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位论文与英文期刊论文中文献引用特征的对比研究*

2015-03-20刘诗宇朱效惠

外语与翻译 2015年3期
关键词:硕士论文学士期刊论文

刘诗宇 朱效惠

大连外国语大学

英语专业学位论文与英文期刊论文中文献引用特征的对比研究*

刘诗宇 朱效惠

大连外国语大学

文献引用是英语学术论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能够反映作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论证更加充分、更有说服力。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方法,对比分析了英语专业学位论文和英文期刊论文的文献引用特征及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在文献引用内容上,英语专业学位论文没有形成英文期刊论文中完整的研究框架;在文献引用策略功能上,英语专业学位论文应用的策略种类较单一;在文本形式上,较英文期刊论文相比,英语专业学位论文不够客观。

引用,英语专业学位论文,英文期刊论文,对比研究

1.引言

我国对于学生学术论文中引用情况的研究为数不多,仅有少数学者如徐昉(2012:60-68)在前人分析引用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并针对英文期刊文章的文献引用特征进行了研究。朱琼(2012)借助 Thompson(2001:91-105)和 Petric(2007:238-253)的分析框架对硕士论文和期刊文章的文献引用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本研究将借助徐昉建立的研究框架,抽取我国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方向学位论文为研究语料,与国际应用语言学权威期刊论文语料进行比较,分析其文献引用特征及存在的差异。

2.文献引用特征的相关研究

自上世纪70年代,国外专家对文献引用特征的研究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许多专家为了揭示学术论文中的引用特征,从多个不同角度对引用特征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对于不同学科的研究,例如:应用语言学 (Swales 1986:39-56,1990;Hyland 1999:341-367)、社会学(Bazerman 1998);不同文体的引用研究(Thompson & Tribble 2001:91-105);不同水平作者的引用研究(Mansourizadeh & Ahmad 2011:152-161;Petric 2007:238-253)。

在引用特征分类上,Swales(1986:39-56,1990)开创了从应用语言学角度对引用特征的分析,接着又从句法结构的角度对引用形式进行了融入式引用(integral citation)和非融入式引用(non-integral citation)的划分。其中,融入式引用指引用的作者信息置于句子结构内,是句子的一部分,起到语法作用;而非融入式引用则指引用的作者信息置于括号内,放在句子结构之外,没有明确的语法作用。在此基础上,Thompson(2001:91-105,2005:307-323)将融入式引用又细分为三类:动词支配类(verb-controlling)、作者名称类(naming)和非引用类(non-citation)。动词支配类指用主动或被动式的实义动词来说明引用行为;作者名称类指将作者名称融入在名词词组中。“非引用类”因容易引起误解而使用较少(Mansourizadeh & Ahmad 2011:79-88),因此本研究将不做“非引用类”的研究。除了引用形式之外,引用功能也有多种分类(Thompson 2001:91-105;Petric 2007:238-253;Harwood 2009:497-518),然而这些框架均存在类别之间的重叠或不适用于分析人文社科类论文等问题(徐昉 2012:62)。

国内对于文献引用特征的关注较晚,张蘅和程晓堂(2008:58-68)从引用的类型、句型和引用动词的评价功能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应用语言学硕士生毕业论文进行对比研究。朱琼(2012)对比分析国内英语专业硕士论文与国外期刊论文的引用差异。徐昉(2012:60-68)针对实证类英语学术话语中的文献引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她对国外的引用分析框架进行重新梳理,将文献引用特征分为引用内容、策略功能和文本形式。这个理论避免了以往框架中引用功能互相重叠的缺陷,且是针对实证类学术论文的引用特征。然而徐昉只用此理论去深入分析15篇国际期刊论文,而在国内针对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引用对比研究尚有不足。

本文借助徐昉在 Swales(1990)和 Thompson(2001:91-105,2005:307-323)基础上的理论框架(即引用的内容、策略功能及文本形式),其中引用内容包括引用观点/解释(见例1)、引用研究结果(见例2)、引用研究课题/内容(见例3)、引用研究方法(见例4)、引用概念/名称/定义(见例5)、引用研究理论/模型(见例6);引用策略包括参考/例证(见例3)、溯本求源(见例5)、采纳应用(见例2)、综合归纳(见例3)、关联/比较(见例6)、独立归属(见例1、4);引用功能包括形成研究网络、获取支持;文本形式沿用Swales(1990)和 Thompson(2001:91-105,2005:307-323)的框架:非融入式(见例3)、作者名称融入(见例5、6)、动词支配融入(见例1、2、4)。

(1) Lyster and Ranta (1997) argued that feedback types such as metalinguistic feedback,elicitation,clarification requests,and repetition of error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negotiation of form by promoting more active learner involvement in the error treatment process than do feedback types that reformulate learner errors (i.e.,recasts and explicit correction).

(2) Thus,as Beyer (2001) found in his research that in speech production,the undetected errors proved a selectiveness of monitoring mechanism,the types of errors to be detected or noticed.

(3) In summary,we have seen much interest in the phenomenon of lexical chunks (e.g.Schmitt 2004;Wray 2002).

(4) Lyster and Ranta (1997) analyzed 18.3 hours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Grade Four French immersion classrooms during subject matter and French language arts lessons.

(5) The error definition which was made by George (1972) is “an error is a form unwanted by teachers”.

(6) Similar models include Kolb,Boyatzis,and Mainemelis’ (2001)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which evaluates how learners grasp and transform experience.

3.研究方法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英语专业学位论文和英文期刊文章中文献引用的内容各有什么特点?存在哪些异同?

2)英语专业学位论文和英文期刊文章中文献引用的策略功能各有什么特点?存在哪些异同?

3)英语专业学位论文和英文期刊文章中文献引用的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存在哪些异同?

3.2 语料来源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英语专业学位论文包括学士和硕士论文,其中学士论文选自我国某高校2010-2014年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方向的本科优秀毕业论文20篇,硕士论文选自中国知网中随机抽取的20篇应用语言学的硕士毕业论文。统计其核心部分(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结果与讨论”)发现,学士论文引用行为300处,硕士论文引用行为1475处。英文期刊语料选自国际应用语言学权威刊物(分别为LanguageLearning,AppliedLinguistics)2010—2014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共20篇,统计上述三个核心部分出现的引用行为1305处。计算引用数量的方法与前人一致(Mansourizadeh & Ahmad 2011:152-161;徐昉 2012:60-68),即每个括号算一处引用行为。数据分析过程主要是依据徐昉整合的分类框架,对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每一处文献引用在三个方面(即引用内容、策略功能和文本形式)进行标注,并记录总体数据进行比较,对于标准频数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

4.结果与讨论

4.1 文献引用的内容

表1统计了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结果与讨论三个部分中,英语专业学位论文和英文期刊论文总体引用内容的情况。

由表1可知,在英文期刊论文中,引用内容最多的是前人的观点解释(27.2%),其次是研究结果(21.8%)和研究内容(19.3%)。在英语专业学士论文中,引用最多的是他人的研究结果(35.4%),其次是定义概念(26.0%)和研究内容(18.7%)。在英语专业硕士论文中,与学士论文一样,最常引用的是他人的研究结果(37.9%),其次是观点解释(23.1%)和定义概念(14.7%)。由此可见,期刊论文强调对引用内容的观点解释,而本硕论文倾向于直接引用他人的理论结果。为了解这三类论文之间两两存在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了卡方检验,进一步比较数据差异(见表2)。

表2 英文期刊、学士、硕士论文中引用内容特征的卡方检验

在α=0.05,df=5 的情况下,卡方检验的关键值为11.0705,而表2中计算出的卡方值x2(84.231、108.3、46.936)均大于关键值,表明英文期刊和学士论文、英文期刊和硕士论文以及学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之间在引用内容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把握每个部分的差异特征,本研究将从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三个部分,探究文献引用的内容特征。

4.1.1 文献综述部分

从表3的数据可看到,对于文献综述部分,首先,英文期刊论文中最常引用的是他人的研究内容(20.5%)、研究结果(24.3%)和观点解释(24.7%),这三者的使用频率逐一递增,也是研究不断深入的体现,即先引出研究课题,针对课题得出相关结论,对结论进而加以解释,以前也有类似发现(徐昉 2012:65)。然而,学士论文的文献引用部分以引用他人的研究结果(30.2%)和定义概念(29.1%)为主,而他人的观点解释(10.9%)很少,这与期刊论文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可见本科生尊重权威却不善于对课题结论进行深入挖掘,也没有形成逐步深入的研究框架。较学士论文而言,硕士论文与英文期刊论文在引用内容方面比较相近。他人的研究内容(15.9%)、观点解释(21.9%)和研究结果(38.9%)在文献综述部分逐一递增,尽管引用他人研究结果的比重比观点解释高,但是可以发现研究生已经有关注观点解释引用的趋势。

表3 英文期刊论文与学士、硕士学位论文在文献综述部分引用的内容特征

4.1.2 研究方法部分

表4统计显示,英文期刊论文的研究方法部分引用最多的是他人的研究方法(36.1%),这表明一个论文的研究方法不可凭空产生,而要引用前人为解决类似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这样才能让读者对论文研究方法的设计信服。同时,期刊论文还关注到了对于研究方法的观点解释(32.5%)和对研究术语的定义(11.2%)。而根据统计显示,学士论文对此方面的意识明显不足,不但在研究方法部分整体引用不充分、单一,且在调查的20篇论文中,对前人研究方法的引用仅有8处。相比而言,硕士论文在此部分的引用数量相对较高,但引用的研究方法仅占12.2%,也存在方法依据不充分的问题,但是硕士论文关注到了对观点解释(30.2%)和定义概念(31.7%)的引用。

表4 英文期刊论文与学士、硕士学位论文在研究方法部分引用的内容特征

4.1.3 结果与讨论部分

表5显示,在结果与讨论部分,英文期刊论文中大量的引用来自观点解释(28.9%)和研究结果(27.1%),而且前者数量要大于后者,可见英文期刊作者并非只将他人的研究结果与自己的作比较,而且也对研究结果进行观点解释和讨论,提升其理论价值,使结果与讨论部分内容更加充实。相对而言,学士论文在此部分的引用总量少,且大部分来自于直接引用他人的研究结果(80.6%),没有将结果加以深入探讨,这是学士论文文献引用上的明显缺失。与此同时,表5统计发现,硕士论文虽然不及期刊论文充实,但引用情况要明显好于学士论文,观点解释(27.7%)和研究结果(58.4%)占较大比例,但不同于期刊论文,前者比例小于后者。这说明研究生虽然要比本科生重视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但还不如期刊论文深入,此方面还有待加强。

表5 英文期刊论文与学士、硕士学位论文在结果与讨论部分引用的内容特征

4.2 文献引用的策略与功能

表6统计了在英文期刊论文和本硕学位论文的三个部分中总体策略引用情况。统计发现,除独立归属外(即仅指明信息的来源出处;不符合其他引用策略),三者最突出的引用策略是关联比较(29.8%、23.3%、29.4%),可见三者都很重视自己研究与他人研究的对比。

表6 英文期刊论文与学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引用策略特征

表7结果显示的是卡方检验的两两比较数据。在α=0.05,df=5 的情况下,卡方检验的关键值为11.0705,而表7中计算出的卡方值x2(118.5、351.7、230.4)均大于关键值,表明英文期刊和学士论文、英文期刊和硕士论文以及学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之间在引用策略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把握每个部分的差异特征,本研究将从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三个部分,探究文献引用的策略功能特征。

表7 英文期刊、学士、硕士论文中引用策略特征的卡方检验

4.2.1 文献综述部分

由表8可知,在文献综述部分,英文期刊论文最突出的引用策略是关联比较(36.4%),此引用策略由于能够将多个文献资料相联系,所以能够帮助作者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可接受度(Latour & Woolgar 1979)。由此表明期刊作者相当重视比较各个研究间的异同,以形成较完整的研究网络,体现严密的学术思维。

然而,在学士论文中独立归属策略的比重最大(30.2%),此发现也支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即一个领域的新手作者更倾向于用独立归属策略(Myers 1990)。但与此同时,学士论文中运用关联比较策略的比例排在第二位(26.0%),可见虽然不及期刊论文作者那样重视研究网络的形成,但是本科生也对各研究间的相互比较有所关注。溯本求源策略在期刊文章中应用较少,但在学士论文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23.6%),再次证明本科生极其尊重权威的态度。而在期刊论文中比例较大的参考列举(20.5%)在学士论文中仅占2.3%,这表明本科生阅读文献的数量不充足。

相对而言,硕士论文在此部分的引用总量很充足。但是与学士论文相同的问题是关联比较(30.0%)比例仍小于独立归属(55.8%)的比例,且参考列举比例也相对较小,研究生在这两方面也有待提高。

表8 英文期刊论文与学士、硕士学位论文在文献综述部分引用的策略特征

4.2.2 研究方法部分

从表9可见,在研究方法部分,英文期刊论文最突出的引用策略是参考列举(29.3%)和采纳应用(22.5%),这表明期刊作者倾向于列举出他人的研究设计、并将适合自己研究的方法加以采纳和应用,提高研究方法的可信度。而学士论文在此部分的引用明显不足且引用策略单一。与此相比,硕士论文在引用总量上虽有所增加,但参考列举策略比例很小(5.8%),而采纳应用策略比例(31.6%)相对较高,可见研究生在列举他人研究方法很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对研究方法加以采纳,没有达到充分获取支持的引用功能。

表9 英文期刊论文与学士、硕士学位论文在研究方法部分引用的策略特征

4.2.3 结果与讨论部分

表10显示,在结果与讨论部分,期刊作者最常用的策略是关联比较(32.4%),把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的研究联系起来,进而达到获取支持和形成研究网络的引用功能。而学士论文,最突出的引用策略是采纳应用(70.9%),可见本科生缺少创新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数据显示,在硕士论文的结果与讨论部分,关联比较(28.7%)、独立归属(24.8%)和采纳应用(24.8%)策略占较大比例,这与期刊论文相似。这表明虽然在此部分的引用数量上硕士论文不及期刊论文,但在引用策略的使用及引用功能的体现上,硕士论文明显好于学士论文,可见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术写作训练,学生在文献引用质量上有一定的进步。

表10 英文期刊论文与学士、硕士学位论文在结果与讨论部分引用的策略特征

4.3 文献引用的文本形式

表11统计了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结果与讨论三个部分中,英语专业学位论文和英文期刊论文总体引用形式的情况。

表11 英文期刊论文与学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文本形式特征

从表11可见,英文期刊论文以非融入式的引用形式为主(63.1%),而学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均以动词融入式为主(分别为51.3%和46.7%)。非融入式强调的是信息本身而非研究者,这能够体现文章的客观性(Hyland 1999)。这说明期刊论文重视对引用的客观叙述,而本硕论文更强调作者的权威性。此研究结果与Charles(2006:498)有所不同,Charles发现学生在政治和材料学两个学科的论文中,运用了大量的非融入式引用形式,可见这一结果并不适用于应用语言学论文。表12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了三者的显著性差异。

表12 英文期刊、学士、硕士论文中文本形式特征的卡方检验

在α=0.05,df=2 的情况下,卡方检验的关键值为5.9915,而表12中计算出的卡方值x2(120.7、212.8、9.903)均大于关键值,表明英文期刊和学士论文、英文期刊和硕士论文以及学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之间在文本形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

表13显示,在文献综述部分中,英文期刊论文引用的文本形式以非融入式(63.3%)为主,可见期刊作者没有突显转述原作者权威性的倾向,对引用内容持较为客观的态度。然而,本硕论文在此方面的特征是截然不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更倾向于用动词融入式(55.4%和49.6%),这反映出中国学生尊重权威的态度,缺乏客观性。但由表13可知,三者共同的特点是名称融入式所占比例最小(16.3%、5.4%、12.0%)。

表13 英文期刊论文与学士、硕士学位论文在文献综述部分引用的文本形式特征

由表14、15统计发现,与文献综述部分不同,在研究方法和结果与讨论部分,期刊论文和本硕论文均以非融入式为主,体现了作者对文献引用的客观公正性,没有带有崇拜权威的倾向,这一发现与 Samraj(2013:299-310)的研究结果一致,Samraj(2008:55-67)发现在同一篇论文中的不同部分,作者会采用不同的文本形式来实现不同的话语功能。

表14 英文期刊论文与学士、硕士学位论文在研究方法部分引用的文本形式特征

表15 英文期刊论文与学士、硕士学位论文在结果与讨论部分引用的文本形式特征

5.结论

研究发现,从引用内容来看,在文献综述和结果与讨论部分英语专业学位论文没有像英文期刊论文那样形成深入的研究框架;在研究方法部分,学位论文不及期刊论文引用充分。从引用功能策略来看,在文献综述和结果与讨论中,学位论文对关联比较策略关注不够;在研究方法中,学位论文对参考列举策略应用较少,没有有效地实现引用功能。从文本形式来看,期刊论文在每个部分均以非融入式为主而学位论文在文献综述部分是以动词融入式为主,其余两部分以非融入式为主。

这些发现为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在文献引用质量方面的提高提供了一些启示:

第一,在文献综述部分,引用内容要逐渐深入,形成深层的研究框架,并要提高关联比较策略和参考列举策略的比例。与此同时,要以非融入式为主要引用的文本形式,体现引用的客观性。

第二,在研究方法部分,要用“参考列举”的策略列举出前人解决相似问题所用的设计,并用“采纳应用”的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第三,在结果与讨论部分,除了要引用他人的研究结果并用“关联比较”策略来与自己的研究结果对比,而且也要引用他人的“观点解释”来对研究结果加以解释和探讨,提升理论价值。

Bazerman,C.1988.ShapingWrittenKnowledge:TheGenreandActivityoftheExperimentalArticleinScience[M].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Charles,M.2006.The construction of stance in reporting clauses:Across-disciplinary study of theses [J].AppliedLinguistics(3):492-518.

Hyland,K.1999.Academic attribution:Ci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 [J].AppliedLinguistics(3):341-367.

Harwood,N.2009.An interview-based study of the functions of cita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across two disciplines [J].JournalofPragmatics(3):497-518.

Latour,B.& Woolgar S.1979.LaboratoryLife:TheSocialConstructionofScientificFact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yers,G.1990.WritingBiology:TextsintheSocialConstructionofScientificKnowledge[M].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Mansourizadeh,K.& Ahmad,U.K.2011.Citation practices among non-native expert and novice scientific writers [J].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2):152-161.

Petric,B.2007.Rhetorical functions of citations in high- and low-rated master’s theses [J].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6):238-253.

Swales,J.M.1986.Citation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J].AppliedLinguistics(1):39 -56.

Swales,J.M.1990.GenreAnalysis:EnglishinAcademicandResearchSetting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amraj,B.2008.A discourse analysis of master’s theses across disciplines with a focus on introductions [J].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7):55-67.

Samraj,B.2013.Form and function of citations in discussion sections of master’s theses and research articles [J].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12):299-310.

Thompson,P.& Tribble C.2001.Looking at citations:Using corpora i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J].LanguageLearning&Technology(3):91-105.

Thompson,P.2005.Points of focus and position:Intertextual reference in PhD theses [J].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4):307-323.

徐昉,2012,实证类英语学术研究话语中的文献引用特征[J],《外国语》 (6):60-68。

朱琼,2012,学术研究话语中的引用:硕士论文和期刊文章的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张蘅、程晓堂,2008,英语学位论文中转引使用情况对比研究[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58-68。

(刘诗宇: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硕士生; 朱效惠: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

通讯地址: 116044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6号大连外国语大学

*本文学第七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资助项目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为ZGWJYJJ2014A14。

H319

A

2095-9645(2015)03-0081-07

内容英文期刊论文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7381002581001235100观点解释18224.72810.927121.9研究结果17924.37830.248138.9研究内容15120.55320.519615.9研究方法567.583.1725.8定义概念12817.37529.116513.4理论模型425.7166.2504.1

2015-01-08

猜你喜欢

硕士论文学士期刊论文
瓦学士
《宋史·宰辅表一》校正一则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Next-Generation Materials for Cutting Tools: Superhard Materials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泰国来华留学生硕士论文语言特征分析及教学启示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博硕士论文计量分析
中文科技期刊论文LaTeX模板的研究与实践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人文社科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相关性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辨析类硕士论文的写作