益凌驾于公共政策之上。我们应当认识到: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问题、掩盖问题。漠视问题,长期不解决问题,往往会使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个别性问题蔓延成普遍性问题,容易解决的问题演变成老大难问题。不良的政治生态的存在严重伤害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严重侵蚀党的形象和执政基础,进而最终导致危及政权的稳定。

三、净化、重构政治生态和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净化、重构政治生态和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这就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针,科学把握和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把政治生态打扫得更清洁一些,把从政环境整治得更健康一些,形成政治体系内外的良性循环。

(一)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率先垂范,是净化、重构政治生态和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牛鼻子”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净化、重构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作为领导干部的“领导”地位和角色就意味着,领导干部是干部队伍中的“带头人”,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引领者”。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承担起净化、重构政治生态和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领导责任。一个地方和单位净化政治生态和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搞得好不好,当然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首先自身要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个人形象。领导干部立身正、讲原则、拒腐蚀、守纪律,那个地方和单位就会有比较好的从政环境,正气可以压倒邪气,党员干部和老百姓也会心情舒畅,士气高涨,净化政治生态的工作就能够很快打开局面。反之,如果领导干部容忍官场文化庸俗化甚至自己也融入其中,必然导致官场潜规则大行其道,必然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美丑不分、乌烟瘴气,必然导致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腐化。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这是自古以来的政治教训。

因此,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级党委要负起管党治党建设党的主体责任、政治责任,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肩上。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防止“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健全科学决策机制,不断拓展“三重一大”制度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更广泛的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决策机制。深化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巡视等工作,增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实效。同时,“一把手”也必须当好表率,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如果“一把手”能够重任在肩,如履薄冰,带头坚持不懈地破除“四风”积弊,下属就会以此为镜,政治生态环境自然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二)坚持以“好干部”标准公平公正公道地选人用人,是净化、重构政治生态和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价值导向

选人用人制度体制机制和用人导向直接制约着一个地方和部门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历史表明,用一贤能之人可以激发政治人才的士气,用一宵小之徒则伤害许多政治人才的感情。应该从选人用人制度和机制上努力,要做到让拉关系、搞小圈子、跑官要官的吃不开,让德才兼备、敢担当、会干事的有舞台、有前途。为此就必须严格干部选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廉为基的用人导向,把“好干部”的五条标准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择任用条例》,坚决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就必须严格选人用人过程监督。健全干部任用工作全程记录制度,从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到任用交流,都应由组织人事部门系统地记录,并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定期开展干部任用工作考核评价。完善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努力营造公道正派、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就必须完善用人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推行“带病提拔”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责任倒查”。对未按规定用人,或发现“带病”上岗和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干部时,不仅要处理当事人,还要按“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严肃追究责任人。

(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净化、重构政治生态和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目标要求

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群体性腐败案件,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严肃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关系网、大行其道的潜规则。净化、重构党内政治生态的目标是“要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13]。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严肃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进一步强化执行力,形成人人遵守制度、人人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廉政纪律等,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在党的各级组织中营造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民主集中、健康向上、团结奋斗、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是党内净化政治生态的核心要求。

(四)净化政商关系,做到官商两道、公私分明,是净化、重构政治生态和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基本规范

政商关系是影响政治生态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曾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和商人打交道的时候,一方面要处理好官员和商人的关系,要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领导干部和商人应当理清政商彼此纠缠的利益链条,如果任凭政商关系演变成官商关系,使正当的政府行为变成官员的个人行为,就必然会出现利益输送、权钱交易,形成利益集团。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当官和发财的关系。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选择了从政的道路,担任了公职,就要为人民当好公仆,彻底断掉发财的念想。否则,不健康的政商关系必然让政治没有了原则,让商业没有了底线,脚踏两条船,迟早要翻船。

(五)坚决惩治腐败,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是净化、重构政治生态和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有力抓手

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科学有效预防腐败,既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也是重构政治生态的有力保障。腐败是使政治生态恶化的首要因素。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重构并优化政治生态的切入点。如果腐败现象四处蔓延,腐败分子为所欲为,良好政治生态就无从谈起。深入持久地反腐倡廉是保障政治生态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同时,必须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把纠正“四风”作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础性工作。好的作风是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标志,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是污染政治生态的雾霾。要始终把作风建设抓在手上,坚持不懈改作风、反“四风”,严防作风问题反弹,不断清除影响政治生态的污染源,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同时,在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党和政府既要重视发挥党风政风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又要重视外部环境对党风政风的影响渗透,弘扬优良传统和正确价值观。要正本清源,消除各种私心杂念和潜规则,使讲理想、信组织、守纪律、走正道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信条,着力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

净化、重构政治生态和营造良好从政环境不是只局限在某个时间、某个地域或某个领域的权宜之策,而是我们国家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全党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除作风之弊、祛行为之垢,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真正做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树立法治、规则、廉政意识,改变不良习气的惯性思维;真正做到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举措,形成廉洁政治的“新常态”。

[1]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M]∥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75.

[2]习近平.依纪依法惩治腐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35.

[3]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第八部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0(1).

[5]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1(1).

[6]习近平.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5-01-14(1).

[7]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8]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制度百科全书[M].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484.

[9]栗战书.科学发展要有好的政治生态[N].人民日报,2010-12-21(11).

[10]苏辙.论台谏封事留中不行状[M].三苏全书:第17册.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243.

[11]尚慧辉.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N].山西日报,2014-09-02(2).

[1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8-329.

[1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19.

猜你喜欢

从政营造腐败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从政德为本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
营造方寸
普罗霍罗夫的从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